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372)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6

與結構主義者不同,狄爾泰沒有用語言「吃掉」現實,也沒有用結構抽空個體。他與黑格爾也不盡相同,不會用整體消化和消解部分,而是始終堅持二者之間那種動態的或不穩定的緊張關系,可以說,體驗或體驗表現便是形式與生命之間(或者說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最典型的代表。

狄爾泰分辨出三種形式的生命表現。其一是概念、判斷和更大的思維構成物。它們雖源自生命體驗,卻切斷了與來源的聯系,因此能從言說者毫無損失和變異地傳達給接收者。它們脫離了其所產生的時空語境,因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過,這樣的生命表現不能表現出任何生命的內容及其特殊性。…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pril 23,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鄭豔·音樂中的「技術」之思 下

器樂作品的演奏技術同樣追逐作曲技術的發展而標新立異。這一方面體現在演奏者以高超的演奏技藝,表達不同歷史風格的音樂作品,是視覺化樂譜的聲音呈現;另一方面則體現於20世紀以來演奏家在樂器上詮釋作曲家不斷創新的新音色,更多地強調觀念與文化的聲音表達。前者可以聯想到眾所周知的「鋼琴之王」李斯特,他曾在鋼琴上開拓管弦樂的表現效果,不斷挖掘鋼琴的炫技性、輝煌性,在有效增強鋼琴表現力的同時,也為演奏家的演奏水平提出更高期待。

21世紀的科技發展則給鋼琴家練就而成的技藝帶來了新的挑戰,於是也就有了「朗郎與機器人『斗琴』誰是王者」的故事。據悉,來自意大利的機器人泰奧曾登上北京音樂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等多個舞台,曾與朗郎在中央電視台「開學第一課」中合作《彩雲追月》,也曾與歌手任賢齊共同錄制過中央電視台「網絡春晚」節目。由此,音樂中的「藝術危機」應運而生,恰恰呼應斯蒂格勒所謂的「象征的苦難(symbolic…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23,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柯萊特:綠封蠟 8

那個瘋女人消失在了瘋人院中,如果說這事件留下了一些記憶,至少,在法庭上是沒有「埃爾武埃案」的。

「為什麼,媽媽?」我問。

「瘋子是不被審判的。不然的話,也得有個瘋子法官。不過想想,這倒並不是個壞主意……」

她繼續想著這個念頭,放下手上的活。那是雙優雅的雙手,盡管她毫不在意。也許那天她正在剝扁豆。或者,她正在用黑色的清漆塗我父親的拐杖,小手指翹在空中。

「是的,能夠分析出瘋狂行為裡的謀劃元素,能夠明確地找出隱藏的線索和蓄意欺詐的瘋子法官。」…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April 23,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鮑遠福·副本模式、游牧身體與生命政治新範式 3

例如彩虹之門完成《地球紀元》前四卷後曾持續「停更」了近兩年後才創作第五卷。其中第三卷《時間旅者》和「番外篇」《恆星人的反擊》這兩個副本最精彩,第五卷《星塵信使》則因為「爽文模式」不彰而被讀者詬病。又如「星空奇遇」題材開山之作《大宇宙時代》前半部分地球末日、沙漠之星、「惡魔族」等副本的寫作都極為出彩。如果認真打磨,小說原本可以為中國讀者構建類似於《星際迷航記》系列那樣具有史詩氣質的「太空歌劇」,但終因作者遭遇創作瓶頸以及受到資本裹挾而草草完本,著實可惜。…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3,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潘知常:我心中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澳門文化命運 1

內容提要:作為特別行政區,澳門有著自己的特別之為的“特”,也有著自己的特別之位的“特”, 更有著自己的特殊特色的“特”。 不同於曾經的“視窗”、“敦煌”、“遺址”,澳門至今還鮮活地存在著、發展著,至今還充盈著屬於未來的無限啟迪以及可以發揚光大的文化經驗。 澳門過去、現在、將來,都始終在先行、先試,進行著中西文化的交流、對話的實驗。 澳門亟待定位為“國際未來島”。 在“有氧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有氧奔跑”就是澳門的文化命運。 因而,澳門既是天堂島,讓一部分人在澳門先愛起來;又是幸福島,讓一部分人在澳門先幸福起來;還是快樂島,讓一部分人在澳門先快樂起來。 澳門應該是“亞洲不夜城”;成為世界級的“快樂”生產平臺,世界級的“不夜城”,理應作為 澳門的戰略方向



