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斯賓諾莎的形而上學體系是巴門尼德所創始的那樣類型的體系。實體只有一個,就是「神即自然」;任何有限事物不獨立自存。笛卡爾承認有神、精神、和物質三個實體;固然,甚至依他講,神在某個意義上也比精神和物質更稱得起實體;
因為神是創造精神和物質的,要想毀滅它們就能把它們毀滅。…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7,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2. 倫理區別於日常道德:實在(real)的維度
從斯賓諾莎到列維斯特勞斯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拉康就開始閱讀斯賓諾莎(1632—1677)的《倫理學》。他將這部作品的提綱掛在臥室的墻上,並在上面標示出箭頭,以體現斯賓諾莎所設想的幾何架構。斯賓諾莎通過歐氏幾何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將“善”和“理性”等同起來,而社會性自我則是認識的障礙。在斯賓諾莎看來,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能夠提升我們的欲望和思想能力的事物,這些事物同時帶給我們幸福感;悲傷是惡,而愉悅只存在於認識的進步中。拉康稍後說悲傷是道德上的懦弱,聯接著人類基本的激情(passion)之一,即“無知”的激情。…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斯賓諾莎(Spinoza,1632—77)是偉大哲學家當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溫厚可親的。按才智講,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無上的。因此,他在生前和死後一個世紀以內,被看成是壞得可怕的人,這是當然的後果。他生來是個猶太人,但是猶太人把他驅逐出教。基督教徒對他同樣恨之入骨;盡管他的全部哲學貫徹著「神」這個觀念,正統信徒仍舊斥責他講無神論。萊布尼茲受到他很多益處,卻對這一點諱莫如深,小心避免說一句稱頌斯賓諾莎的話;關於他跟這位異端猶太人私交的深淺,他甚而竟至於扯謊。…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4,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情動(法語:L'affect;拉丁語:affectus/adfectus),是斯賓諾莎哲學中的概念,由伯格森、德勒茲和瓜塔里進一步闡述,強調身體或具體體驗。情動這個詞在心理學和其他領域具有不同的含義。
斯賓諾莎《倫理學》中,情動,是與感覺和情緒相關的精神身體狀態,有三種主要類型:快樂或歡愉( laetitia )…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18,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在德勒茲所勾勒的單義性哲學傳統的脈絡中,一直到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單義性這個概念才真正趨於完善。
在斯賓諾莎看來,上帝是唯一實體(substance),實體擁有無限多的屬性(attribute)。而世間萬物亦各自擁有著自己的一些屬性,這些屬性同時構成為此物的本質。這兩個命題合起來便是:每一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屬性在表達(express)著上帝。通過“表達”,上帝或者說永恒無限,直接體現在諸物的存在之中。正如威廉·布萊克(William…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註:巴魯赫·德·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荷蘭人,近代西方哲學的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與笛卡爾和萊布尼茨齊名。他的主要著作有《笛卡爾哲學原理》《神學政治論》《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等。)
斯賓諾莎其次也提出在行動的力量和被感染/影響的力量之間的一種對應關係。這同樣適用於心靈和身體:心靈之思考的力量對應於其對外在理念的接受性(receptivity);身體之行動的力量對應於其對其他身體的感受性…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October 19, 2024 at 5:00am — No Comments
《倫理學》最末兩卷分別題為《論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和《論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最有趣味。我們所遭的事在多大程度上由外界原因決定,我們相應地受到多大程度的奴役;我們有幾分自決,便有幾分自由。斯賓諾莎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相信一切不正當行為起因於知識上的錯誤:適當認識個人環境的人,他的行動作風就英明得當,遇到對旁人來說算是不幸的事,他甚至仍會快樂。斯賓諾莎不講忘我無私;他認為在某個意義上「自利」,特別說「自我保全」,主宰著人的一切行為。「任何一種德性,我們不能設想它先於這種保持自己存在的努力。」但是賢達的人會選擇什麼當作自利的目標,他的想法與一般利己主義者的想法是不同的:「精神的最高的善是關於神的知識,精神的最高德性是認識神。」情感若是由不適當的觀念產生的,叫「熾情」;不同人的熾情可能衝突,但是遵從理性過生活的人們會協和共處。…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2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固然死後人格殘存這事情是妄念,但人的精神中仍舊有某種東西永恆不滅。精神只有當肉體存在時才能夠想像什麼、記憶什麼,但是在神內有一個觀念將這個或那個人體的本質在永恆的形式下表現出來,這觀念便是精神的永恆部分。對神的理智愛被個人體驗到時,它就含在精神的這個永恆部分中。
