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3)

趙堅譯·戈蒂埃《瑞士印象》(節選) 8

正如米什萊在他的一本題名為《山》的書中所說:“人們並不會因此退縮,那高高聳立的山峰,如同一個殘忍無情和盛氣淩人的女人,永不缺少追求者,永遠有人希望能登上它的頂峰。獵人說:‘是為了獵物。’登山者說:‘是為了看看遠方。’可是我說:‘是為了寫一本書。’我坐在我寫字的書桌前,世界上的任何登山家都沒有像我在阿爾卑斯山這樣,登過這麽多次山,走下過這麽多的懸崖峭壁。其實所有這些辛苦努力的實際目的仍是為攀登而攀登,使之具有某種高尚的色彩,沒有用(情況幾乎總是如此)。”

不管理智對此有什麽看法,這場人與山之間的搏鬥充滿詩意和崇高的精神。人們對偉大的行動有一種本能的敬仰,所以他們對勇敢的登山者十分敬重,總是用歡呼來迎接他們下山。勇敢的登山者們表現出一種一往無前的決心,他們在無法接近的頂峰上插上了人類智慧的大旗。…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September 11, 2021 at 9:52am — No Comments

石黑一雄《別讓我走》(83)

即便如此,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提到當初離開的事情。說不定如果我們開始就提到這個話題,接下來的發展就不一樣了,誰知道呢?總之,我們跳過了那個話題,聊了一段時間之後,像是有了共識般,一起假裝那些事情從未發生。 

就第一次會面而言,氣氛還算不錯。但是當我正式成了她的看護,開始定期和她見面以後,氣氛越來越不對勁。我固定每星期會有三、四天傍晚,帶著礦泉水和一包她最喜歡的餅乾來找她,我們的會面本來應該非常輕鬆愉快的,但是從一開始氣氛就不太好。可能我們剛開始說了一些輕鬆簡單的話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話說到一半便會突然打住。有時候當我們想聊個話題,聊得越久,談話內容越顯得誇張不實,而且彼此心裡的防衛變得很強。

 …

Continue

Added by Spratly Island on September 10,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舒婷《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10, 2021 at 10:07am — No Comments

毛峰《現代十哲之一,反啟蒙獨斷的维柯》(1)

近現代史上,第一個鮮明地舉起“反啟蒙獨斷、反實證主義”偉大旗幟的歐洲賢哲,被尊為“第一個歷史哲學大師”的學者,是意大利人喬萬尼·巴蒂斯塔·維柯(1668-1744)

維柯堅決反對笛卡兒等人倡導的主客對立、主體以“數理的確定性”宰制、割裂複雜而有機的萬物生命這一啟蒙獨斷主義的哲學前提,鮮明提出“人只能認識自己的創造物”這一偉大哲學命題,被現當代學者尊為“愛因斯坦式革命”的發起人。…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0,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勒內·夏爾(René Char)俘虜

我嬉戲的青春鑄成囚徒的生涯。

噢,我生命的堡塔!


田野,你們映照在我四個收獲季節。

我雷霆震怒,你們輪轉著。

Added by INGENIUM on September 10, 2021 at 9:59am — No Comments

托馬斯·伯恩哈德《夏日》

我仰面躺在世上,



無需房屋,無需帳篷,




那麽自由,沒有憂慮。




我的生命值得這般時刻。





清晨,成群的雲朵




向天空的邊緣流瀉,




波浪奔湧,這一年




從未如此令人喜悅。…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10, 2021 at 9:29am — No Comments

石黑一雄《別讓我走》(82)

我第一次聽到海爾森關閉的傳聞,是這次在停車場遇見蘿拉之前大約一年左右。當時我正在和某個捐贈人或某個看護說話,他們順道談起了這件事,好像我應該什麼都知道似的。「妳是海爾森來的,不是嗎?所以,那件事是真的嗎?」等等之類的話。後來,有一天,我從薩弗克一間診所走出來,遇到了小我一個年級的羅傑,他十分肯定地告訴我海爾森就要關閉了;而且隨時都可能關閉,海爾森已經打算把房宅土地賣給連鎖飯店。我還記得,他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那樣的話,學生要怎麼辦?」羅傑顯然以為我指的是當時仍然在學的學生,那些還得依賴著監護人的小朋友,羅傑一臉憂愁的樣子,開始思考那些學生該如何轉到國內其他機構,雖然部份地方距離海爾森相當遙遠。不過,當然那不是我的意思。我指的是我們這群人,所有和我一起長大的學生,如今分散在各地,有些成為捐贈人,有些擔任看護的學生,如今我們全疏遠了,母校是我們之間僅存的聯繫。 …

Continue

Added by Spratly Island on September 9,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為我而生》雨浪風

喜歡雨把整個世界洗乾淨給我看,雨后的樹棵棵含蒼欲滴,花兒朵朵像美人剛從水裡探出頭來,那種滌去塵埃,還我本來顏色的清麗,那種在雨中飄搖后的端容靜止,令人想及艷色裡面的堅毅。

