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一分鐘閱讀 - 李怡《存在主義思潮的故事》(上)

一分鐘閱讀 - 李怡《存在主義思潮的故事》

即使你不太知道存在主義是甚麼,大概也多次看過我說存在主義。我在這裏介紹過存在主義作家卡繆的《反抗者》,也介紹過被稱為存在主義之父的丹麥作家齊克果。我也曾說過,年輕時受存在主義思想影響很深。

事實上,存在主義在二戰後是在歐洲崛起並影響了西方以至世界,尤其在年輕人中廣泛流傳的思潮。50、60年代的法國「新浪潮」、英國的「憤怒青年」、美國「垮掉的一代」,都深受存在主義影響,而爵士樂、表現主義繪畫也都能找到存在主義的思想元素。存在主義提倡的「本真性」,在戰後許多電影中,都有所體現,有人認為,活地阿倫的電影大都受存在主義這種思想影響。存在主義是…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30,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6

概而言之,當我們說未來哲學是「世界哲學」時,我們表達的是三重含義:一是指未來哲學具有國際性意義上的世界性,是全球哲學;二是指未來哲學的人間大地生活世界意義上的世界性——未來哲學指向大地,目光是朝下的;三是指未來哲學具有區別於超越性思維的關聯性思維的特征,或者說關聯性世界性的思想特質。必須補充指出,這三重含義又是有內在聯系的。

三、未來哲學的個體性前提:個體之思與言…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6,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Carmen Lea Dege 面對疫情,存在主義哲學為再次流行?(1)

編者按:在疫情期間,許多學者重新展現出了對存在主義哲學的興趣和重視,阿爾伯特·加繆的《鼠疫》一書,也成為了支撐許多讀者度過艱難時光的精神支柱。然而,對於存在主義者而言,人們所厭惡和恐懼的不確定性,卻是建構未來和為人類提供自由的關鍵。同時,雖然存在主義思想為人們在思考焦慮、偶然性和死亡方面提供了很多真知灼見,但我們也必須具體地去思考當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本文原載《波士頓書評》824日刊,原標題為《2020年的存在主義轉向》(2020's Existentialist Turn)。…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16,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CARMEN LEA DEGE 面對疫情,存在主義哲學為再次流行?(5)

薩特正確地看到,以《鼠疫》中的塔魯為代表的這種流亡觀念表達了一種矛盾,即暴力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不合理的。薩特堅稱,加繆對這種悖論的回應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論調”,就像他的西西弗斯一樣,仍然遭受著譴責,但無法改變現實。事實上,加繆對他的祖國阿爾及利亞不斷升級的衝突感到絕望,這有效地招致了一場同時發生在兩邊的“瘟疫”,即為獨立而戰和引發了法國的鎮壓。最後,他主動選擇了沈默。政治現實主義者雷蒙德·阿隆(Raymond Aron)很好地抓住了這個問題,他承認加繆的行為是出於同情和對正義的渴望,但他總結說,加繆在道德上的沈默“並沒有成功地超越一個善意的殖民者的心態”。…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ly 20, 2021 at 9:19am — No Comments

一分鐘閱讀 - 李怡《存在主義思潮的故事》(下)

1979年,莎拉.貝克威爾16歲生日,她買了一本存在主義作家沙特1938年小說《嘔吐》送給自己,看後竟因為思索「存在」而輟學,在英格蘭小鎮過著巴黎文青那種日夜顛倒、醒了就去咖啡館高談闊論的生活,然後在閱讀、寫作之外也把戀愛、分手當咖啡品嚐,把整個世界當作是一座存在主義咖啡館。…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5,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Carmen Lea Dege 面對疫情,存在主義哲學為再次流行?(2)

上世紀的存在主義之所以受到廣泛歡迎,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特別強調了人類自由的觀念。薩特所謂的“自欺”,海德格爾的“不真誠”(inauthenticity)【譯註:如果一個人被畏懼壓倒,通過沒入於眾人或匿名的“人們”來保護自己,正如人們通常所做的那樣,他就進入了“不真誠的”生存狀態】和雅斯貝爾斯的“受制約的生活”(life in a…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19,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高宣揚:作為一種創作風格的“後現代”(9)

正因為這樣,作為可能性的後現代主義的自由,是不拘於形式、同時也不追求形式化的創造風格和生存方式。雖然一切形式都同內容緊密相連,形式有時也為內容提供積極的存在方式,但是,後現代主義者總結了人類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經驗和教訓,透徹地看到了各種形式的消極性質及其對於自由的限制。後現代主義者為了擺脫傳統文化的限制,寧願犧牲形式中的積極因素,把追求形式和各種形式表現看作是否定力量加以拋棄,以便在喪失形式和脫離形式的各種自由可能性中,最大限度地維持不斷創造和不斷更新的可能性狀態。沒有形式的更新和創造,雖然是脆弱的,經不起時空的摧殘,但這是處於純粹自然狀態中的自由更新和創造,是成為各種可能的形式的「前形式」。在這個意義上說,後現代主義為了永遠處於自由中,只要求自己的創作風格,成為「前形式」、而避免成為這樣或那樣的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7, 2017 at 10:52pm — No Comments

