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3)

在德勒茲所勾勒的單義性哲學傳統的脈絡中,一直到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單義性這個概念才真正趨於完善。

在斯賓諾莎看來,上帝是唯一實體(substance),實體擁有無限多的屬性(attribute)。而世間萬物亦各自擁有著自己的一些屬性,這些屬性同時構成為此物的本質。這兩個命題合起來便是:每一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屬性在表達(express)著上帝。通過“表達”,上帝或者說永恒無限,直接體現在諸物的存在之中。正如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詩句:“在一顆沙粒中見一個世界,在一朵鮮花中看一個天堂”,我們可讀到類似的意思。一顆沙粒的內在結構、硬度,一朵花的顏色、香氣、搖曳的運動都是對永恒本質的表達,這些表達的內容是豐富而多義的,但表達作為一種存在模式本身是單義的。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說:“我思故我在。”而斯賓諾莎卻說:“凡是由神產生的事物,其本質不包含存在。……因為一件事物如果本性就包含存在,那就是自因,就只依它的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8]

笛卡爾首先要確認,我,存在於世界之中,然後,再作為“我”,對這個世界進行觀照。“我”最初靜止於空間中,直到確認了自己的身份和統一性,再進行行動。

然而斯賓諾莎則認為,“存在”不是萬物的屬性,這個意思不是說萬物是虛無,而是說萬物直接以表達來發出“存在之喧囂”。引申出去,我們可以說,並不事先存在一個世界靜待一些“我思”降臨其中,對其進行認識、觀察、再現;而是說,世界不再是一個認知與行為對象,而是一個力與力交織的平面

每一存在都是一種表達,一種行動之力。世界不是萬物之和,不是將所有事物容納進來的空間概念,它是萬物所進行的表達本身。

 

從司各脫到斯賓諾莎,德勒茲就是要走這條單義性形而上學的路。他說,單義性,“是作為發生於最多樣的事物之上的唯一的事件”,“其要旨並非是存在于單一、相同的意義下被訴說,而是存在的一切個體化、一切內在模態(modality)都在以同樣、獨一的意義訴說著它。”如果說,斯賓諾莎的單義性哲學奠基於實體、屬性、表達這幾個關鍵概念之上,那麽對於德勒茲而言,構建一種新的單義性哲學,“潛在”是最重要的概念基石。

[8]斯賓諾莎.倫理學 知性改進論[M].賀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4.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