October 2015 Blog Posts (560)

賈平凹《朋友》散文集·陋室

陜西平民誌之四

推開一扇黑門,就進入一個世界了。一墻之外的陽光挺好,卻也有風,是從旁邊的高樓下過來的,壓縮了的,無形而尖硬;這門就隨身緊關,一切復沈淪於黑暗了。

主人是玩墨的,這黑屋大致也和諧。“愛烏及屋”嘛,眼睛看墨的顏色多了,便從門縫裏斜射進來的三根五根的光線,光線的一切的生動裏,也能欣賞出這一處墨用得勻,用得活,有其亮色和韻味。…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October 3, 2015 at 3:48pm — No Comments

美國演說家約翰·福布斯·克里:退伍軍人反對越南戰爭

我想稍微對你們談談,這些人從越南回來後,他們的心情導致了什麼結果。盡管 全國還不了解這一點,但它已造就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股由數百萬人匯成的巨大的力量。這些人被教會了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和進行交往,被迫作出歷史上最大的 無謂犧牲;他們帶著迄今無人理解的憤怒和被人出賣的感覺回來了。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和感受到這種憤怒的人,我想來談談這件事。我們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我們感到被政府以最糟糕的形式利用了。

1970,阿格紐副總統在西點軍校說,“我國的優秀分子在亞洲的稻田裏為維護自由而捐軀,而有些人卻在美化那些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濫用自由的罪犯。”這句話當時被用來號召美國人在越南作出努力。

但是,對我們這些身在亞洲、據稱應該得到國家支持的人來說,他的話卻是一種…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October 3, 2015 at 12:42am — No Comments

莫泊桑·海港

順風聖母號是一艘三桅大帆船,它於1882年5月3日從勒阿弗爾出口開往中國海面,經過四年的旅行,它於1886年8月8日回到了馬賽的海港。當初它在到達中國海港卸了貨物以後,立即找到了新的買賣,被人包了開往阿根廷的京城,又從這地方,裝上了好些運往巴西的貨物。

好些次其他的行程,經受過好些次的海上損失,好些次的修理,好多個月的無風時期,好多次又遇上把它吹到航線之外的狂風,一切意料不到的事,海面上的種種幸運和惡運,曾經使得這艘諾曼第的三桅船遠遠地和它的祖國相隔絕,直到現在它才滿載美洲的罐頭食物回到馬賽來。…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October 3, 2015 at 12:12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知識與看法

知道、認為、所知

 “知道”總是與真相相連,“我知道p”,蘊含“p是真的”,我不能說“我知道他來了,其實他沒來”。自奧斯汀等人之後,這一語法已人所周知。我們拿“認為”和“知道”對照來看,這一點很清楚。“他知道你不會去”和“他認為你不會去”這兩句中國話的區別,人人一聽就明白。*“我當時知道他會來,結果他沒來”是個病句,必須改成“我當時認為他會來,結果他沒來”之類。

   大致可以說,“認為”承認自己可能是錯的而“知道”卻沒有這份保留。所以很多人〔例如愛耶爾〕認為,知道和認為的區別是心理上確定程度不同。的確,謙虛或圓滑的人多說“我認為”,自信或狂妄的人多說“我知道”,但“認為”和“知道”之所以能反映心理上的差異,原在於兩者在語法上有別。我們,或哲學,總是首先關心語法。

  …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2, 2015 at 5:25pm — No Comments

陳嘉映:藝術劄記

題記:這些是我關於藝術的一些困惑,和自己嘗試解惑的零星想法,竟敢發表,是想發表出來有可能得到知者指教。

  藝術是否有進步?貢布裏希的回答類似於庫恩關於科學是否有進步的回答:在一個範式之內可以談論進步。不過,兩個人的趣向正好相反。人們一般認為科學是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於是,庫恩強調的是範式轉變;人們一般認為藝術無所謂進步,貢布裏希強調的是在範式之內藝術是不斷進步的。

  貢布裏希喜歡強調藝術和科學的相似之處,喜歡引用某些藝術家和藝術史家"藝術是一門科學"的提法。這在很大程度上旨在反對關於藝術的純主觀解釋。在反對關於藝術的純主觀解釋方面,布迪厄比貢布裏希要嚴厲得多。技術的繼承、作品的市場等多種因素支持貢布裏希、布迪厄等人的觀點。純主觀解釋不是解釋,經常只是一個借口。…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2, 2015 at 2:00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九章 統一的途徑

正當五胡亂華,中原鼎沸之際,鮮卑拓跋氏也乘機進入長城以南,建立農業基地。淝水戰後,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權,這一新興王朝,利用作戰所俘虜的人口,拓展農業基礎;並解除胡漢豪族的威權,直接向農戶征稅,扭轉後漢以來地方割據的趨勢,而逐漸推廣其統治權,開啟了中國長期分裂後再統一的契機。