加繆·《西西弗的神話》(1)

內容提要

《西西弗的神話》被人稱作是存在主義的封篇之作,它以優美如詩的語言,提出了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一個個命題。加繆曾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中說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個聖徒,仍然要跪在一個聖徒面前祈禱-這個聖徒就是加繆筆下的西西弗。

1957年,加繆由於“他重要的文學作品——它們透過明敏與摯忱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本書由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杜小真教授翻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柳鳴九教師作序介紹。杜小真老師長期從事法國哲學研究,對法國思想和文化有著通透的理解。…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5, 2016 at 1:24pm — No Comments

左莫·Marc Rölli 丨德勒茲的超驗經驗主義來源:海德格爾形而上學的有限性 下

基於對康德哲學的再度詮釋,海德格爾才能發展出「超驗對象」及其與時間、想像力和超驗圖式主義的關係。大致來講,羅利認為,海德格爾在理解人類經驗的潛意識結構的背景下探討了「超驗之物」的概念。這種超驗之物雖然不是直接關於某個具體存在物的,但其特點是「某物」不能被經驗直觀到,而必須在純粹直觀中才能區分。海德格爾同時強調時間作為純粹直觀形式的重要性,它為經驗直觀設定了視域。他提出應從超驗圖式的角度來理解時間,而這最終涉及時間與純粹想像力之間的關係。海德格爾將存在論綜合置於生成性想象之中,因為它是在超越論圖式中運作的。在這一過程中,范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作為具象綜合的內在意義,並以對象性的意向為其做准備。而純粹理解概念的圖式在任何實際經驗發生之前就明確了經驗的可能性。想象通過將內在感覺的形式圖式化,最終讓理解與直覺之間的一致成為可能。

2.…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5, 2024 at 2:00pm — No Comments

陳矮·賓斯旺格·存在主義心理學 上

人物簡介:路德維希·賓斯旺格(LudwigBinswanger,1881—1966)出生於瑞士一個叫做克羅伊茨林根(Kreuzlingen)的地方。

理論背景:

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賓斯旺格開始對胡塞爾的現象學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受海德格爾的「人的存在是此在」的觀點影響頗大。

海德格爾曾說:我們存在於世界之中,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謀劃我們的可能性,而我們又是被拋入此世界的。此外,我們是以展開存在者和展開我們自身的方式存在於世界之中的。應該說,我們是在被要求、被拖進逐漸認知的過程中體驗我們自身的。我們並不是作為沒有因緣的、客觀的認知者來體驗我們自身的。…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22,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5

今天我們會問:在20世紀林林總總的哲學思潮中,為何唯有現象學具有恆久的革命性的意義和影響力?現象學的意義還必須在哲學史上獲得定位和確認。在我看來,現象學以及與之相關的哲思——廣義現象學——最典型地標誌著歐洲西方哲學在事物/存在的理解方面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即古典存在論/本體論哲學中,事物的存在或意義被認為就在於事物本身,事物是康德所謂的「物自體」或「自在之物」(Ding an sich),無論是「實體—屬性」的結構還是「質料—形式」的框架,都是對事物之自在存在(物本身)的規定。而在第二個階段即近代主體主義的知識論哲學中,事物的存在或意義是主體所賦予的,是康德所謂的「為我之物」(Ding für…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4 at 4:00am — No Comments

欣賞德勒茲的“生成論”(1)

本文作者:霍森布魯斯老爺

珍藏自:豆瓣…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5, 2019 at 9:00pm — No Comments

呂新雨:解構主義、“他者”之正義與啟蒙精神 (上)

引言:八十年代“新啟蒙”與九十年代解構主義

德里達在六十年代出版了一本文集,名字為《書寫與差異》。這本書在2001年被翻譯成中文,進入漢語思想界,這一年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中國訪問。2004年,他離開人世,沒有來得及對他的中國之行進行評論。但是來中國之前,在接受《書寫與差異》的中文譯者張寧采訪的時候表示,他的學說從一開始,對中國的想象性參照“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在一個國際化的視野中,中國不可或缺。[2]讀過他的書,就應該明白,這個說法並不是客套,正是基於一個基本的立場,——所有的“他者” 立場,德裏達從哲學到政治對西方中心主義進行了持續而艱苦的反思與批判。病重期間,曾接受法國《世界報》采訪做“最後的談話”,他“微笑而不謙虛地說,人們還沒有開始讀我的書”[3]——這句遺言含義深遠。…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0, 2015 at 9:52pm — No Comments