福祉由對神的理智愛而成,它並不是對德性的報償,而是德性本身;不因為我們克制情欲,所以我們享有福祉,倒因為我們享有福祉,我們才克制住情欲。
《倫理學》用這些話結尾:…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28, 2024 at 1:00pm — No Comments
斯賓諾莎並不像斯多葛派,反對所有的情感;他只反對「熾情」這種情感,也就是讓我們自己顯得在外界力量之下處於被動狀態的那些情感。「某個情感是熾情,我們對它一形成清晰、判然的觀念,就不再是熾情。」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這可以幫助精神得到控制情感的力量。「凡清晰、判然地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情感者,愛神;愈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情感,愈愛神。」由這個命題,我們初次接觸到「對神的理智愛」,所謂智慧便是這種愛。對神的理智愛是思維與情感的合一:我認為不妨說,就是真思維結合把握真理時的歡悅。真思維中的一切歡悅都是對神的理智愛的一部分,因為它絲毫不含否定的東西,所以真正是整體的一部分,不像那種在思維中彼此分離以致顯得惡的片斷事物,僅在外表上是整體的一部分。…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24,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萊布尼茲(Leibniz,1646—1716)是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但是按他這個人來講卻不值得敬佩。的確,在一名未來的雇員的推薦書里大家希望提到的優良品質,他樣樣具備:
他勤勉,儉朴,有節制,在財務上誠實。但是他完全欠缺在斯賓諾莎身上表現得很顯著的那些崇高的哲學品德。他的最精湛的思想並不是會給他博來聲望的一種思想,那麼他就把這類思想的記載束置高閣不發表。他所發表的都是蓄意要討王公後妃們嘉賞的東西。結果,便有了兩個可以認為代表萊布尼茲的哲學體系:他公開宣揚的一個體系講樂觀、守正統、玄虛離奇而又淺薄;另一個體系是相當晚近的編訂者們從他的手稿中慢慢發掘出來的,這個體系內容深奧,條理一貫,富於斯賓諾莎風格,並且有驚人的邏輯性。杜撰所謂現世界即一切可能有的世界當中最善的世界這一說的,是流俗的萊布尼茲,…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4,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我曾經認識一些教友派信徒,他們真可能深切、由衷地講出這樣的話,因為他們講得出來,我對他們很欽佩。但是,人在表示欽佩之前必須確實知道,這不幸是如理所當然地深深被感受到了。斯多葛派哲學家當中有些人說:「哪怕我一家人受罪,對我有什麼關係?我照舊能夠道德高尚」,這種人的態度大家無法接受。基督教的道德信條「要愛你們的仇敵」是好的,但是斯多葛派的道德信條「莫關心你的朋友」卻是壞的。而且基督教道德信條諄諄教誨的並不是平靜,而是甚至對最惡的人有熱烈的愛。這信條無可反對,只不過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講太難,真心實踐不了。
對這種災殃的原始的反應是復仇。麥可達夫聽說他的妻子兒女被馬克白殺了,當時他決心要殺死這個暴君。…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1, 2024 at 2:00am — No Comments
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 在他廣為引用的情動論述中說道:「還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身體可以做什麼。」[2]87 這里有兩個關鍵方面值得馬上強調或者再次強①調:首先,身體的能力永遠不會被單一的身體所界定,而總是會被身體力量關係的領域或情境所輔助和支持,並與這個領域或情境吻合;其次,「認知身體」的「未完成性」與當今的相關性要遠遠大於330年前斯賓諾莎寫完他的《倫理學》之後那個歷史時期。但正像斯賓諾莎所意識到的那樣,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對「身體」(任何身體)的一般考量,而是一種極具特殊性的努力,旨在配置一個身體和它的情動/被情動、它正在進行的對世界的情動構成,以及世界和身體的此性。…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11,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然而,哲學在自然權利小冊子的作者那里或多或少是隱含的,在闡發這一學說的哲學家那里則是明晰的。哲學與時代精神是一致的,它的總體特征是眾所周知的。這樣就產生了自然權利的第三個或倫理特征,即它的功利主義特征。有時候,這種特征或多或少是隱匿的,有時候是開誠佈公的,它也時常通過數學原則或危言聳聽的方法,唯物主義原則或理性主義取向來實現。否則,凡是在實際生活中可歸於功利主義的東西,抽象的和唯理智主義的道德,時刻都有陷入功利主義的危險。唯理主義和功利主義與這場精神運動的實際的和革命性的特征緊密相連,與其說這場精神運動旨在辨明何者真的在歷史中發展,不如說這場精神運動旨在引發權利的抽象體系的勝利。在這場運動的諸多形式與變化的複雜體系中,引申出了自然權利學派的第四個特征,即缺乏歷史感,或者該學派的反歷史態度,該學派建立了一個脫離人類歷史的人性的抽象理想,未把這種抽象理想和歷史融合在一起,也未使它生活於歷史之中。…
