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38)

琦君·春酒

農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裏,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註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裏,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住竈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麽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撒開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July 29, 2016 at 9:20am — No Comments

姚培生:拉脫維亞人的夏至節

拉脫維亞居民多信基督教新教的路德宗、東正教、天主教等。不同宗教信仰的國民各自信守教規。在國際場合行握手禮,采用國際通用的稱謂,即稱男士為“先生”;稱女士為“夫人”、“小姐”、“女士”。如對某人特別尊敬,習慣上贈送柞木葉子做成的桂冠。

每年的6月23日和24日,拉脫維亞民眾都要隆重慶祝夏至節,當地人稱“利戈”節。該節源於對太陽的崇拜,在拉脫維亞的古代歷史文獻中已有相關記載。…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uly 29, 2016 at 8:37am — No Comments

張承志《鮮花的廢墟》(6)

 那是難以想象的古代。它的奢侈使人不敢相信,它的夢想也令人不敢想象。在奢侈與夢幻中——哪怕這奢侈中包含著對自然的親近——畢竟人和精神都遭到了銷蝕。當科爾多瓦如太陽般照耀歐洲的時候,它的締造者們卻失去了英雄氣。在前定的衰老過程中,他們病弱不起,最後走出了歷史。

  古代被大火吞沒了,無聲地頹坍湮滅。燒焦它的業火並非來自敵人之手。照例的、和平的富裕之後接踵而來的分歧,蔓延成了內部的戰亂。據一般的通說,點燃罪惡的,是一些穆斯林的手。它莫名地、野蠻地擲出火把,於是珍寶就燒成了灰燼。有人指責北非的柏柏爾人,說他們是燒毀紮哈拉宮的罪人。也有人不這樣看,認為天下大勢的力量消長,早決定了這十一世紀的圓明園在劫難逃。

  風尖銳地掠過曠野。…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July 29, 2016 at 8:36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課程の好萊塢式團隊

我從前經營多媒體制作公司的時候。每當接到一項合約的時候,在不同的階段,都得面對不同的小型的工作團隊――策劃、籌備、寫劇本、拍攝、配音、配樂、剪輯、特效、字幕、試片、修改………。短暫的組合,有限的時間、預算與資源,一群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湊在一起互動與創造,在工作結束、隊伍解散之前,卻希望發揮無限的創意與效果。重點在於流程的組織與管理,加上必要的領導與激勵。…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28, 2016 at 6:52pm — No Comments

楊鵬傑·草原天堂夜

當暮靄四合,草原夜色從廣袤的青草間彌漫而上,襯托著一輪明月徐徐升起。讓人有種洗盡鉛華沭浴真容的渴望。此刻的草原夜很靜,靜得可以聆聽到曠野的呼吸,靜得那麼廣闊無邊深邃到天際,完全是一種別樣的空曠和靜謐,心緒也隨著這般靜的輕柔韻律慢慢飄向無垠的遠方;此刻的草原夜很美,美得那一顆顆頑皮眨巴著大眼睛的星星伴著明月無盡的銀輝,彈撥著夜幕下如緞如錦的輕霧,凝聚於花瓣、草葉之上,滾轉成一顆顆圓潤晶瑩的珍珠,盡顯草原夜露的剔透沁涼。…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28, 2016 at 6:52pm — No Comments

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1)

第一章·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尤其是想要閱讀書的人。說得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這裏所謂“閱讀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和過去歷史上每一個深有教養、智慧的人別無二致。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即使在收音機、電視沒有出現以前,許多資訊與知識也是從口傳或觀察而得。但是對智能很高又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樣是不夠的。他們知道他們還得閱讀,而他們也真的身體力行。…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ly 28,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張鵬程·到文冬懷舊

文冬,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至今還保留著豐厚的歷史痕跡,遊覽文冬的核心本該突顯其“古老”之意,包括當中的古老建築、名人故事、人文風情、碑銘和牌坊等,讓遊客集觀光、觀摩、欣賞、學習、感受與體會於一體。無奈的是,當人們一窩蜂前往文冬遊覽,大多僅享受於吃喝玩樂,卻對這具有深厚文化底蘊且人文薈萃的鄉鎮一知半解,今日,不妨來看看,文冬的人文民情。

想到文冬,你會想到什麽?

吃、喝:貓山王、D24、豆腐卜、野味、雲吞面、樹屎粉、古早味雪糕、勁抽冰……?

玩、樂:文冬大巴剎、熱水湖、森林瀑布……?

