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魯迅自己雖說「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45],卻也仍在《野草》英文版序言中稱其為「小品」[46]。而與他同時代的批評家在討論《野草》時也使用過多個名詞,譬如李長之說這是「包括二十三篇短文的小書」[47];《小品文講話》評論《野草》「包蓄著許多很好的小品」[48];李素伯《小品文研究》則將其描述為「極其詩質的小品散文集」[49]。魯迅在編訂作品集時向來嚴謹,我認為他之所以沒有直接將《野草》冠以散文詩之名,並非因其創作上的不自覺,而恰恰是因為他已經察覺到《野草》不同於當時一般意義上的散文詩。至於《野草》在今日又重新被命名為「散文詩」,事實上也側面體現出「散文詩」詞義的演變。
因此,在研究中重新將「散文詩」概念歷史化非常必要。回到歷史現場,我認為現代文學初期許多關於「散文詩」概念的表述及爭論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未討論充分,而實際上當時的很多觀點今日仍潛在地參與並影響著當下的創作。這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從「詩體解放」的角度對中國古代「文」的傳統的闡釋與徵引。
事實上,新文學初期所說的「散文詩」多與「韻文詩」相對,是從押韻與否的角度出發對詩體散文化的強調,換言之,「散文詩」本質上仍舊是詩的一部分。例如1922年鄭振鐸在《論散文詩》中說「『我們固不堅執的說,詩非用散文做不可』,然而在實際上,詩確已有由『韻』趨『散』的形勢了。……中國近來做散文詩的人也極多,雖然近來的新詩(白話詩)不都是散文詩。」為了打破「不韻則非詩」[50]的成見,鄭振鐸借「散文詩」說明詩的本質是情緒和想像,為白話詩在語言上的合法性正名。
為了更詳細地說明「詩可以不韻」,評論家在介紹外國「散文詩」的同時,也徵引中國古代「文」的傳統作為例證。1920年郭沫若在《論詩》中說:「詩是純粹的內在律底表示,他表示的方具用外在律也可,便不用外在律,也正是裸體的美人。散文詩便是這個……我國雖無『散文詩』之成文,然如屈原的《卜居》、《漁父》諸文,以及莊子《南華經》中多少文字吾人可以肇錫以『散文詩』之嘉名者在在皆是。」[51]如果說郭沫若「肇錫嘉名」的方式尚且委婉,那麼後來滕固在《論散文詩》中則更明確地將小品文如酈道元的《水經注》,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等納入「散文詩」的體系[52]。
顯然,這種中西結合的觀點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對「不韻則非詩」的抗辯,而郭沫若、鄭振鐸等人所謂的「散文詩」也並不等於今天文體意義上的散文詩。然而這些前提條件在後來並沒有引起足夠的討論與辨析,而是幾乎平穩地進入了文學史敘述,並一直延續到當下的創作[53]與研究[54]中。實際上處在不同歷史時期,秉持不同詩學觀念的學者對古代「文」的傳統的每一次徵引,都隱含了各自對散文詩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古典散文從主題、情感、思想內容、表現方式等多個方面都不同於產生於現代的散文詩文體,而將「文」的傳統納入散文詩的脈絡實際上也明顯改寫了散文詩的邊界。
毫無疑問,在一個文體的建構中,文學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我看來,由於散文詩發展時間較短且內部較為複雜,目前仍有許多重要問題被文學史籠統的「發展階段論」所掩蓋,而重新將散文詩的概念具體化或是歷史化,並非為了再次劃定一個明確的文體界限,藉此確認它的「成立」或「獨立」,相反,這或許恰恰是為了更好地反思與逃離,為了重新打開一個文體,發掘新的可能性,並且稍稍避免因某一籠統含混的認識而對散文詩的全面否定。正如並非分行了的就是詩一樣,散文詩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很難定義,即便我們能夠從形式上去命名它,其中的「詩質」仍然需要作品自己去填充。畢竟,最終能夠說明「詩是什麼」的,只有詩歌本身。
[45]魯迅.《自選集》自序[A].魯迅.魯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69.
[46]魯迅.《野草》英文譯本序[A].魯迅.魯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65.
[47]李長之.魯迅批判[M].上海:北新書局,1935:135-136.
[48]石葦.小品文講話[M].上海:光明書局,1933:55.
[49]李素伯.小品文研究[M].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112.
[50]西諦.論散文詩[A].鄭振鐸.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M].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301.
[51]郭沫若.論詩[A].郭沫若.文藝論集[M].上海:光華書局,1925:325.
[52]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滕固在文中已經提到了波德萊爾、愛倫坡等人帶有現代主義色彩的創作,但他仍認為中國古代「有許多小品文可稱散文詩」。參見滕固.論散文詩[A].鄭振鐸.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M].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307.
[53]比如郭風就認為「在我國,散文詩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只是在當時,乃至後來的我國文學史家未嘗採用過散文詩這一專用名詞耳」。參見郭風.六十年散文詩選·序言[A].孫玉石,王光明.六十年散文詩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2.
(作者不詳,原載 2016/06/07《中國社會科學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