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166)

江夏堂譯 奥修·禪:單獨的鳥,森林中的布穀鳥 3 一切如是(下)

神奇的是,它是通過進入你的如如不動的本性,你才進入了存在的神秘和詩意,音樂和舞蹈的存在。它不是乾涸的荒漠,它是鬱鬱蔥蔥的一片翠綠,它充滿了芬芳,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是一種實相,這是意識的最高體驗。但這一切都極為顯而易見。

在這裡,我們正想方設法擺脫頭腦,這樣我們就能看到頭腦正在逃避的顯而易見的東西...布穀鳥來了。

這個系列是獻給單獨的布穀鳥。竹子是很靜默的。在這份靜默中,一些笑聲會讓你變得更加純真,不嚴肅,輕鬆。沒有什麼比笑聲更能帶走你的嚴肅,它硬生生地、沉甸甸地壓在你的心上。在你進入自己之前,一些笑聲只是必不可少的淋浴。

克拉倫斯和露露,兩個俄勒岡州的紅脖子,坐在他們的前門廊上,看著日落。…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蒐狗百科:詩史 上

詩史,讀音爲shī shǐ,是漢語詞語,指的是指能反映某一時期重大社會事件有歷史意義的詩歌,也泛指能反映社會現實的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詩歌的發展歷史。例句有“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詩史上兩位超群絶倫的詩人”。

相關句子有“翻開華夏詩史,即可看到,每當歷史處於重大轉折的關頭,都有一批‘以詩魂壯國魂’的嘔心瀝血之作問世。”出自《羊城晚報》

詞語解釋

拼音:shī shǐ…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劉春詩選· 悔恨之詩

總是這樣:夢裏跳出幾個句子

醒來後就想不起來

這警告來得那麽直接,又快速消失

仿佛過期無效的合同。

 

仿佛去年秋天的那個下午

你們姐弟在微信群裏商量父親的

病情,突然接到電話說…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舒也·本體論的價值之維 4

這樣, 科學的本體論是描述某一本體, 某一社會現象和社會事實的現象學“本體論”(Noumenogy )。較爲可取的做法是,從社會實在論現象學考察出發, 通過綜合了“現象”與“本質”的“本體”(Noumenon)範疇, 來建構科學的“本體論”。

本體論…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敘事的本質 | 終章 6



① 朱迪斯·費特利

意識形態批評家將關注的人物再現,如何與個體敘事的意識形態內涵發生功能性關聯。費特利爲代表的女性主義者認爲,應聚焦人物的幾種關鍵點:

某一具體人物的特點是如何關聯敘事建構,在歷史節點上因循的性別文化認識男女人物,在情節中扮演的具體角色,以及角色揭示的性別意識形態

② 亞歷克斯·沃洛克…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齊金江·儒家與伊斯蘭如何對上話 下

記者:“山東學派”的主要突出貢獻有哪些?爲今天中國的伊斯蘭教中國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帶來哪些啟示?

齊金江:回顧總結“山東學派”的主要突出貢獻,要之有三:

首先是提出中華無論主流和支流,都理同道合、百川歸海。歷史上形成了儒家爲主導的中華文化主流和傳統,這是各族人民、諸家文化共同創造、共同認可的。在“伊儒會通”的歷史進程中,穆斯林學者詩雲:“惟有孔門真實事,眼前無日不春風”。

其二,中華民族無論哪個群體,都要擺正位置、紥根土壤,樂群愛國、赤膽忠心。馬注在《清真指南·教條》冩道:“入籍版圖,爲朝廷之赤子矣。”即表達中華民族要融爲一體,每一個中國人都要修身進階,要有主人意識、大局意識。…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朱光亞 郭翠翠·共通感:認知、實踐與審美 3

正是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以主客觀二元對立的方式正式確立了‘身’與‘心’的對立”[9],…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敘事的本質 | 終章 5

②艾瑪·卡法萊諾斯

著有《敘事的因果性》,將普洛普的功能分析與認知敘事學對文本的關注相結合。卡法萊諾斯識別了敘事因果體系中隱藏的10種功能:比如一種均衡被打破,一個行動元決定矯正此局面,隨後行動元採取行動,均衡得以恢複。卡法萊諾斯的理論重新強調了敘事和因果解釋之間的密切關聯。

