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2

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 在他廣為引用的情動論述中說道:「還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身體可以做什麼。」[2]87 這里有兩個關鍵方面值得馬上強調或者再次強①調:首先,身體的能力永遠不會被單一的身體所界定,而總是會被身體力量關係的領域或情境所輔助和支持,並與這個領域或情境吻合;其次,「認知身體」的「未完成性」與當今的相關性要遠遠大於330年前斯賓諾莎寫完他的《倫理學》之後那個歷史時期。但正像斯賓諾莎所意識到的那樣,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對「身體」(任何身體)的一般考量,而是一種極具特殊性的努力,旨在配置一個身體和它的情動/被情動、它正在進行的對世界的情動構成,以及世界和身體的此性。

本論文集中的文章都試圖以它們各自的方式聚焦身體情動行為或撤銷情動行為的「未完成性」。每篇文章都展示了它們各自對於遭遇力量和強度過程的考量,這些過程雖然碰巧看起來很單薄,但與附屬於世界的顯著而徹底的非人層面(甚至是亞人和前人層面)相吻合。③ 這就是斯賓諾莎所說的「未完成」所帶來的持續不斷的挑戰,強調了將情動的事物和過程轉變為倫理的、美學的,以及政治的課題的急迫性。當然,斯賓諾莎應該也明白,我們絕不能設想情動的「未完成」會有一個終極解答。沒有人會最終總結:「所以,那就是答案:現在我們明白了所有身體可以做的事情! 讓我們紀念這一天!」這一斯賓諾莎式的使命就要被「未完成的」情動行為認知所取代,從而促使情動———以及促使那些試圖探索情動構形力量的理論———走向下一個、下一個,再下一個力量的遭遇。

(1)德勒茲-馬蘇米一派的情動理論家強調過程的重要性,要求讀者把世間萬物理解為運動,而把運動理解為持續不斷的過程,而不是理解為物體的位移。馬蘇米借用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的運動觀,以射箭為例,展示了箭的飛行運動那遠比從起點到終點的位移豐富得多的穿透空氣的強度、飛行軌跡的無限潛能,以及飛行過程本身的中間狀態。而這種以過程和運動為核心的哲學本體論是德勒茲-馬蘇米一派情動理論的根基。(見布萊恩·馬蘇米:《虛擬的寓言:運動、情感,感覺》,嚴蓓雯,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第6頁) 。———譯注

②由於德勒茲-馬蘇米一派情動理論家傾向於把世間萬物理解為運動和過程,所以有固定形態的「身體」沒有被看作一個不變的靜止的實體,而是被看作一系列運動變化在一時一地的偶然形態,身體本身是變動不居、沒有邊界的。我們所看到的身體實體只是運動變化產生的暫時效果。「網」的意象也經常出現在德勒茲-馬蘇米的理論文本中,如德勒茲在分析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逝水年華》時就把敘事機制比喻為一張蛛網,而符號構成了每根能夠傳導感覺的粘線。敘事者就是織網的蜘蛛,它在蛛網中感覺和活動時不像人類一樣使用五感,而是被網所受到的波動所驅動,靠這些有強度的波來定位和行動。(見吉爾·德勒茲:《普魯斯特與符號》,姜宇輝,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第171-183頁) 。———譯注

③ 如本論集中收錄的文章《說出不可說:情動、身體管理與心理健康服務的用戶》就嘗試把人、其他生物和事物放在一個連續的光譜上,從量的區別來看待它們之間的區別,並使這種視角有利於患者經驗的表達和保健系統的修繕,避免退回人道主義的傳統。———譯注

 

但如果我們把每一個「未完成」和它們的「下一個」看作邁著統一步伐的前進過程,就更嚴重地誤解了當代情動理論。並沒有單一和普遍的情動理論:它現在沒有,(還好) 以後也不會有。如果真有什麼,更引人遐想的也應該是無限多樣往復的情動與情動理論:情動理論是多樣的,尤其應該被看作它們自身與身體、情動、世界的特殊遭遇。

( 理論———任何大寫的或非大寫的理論———難道不應該是這樣工作的嗎? 以其方法論活力謙遜地闡述觀點,而不是將自己像一個可拆卸網格式的闡釋模具一樣強加在搖擺不定的世界上?)①但這樣一種事態可能需要努力解釋,為什麼第一次遭遇情動理論時,我們會感覺到一種瞬間的( 有時候是持久的)方法論或概念的自由落體。幾乎所有久經沙場的依據和立足點都不可避免變得不可靠和不可預測( 嚴格意義上的「決定」概念或直接的因果鏈也被掃地出門),它們曾是批判性—文化—哲學探討和理論的依據與立足點,包括主體/客體、表征與意義、理性、意識、時間與空間、內/外、人/非人、身份、結構、背景/前景,以及其他的理論。 由於情動不是產生於某種辯證的、對相反要素或原始單位的利落整合,而是產生於黏答答的親密無間的關聯,它就使簡單的區隔主義對臨界點、張力、混合物以及模糊讓步。就像布萊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 強調的那樣,如果我們最熟悉的探究模式不是從靜態而是從動態起步,不是從站立場而是從永遠在路上的過程起步,情動理論就不會那麼像自由落體。

[2] SPINOZA B. Ethics; On the correction of undeRstanding[M].London: Everyman's Library,1959.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