若你對文冬的想法僅限於此,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28, 2016 at 4:36pm — No Comments

白靈·登高山遇雨

小雨數十行

下歪了織成數千行

下在山裏

掛起來像私藏的那幅古畫

下在遠處模模糊糊

躺著的山猶似隔簾看

乍看是一群

曲線優美的臀

下久了才看到

白蛇似的小溪逐雨聲…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July 28, 2016 at 9:29am — No Comments

卡爾維諾·準

古埃及人用一根羽毛作為天平上的砝碼,以稱量靈魂的重量。對他們而言,羽毛即為精準的象征。這輕盈的羽毛就叫做瑪特(Maat),天平女神。代表瑪特的象形文字同時也表示一種長度的單位--相當於三十三公分的標準磚塊的長度,以及長笛的基準音。

我是在一場喬奇歐。桑提拉納(GiorgiodeSantillana)關於古人觀測天文現象的準確性的演講中得知這個掌故的。一九六零年,我初次訪美,桑提拉納充當我在麻薩諸塞州的導遊,近來我經常想起他,為了紀念他的友誼,更因為我的星座是屬於天秤座,我以天平女神瑪特的名稱作為談論文學的準確性這一講的起頭。

首先我將試著為我的講題下定義。對我而言,"準"最重要的是代表以下三種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uly 28, 2016 at 9:28am — No Comments

伽利略·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生於比薩。1589年任比薩大學數學教授,後任羅馬林嗣科學院院士。因從事科學宣傳,遭羅馬宗教裁判所迫害。1633年被判終身監禁。在科學上主張系統的觀察和實驗。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發現了系列物體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對基本運動概念提出了嚴格的表達方式。在天文學上也有重大發現,支持和發展了地動說。其哲學思想對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亦有重要意義。



基於長期的經驗,我似乎發現,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處於此種境地:知識愈淺薄的人,愈欲誇誇其談;相反,學識豐富倒使人在判斷某些新事物時,變得甚為優柔寡斷。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28, 2016 at 9:17am — No Comments

豐子愷·初冬浴日漫感

離開故居一兩個月,一旦歸來,坐到南窗下的書桌旁時第一感到異樣的,是小半書桌的 太陽光。原來夏已去,秋正盡,初冬方到,窗外的太陽已隨分南傾了。

把椅子靠在窗緣上,背著窗坐了看書,太陽光籠罩了我的上半身。它非但不像一兩月前 地使我討厭,反使我覺得暖烘烘地快適。這一切生命之母的太陽似乎正在把一種祛病延年, 起死回生的乳汁,通過了他的光線而流注到我的體中來。

我掩卷瞑想:我吃驚於自己的感覺,為甚麼忽然這樣變了?前日之所惡變成了今日之所 歡;前日之所棄變成了今日之所求;前日之仇變成了今日之恩。張眼望見了棄置在高閣上的 扇子,又吃一驚。前日之所歡變成了今日之所惡;前日之所求變成了今日之所棄;前日之恩 變成了今日之仇。

忽又自笑:「夏日可畏,冬日可愛」,以及「團扇棄捐」,乃古之名言,夫人皆知,又…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uly 28, 2016 at 9:16am — No Comments

維特根斯坦·文化和價值(6)

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四年,我在挪威曾偶然地得到某些我自己的思想,或者說至少現在看來是如此。我的意思是說,當時我有這樣酌印象,我給生命帶來了新的思維運動(不過我也許錯了)。我現在似乎僅在運用舊的思維運動。

 

盧梭的性格中有猶太人的因素。

 

有時聽說一個人的哲學是一個氣質問題,其中含有某些因素。可以稱明喻的選擇為氣質問題,而且這種選擇遠比你所能想象的更加強調不同意見。

 …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28, 2016 at 9:16am — No Comments

諾查丹瑪斯《預言·諸世紀 》(第十九章)

促使墨索里尼下台的男子(1943)



  韋羅納與維琴察

  將誕生一位實權者

  他有著極其不適合的名字

  在委內凡亞企圖復辟

  被監視他和以他為目標的男子逮住



  這也是一首關於墨索里尼的預言詩。墨索里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韋羅納與維琴察附近。他有一個極奇怪的名字,「墨索里尼」。其意思為:製造薄毛織品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uly 28, 2016 at 9:15am — No Comments

盧躍剛《南中國海喻言》(2)

美濟礁是一個環礁,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瀉湖,南北長6公裏,東西寬8公裏,因其南部和西南部有兩個進出港口,又稱之為“雙門礁”。菲律賓人稱之為“米斯奇夫”礁。

