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閱讀 - 李怡《存在主義思潮的故事》(上)

一分鐘閱讀 - 李怡《存在主義思潮的故事》

即使你不太知道存在主義是甚麼,大概也多次看過我說存在主義。我在這裏介紹過存在主義作家卡繆的《反抗者》,也介紹過被稱為存在主義之父的丹麥作家齊克果。我也曾說過,年輕時受存在主義思想影響很深。

事實上,存在主義在二戰後是在歐洲崛起並影響了西方以至世界,尤其在年輕人中廣泛流傳的思潮。50、60年代的法國「新浪潮」、英國的「憤怒青年」、美國「垮掉的一代」,都深受存在主義影響,而爵士樂、表現主義繪畫也都能找到存在主義的思想元素。存在主義提倡的「本真性」,在戰後許多電影中,都有所體現,有人認為,活地阿倫的電影大都受存在主義這種思想影響。存在主義是60年代時風行的哲學思想,為二戰後的青年解惑、開釋,替法國1968年的學運、嬉皮文化提供了堅實的論述。

但存在主義的作家和哲學家,卻在現實世界有許多爭論,有些涉及行為,多數涉及理論和當時的社會思潮和社會環境,與其說存在主義是哲學,倒不如說它是一種思潮。我年輕時雖然為存在主義著迷,但也無法在各種爭論中理出它的頭緒和要義。

有研究歐陸哲學的專家說,存在主義稱不上一個「學派」,因為一些核心人物並不共同信奉一套教條,他們只是同樣關懷人類與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差異、人與世界何以若即若離,以及應該如何安身立命等議題,他們也都相信個人擁有自由而且能成為真正的自己,因此主張人必須善用自由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全責。他們像是各有主見的一個「家族」。

出生於1963年的英國女子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埋頭研讀所有存在主義作家、哲學家的著作和爭論,寫出一部通俗可喜的書《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中文版的副題是:「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 Freedom, Being, and Apricot Cocktails)。說的是哲學,或是思潮,或是心境,講出來的是一個個有趣故事。(一分鐘閱讀 - 李怡)

Views: 7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