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身體感」:感官民族誌的研究起點
近年來,傳統上專屬於心理學、神經學關注對象的身體感覺也變成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以及文學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一革命性變化的前提是,人們已經認識到身體感覺不只是自然、固定、普遍的生理現象,也不僅是社會建構的結果(與社會階層、消費以及政治的過程有著密切關聯),它更是構成社會意義的基礎,因而是歷史過程的產物。…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1,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斯托勒於1995年在《具身的殖民記憶》(Embodying Colonial Memories)一書中率先使用「sensing ethnography」一詞。目前,英文世界中廣泛使用的是「sensory ethnography」。台灣學者張珣的《馨香祈祝:香氣的儀式力量》是中國感官民族誌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5,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摘要:隨著知覺現象學的發展,人們日益感到,身體的「缺席在場」依然是一個切實存在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具身體現研究,即身體研究由「身體觀」轉向「身體感」。感官民族誌不僅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新研究領域——身體感,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新的方法論。以知覺現象學、人文地誌學為理論基礎的感官民族誌,其實踐與其被定義為參與、觀察和言語互動的混合,毋寧為一個具身的、具地的、感官性的和移情性的學習過程。感官民族誌力求多媒體表征,意在尋求觀眾或讀者的移情性參與,以此激發出他們的親切感和「通感」,使他們獲得充分的認同。…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20,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 上 ]
人人爱听好故事,可是真正的好故事,又似乎不常有。
能把好故事来个新意的演绎,更深入人心,那还真考功夫。
实际上,我们的许多日常成语、用语,后面的典故就是非常感人的故事。
某个民族有世代流传的老话:格言、训诫、教诲、俗话、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仔细考据,都有“语出”何典的说法。那说法,便是故事。具有这个民族的文化特性。
所以说,这是这个民族的一项“文化生产”;产物,就是那足以流传下去,成为语境所蕴涵的智慧符号。…
Continue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ly 20,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5·12”後不久,美麗的羌繡便在成都的寬窄巷子縱情綻放。不經意路過寬巷子24號的羌繡實體店,人們往往也會多看一眼,乃至留連忘返。那些繁覆的挑花和刺繡裏,粉、藍、紅、白、綠的亮色,肆意盛開的花瓣,黃色嬌嫩的花蕊,把一個民族最爛漫的美感,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神秘的人文歷史,都凝固在一針一線之間。這樣的美感源自何處?這樣的技藝怎樣流傳?這刺繡背後濃烈的情懷,究竟蘊藏了怎樣的故事?多想離她再近一點,了解再多一點,回望她的前世,看到她的今生,展望她的未來。
一本《羌族服飾文化圖志》恰好滿足了讀者的期待,沈醉在《圖志》簡約的文字、多彩的圖片裏,是一場美的感官享受,更是一場文化的盛筵。
緣起…
Added by Place Link on November 15, 2016 at 8:43pm — No Comments
“5·12”後不久,美麗的羌繡便在成都的寬窄巷子縱情綻放。不經意路過寬巷子24號的羌繡實體店,人們往往也會多看一眼,乃至留連忘返。那些繁覆的挑花和刺繡裏,粉、藍、紅、白、綠的亮色,肆意盛開的花瓣,黃色嬌嫩的花蕊,把一個民族最爛漫的美感,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神秘的人文歷史,都凝固在一針一線之間。這樣的美感源自何處?這樣的技藝怎樣流傳?這刺繡背後濃烈的情懷,究竟蘊藏了怎樣的故事?多想離她再近一點,了解再多一點,回望她的前世,看到她的今生,展望她的未來。
一本《羌族服飾文化圖志》恰好滿足了讀者的期待,沈醉在《圖志》簡約的文字、多彩的圖片裏,是一場美的感官享受,更是一場文化的盛筵。
緣起…
Added by Place Link on October 30, 2016 at 7:49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3, 2017 at 1:02pm — No Comments
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典籍,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文化的瑰寶。地方志是中國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卷帙浩繁,而且品類齊全,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中國古籍之林中獨具風采。 …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February 28, 2017 at 9:14pm — No Comments
二、天籟說…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10, 2022 at 9:41am — No Comments
二 牌坊·女人·志乘
歷史上的中衛女人,同男子一道推進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一般表現為恭順賢良、勤勉持家、吃苦耐勞,具備華夏民族的傳統素養和美德良風。但是,作為女人卻時常更多地受制於民族宗教的同化、封建禮教的桎梏、地方風俗的洗禮,毫不吝嗇地付出並吞咽了各自的無奈,鄭重地給了她們各自人生一個血性的交代。揭開歷史的封塵,時光雖已卷走了歲月滄桑,卻珍藏了諸如以“貞節牌坊”為載體的許多關於中衛女人的史話。…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6:04pm — No Comments
漢初,雖有文景之治,天下稍安,而有賈誼上《陳政事疏》謂:“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賈誼此《疏》義同子思。蓋他認為,治國有“禮治”和“法治”兩套,“夫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難知也”。他並認為此“禮治”和“法治”兩套對於治國者是不可或缺的。此“禮法合治”之議影響中國歷朝歷代之政治制度甚深。在中國歷史上有“諫官”之設,《辭源》“諫官”條說:“掌諫諍之官員。漢班固《白虎通·諫諍》:‘君至尊,故設輔弼置諫官。’諫官之設,歷代不一,如漢唐有諫議大夫,唐又有補闕、拾遺,宋有左右諫議大夫、司諫、正言等。”按:在中國歷史上的“皇權”社會中,“諫官”大多虛設,但也有少數士大夫以“憂患意識”之情懷而規勸帝王者,其“直諫”或多或少起了點對社會政治的批判作用。此或應作專門之研究,在此不贅述。
