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3)

呂筱渝*湯皇珍行動藝術的創作形式: 以《我去旅行》系列為例(15)

總而言之,湯皇珍融合物質的身體行動和精神的概念思考,以存在主義式積極的反抗態度,反轉虛無與荒謬,並透過行動藝術詰問人存在的樣態與意義,「人生的可以期待,旅人的無盡行旅,正是印證生命是一種進化挑戰以及動能創性,藝術是所有生活成為意義的釀作過程。」(湯皇珍, 2009,頁116)。若以波依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思考是雕塑,雕塑是創造的原則」的造形理論(Plastischen Theorie)來看,湯皇珍的行動藝術中富含的思考與概念,無疑是一種以身體行動表達思考的雕塑。這或許符合雷曼的想法:「行為藝術雖名為『踐履』,而實則恰恰是『非踐履』(德語:afformativ)的,也就是說: 不是簡單的一種踐履行為。」(李亦男,2010,頁234)。筆者認為,〈尤里西斯機器〉在行動藝術的劇場式表演層次所展現的,是一種「既是又不是」…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pril 10, 2020 at 9:38pm — No Comments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1 傳說的暗示

你,無需詮釋即將再次恍臨的

敗北

誰,駕馭曾經如也空空的肉軀

一交手便率先錯過妳曠久的零點,據說所有憂憤的呼喊都

在劫難逃,一盡咫尺間

離曲幾度的千年生機被誰

委棄

誰那時仿佛真實並在尚未世俗的寂地登仙…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pril 10,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夜間的人們

夜不是為著所有的人.

夜把你和你的鄰居分開,

你不會不顧黑夜而將他找尋.

假若在夜間你讓燈火把房間照亮

面對面看著人們,

你準會想:哪一個是?

 

臉上灑落的燈影…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pril 10, 2020 at 2:48pm — No Comments

疫後振興: 封城赢家

春節是拉動消費的黃金周。在2019年展望的時候,旅遊、餐飲、零售等行業紛紛表達出美好願景:



美團點評《中國餐飲報告2018》表示2020年中國餐飲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艾媒咨詢也表示2020春節黃金周零售餐飲銷售額將達到11,034億元;攜程《2020春節“中國人旅遊過年”趨勢預測報告》表示春節長假預計將有4.5億人次出遊…… 

可惜的是,一場疫情讓希望變成了失望。



                       (封城期間的武漢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9, 2020 at 9:05pm — No Comments

疫後振興:行業復蘇策略

看春節檔電影、去餐廳吃年夜飯、在假期出遊體驗冰雪樂趣……往年的春節前後正是餐飲、旅遊、電影等行業如火如荼的“黃金期”。而今年伊始,不期而至的黑天鵝事件,使文旅行業全面承受著沖擊和壓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從業者們迎難而上,在新技術、新模式以及各項政策支持下,危中尋機,積極探尋安全、可行的復工方式。 

“大廚直播帶貨”、無接觸式配送等關鍵詞與餐飲業復工緊密相連;“雲旅遊”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走進全國各大景區和博物館;“雲直播”逛書店、“線上讀書會”使實體書店以另一種方式陪伴在讀者身邊……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經歷沖擊的文旅行業正在逐步蘇醒。從長遠來看,持續發展和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8, 2020 at 11:40pm — No Comments

疫後振興:綠洲計劃

為助力旅遊業疫後重振,3月3日,途牛旅遊網(以下簡稱“途牛”)發起“綠洲計劃”,聚焦旅遊目的地整體形象提升。 

“‘綠洲計劃’主要聚焦全球旅遊目的地,圍繞目的地旅遊宣傳、形象打造等進行疫後聯盟品牌推廣,助力全域旅遊深化推進。計劃分為‘啟動恢復期’、‘基本恢復期’和‘全面恢復期’三個階段,貫穿全年。”途牛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過後,市場或出現反彈式復蘇,“綠洲計劃”構建的全新聯盟品牌生態圈將在這一階段顯示出重要作用,後期旅遊業的恢復也將為“綠洲計劃”所有聯盟品牌提供更好的助力。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8, 2020 at 11:16pm — No Comments

疫後振興:“危”與“機”

文旅產業是世界最大的產業,其GDP增加值和就業人口都占到大約全球各自領域10%左右的規模。以旅遊業為例,中國當前旅遊業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了11%,直接和間接從業者超過1億人。但是,文旅產業又是人群聚集性產業,極易受到突發事件的強烈沖擊。毋庸置疑,2020年春節的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文旅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

 

01 疫情給文旅產業帶來沖擊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8, 2020 at 11:10pm — No Comments

