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慶《中國名山》蓮花佛國九華山

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坐落在皖南青陽縣境內,周圍百余公裏,原名九子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三次遊歷九華山,作詩道:“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古時的“花”與“華”通用,所以“九華”之名,更含溢美之意。自此,九子山改稱九華山。

九華山北距長江不遠,與著名的黃山同出一脈。群峰之間,飛瀑流泉,嶺影雲光,景色秀麗,而且寺廟佛塔眾多,晨鐘暮鼓,自古以來即以佛教聖地名揚海內外。歷代慕名前來的文人名士、達官顯貴不計其數,有唐代李白、劉禹錫、杜牧,宋代蘇拭、蘇轍、王安石、文天祥,明代王明陽、湯顯祖,清代袁牧等300多人,共留下讚美九華勝景的詩篇不下500余首。

九華山和黃山都是花崗巖體山脈,歷經億萬年的風吹雨打,使山體變得支離破碎,造型奇特,姿態非凡。山峰聳峙纖細,山頂如同朵朵蓮花盛開。著名的蓮花峰置於雲海之中,真有亭亭出水之態。所以,在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中,九華山又以蓮花佛國著稱於世。

九華山曾為道教所據。自唐代以後,佛教的影響越來越大,終於成為佛教的“一統天下”。唐開元年間(一說永徽年間),新羅國(即今朝鮮)的王族金喬覺來到九華山隱居修身,苦行75年,至99歲坐化。金氏高僧曾為九華山古剎化城寺的祖師,他學識淵博,擅寫漢詩,曾與李白攜手共遊九華,以詩唱答。他去世後,葬於月身寶殿,俗稱月身塔。因為他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傳說他的容貌也酷似地藏瑞相,於是九華佛徒都認為他是地藏王菩薩轉世,遂稱他為金地藏,九華山由此成為四大佛山中專門供秦地藏菩薩的道場。金氏高僧品行高潔,修身成佛,從此九華山名聲大震,一時僧尼雲集,寺廟林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王紛紛諭賜,撥款修寺,到清代時,全山僧尼達四、五千人,寺廟有300多座,“香火之盛甲於天下”,成為“九華一千寺,灑在雲霧中”的佛教聖地。

九華山地處我國江南,氣候溫和,降水豐沛,山間澗溪眾多,成為裝點山色的幽美清秀的水景。從九華山北麓登山,先抵五溪橋,橋下是從九華山諸峰中流淌下五條清澈溪水匯合成的龍溪。佇立橋上,近可聽溪水嘩嘩有聲,遠可見五華諸峰均在雲霧之中。“五溪山色”為九華十景之一。沿龍溪河谷的山間小道上山,沿途有著名的碧桃瀑布傾瀉而下,濺玉噴珠,十分壯觀。一路上深潭清泉點綴在蒼崖翠巖之間,景色深幽迷人。登山道上,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三座過街亭,其間還有甘露寺、定心石、通天橋、望江亭和大、小仙橋等景點。甘露寺為九華山上四大叢林之一,與祇園寺、百歲宮、東崖寺齊名,依山而築,寺高五層,深藏在幽谷之中。過了三天門,只見地勢豁然開朗,出現一個山間盆地,建築密集,一條熱鬧的九華街貫穿其間,商店、旅館、民舍、寺廟交錯為鄰。沿街一排排小攤,出售各式佛珠、佛像、香燭等物,上山進香的信徒和前來觀光的遊客雲集於此,充滿了濃厚的佛教氣氛。

九華街海拔650米,有公路可以直達此地,是進山遊覽、朝拜的中心。附近散布了近20座佛寺和7座佛塔,其中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寺,歷史最為悠久。傳說在晉代就已建廟,唐代時新羅國金喬覺來到九華,又擴建為化城寺,辟為地藏道場。現有四進大殿,莊嚴雄偉。明萬歷皇帝曾送1000多卷經書藏於寺後藏書樓內,現在樓內還有不少極為珍貴的佛經和明萬歷皇帝的聖旨。