美濟礁距離菲律賓130海裏,距離中方占領的赤瓜礁74海裏,是南沙群島西北部的天然避風良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995年5月12日17時許,夜幕降臨。外國記者包租的客輪在菲律賓“本蓋特”號登陸艦和“米格兒-馬爾瓦爾”號巡邏艇的護衛下,從菲本土起航。

菲律賓海軍編隊和客輪在菲西部司令部司令卡洛斯·塔內加少將的統帥下,選擇夜間航行,可見精心策劃,用心良苦。…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uly 28, 2016 at 9:15am — No Comments

蘇桑格《中國艷遇遊全攻手冊》(16)夢之浪漫

夢之浪漫



以敦煌為題材的文化藝術作品不在少數,在很多人眼中,敦煌是一部叫《敦煌》紀錄片,是一部叫《絲路花雨》的歌舞劇,但是敦煌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有另外一首詩: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ly 28, 2016 at 9:14am — No Comments

伯爾·一樁勞動道德下降的趣聞

在歐洲西海岸的某個港口,停泊著一只漁船,裏面躺著個衣著寒傖的男人。他似睡非睡,兩眼朦朧。一個衣飾入時的遊客踱到這裏,他馬上就往照相機裏裝上一卷新的彩色膠片,打算拍下這一幅田園詩般的畫面:蔚藍的天空,綠色的海洋,海面上輕波蕩漾,波峰如雪,黑色的小船,絳紅色的漁人便帽。哢嚓!再來一次,哢嚓!好事要成三,保險再保臉,來個第三回:哢嚓!單調的,惹人反感的哢嚓聲吵醒了那個似睡非睡的漁人。他睡眼惺忪地坐了起來,迷迷糊糊地伸手去摸他的煙盒。但是,還沒等他拿到手,殷勤的遊客已經把一包香煙送到他鼻子底下,雖然沒有把煙直接塞到漁人的嘴裏,可也遞到了他的手中。第四聲,哢嚓!打火機燃著了,就此倉促地結束了他的客套。這樣手腳敏捷地獻殷勤不免過分和做作,造成了令人不快的尷尬局面。這位對所在國的語言十分精通的遊客想攀談幾句以便擺脫窘境。

“您今天會捕到很多魚的。”…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uly 28, 2016 at 9:13am — No Comments

高行健系專訪

高行健系專訪(台灣聯合報公元二千年十二月十日)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高行健,十二月十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獲 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接受台灣聯合報系專訪。在訪談中,高行健特別感謝他的父母 及所有支持他的朋友,因為父母為他取了一個好名字,因為大家不辭辛勞地翻譯、 出版、評介他的作品,將他和讀者連繫在一起,讓他的努力有所回報。以下是專訪 摘要。

  記者問: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感想如何?

  高行健答:我首先感謝父母給我取了一個好名字,「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可以說成為我終生做事的導引。我是個作家和畫家,而這兩件事我都是非做不可, 懷著很大的激情,一件事你只要喜歡,全心全意去做,成為生活中必要的東西,遲…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28, 2016 at 9:12a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倫敦雜記》博物院

倫敦的博物院帶畫院,只檢大的說,足足有十個之多。在巴黎和柏林,並不“覺得”博物院有這麽多似的。柏林的本來少些;巴黎的不但不少,還要多些,但除盧佛宮外,都不大。最要緊的,倫敦各院陳列得有條有理的,又疏朗,房屋又亮,得看;不像盧佛宮,東西那麽擠,屋子那麽黑,老教人喘不出氣。可是,倫敦雖然得看,說起來也還是千頭萬緒; 



真只好檢大的說罷了。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uly 28, 2016 at 9:11am — No Comments

蕭紅·提籃者

  提籃人,他的大籃子,長形面包,圓面包……每天早晨他帶來誘人的麥香,等在過道。

  我數著……三個,五個,十個……把所有的銅板給了他。一塊黑面包擺在桌子上。郎華回來第一件事,他在面包上掘了一個洞,連帽子也沒脫,就嘴裏嚼著,又去找白鹽。他從外面帶進來的冷空氣發著腥味。他吃面包,鼻子時時滴下清水滴。

  “來吃啊!”

  “就來。”我拿了刷牙缸,跑下樓去倒開水。回來時,面包差不多只剩硬殼在那裏。他緊忙說:

  “我吃得真快,怎麽吃得這樣快?真自私,男人真自私。”只端起牙缸來喝水,他再不吃了!我再叫他吃他也不吃。只說:…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July 28, 2016 at 9:08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