我從2008年開始,曾經長期在澳門工作達十年之久,相繼任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博導(2007-)、…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April 23,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六、貪婪 (Greed) & 七、超越貪婪

要小心你的頭腦和它的貪婪,以及它的缺乏信任。透過覺知,你的貪婪就有機會被蛻變。

七、超越貪婪

將你的覺知轉到正面的方向而朝向信任,任何自然所給予的都是對的,以這個信任作為出發點,讓你自己帶著感激的心情來歡舞。

偉大的印度神秘家那拉達要去見神,他一面彈琴,一面走過一個樹林,在那裡,他碰到一個年老的聖賢坐在樹下。

那個年老的聖賢說:「請你幫我向神問一個問題,看看現在我還需要多少時間?看看我的解放什麼時候才會發生?」…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2,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碧華《橘子不要哭》情海浮沈也要有骨氣

太愛一個人,是沒有尊嚴可言的。

太愛一個不愛你的人,則犯賤——但只要你願意,所有局外人的目光、閑言、非議、嘲笑、攻擊、瞧不起——,都可以不理。因為你是用家,他們不是。

不愛一個人,但眷戀那個人的物質、名利、權勢、甜頭,就是沒骨氣。

情場上的男女,也需要一點骨氣。

吃軟飯的男人,終於表白不愛那給他軟飯吃的女人了。好!——大家等待他一手砸掉那碗軟飯,然後傲然而起,推座他去,道:"我一分錢也不要,只要自由身!"大家喝彩。這才是有骨氣的男人呀。…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April 22,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64)

狐貍已經追到男孩子身後,完全有把握逮住他了。突然男孩子往旁邊一閃,扭頭就朝岬灣奔過去。狐貍沖勢很猛,來不及收住腳步,待到返過身來,又同男孩子相差了幾步路。男孩子不等他追趕上來,便趕緊奔跑到兩個已經一整天呆在湖面上打撈東西到這麼晚才準備回家的男人的身邊。

那兩個男人又疲倦又發困,盡管男孩子和狐貍就在他們眼底下跑來跑去,可是他們卻啥也沒有注意到。男孩子也並不打算同他們講話,開口尋求幫助,而只想跟在他們身邊走。

“狐貍諒必不敢一直竄到人面前來吧,”他想道。…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April 22, 2024 at 1:30pm — No Comments

埃絲特爾·巴雷特: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藝術 3

「母體空間」的運轉先於語言的習得,它依照優先於語言的一套邏輯體系對前語言空間進行組織規劃。這種運轉或者說符號功能是通過生物驅動與能量釋放構建起來的,它們最初圍繞在母體周圍,堅持作為一種象征模式而存在,這種象征模式貫穿於主體的整個生命之中,支配著個體與他者之間的種種聯結。它們清晰呈現出了一種身體與外在事物之間的、身體與語言之間的連續統一體 (Kristeva 1984:27)



既然身體必然的被牽涉進我們同語言的碰撞中,那麼現在我們或許理解了,「符號」是一種另類的語言「代碼」,是一種「身體認知」,盡管它們將自身融入到了意義的傳達中去,而這些意義則是被表征於社會關係之中的。我們可以通過對新生嬰兒同母親之間的互動進行思考,去領會「非言語」維度或者說「前語言」維度的作用。…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April 22, 2024 at 1:30pm — No Comments

盧錦程·德勒茲「游牧空間」理論下當代策展性手法與觀展空間的關係 4

(二)視野聚焦:差異性中的共識體現

當代策展性手法與游牧行為的重疊,使得展覽參與者、參與物在所形成的游牧空間內開始探索與冒險,同時空間模糊了廣泛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的物質性限制、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沒有預定結構,人這一主體不再是固定的、中心的實踐基點,而是生產性的、多元聯系的、開放性語境生成的結晶。

然而參與者的觀展行為也並不是無感知或者完全隨意的,而是對空間內諸外物感知的交互,可以說游牧空間作為一種非理性的空間,仍然可以通過理性分析其內部因人而具有的「社會性」來控制。…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pril 22, 2024 at 1:00pm — No Comments