③戴維·赫爾曼…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 道中華 ] 互市,只是推動了經濟發展嗎?下

明代的馬市

馬市是明朝與邊疆地區互市的固定場所,以交換或買賣馬匹爲主。明朝時期的馬市主要有兩處,一處是設置於遼東地區的遼東馬市(今遼寧撫順和開原),另一處是設置於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大同(今山西大同)地區的宣大馬市。

▲得勝堡是明代北方軍事防禦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規模較大的馬市。圖爲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的得勝口古堡群。(圖片來源:大同市政府網站)…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俞步松 ·職教哲學:做強高等職業素質教育 4

有的院校以文化校園環境建設爲切人口,帶動文化素質教育氛圍建設。有的院校以實踐文化爲切入口,帶動以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對接爲特色的高職文化素質教育系統。有的院校以專業文化爲切人口,帶動二級學院的“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建設,如金融文化、誠信文化、汽車文化、營銷文化等。



其三是實踐養成。學做人、做事,重在一個“做”字。中國傳統的治學、成才途徑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把“行”視作教育成材之道的最後也是最高環節。“行”是“知識”(“學”、“問”)經思維(“思”、“辨”)內化爲素質的完成環節,也是知識是否內化爲素質,從而外顯爲行爲能力的檢測環節。在先進文化思想引導下反複的實踐體驗有助於養成良性行爲習慣並矯正不良行爲習慣,建立起良性心理定勢即良性素質。這是符合重應用、重實踐的高職教育自身規律的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通用模式,適用於實訓、實習、頂崗、社會調查、勤工儉學等諸多實踐性教學環節。…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魯樞元·詩人與自然之死(1)

「自然之死」,是 20 世紀中期提出的一種說法,以後便不斷得到論證與確認,代表性的專著有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女記者瑞秋·卡森(R.L.Carson)《寂靜的春天》,70 年代末美國生態哲學教授卡洛琳·麥茜特(C. Merchant) 的《自然之死》,…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龔鵬程:何以中國沒有史詩?1

有段時期,人們由於某些偏見,惋惜意大利沒有悲劇、法國沒有史詩。

美學家克羅齊認為這個現象很好笑,曾批評說:把某民族不具有某一文類視為恥辱或缺陷,惋惜某國沒有「史詩」,並對該國終於產生了史詩作家、終於有了史詩作品表示慶幸是種文化偏見。

不幸,這也是近百年來我國常上演的鬧劇。



一、尋找史詩

繼討論「中國何以沒有悲劇 」和在中國作品中尋訪悲劇的活動之後,許多卓越的批評家也在納悶:何以中國沒有史詩或長篇敘事詩不發達?…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駱冬青 ·論 《聊齋誌異 》的詩性敘事 1

《聊齋誌異 》的敘事與中國文學的詩性傳統密切相關。敘事中有詩之魂魄, 而詩之中又以敘事展開情感, 是 《聊齋誌異》敘事智慧與詩性精神的融合。具體來看, 《聊齋誌異 》的詩性敘事表現為「因詩生事」 、「以詩運事 」、「詩史互證 」三個方面。詩性的激情成為敘事衝動的源頭,運用詩性的情感 、詩性的節奏構成小說的情節, 用詩性的思維重新敘述 、改造歷史,是 《聊齋誌異 》敘事的詩性特征。



中國是詩之國度 。小說作為敘事虛構作品, 本來就與人的感覺力與想像力密切相關, 因此,在中國文化中, 詩的浸潤與濡染使小說中不僅充斥著大量的 「以詩為證 」,更將詩性思維、詩意感受的方式帶入小說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朱光亞 郭翠翠·共通感:認知、實踐與審美 2

在西方,“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從哲學角度系統性的運用 κοινή αίσθηση 這一概念的哲學家”([1], p. 6),這是關于共通感之意義的最古老溯源。κοινή αίσθηση 這一詞在漢語語境中經常被翻譯爲共同力,在亞里士多德那里,人有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分別對應于五種感覺器官,這五種感覺器官之間是不連通的,那麽,人們何以能夠對事物形成一個總體認知呢?答案就在于共同力。亞里士多德說:“兩項分離的感覺各別施展其感應之爲白爲甜,它們于兩者之間差異各都不明;這必須待之一個單體,乃內蘊兼此兩異的品性者,才能作出判別。”[6]…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Guan Qirui 維柯眼中的「人」與「神」下

