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慶《中國名山》江淮奇峰天柱山

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內的天柱山,又名潛山、霍山、皖公山、萬歲山。潛水、皖河婉蜒山南而註入長江,山北的澗溪均入淮河,天柱山成為江淮的分水嶺。主峰天柱峰高1485米,景區面積達80多平方公裏,有四十二峰、十八嶺、五十三洞、十六巖、七關、八池、四十八寨等名勝以及許許多多的古跡。

天柱山是一座歷史名山。早在公元前106年,即漢元封五年,漢武帝南巡封禪,親臨天柱山並封之為南岳,所以天柱山又得名萬歲山,從此聞名遇邇。700年後,隋文帝為了開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為南岳。此後,天柱山逐漸遭到冷落。但因天柱山雄奇而又靈秀,依然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觀賞,留下了不少名詩佳篇。李白遊天柱,寫下了“奇峰出奇雲,秀水含秀氣。青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的絕句。白居易亦詩雲:“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鎮雲雷。玉光自桔相爭秀,金翠佳蓮芯鬥開。”朱熹更為天往山的蒼勁雄偉而陶醉,寫道:“屹然天一柱,雌鎮幹維東。只說乾坤大,誰知立極功。”王安石曾舉火夜遊天柱,興致盎然,作了不少詩文並刻石以留念。黃庭堅曾隱居天柱山下,樂其山水之美,自稱山谷道人,留下不少古跡和傳說。在夭柱山下的石牛溪的巖壁上,約200米內竟布滿了近300處石刻,均為唐宋以來各代名人所題,楷、草、隸、篆無所不有,成為我國名山之中少見的詩書石刻藝術主庫。天柱山又稱為文化名山,也是名不虛傳。

天柱山還是一座英雄名山,南宋未年,農民領袖劉源曾憑借險要山勢,在山上紮寨抗擊元兵達18年之久。至今在山上還可尋覓到山洞古寨多處,都占據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洞內深邃曲折,暗道撲朔迷離,還可以看到當年農民起義軍使用過的石桌、石凳、石鍋、火塘等遺物和遺址。最大的司元洞,可容萬人,成為遊人探奇尋古、樂而忘返之地。清末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也曾占領天柱山與清軍鬥爭了十幾年。解放戰爭時,天柱山成為革命根據地之一,為進軍南京和解放全國作了巨大的貢獻。

天柱山在近代以來逐漸“隱名埋姓”,除了因改封南岳的原因之外,交通不甚便利也是一個因素。解放以來,從天柱山北至合肥198公裏、南至安慶57公裏、西至九江140公裏的公路都修整一新,從潛山縣城距天柱山僅20公裏,現在遊覽汽車絡繹不絕,為天柱山重新煥發青春增添了活力。1982年,天柱山和安徽的黃山、九華山等並列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又躋身於中國名山之列。

天柱山南坡稍緩而北坡陡峻。自南坡登天柱,環顧四周,只見松柏、杉木和竹林郁郁蔥蔥,似一片綠色的海洋。山麓野寨一帶有梁朝古剎乾元禪寺、寂覺古塔、黃庭堅讀書亭、石牛溪摩崖石刻等處景點。繼續登山,可達漢武帝拜岳台,目前尚剩一些墻基、柱礎等遺物。在此仰觀能見天柱山諸峰,俯視能察河川沃野,確是一處祭拜天柱的好地方。

從野寨可以乘車到達半山之上的茶莊。在這一片山腰的平坦台地中,散落著不少茶農村舍,有超塵脫世的田園風光情趣。從茶莊沿登山古道上山,一路之上,飛瀑流泉、鳥語花香,只見奇峰連綿、怪石嵯峨。不久可到達馬祖庵,庵前的馬祖洞傳為唐朝馬祖和尚靜習修性之處,洞裏有幽澗泉,出洞可見巨石之上刻有“南天一柱”四個大字。隨即攀上數百米陡坡,到達海拔1000米左右的青龍澗,此時山景突變,群峰兀立,怪石橫臥,雲霧飄忽,如入畫境。群峰都剝落泥上,裸露出花崗巖體,蒼勁的松樹頑強地生長在石縫或絕壁之上。迎面所見的飛來峰為天柱山第二高峰,這是一座幾乎沒有裂縫的巨大花崗巖山峰,巍然屹立於雲霄之中。令人驚嘆不已的是峰頂蓋有一塊扁平狀飛來石,其直徑20多米,高3米左右,似從天外飛來,為天在山上一奇景。飛來峰上有天池,下有雷公洞、烏龍井。在此觀望天往山峰海,只見有的蒼翠秀潤,有的峭壁嶙峋,峰峰都有美妙的名字。右側為飛虎、獅子、迎真、石紐諸峰,左側有飛來、銜珠、天蛙、月牙諸峰,有的以形狀取名,有的以意境取名。路轉峰回,只見群峰在雲霧之中不斷變幻著自己的“身材”,仿佛一個個巨人正在舒展自己的肢體。

自青龍澗東行至東關,則面臨萬丈深淵,東關的觀日台是一處三面臨空的平台,在此可以觀看皖河日出佳景。從青龍澗西行可到西關古寨、青龍背、仙人洞等處遊覽,還可抵劉源的北關古寨尋古。沿路到處可見許多形態逼真的巧石,如“仙人擊鼓”、“鸚哥起舞”、“金雞振翅”、“蝸牛石”、“拳頭石”、“豬八戒吃西瓜”等等,為遊人增添不少樂趣。在打鼓峰下的石壁上,一塊大石長三、四十米,闊四、五米,伏懸壁上,酷似蜒蚰蠕蠕而動,這就是著名的蜒蚰石了。

青龍澗之上的山景越來越佳,大有出入意料之奇美。過五妹松,爬十八紐,到達長達2華裏的神秘洞,洞內神奇莫測,寒風嗖嗖,涼氣襲人,上上下下,左拐右彎,加入迷宮。出洞為天台,只見奇花異草,彩蝶飛舞。從此處可攀上飛來峰頂。過了渡仙橋來到天池峰,此時始見天柱峰的真面目。天柱山又名潛山,意為主峰深埋潛藏於諸峰之中。天柱峰果然與眾不同,全身巖石裸露,土泥不染,像倚天長劍直插雲霄,聳立於這一片峰海之上。山坡的坡度為60°~90°,峰巒拔起800多米,因陡如塔、直如筍故俗稱筍子尖,真是可望而不可攀。但令人驚嘆的是,天柱峰的絕壁之上還刻有“孤立擎霄”和“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每字高2~3米。在1861年由當地藥農賀良謀等人,利用繩索、竹桿等工具攀援在絕壁上,先刻成“孤立擎霄”四字。後在1944年由賀氏曾孫再攀其峰,又刻下“中天一柱”四字。許多年來,能登上天柱峰的人寥寥無幾。撰寫《天柱山記》的當代老人烏以鳳在1937年時曾登上峰巔,感嘆不止,隨即寫道:“縱情四望,只見江山如畫、煙雲迷離,東望寧蕪,北收英霍,西攬蘄黃,南盡浙贛。黃山天目聳於遠天,匡廬幾華伏於江隅。周圍二千余裏,峰嵐萬千,皆在腳下,而天柱高出眾山之上,屹然獨尊。方知漢武帝封禪南岳,為一方之鎮,並非虛慕。”

天柱山集靈秀和雄奇於一體,真謂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沓、泉無不吼,加上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跡與峰巖瀑泉的自然景觀交相融合,越來越博得旅遊者的青睞。古老的南岳天柱,正在煥發青春迎接四方來客。

Views: 9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