  拓跋氏是一種鮮卑民族,他們在中國中世紀的統一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貢獻。今日的學者尚不能完全確悉他們這一人種的源來。他們好像操初期的突厥語,可是其中也仍有初期的蒙文字語和初期的通古斯字語。有些中國歷史家指出,他們在公元3世紀之末來到中國北邊的時候,拓跋的部落才剛脫離原始的公社組織,他們仍舊沒有居室,沒有文字,沒有法典,很可能在和中國商人接觸之前,尚沒有私人財產。…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 2015 at 1:22pm — No Comments

(愛爾蘭)葉慈:天青石雕 ——至哈利*克利夫頓

我聽到歇斯底裏的女人們聲稱,

她們已膩了調色板和提琴弓,

膩了那永遠是歡樂的詩人;

因為每一個人都懂,至少也應該懂,

如果不采取嚴厲的行動,

飛船和飛機就會出現在天空,

像比利王那樣投擲炸彈,

最後,城鎮夷平,廢墟重重。

 …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October 2, 2015 at 12:58am — No Comments

馮驥才·遵從生命

一位記者問我:“你怎樣分配寫作和作畫的時間?”

我說,我從來不分配,只聽命於生命的需要,或者說遵從生命。他不明白,我告訴他:寫作 時,我被文字淹沒。一切想像中的形象和畫面,還有情感乃至最細微的感覺,都必須“翻譯”成文字符號,都必須尋覓到最恰如其分的文字代號,文字好比一種代用 數碼。我的腦袋便成了一本厚厚又沈重的字典。漸漸感到,語言不是一種溝通的工具,而是交流的隔膜與障礙——一旦把腦袋裏的想像與心中的感受化為文字,就很 難通過這些文字找到最初那種形象的鮮活狀態。同時,我還會被自己組織起來的情節、故事、人物的糾葛,牢牢困住,就像陷入堅硬的石陣中。每每這個時期,我就 渴望從這些故事和文字的縫隙中鉆出去,奔向繪畫。…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October 2, 2015 at 12:13am — No Comments

莫泊桑·在樹林裏

莫泊桑的小說也擅長男歡女愛的描寫,《在樹林裏》以幽默、詼諧的筆調、描寫了一對老人以獨特的方式追求和表達愛情的故事——

鄉長正想坐到餐桌旁吃午飯,忽然有人來報告,說是農田巡查員抓到兩個人,正等在鄉長辦公室裏聽候發落。鄉長匆匆趕去,只見農田巡查員霍希多爾老人面容嚴肅地站在那裏,一雙眼睛註視著一對年紀已經不輕的城裏男女,儼然像看守著兩只獵物。

那男的是個紅鼻子白頭發的胖老頭,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與之相反,那女的卻容光煥發,雖則已是個早已發福的老太太,然而渾身上下衣裙嶄新,打扮得猶如星期天準備出門作客,並正以挑釁的目光註視著抓住他們倆的政權機構代表。

鄉長問道:…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October 1, 2015 at 11:27pm — No Comments

巧克力入宮

這不是穿越劇裡的情節: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月,西洋名藥巧克力蒙聖旨召喚,被羅馬來的傳教士送入大清皇宮。

沒錯,巧克力。

巧克力入宮

巧克力入宮

不過那時它還是液體—巧克力最早是由墨西哥人製作的一款飲料,16世紀隨著新大陸的發現被歐洲探險家們帶回西班牙。17世紀早期,這款由可可豆磨成粉再加上水、糖、香料所製成的飲料,被引進法國。據說在凡爾賽宮,人們把它當成催情藥,配成一杯杯熱飲送給貴族喝。於是它一下就風靡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October 1, 2015 at 7:48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第六章)

第六章·1996年6月23日北海道佐呂間湖,已經無人敲桌子,無人扔杯子了。

  你曾否在一天之內跑過一百公裏?世間多數的人(或說精神正常的人),恐怕都沒有這樣的經歷。普通的、健康的市民一般不去幹這種魯莽的事。而我只有過一次,從清晨一直跑到傍晚,跑完了一百公裏的賽程。身體消耗當然十分劇烈。比賽後好一段時間,心裏對跑步都產生了抗拒情緒,曾以為自己再也不幹這種營生。然而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也許我好了瘡疤忘了疼,有朝一日還會再度挑戰超級馬拉松。明天將運載著什麼東西而來,不到明天,誰也不知道。…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1, 2015 at 7:46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螟蛉蟲

周建人(1888~1984),魯迅之弟,浙江紹興人,魯迅研究家,自然科學家。著有:《略講關於魯迅的事情》、《魯迅回憶錄》,科學著作《科學雜談》等。

夏天的早晨,太陽光從窗口射進來,照得房間裏面很亮,窗門口常常看到小蟲豸。有一種小蜂子,特別引起我的註意。它比做倒掛蓮蓬形的窠之拋腳黃蜂,又稱九裏蛤的,要小些,顏色是黑的,也不像九裏蛤的呈黃色。但腰也很細,肚皮尖端也是尖尖的。它常常飛到窗門口的太陽光下面,停在窗門框上,動著它的肚皮,好像在想些甚麼或計劃甚麼似的。