祇園寺紅墻金瓦,與其他寺廟均為民房式樸素的式樣截然不同,規模為眾寺之冠。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寺前鋪有石雕蓮花和金錢圖案的走道,門楣上“祇園禪寺”四個字,是用特制白色甕片拼成。寺內有八口大鍋,稱千僧竈,最大一口直徑約1丈左右,可煮二、三百斤米飯,足見當時僧侶之多。

百歲宮又稱萬年寺,依摩空嶺的懸崖峭壁所築,大有非凡的氣勢。明代萬歷年間僧人無暇曾在摩空嶺上結茅而居,以果為食,用舌血和金粉,抄寫“血經”81卷,花去整整28年時間,據說壽至126歲,逝後人們尊稱為“百歲公”,並建寺紀念他。明崇禎皇帝封他為“應身菩薩”。至今,無暇真身和“血經”仍保存完好,成為九華山上重要佛教文物。在百歲宮內的肉身殿內,可以看到存保了350年之久的木乃伊——無暇和尚的金身,頭戴僧帽,身披袈裟,端坐在蓮台上,是九華山上僅存的一座肉佛。

月身寶殿建於神光嶺之頂,專供地藏王菩薩,有80余級台階,旁有鐵索欄桿,供人攀扶。在階下仰觀殿字,氣勢雄偉。殿前懸掛“東南第一山”的匾額。矗立在大殿中央的是一座七層八面的朱漆木塔,高約17米,每層有佛龕八座,全塔內外共有地藏金身塑像100多尊。兩旁配有地府十王立像,即10個主管地獄的閻羅王。此殿為安葬金喬覺肉身所建,古時“月”、“肉”二字相通,故稱為月身寶殿。

九華街真可謂佛國仙境,聚集了眾多的寺廟和許多遊覽勝景。這些寺廟的建築風格都別具一格,遠看多為石墻木柱,鬥檐深藏墻內,既不追求宏偉,也不拘泥於對稱與嚴整,寺內布局也靈活多樣。外觀上酷似皖南山區的民宅建築一樣,寺廟與民房渾為一體,富有恬靜的田園山村韻味,是九華寺廟一大特色。出了九華街,沿山道攀登,上東巖嶺,可到回香閣。此處前可觀海拔1325米的九華主峰——天台峰高聳入雲,後可覽九華街的人群房舍像小人國似的盡落眼底。過嶺落坡,便到達閡園竹海。在這一大片竹林深處點綴著一座又一座白墻黑瓦的庵堂和民宅,環境十分幽靜。在山峰的石縫裂隙中,生長著許多鐵骨冰肌、挺拔蒼勁的黃山松。迎客松、鳳凰松、鸚鵡松為九華“三松”,其中鳳凰松主幹粗矮,枝分三叉,三片松葉樹冠,一像鳳凰昂首,一像鳳翼,一像鳳尾,樹齡已達1400多年,被稱為”天下第一松”。

沿崎嶇小道上山,山勢漸陡,山道五步一彎、十步一拐,一邊峽谷萬丈,一邊絕壁千勿。沿途奇峰林立,在“三十三天古拜經台,上,可以飽覽奇峰怪石:鐘峰、香爐峰、老鷹扒壁峰、金龜峰、木魚峰、和尚敲鼓石和雙桃峰等。九華第一奇峰為蠟燭峰,兀然卓立,崖壁直下近百米,如刀削斧劈,孤立於山谷之中,峰頂幾棵奇松,酷似“燭芯”和“燭淚”。峰對面的石壁上,摩崖累累,有“龍華三會”、“非人間”、“高哉九華與天接,我來目爽心胸擴”等石刻,預示著即將出現九華最高的天合峰勝景了。

天台峰實為兩峰組成,兩峰之間有拱形石橋相連,名為渡仙橋,兩峰並立如門,自下仰視,藍天一線,故石上鐫刻“一線天”三字。峰頂的天台寺,是一座五層建築,隨峭壁而建。寺西花崗巖平台上,有觀日亭和捧日亭,是看日出的好地方。站在天台峰巔,環顧九華九十九峰,仿佛朵朵蓮蓬在雲海之上。如是天氣晴朗,北望長江如帶,南覷黃山七十二峰,氣象萬千,分不清究竟是置身於天上仙境,還是在人間佛國之中。

Views: 7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