ContinueAdded by Uta no kabe on June 13,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情感素」這個詞乃是從史賓諾莎(Spinoza)的思想所開展出的論述。在史賓諾莎–德勒茲(以下簡稱「史-德」)的思想裡,「情感素」係為生命的、非人稱的力量 (puissance de vie non personnelle),往往超越世俗舊有定義下的生命個體(Delourme…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ugust 13,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萊布尼茲的流俗哲學在《單子論》(Monadology)和《自然與聖寵的原理》(Principles of Nature and of Grace)中見得到,這兩本書里有一本(不確知哪一本)是為馬爾波羅(Marlborough)的同僚薩瓦親王倭伊根(Eugene)寫的。《辯神論》(Théodicé)敘述了他的神學樂觀主義的基礎思想,是他為普魯士的夏洛蒂王后寫的。我先從這些作品中發揮的哲學講起,然後再轉過來談他擱置未發表的內容比較充實的東西。…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8,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情感素」這個詞乃是從史賓諾莎(Spinoza)的思想所開展出的論述。在史賓諾莎–德勒茲(以下簡稱「史-德」)的思想裡,「情感素」係為生命的、非人稱的力量(puissance de vie non personnelle),往往超越世俗舊有定義下的生命個體(Delourme & Lecercle 32)。在此舊有定義下的生命個體,其狀態是靜止不動的。反之,「情感素」強調個體生命與其他的生命體所產生的關係 (relations)、連結(connection,…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22,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在這些功利主義者中,維柯重視不幸的斯賓諾莎,他認為,斯賓諾莎作為一個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被妒忌驅使著獻身於形而上學的重建,「目的是推翻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他對那個時代的倫理學狀況作出了嚴厲的判決。倫理學是他在機械主義和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基礎上不帶宿命論的偏見所能做的一切。笛卡兒在這一領域一無所成,因為笛卡兒關於這一主題的為數不多的遺作沒有形成一個學說,他的關於情感的論文與其說屬於道德不如說屬於醫學。馬勒布朗士和尼科爾同樣勞而無獲,帕斯卡爾的《思想錄》是一個例外,它只是「閃射著的思想光輝」。意大利人帕拉維奇諾的論文《對幸福的思考》未提供任何深刻的倫理思想;穆拉托里在他的《哲學道德》一書中的嘗試是極不成功的。…
ContinueAdded by Uta no kabe on June 14,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其後,我們必須在表象序列之前,在這一區域內搜尋文學的權能。在這里,其他的在場模式、個性化和聯接在運作著。這正是年輕的福樓拜在第一部《聖安東尼的誘惑》(Tentation de saintAntoine)中探究的。
在此書中,他宣布了文學的絕對性這一本質基礎。沒有這些,此書就只剩下些戲劇性的俏皮話。這就是“誘惑”的要旨所在。安東尼受魔鬼折磨,一個以斯賓諾莎主義者的形象出現的魔鬼,卻是19世紀的模樣——和叔本華同時代的斯賓諾莎。
在與不斷增殖的怪物——有身體而沒有器官的怪物——遭遇之後,這一魔鬼拽著安東尼飛上了天。【182】在太空中,安東尼聽見自身存在的碎片伴隨著淒厲的尖叫,和持續的顫抖一道墜毀。…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我們知道,最早的拉丁文殘篇斷簡中保留著塞里人的頌歌,這些頌歌帶有六步韻詩的痕跡。
在有關羅馬人慶祝勝利的記錄中,也找到了同樣的韻律,諸如路西斯·阿米留斯·里基留斯的詩句「在偉大的決戰中一決雌雄,給敵人以重創」和阿西留斯·格拉伯里奧的「威猛的軍團使敵人潰不成軍」。
最早的羅馬詩人也吟唱真實的故事:李維·安德羅尼庫斯和他的包含早期羅馬歷史記錄的羅馬之歌是這樣,尼烏斯和後來的描述布匿戰爭的厄尼烏斯也是如此。
諷刺詩針對的是現實的人,其中絕大部分是臭名昭著的人。然而,羅馬人不同於希臘人之處在於羅馬人以一種更適度的步伐前進,不作出從野蠻到柔順的跳躍和突然的轉變:這樣他們就會完全失去諸神的歷史(瓦羅稱之為羅馬的「模糊時代」),只保留他們的英雄歷史,按通常的說法,英雄的歷史一直延續到巴布利安法和培提利安法時期。…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November 13,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