常覺雨是屬於青春的,少年十五二十時,誰都愛往雨中跑,誰都不介意讓雨水打在臉上,正如我常說的,雨點仿似在雕琢少年人還未完成的美麗,經不起雨的不是少年人而是飽經滄桑的成年人,雨中有無畏的青春。

浪是最扣人心弦的戀歌,有時一片輕紗似的溫柔地摩娑岸邊,就像一重一重的柔情,帶著輕吟撫慰我們的心;有時一疊炮火似的澎湃地衝擊過來,就像一下又一下的震盪,帶著咆哮摧裂我們的心。浪可以無邊體貼,亦可以無邊殘酷,然而誰可以抗拒那一聲又一聲的呼喚?於是我們便投身進去,不管是笑語還是號哭,更不曉得是浮是沉,只知道浪裡有今日戀情。…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September 9,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黃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灣

專泊中國人的鄉音

無須叩問客從何處來

淺黃的膚色中亮著

揚州的驛馬

長安的宮闕

湮遠成為一種親切之後

風是歷史的蕭聲

傾聽如一首夢般柔細的歌…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9,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耿廣瀟《小鎮》

兩條長長的水泥路

在原野上交叉

交叉點是一個秀美的小鎮



一大片良田把人煙包圍


包圍點是一個溫馨的小鎮



小鎮有悠久的歷史傳說


小鎮有美好的愛情故事

石板街走出多少妙佳人

大花轎擡進多少美新娘…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9, 2021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石黑一雄《別讓我走》(81)

但是,當然我還是朝著她的方向走了過去。當我走向她那輛遠離其他車輛停靠的斜背式汽車,一陣淒厲的強風吹了過來。蘿拉穿著一件外型走樣的藍色厚夾克,頭髮貼著前額,比以前短很多。我敲敲她的車窗,過了這麼久時間再次看到我,蘿拉一點兒也不驚訝,甚至也不意外。好像她坐在那裡就是為了等人,如果不是等我,也是等著多少和我類似的舊識。如今,我出現了,她第一個念頭便是:「終於出現了!」因為我看見她的肩膀像是嘆了口氣似的,不慌不忙地側身為我開門。

 …

Continue

Added by Spratly Island on September 8,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查德·維爾蒙《焦慮的程度》(5)

一方面,上大學將我改造成為不同的、更訓練有素的和更知情的讀者。它開啟了一個過程,在研究生期間這個過程進一步加快,我逐漸將閱讀(寫作和思考)和我自己聯系起來,在我的能力和做這些事的資源(時間和金錢)發生改變的時候,我的閱讀方式也有所不同了。另一方面,大學也重新指導我的注意力從最初的、有時候不顧一切的努力通過閱讀解決自身問題轉變為培養一種能力將思想和道德問題轉變成為需要抽象的議題,再接著進行考察、研究並最終寫成文章。大學也鼓勵我思考我從前的習慣不僅需要改善和練習而且需要超越;為了成為我渴望成為的那種讀者,我必須居高臨下地看待我曾經的“壞”讀者。將這個過程視為一種偏斜就是承認,我那沒有經受訓練的、非專業性的閱讀方式不僅僅是我更成熟更專業化的閱讀的不成熟版本,而且是完全不同的閱讀。

至少是…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September 8, 2021 at 9:00pm — No Comments

勒內·夏爾:詩論(下)

在詩的內容中應當有同等數目的秘密隧道、手風琴孔眼和未來因素,陽光普照的港灣、誘人的蹊徑和彼此呼應的生物。詩人是這許多構成秩序之物的統率。而這個秩序又是不安定的。

詩人是報警的孩子。

詩歌的任務既然是賦予我們無上權力的同時,使我們失去個性,那麽我們就要通過長詩的力量使詩豐滿起來,使一切得到顯示,即使是受到個人自負的歪曲也罷。



長詩是我們拋給死亡這副醜惡嘴臉的生活碎塊,然而,要拋得盡可能高一些,以便使它們越過死亡,落到被標示為統一的世界里。

詩人在自己走過的路上應當留下的不是論證,而是足跡。只有足跡才能引導。…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September 8, 2021 at 9:00pm — No Comments

阿布《夜宿三叉營地》

是夜
讓月光停留在芒草的尖端
芒草生長在乾溪溝裡
黑色的夜晚餵養黑色的枝椏
枝椏彈撥夜的琴弦…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8, 2021 at 3:00pm — No Comments

論商禽散文詩中“詩質”的呈現(6)