…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13,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雜述”的時代
秦始皇統一天下,廢除了分封制,將郡縣制推行到全國。從此,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理更加直接,對地方資料的需要更加迫切。全國性的地理總志,以及從各個側面介紹地方情況的著作,就在這樣的氣候下蓬勃成長起來。它們的名目繁多,稱為地記、地志、都邑簿、郡書、圖經等等。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將它們統稱為“雜述”(見劉知幾《史通》卷十)。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繁榮的雜述,為綜合性地方志的誕生準備了一片沃土。
千峰競秀的史地雜著…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6:55pm — No Comments
中國的地方志不僅數量可觀,而且隨著它所記敘的範圍不同,有著許多不同的種類,有繁有簡,有分有合,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方志大家族。
這個地方志家族有三大類成員:
第一類是全國總志,又稱為“一統志”。它以一朝一代的行政區域為綱,用地方志的體裁記述全國的情況。著名的全國總志有隋代的《隋區宇圖志》、唐代的《括地志》、《元和郡縣圖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以及元、明、清三代的“一統志”等。 …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rch 8, 2017 at 8:25pm — No Comments
這是回族的一種驕傲的民族基因。就像歷史上,明朝的思想家李贄、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雖然他們都已沒有踐行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但他們抗拒不了肌體內這種"異端的血液"。他們有抗拒一切不潔凈的沖動。所以李贄到了七十多歲,被關押拷打最後割喉而死,但在遺囑中留下的,卻是一種含混的、依稀兒時的埋葬記憶。海瑞,明清歷史上再沒有出過像他那樣的清官,還居然敢罵皇帝。他一輩子的行為,他清潔的精神,都是由於一種偉大的血液的搏動。
…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uly 22, 2020 at 10:10pm — No Comments
研究表明,官修誌書風俗門除了一般性的衣食住行、歲時禮儀等風俗習慣外,還有以下特色:一是風俗門所列氣候、風信、潮汐、占驗等項,乃因關乎農業社會的人倫生息、生產作業以及政事運作;二是所記「番俗」篇幅多寡與特定時期開發、漢化成反比;三是分列漢人、原住民直接牽連大一統帝國進行有效統治的需要。
認為風俗門類論述的焦點,反映主事官員對於臺灣移墾社會的認知,事關國家政策的施行,隱約之間流露出文化優越感的色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風俗升降/與政權推移的詮釋架構;漢番分野/習俗美惡的價值判斷;移風易俗/化番為民的整治意圖⑦。
地方誌中的風俗誌反映的社會內容非常豐富,就以自己的研究為例。我通過地方誌風俗誌等資料研究過明清時期的溺嬰現象…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28,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人類學家的田野調查發現,在那些本民族文化保存相對完好地區的兒童,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比較少。在馬背上長大的孩子是不會患上平衡和本體統合失調症的;會玩蛤喇哈、打沙包、跳竹竿舞的孩子一定手眼腦協調,眼疾手快,反應靈敏;蕩秋千的朝鮮族女孩子也不會患上恐高症和眩暈症;維吾爾族姑娘個個能像“陀螺”一樣快速旋轉,之後還能繼續展現優美的舞姿。
一、觀察力…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October 7, 2018 at 9:52pm — No Comments
地方志作為一種文化事業,緊密聯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在帝國主義的炮火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方志也越過了它的第一個輝煌的高峰,和整個中華民族一起踏上了崎嶇曲折的路程。…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31pm — No Comments
——“籬笆外”與“籬笆內”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兩個學術世界
最近這些年,我陸陸續續、嘔心瀝血寫出了《老子還原》《莊子還原》《墨子還原》《韓非子還原》《論語還原》(上下冊)《屈子楚辭還原》(上下冊),均在書名上標示“還原”二字,將“還原”作為方法論對待。“還原”的要義,是返回歷史存在的原點,直接面對原始經典,將之視為古代智者的生命痕跡,從歷史現場上窺探諸子的人生、人性、人心,叩問“你是誰?”“為何把書寫成這個樣子?”“書的字裏行間存在著何種生命基因和文化密碼?”因而這個還原系列的深處,隱藏著“以史解經典”“以禮解經典”“以生命解經典”的方法論。…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8, 2017 at 11:21am — No Comments
第三節 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國除漢族之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在中華文化史上同樣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的神話分三條途徑得到保存。
第一,散見於漢文古籍資料。例如南方少數民族至今還在民間流傳的盤瓠〔hu戶〕神話,早已見於《後漢書·南蠻傳》與《搜神記·卷十四》,大意是:
高辛王在位時,王宮有一老婦得了耳病,醫生從她耳中挑出了一條蟲。這蟲有繭殼那麼大,被放在葫蘆瓢裏,用盤子扣上。不久,這蟲變成了一條五彩斑斕的狗。因為是在盤子扣著的瓠籬中長大的,故名叫“盤瓠”。
當時,正有外族戎吳…
Continue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December 28, 2016 at 12:44pm — No Comments
元明清三朝,我國地方志在封建政府的推動下穩步前進,走向它的鼎盛時代。走在穩步發展的路上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管轄著中國歷史上最遼闊的疆土。為了建立穩固的統治,以蒙古貴族入主中原的忽必烈大力推行“漢法”,繼承了前朝各種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中也包括編纂地方志。
據統計,現在可以考見名稱的元代方志有200種左右。這個數字雖然少於南宋,但考慮到元朝歷史不到100年,可以說它的成績比前朝毫不遜色。而且南宋的志書局限在長江以南,到了元朝,隨著國家的統一,志書的分布才重新擴展到北方。…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0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