疫後振興:文旅新技能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者需要主動出擊。 

內容詳情: 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旅遊解禁成為了業內外共同期盼的事情。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各地復產復工有序推進,人們出行的心也按捺不住了,而心理上的鬆動悄悄反映在了OTA平臺的搜索數據中。飛豬發佈的《疫情後旅行消費信心》調研報告表明,疫情後有出行意願的人們中,56%在三個月內就有計劃出去玩一趟,很多人會考慮繼續之前被取消的行程。 

度過了近兩個月的宅家時光後,疫情的種種連鎖事件將深刻影響人們接下來的旅遊決策。面臨旅行者消費心理的轉變,旅遊業的各大板塊也在積極調整策略,準備主動出擊。…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8, 2020 at 10:11pm — No Comments

河北通·疫後振興:文旅怎麽玩

這次疫情發生在中國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頗為特殊的歷史時期,我們清楚,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旅遊業開始凸顯供需失衡矛盾,這體現在空間分布、季節時段、產品品質等等很多方面,我們看到一小撮景區目的地人滿為患,但大多數景區步履維艱、運營困難;我們也看到低端餐飲、購物“肆虐”,精品旅遊飽受沖擊;我們還看到這兩年旅遊地產和旅遊土地開發開始踩剎車。 

前幾年,在入境旅遊持續疲軟下,政府和行業轉而開始大力拉動旅遊內需,發展全域旅遊、促進文旅融合。但中國旅遊業已經形成約60億人次、超6萬億收入、逾12000家景區的龐大的行業體量,巨大的行業發展慣性,讓改革面臨著很大的難度。十四五這五年本來就是個挑戰。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8, 2020 at 9:56pm — No Comments

疫後旅遊業:春天何在?

張華迎·春暖花開待客來——福建旅遊行業復工復產見聞

                                                               (中國央視两天前發的温馨信息) 

新華社記者張華迎…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8, 2020 at 6:04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9)

在藝術審美中,從感覺的發生到實現,身體經歷著從“器官-機器”27成為了無器官的身體的運動。身體在與意象的遭遇中開放,在與世界相連的種種可能性中突破生成,感覺亦隨之從一個“範疇”到另一個範疇,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是從一個“領域”到另一個領域。28感覺是事件,是身體-圖表,從中我們看到了感覺的邏輯——從事實層面到事實的可能性的層面之間持續發生的張力和轉化,這正是我們從培根的繪畫中領悟到的美學真諦。

 

(六) “意象—身體”的統一運動…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pril 8,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東山魁夷:不懂哲學的畫家不是好散文家(中)

對話風景,救贖心靈

東山魁夷的家庭環境與藝術無緣,祖父在明治維新前來到江戶謀生,父親後來在橫濱從商,但大環境的惡化讓他的家境中落,少年東山魁夷十分希望得到畫壇的認可,以證明自己的理想。他四處寫生,積極參加日本美術展,然而其繪畫生涯的早期頗多坎坷,直到39歲時畫作《殘照》在全國畫展上獲獎,他才正式建立了畫壇地位。

《殘照》…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April 8, 2020 at 3:36pm — No Comments

(葡萄牙)索菲婭·安德雷森詩選《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的情詩》

我用你的雙手丈量了世界

我用你的肩頭做純凈的天平

稱量了太陽的金黃和月亮的蒼白

Added by moooi on April 7, 2020 at 5:24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7)

同懷特海明確指出的那樣,與萊布尼茨的“單子變化”相比,懷特海的細胞或單子根據他的理論,“只是生成了”。 也就是說,人們不能說懷特海的實際實有是本來就有的,他們只是從一個狀態轉變為另一個狀態,因為一旦過程完成,實際實有已成為一個可識別的靜態事實,與實際實有相關聯的過程已經結束。正如懷特海所說的那樣,“一個真正的實有在生成時就已經滅亡了”,也就是說,當它成為事實時就不復存在。相比之下,對於萊布尼茨來說,不僅單子會改變而不是生成,同時每個單子都表達了宇宙預先建立的和諧的終極事實。因此最終萊布尼茲取消了任何新分歧的可能性,這導致德勒茲盡管在許多其他方面欽佩萊布尼茨,卻依然產生這個嚴峻的結論:萊布尼茨賦予哲學創造新概念,只要他們不推翻“已建立的偏見”。

 …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7, 2020 at 3:1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特寫·新冠肺炎:人文景觀

告別了傷痕累累的2020

但病毒還是不願意走




就僅僅1年,不過是365天,從一個地方的一位受感染者,散播成全球每個角落都有遭殃者的八千萬人。新冠病毒啊———



(…

Continue

Add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 40 Comments

王賡武:海外華人眼中的中國變遷(4)