陳矮·賓斯旺格·存在主義心理學 下

我害怕自己,害怕那種感覺,因為我對它毫無防御能力,每時每刻都在由它任意擺布。這是生命中最可怕的一部分,它充滿了恐怖。……生活不過是受折磨而已。……生命已變成一座監獄。……我渴望著被蹂躪,並且實際上我每時每刻都在蹂躪我自己。



她從一家精神病院轉到另一家精神病院,從這個心理醫生找到那個心理專家,但是都無濟於事。她幾次試圖自殺,但是都未遂。最後被送到了貝爾惟尤療養院,成為賓斯旺格的病人。在賓斯旺格的照顧下,她似乎開始變得平靜和舒適,並且奇跡般的開始進食。飲食的規律加上鎮靜劑的作用,她的身體恢復了一些,人也精神了很多。…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pril 22,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63)

天鵝王后斯奴弗里遊過去勸阻她手下的天鵝,達克拉這才轉過身來要同阿卡攀談。不料斯奴弗里遊回來,她滿臉怒容。“喂,你能不能叫他們住嘴!”天鵝王朝她喊道。

“那邊來了一隻白色的大雁,”斯奴弗里沒好氣地說道,“看上去真叫人噁心。他們生氣我一點也不奇怪。”

“一隻白色的大雁?”達克拉說道,“莫非瘋了不成,這種咄咄怪事怎麼會發生?你們一定看花了眼。”

雄鵝莫頓身邊的包圍圈收縮得愈來愈小了,阿卡和其他大雁想遊到他的身邊去,但是他們被推來推去,根本擠不到雄鵝面前去。…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April 22,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經驗、體驗與文學 6

  三、體驗在文學活動中的美學功能

在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接觸到體驗對於文學的美學功能。下面將更進一步將這個問題概括化和具體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可以說,王國維這段話高度概括了作家的體驗在文學活動中的美學功能。因為作家的體驗一方面要與對象共同著生命,這就是「入」,另一方面作家的體驗又要求「反芻」,對體驗進行自審,這就是「出」。那麼這種「入」和「出」會產生什麼美學效果呢?…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April 22,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五、最終的偶發事件

在你的追求當中要很 虔誠,為它做盡每一件事,想要知道隱藏在表面的反映底下「那原始的」的渴望使你有資格可以碰到「最終的偶發事件」。

千惠野(Chiono)從一個尼姑庵要到另外一個尼姑庵去當尼姑,但是甚至連最偉大的師父都拒絕她,因為她長得大美了……看到她,和尚們一定會忘掉神,並且忘掉一切其他的事。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之餘,她居然用火燒她自己的臉,將她的整個臉都燒成疤痕,然後她去找一位師父,他甚至認不出她是女人或男人,然後那位師父就接受她來當尼姑。

她完全準備好,那個找尋非常真實,她配得上那個事件的發生,那是她所掙得的。她持續學習和靜心三、四十年,然後突然有一天晚上………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1,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2

第二,闡述建立描述和分析心理學的重要根據。在狄爾泰看來,傳統的人文科學缺少的就是象自然科學中那種通過方法論的構造而獲得一個系統的關聯。盡管在生活實踐中存在著這種聯系的可能性,但卻一直沒有形成一個與邏輯結構相符合的人文科學的整體聯系。狄爾泰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歷史學和其他人文學科的局限——它們都不可能創造一個與社會和歷史相合乎的整體關聯。



這時,狄爾泰就把希望寄托在新興的心理學那里,因為如果心理學能夠澄清生命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在本原上的關聯,並且使之提升為一個明確的認識,那麼,這樣的心理學就應當能夠幫助他所建立的精神科學突破原來的人文科學的局限。這樣,他所設定的以「體驗」為核心的心理學就能在概念上解釋精神科學的同一性,以此推演下去,她不僅可以成為精神科學的認識論之基礎,而且還可以構造歷史和社會的客觀知識。雖然狄爾泰沒有明確地指出「體驗」在這里所具有的系統的功能,但正是「體驗」的這種功能確定心理學與認識論的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21,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4