我在閱讀《新科學》的時候,也看了朱光潛的《維柯的〈新科學〉及其對中西美學的影響》一書。朱光潛在書中也討論了維柯是否宣揚有神論的問題。維科篤信宗教,這是因爲,世界各民族在原始時代社會生活,都要依靠宗教的需要和利益才能建立起來,才能不斷維持下去,宗教是一切典章制度的起源。人要有某種信仰作爲自己的指南。當然信仰是可以改變的,因爲文明在不斷的發展,哲學與科學的地位不斷上昇。而維柯雖然篤信宗教,他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詩性智慧」上面,但他不是一個有神論者。

因爲維柯在書中冩到,神是原始酋長們憑着以己度物的詩性智慧幻想出來的,這些酋長把他們自己身上的那種野蠻特性進行轉化,把它們放到了他們信仰的神的身上,而這樣描述天神的形象,算是一種褻瀆,一個有神論者不會這樣褻瀆自己信奉的天神。…

Continue

Added by 比雷艾弗斯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舒也·本體論的價值之維 3

Ontology的提出,雖然可能受到了古希臘哲學、特別是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影響,但它實際上和古代希臘的有關?ν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在克里斯蒂安·沃爾夫那里Ontology和宇宙論、理性靈魂學和自然神學並屬于形而上學,它還帶有古希臘哲學的一些影迹,但它基本可以確定是一個思辨哲學的範疇, 主要是一種探討抽象之“?ν”的玄學。到了現代哲學那里,如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Ontology已經更多地接近“存在論”的含義。應該說,如果古希臘的“所是之爲所是”或“存在之爲存在”(το ?ν η ?ν)的學說尚兼有“是論”和“存在論”兩者共同的含義的話,近代以來提出的…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吳赤鋒·回望馬口:尋覓南洋客走過的足跡 1

歲末時節,我與茂名的幾位友人一道,應馬來西亞有關華人團體之邀,前往馬來西亞訪問。

流逝的時光拉近了時空的距離。當年的南洋客需要耗時二十來天,風塵僕僕長途跋涉漂洋過海九死一生才能抵達的南洋,我們乘坐南方航空公司舒適的班機,僅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從廣州飛抵了吉隆坡。

孰料吉隆坡國際機場就像個迷宮,我們下飛機後穿行在幾個大廳到處尋找托運的行李,沒想到領取行李卻要坐上輕軌去到幾公里外的另一處建築群里。當我們終於取到行李走出機場時,迎候我們的主人已在夜幕中靜靜佇立了兩個多小時。…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桑子·家書No.16

穿過黃昏的光

一樣的景致,一樣的生命

白天的喧囂漸漸停息

我的中國

也靜靜地睡了

一片片田畦,綠着的草原

漸漸高起的樓房

當黃昏昇起那輪明淨的月

星星緩緩地流過水面…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王二冬·等待的守島人

在湄洲島,石莆田是唯一的快遞員

乘船出海,登島配送,是他每天的工作

大多數快遞員奔波在路上

他絶大多數時間卻在等待

排隊等待出港,排隊等待上岸

當他帶着百餘件貨物站在島上

他就是燈塔,跨越山河的包裹召喚出海的人回家

海風溼潤,浪花拍打着浪花,訂單催促着訂單…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8)

許多研究成果都稱作「詩學」,有特指的詩學(the poetics),有具體的詩學(a poetics),也有泛指的詩學。研究什麽,就是「……之詩學」(poetics of …)。那麽「認知詩學」是「什麽之認知詩學」?(cognitive poetics of what?)既然它以文學為研究對象,那麽與「認知文學研究」有沒有區別?在術語上是否可以互換?霍根(Hogan, 2014)拓寬了我們理解《尤利西斯》的視野,也加深了我們在理論上對敘事的理解,包括小說中人的思維和情感。他在標題中用了「認知之詩學」(poetics of cognition),把「認知」作為「詩學」的研究對象,與認知科學家、心智哲學家、心理科學家從文學中研究心智和情感有什麽區別?霍根(2004)把「認知」與「文化」兩個視角並列起來研究文學傳統和殖民主義,對認知詩學有什麽啟示?認知與其他視角相結合的研究以及在認知轉向下的其他藝術和文化研究理論,是否也屬於認知詩學?…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