在這個現代中國階段,海外華人與中國社會基本上是隔離的。由於不贊同中國政府自我封閉的政策趨向,也反感其對傳統文化的肆意破壞,同時他們又必須與所處身的國家地區的環境相適應,以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所以在這個時期,他們幾乎很少關注中國問題,也很少談論中國的前途和出路。可以說,這個時期的“現代中國”是他們最不屑的一個階段。

 …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pril 6, 2020 at 8:32pm — No Comments

呂筱渝*湯皇珍行動藝術的創作形式: 以《我去旅行》系列為例(14)

綜上所述,傳統的旅行意義經過

湯皇珍作品的轉譯,不再只是單一的含義,甚至由探討高科技產品和運輸工具普及化的現代社會中「溝通」的各種困難面向,從而引申至「旅行」之意,而「旅行」一詞又演繹出多重意含,不論是語言溝通有去而無回(未能達到真正的回應)的「旅行」,或是真實地離開住所前往西班牙並在瓦倫西亞廣場請求路人幫忙尋找回家的路的「旅行」(旅行七),還是只有作品出國展覽而人未隨行的「旅行」(旅行一),或是邀請人們進行一趟冬日海濱之旅,並於海灘上重現作者記憶一張奇特印象的老照片(旅行五),抑或藝術家依序由北至南逆時針環島一周, 在每個定點處停留接聽觀眾自臺北撥打的電話, 而螢幕播送事先錄製好的、藝術家對著鏡頭嘴裡念著臺灣各個地名的一趟「旅行」(旅行二),以及假託尤里西斯的返鄉為自己邁向人生最終的歸途做最後的歌詠吟哦…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pril 6, 2020 at 8:31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11)

人面對不可見的力量唯有大聲叫喊,以叫喊表現強烈的在場感,建立起自己不能被其制服的形象。叫喊是身體還在與深淵般的力量搏鬥的標志,而只要身體還在積極地戰鬥,就有勝利的可能。所以,在叫喊之上,還有微笑。(《1954  pope》, 教皇的嘲弄人的微笑;《1953 肖像習作》,被簾子圍住向百葉窗消逝的男子的可怕的微笑)這些微笑顯出一種執拗感,表現出不妥協的身體面對強烈的生活時, 對生命的自信和信賴。和培根一樣,卡夫卡、貝克特和戈達爾都是如此敢於執拗地微笑的藝術家。德勒茲贊美這些藝術家,他們構成了德勒茲在《電影·II》一書中所說的那種“擁抱世界的強有力的和非有機體的生命”。他們發出的喧嘩之聲,便是德勒茲在《福柯畫像》一文中所談論的“福柯式的笑聲”。



二.從傳統審美觀到德勒茲的美學…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pril 6, 2020 at 8:16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10)

我們索性直接去那些形象徹底消失的畫中,順著表現物的殘留痕跡,確認力量的一直在場。培根雖然反對形象化,但是為了確保感覺的清晰,他仍然在大多數繪畫中為形象留有餘地,他稱之為“實踐上的形象”。然而,在少部分畫中, 形象卻在實現了它的預言後消失了,只留下一片曾經在場的模糊痕跡。“形象在里面只成了一個陰影、一灘血或一堆肉、一個不確定的輪廓、一個人行道、一個變暗了的平面。” 36 ( man   with  dog , 1953 )(Landscape  near  Malabata,Tangier  ,1963)(Jet  of  Water,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pril 6, 2020 at 8:15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8)

第二,追隨色彩派大師,通過用色調的關係取代色值關係,使表面的平面性產生出體積;德勒茲對於色彩有一種偏執,他反復提及色彩之於感覺,尤其是觸覺的根本作用。“色彩派無窮地靠近純粹狀態中的繪畫事實……這個事實就是一種視覺的觸覺功能的建構或重新建構”。23對於德勒茲來說,“用色畫家”傾心琢 磨色調關係,而不是只關心色值關係。並且他們“通過強調色關係,就能表現出色彩的純粹的內在關係(冷—暖、收縮—擴張)”24,從而表現形狀,陰影與光線,甚至是時間。可以說,“僅憑色彩,就擁有了一切”。25德勒茲認為,培根是繼梵 高和高更之後最偉大的色彩派畫家之一,他當然也踐行著色彩派畫家的實用規則: 比如,放棄區域色調;遵從色彩系列的順序;用互補色而一般不用混合色,只在…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pril 6, 2020 at 8:14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