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導言 2

科學和理論作為整體性的動因佔據主導地位,它們的干預使得隨機的話語在其各自領域內可以被理解。盡管如此,科學和理論會面臨失去話語權和重新奪回話語權的風險;同時,它們的干預一次又一次使得隨機的話語成為一體,哪怕只是實現暫時的統一。這類干預過程是科學和理論的長征。語言學、符號學、人類學和精神分析學表明,思考的主體即笛卡爾式的主體,是通過思想或語言來定義自身的存在的。

笛卡爾式的主體在其自身存在和主體形成的活動中融入了超語言實踐(pratique translinguistique),而在這一實踐中,語言和主體都不過是一些零星的時刻。從這一角度來思考,語言哲學以及源於它的人文學科(sciences humaines)是對這些時刻的思索。無論它們被視為僅僅是語言的、主體的,還是被視為與更廣義的社會經濟相關,其均取決於這些特定領域(disciplines)。盡管如此,它們仍然只是一些碎片或殘骸。我們探究這些時刻各自的內在分節(articulation),卻很少涉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或它們的起源。

在此,關鍵問題並不在於我們是否採取不同的方式展開研究。若我們選擇的對象是無數個完整的個體組成的整個人類社會,很明顯,我們無法完成這項研究,而這類完整個體不僅能組織語言還能在交流中運用語言。

關鍵之處在於,問題並不似計算金字塔的底部和斜高、模仿巴比倫石碑上殘餘的記錄,或者復刻克里特島人線性書寫的字母這麽簡單,經濟學、現象學、精神分析理論完善,解構了建立在偶然但必要的因果聯系的封閉體系。但是,我們有必要假定在每一個封閉集合中都存在著一個“外部空間”(dehors),否則即使體系內部差異會無限地擴展,這個體系本身也將仍保持著一種封閉的狀態。

我們將會經常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以及最近的發展研究成果,給這種辯證邏輯的發展提供一個唯物主義的(matérialiste)基礎。這套意指活動的理論是建立於主體、主體的形成、主體的實體、語言以及社會辯證法的基礎之上。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堅持任何特定學派的正統學說,而是旨在選擇分析理論中能夠改善文本實踐活動中意指過程的部分。這種辯證法自身是拒絕被歸類的嗎?對此,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但是至少它表達了自身的立場,它不再整合實證性話語的碎片,因為話語碎片將所有的意指實踐化約為形式主義。同時,它也不再簡單地認同社會整體中的其他領域,如話語、意識形態、經濟。

鑒於此,我們可以提出另一種新的意指實踐形式:它在語言中產生,而且只能通過語言才能理解。通過分解語言學的語音、詞匯、句法的對象,這類意指實踐逃脫了所有擬人化的科學控制,也拒絕認同在精神分析活動中移情於分析師的靜止和被動的身體。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