那時候我年紀還很小,因為夏天起床很早,早飯前須先吃些點心。有一天向窗前的桌子上拿糕時,又看見那種使人註意的小蜂子,祖母脫口說出來,“螟蛉蟲,又來了。”我於是知道它叫螟蛉蟲,這名字,我一聽到就永遠不會忘記它。…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徐志摩·天目山中筆記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詩人。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短篇小說集《輪盤》等



佛於大眾中,說我嘗作佛。

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

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蓮華經譬喻品…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萊蒙托夫詩選 (二)



我愛你,我的百煉精鋼鑄成的短劍,

我愛你,我的光亮而又寒冷的朋友。

陰郁的格魯吉亞人為復仇把你鑄造,

自由的契爾克斯人磨快你為了戰鬥。

  一只百合般的纖手在那送別的時候

  把你贈送給我,作為永遠的紀念物,

  在你的鋒刃上第一次流淌的不是血,…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October 1, 2015 at 3:31pm — No Comments

菊與刀:獨特文化傳統造就日本矛盾性格 (一)

第一章 任務:研究日本

美國曾經與日本發生全面戰爭,也跟其他勁敵國家交過手,但在所有這些敵人中,日本人的脾性最古怪,也最難琢磨。他們不但是強大的對手,而且行為和思維習慣竟然全都與我們截然不同。因而必須引起重視,認真對待,這在其他戰爭中從沒出現過。我們跟此前1905年的沙俄幾乎面臨同樣的問題 [1],作戰對手都是同一個民族,他們的傳統不屬於西方文化,但又經過充分的武裝訓練,甚至全民皆兵。在西方國家,人們對那些出於人道的戰爭慣例已經達成共識,但對日本人來說,這些東西顯然毫無意義。如此看來,太平洋戰爭不僅是進行一系列的島嶼登陸作戰,或者是克服困難卓絕的後勤補給,熟悉"敵性"也是一個重要課題,要想與日本人打仗,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行為習慣。…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October 1, 2015 at 3:30pm — No Comments

Stephane·知識疆界

壹:藩籬

It was a climate in which academic disciplines had clearly defined boundaries which one transgressed at one's peril: boundary ambiguity was, in Mary Douglas' words, a form of pollution; mu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 was regarded as an abomination.

Victor Turner(1985: pp.178-179)…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October 1, 2015 at 3:26pm — No Comments

福柯·詞與物

《詞與物》是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66年出版的著作,全名為《詞與物——人類科學的考古學》。出版時,福柯傾向於將該書命名為「事物的秩序」,但編輯希望改名為「詞與物」,最後福柯讓步了。而該書的英文版標題則為「事物的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

既然「人」的概念並非先驗的存在,而是晚近知識型形塑的結果,那麽它也就會被抹去,如同海邊沙灘上的一張臉。這本書的問世使福柯成為一位知名的法國知識分子,但也因為「人之死」的結論而飽受批評。讓·保羅·薩特就曾基於此點批判此書為「小資產階級的最後壁壘」。…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1, 2015 at 3:00pm — No Comments

(愛爾蘭)葉慈:隨時間而來的真理

雖然枝條很多,根卻只有一條;

穿過我青春的所有說謊的日子

我在陽光下抖掉我的枝葉和花朵;

現在我可以枯萎而進入真理。

 

沈睿 譯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October 1, 2015 at 9:39am — No Comments

阿城: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70)

    抱歉的是,對臺灣香港的小說我不熟悉,因此我在這裏講中國小說的資格是

很可懷疑的。

 

    在美國一本中文小說總要賣到十美金以上,有一次我在一家中文書店看到李

昂的《迷園》,二十幾美金,李昂我認識的,並且幫助過我,於是拿她的書在手

上讀。背後的老板娘不久即對別人說,大陸來的人最討厭,買嘛買不起,都是站

著看,而且特別愛看“那種”的。…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October 1, 2015 at 12:19am — No Comments

樹石:海德格爾的藝術之思——以《藝術作品的本源》為例

《藝術作品的本源》分為五節,除了相當於引言和結語的兩部分外,其他三部分分別是:物與作品、作品與真理、真理與藝術。

《物與作品》是海德格爾於1935年11月在弗賴堡藝術科學會上作的演講。《作品與真理》和《真理與藝術》是海德格爾於1936年11月在法蘭克福自由德意志高等學校作的演講。盡管這幾次演講在當時“到處激起狂熱的興趣”,成為“轟動一時的哲學事件”,但海德格爾並沒有把公眾的情緒當做事情本身,他反而沈默下來,直到1950年收入論文集《林中路》,這才算第一次正式發表。

海德格爾對西方自蘇格拉底以來的形而上學傳統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並以此為基礎闡發了自己的藝術觀,其中《藝術作品的本源》是他藝術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本文擬從三個方面對海德格爾的藝術觀進行解讀:…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 2015 at 12:19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