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鍾敏:欲望與歸零——從西方後現代思想家德勒茲看人生 1

圖書簡介:德勒茲認為,欲望是一種生產性的積極力量,滲透於個人、社會、國家等各個領域,一切生產都是現實的欲望生產,欲望機器就是社會機器。德勒茲希望我們去做的,是一個欲望機器歸零的境界。一般人在每一次逆境、失敗、挫折時,只有在此時把自我或者自我原來的執著消解、歸零,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和諧元素」。

杜鍾敏教授的這本書,則繼承和發揚了德勒茲的觀點。她的筆墨不在於重復德勒茲的哲學,而是重在從日常的生活出發,用德勒茲的哲學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答疑,更加突出了德勒茲哲學在日常中的運用,如何在人生中做到「歸零」,其中也包含了作者本人對人生的哲學思考。通過講述德勒茲的哲學,讓讀者重新認識周遭的世界,並且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考方式,從而活出更從容寬闊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杜鍾敏,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美國特拉華大學語言文學及文化系教授。著有《論語新解》,發表了《從美學角度看魯迅小說中的超人概念:尼采式解讀》《終極的超越:德裡達、德勒茲和龍樹菩薩》等文章。

序 在虛無裡遇見意義

歡快的大自然!

書寫《欲望與歸零》是一段步履維艱的旅程,困難之處,不在於對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哲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而是對生命這本書的閱讀。感覺自己仿佛是日日夜夜輾轉反側的蠶,在無意間啜飲浩瀚的大自然生命天機後,試圖吐出生活的絲縷!

《欲望與歸零》這本書不會給你一個「標凖答案」;它只是給你一種可能的思考模式,讓你的人生輕鬆點,歡愉些,感受到一絲沁涼,像窗外那棵直直向著雲層攀高的松樹一樣。我住的房子周圍都是樹,不論綠姿搖曳,還是枯枝孤立,它們總是挺在那裡,一副天塌下來都無所謂的樣子。大自然若有情,當是極其歡快的,看那一樹的葉子,只需一個晚上,就啪、啪、啪,「繁華落盡」,那真叫一個痛快!冬雪乍落,樹就安心地躲藏起來。此時但見大地一片雪白,哪有樹或者其他動物的蹤跡?大家都「安然」地隱藏自己,沒有「自己」,仿佛也不是一樁憾事。

而人這一生,努力成就自己,最後,可能也只是把自己像祭品一樣「獻出去」,有的人獻給工作、榮譽,有的人則是受一生摯愛之人牽絆,縱身躍入感情的海洋。

多少人在理想與痴愛裡,願意把自己燃盡?

以大自然能量運動為基礎的德勒茲哲學是一種關於「關係」 (relationality)與「能量」(intensity)的哲學。黃色與藍色自身都不用改變什麼,只要用它們之間的差異關係就產生了綠色。而黃色和藍色本身,也只是波長短運動的結果。重點是,這個關係哲學不是讓一個人以自己為中心去畫一個圓,為了自身利益去發展人際關係,以求壯大那個「中心點」的自我。它講述的哲理,其實是個人只生存在與眾人和世界的關係裡。母親由孩子定義,老師的成就來自學生。除去人倫關係裡的角色定義,「人」的意義就萎縮了,好像失去水分的「人體」只有一粒沙那麼大。但這並不表示,每一個人沒有「自己」。每個人仍然有自己,只是這個「自己」已經不能與「關係」隔離,而且不比「關係」更重要。「自己」是一個轉接站,無數的關係網和流動的能量由此處進進出出,仿佛鐵路與車站,車站的存在是為了車輛人員運輸的需要,沒有鐵路建立的關係網,車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可是也不能只有鐵路關係網而沒有車站。它們彼此互相依存,互相成就。

從「欲望機器」的產生(生產),到欲望的歸零,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的人生宇宙,跟大自然宇宙一樣,都是德勒茲眼裡的「混沌宇宙」(Chaosmos)。一般人要麼相信科學給予的所有規則,伏地膜拜如上帝駕臨;要麼恐懼於世間的無常,仿佛神秘的大自然裡有隻頑皮的精靈,在我們精心設計的人生殿堂裡偷梁換柱,總讓我們登上人生的高峰後,再跌入幻滅的谷底。德勒茲的「混沌宇宙」意思是:宇宙大於科學發現的規則,但它並非純然無序(disorder, chance, randomness),如同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 and complexity theory)講的,看似無序的生命裡,可能有著人類理性與目前科學儀器無法看到的一種更複雜細微的秩序,而每一次秩序的建立又都被新生的微小因素微妙地改變。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