魯迅自己雖說「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45],卻也仍在《野草》英文版序言中稱其為「小品」[46]。而與他同時代的批評家在討論《野草》時也使用過多個名詞,譬如李長之說這是「包括二十三篇短文的小書」[47];《小品文講話》評論《野草》「包蓄著許多很好的小品」[48];李素伯《小品文研究》則將其描述為「極其詩質的小品散文集」[49]。魯迅在編訂作品集時向來嚴謹,我認為他之所以沒有直接將《野草》冠以散文詩之名,並非因其創作上的不自覺,而恰恰是因為他已經察覺到《野草》不同於當時一般意義上的散文詩。至於《野草》在今日又重新被命名為「散文詩」,事實上也側面體現出「散文詩」詞義的演變。…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8, 2021 at 2:57pm — No Comments

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7)

蘇布爾的變化和達到階段,則等同于馬利坦的詩性體驗表達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蘇布爾認為心靈在不斷提升,對安拉秘密的認識不斷增多,并實現詩人與自我的分離。馬利坦則詳盡地解釋為:在舒張狀態下,詩性體驗在啟發性智性之光的照耀下被喚醒,它不斷伸展,不斷運動,將靈魂所獲得的所有昔日體驗和記憶珍品呈現出來,并釋放出一種含義或一種旋律,一種源泉狀態中的最初的旋律。馬利坦把這種既是想像性的、又是情感性的詩性直覺稱為“直覺的推進”或“動力的突發”。舒張階段給出的,有時是一陣風暴般的事物,有時是旋律般的東西,有時是言詞的迸發。…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8, 2021 at 10:46am — No Comments

許地山《女兒心》(15)

“姐姐,我找著他了!”她一面換衣服,一面說,“若果是他,你得給我靠近燕塘的那間茅屋,我們就在那里住一輩子。”

“我怕你又認錯了人,你一見和尚便認定是那個老師父,我準保你又會鬧笑話,我看吃過早飯叫‘播外’下去問問,若果是,你再下去不遲。”

“不用問,我準知道是他。”她三步做一步跳下扶梯來。那和尚已漱完口下艙去了,她問了旁邊的人便自趕到統艙去,下扶梯過急,猛不防把那點著的五更雞踢倒。汽油灑滿地,火跟著冒起來。

艙里的搭客見樓梯口著火,個個都驚慌失措,哭的,嚷的,亂跑的,混在一起。麟趾退上艙面,臉嚇得發白,話也說不出來。船上的水手,知道火起,忙著解開水龍。警鐘響起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September 7, 2021 at 11:02pm — No Comments

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你 的 眼 睛 是 火》

你的眼睛是火,我的靈魂是瀝青和松香。



請轉過身去,在我像煤炭點燃之前!我是一把提琴,它的匣內裝滿了人間的妙樂,

一任你盡情彈奏和欣賞。請轉過身去,哦,請轉向我!我要點燃,我要涼卻。

我是欲望,我是希望,我是秋與春的隔墻。所有的琴弦都繃緊著,讓它們去唱,讓它們

癡狂地唱出我全部的愛的狂想。請轉向我,不,請轉過身去!讓我們像秋夜一樣燃燒,

讓風暴的歡樂舞動我們血和金的旗幡。直到它靜息,直到我在黃昏中望著你的倩影消失,…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September 7, 2021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路易·貝爾特朗作品《夜之卡斯帕爾》(3)

“但這支馬隊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公爵外出狩獵行樂。公爵夫人先行,已到了魯浮爾宮堡。——車馬華麗非常,眾多侍從陪伴!——公爵大人騎著一匹灰斑馬,馬在清晨凜冽的寒風中顫抖。跟在公爵後面蹦跳招搖的有:夏龍地區的富豪,維埃納地區的貴族,韋爾吉的勇士,納夫夏泰爾的武士,博弗爾蒙德的好心男爵。——那兩個騎馬跟在隊末的又是什麼人呢?年輕的那個,身穿牛血紅天鵝絨緊身上衣,手持叮噹作響的人頭杖,縱聲歡笑,特別顯眼;上年紀的那位,身披黑呢無袖外套,內中藏一本厚厚的聖詩集,低著頭,神態局促:前者是浪子的頭領,後者是公爵的教士。小丑向智者提問題,智者無法解答。此時民眾高呼:‘聖誕節!’——頓時,馬匹嘶叫,——獵犬狂吠,——號角頻吹,——他們,用韁繩拉著以側對步行進的坐騎,——正無拘無束地閑話著端莊的朱迪特夫人和正直的馬夏貝。…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7,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為我而生》有問不必有答

有時被人叫發表意見,而那件事是跟我們完全無關的,便很感錯愕。

有回有位記者打電話問我,對某位藝員的婚變有什麼意見,第一,那位藝員與我素昧平生,問我實在是多餘,即使是相識的,人家婚變也不容我嚼舌,第二,是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我應該有意見。

很多人有個有問必答的習慣,不答就像是欠了人似的,所以往往說了自己無謂說的話。其實,我們對於自己不清楚的事、沒有興趣的事、沒有資格干涉的事、我不想發言的事,都絕對應該保持緘默。別說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即使知道,如果自覺不宜發言,還是少說幾句的好。…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September 7,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