張寧·德里達訪談:關於漢譯《書寫與差異》(7)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19, 2020 at 7:23pm — No Comments

金岱:體驗的哥白尼——兼論本體體驗:從現代到後現代 中

潛藏在人的內心的精神世界裏,構成一種情結性的本體體驗的觀念,是最根深蒂固的,它不動聲色,不聲不響地蹲伏在那裏,卻制命地制約著人的一切行為;它是那樣的頑固,具有那樣可怕的穩定性和滯後性,哪怕這世界的外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內心裏的,體驗中的精神傾向和精神結構,卻很可能長時間裏一如既往。

人們可以已經認識到宇宙無絕對"中心",卻未必能保證人們去改變政治的絕對"中心"觀念和狀態;人們即使以改變了政治生活中的絕對"中心"觀念與狀態,卻也未必能去除人內心體驗中的絕對"中心"傾向。而不從內心的精神世界中根本去除絕對"中心"傾向,人們實際上是無法真正徹底地改變政治生活中,認識領域中的絕對"中心"狀態的。人們是如此習慣性地在任何地方都要尋個"第一",都一定要理清"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關系等,便可資明證。…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December 2, 2016 at 11:12pm — No Comments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4)

這一點,確實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産中,物質生産的過程已經成爲科學技術的對象化實現的過程的一些預見性的分析,但馬克思不可能提出什麼文碼化和生産流水線等問題。然而,“儘管《大綱》是以我所説的第三持存的形式描述知識的物化, 但工業社會中關於知識的一般問題,並沒有被辯証唯物主義真正提出來:技術沒有被主題化爲知識和非-知識的一個要素,沒有(提出)一種知識的器官學或力比多經濟學——即昇華的欲望意義上的一種知識經濟學”[17]



這個第三持存是斯蒂格勒技術哲學中的關鍵詞。這沒有説錯,可是讓斯蒂格勒預見在…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1,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此在素描(1)

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Seiende)有別。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一切存在者都存在。但存在不是族類上的普遍性,因為族類是用來區分在者的。所以,從族類上說,無所不包的普遍性沒有意義。存在又是不可定義的,無論我們用什麽東西來定義,都會把存在弄成了存在者。最後,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就是存在,無法證明亦無須證明。但康德曾說:哲學家的事業正在於追究所謂自明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18,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瑞文·藝術解放時代的美學理性(2)

藝術解放時代的美學理性(2)

藝術作為開創性角色-海德格的藝術哲學特徵

作者:陳瑞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專任教授

海德格(Martin Heidergger 1889-1976)的藝術哲學一直不是很容易理解。原因無他,主要是他看待藝術的角度,不是尋常我們接近藝術的方式,-大多時候我們是朝向具魅力的藝術內部意義。也因為這種習性使然,導致和現代藝術哲學所建立的多元藝術認識範疇,隔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由於它是認識性的,也由於它是以重建藝術身分為訴求,所以它需要其他學門的幫忙,諸如哲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等,也因此這個多元藝術認識論之內容,夾著沉重的學門之知識系統,就注定不是那麼容易接近。…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41am — No Comments

孫周興:未來才是哲思的准星 1

大家知道我一直是做海德格爾翻譯和研究的,但其實呢,我目前和今後一些年的主要工作是尼采哲學和藝術哲學了。尼采晚期一直在琢磨一個概念,即「未來哲學」,可惜未能深入,只留下了一些殘篇筆記。海德格爾呢?他的未來意識更強,雖然沒有用「未來哲學」或者「未來思想」之類的說法,但無論是文藝還是哲學,他都堅持以有沒有「未來性」來衡量。比如他說,詩人荷爾德林為何重要?就是因為這位詩人最具「未來性」。

當然,海德格爾這時候已經不再願意用「哲學」來標識他的思想以及他心目中的未來的思想,他後期的演講《哲學的終結與思想的任務》已經明確地把「哲學」與「思想」做了一個對立性的區分,這種區分是有道理的,「未來哲學」不再是傳統「柏拉圖主義」意義上的「哲學」了,而是「後哲學的」,故最好另立名堂。…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28,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5

事件的價值在於對一的暫時性中斷和顛覆,但是在事件之後,一重新以新的「計數為一」的方式得以鞏固下來。每一種具體情勢下的「計數為一」都可以看作是該情勢下的類性真理。

當然,巴迪歐的建立數學本體論並不是為了建立一種所謂的新的形而上本體論體系,它所面對的是實踐的思想,也就是說,數學本體論在根本上探索的一個問題是,永遠不存在一種事先存在的真理,每一個真理都是在事件發生之後,對事件殘留的後果的一種重新「計數為一」,這映襯了他在《矛盾理論》中的那個毛主義的主題,即「任何理論必須從革命性的實踐中產生,任何先於實踐產生的理論都是一種偽理論。」



碎片五—碎片X:在世界的邏輯之中繼續………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23,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