所以必須「從歷史的角度理解形而上學——理解形而上學的出現、它的輝煌,以及它的式微」,因為只有歷史性地理解形而上學,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形而上學。這是一種深刻的辯證法。狄爾泰沒有意識到,問題是他自己仍然是在形而上學的構境空間之中來討論、批判形而上學的。這一點,被海德格爾深刻地透視了。海德格爾有一著名的模仿:「亞里士多德出生、工作、死亡」。按照狄爾泰的觀點,歐洲的形而上學出現在公元前15世紀,它曾在中世紀和近代支配過歐洲的科學精神,並在幾個世紀以前開始進入逐漸解體的過程。狄爾泰此書第2編的主旨,就是要對此作一個「歷史的界定」。

在狄爾泰看來,亞里士多德最早用「第一哲學」來確認形而上學本體論的研究對象,與其他具體科學的存在對象不同,第一哲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存在的整體或者說作為存在的存在」(das ganze seiende oder seiende als…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pril 21,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鮑遠福·副本模式、游牧身體與生命政治新範式 2

網絡科幻小說重塑了科幻文藝的敘事傳統和審美範式,「網生代」作家在繼承和發揚科幻傳統的基礎上,依托於中國文化視角和價值立場,在主題思想、創作方法和審美表達等層面都有新的突破。得益於自由開放的創作環境、豐富多樣的出版形式和高效便捷的新媒介,中國網絡科幻小說的成績舉世矚目,產生大量優秀作品,涉及星際戰爭與政治、「太空歌劇」和宇宙社會學、「廢土」與末世生存、人工智能和複雜形態智慧生命、混雜了奇幻、魔幻、玄幻、機甲、穿越等類型特征的「軟科幻」等多種題材。這些作品或重塑人與自然、社會與其他生命的政治倫理關係,或嘗試不同於傳統科幻敘事的創作手段與文本範式,或塑造多重身體面向的「後人類敘事」模式,展現出網絡科幻作家對於「科技與文藝」這一悠久人文母題的省思,構成了當代科幻文藝的「中國經驗」體系。

二、「星叢式」世界圖景與副本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1,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童慶炳:經驗、體驗與文學 5

所謂「藝術的啟示」也就是在換了一個視角之後,重新審視自己的體驗,以便看到通常未注意的方面,即事物的深義和詩意的方面。…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April 21,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世賓·詩性與詩意 上

詩性、詩意兩個詞,在許多詩人和評論家那裡常常被混用, 在大眾那裡可能只剩下「詩意」一詞了, 用來指那些有意味的東西;辨析清楚一點的評論家可能會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使用「詩性」一詞, 帶有「詩」的屬性的社會文本和書寫文本都可以用「詩性」來描述。但在我的詩學范疇內, 這兩個詞的使用是指向詩歌和詩的不同的領域的, 詩歌對應的是詩性, 詩對應的是詩意。

海德格爾對詩和詩歌有不同定義, 對於「詩」的定義, 他有著極高的要求, 他說:

詩乃是對存在和萬物之本質的創建性命名——絕對不是任意的道說, 而是那種讓萬物進入敞開的道說, 我們進而就在日常語言中談論和處理所有這些事物。

在《……人詩意地棲居……》一文中, 他意識到人已不可能永遠地棲居於詩意之地,…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pril 21,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韓連慶·我們為什麼愛看電影?下

3.異化與分離

斯洛文尼亞哲學家齊澤克在《無身體的器官:論德勒茲及其推論》中認為,在新科技湧現的初期,目前的科技倫理學有一定的作用,這類似於當我們踏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時,可以用舊的規則作為行為的臨時指南,但是這並不能取代我們制定出新的規則,否則科技倫理學就會喪失倫理學本身的意義。

齊澤克的意思是說,目前科技的發展直接對我們原有的人文價值觀提出了挑戰,例如生物基因技術會改變我們關於自尊和自主的觀念。面對這些挑戰,如果我們固守以前的價值觀,試圖通過已有的倫理觀念來限制科技的發展,就會走向一種新的「蒙昧主義」,從而錯失了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問題:這些新的科技突破如何迫使我們改變和重新發明自由、自主和倫理責任的觀念?…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pril 21,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