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1984年在全國思維科學大會的講話 1

人的思維除了有自己能夠控制的意識以外,還有很多所謂下意識,是人腦子不直接控制的。比如人走路,開步走是人腦控制的,走了二、三步後就「自動化」了,腦子並不去想該怎麼走。要拐彎了,又控制一下。

所以,人確實有很多意識是沒有經過大腦的。這是另外一個科學部門即人體科學要研究的。思維科學是要研究人能夠控制的一路意識。

以前我按照習慣,把一個人的思維分成三種,抽象(邏輯)思維,形象(直感)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這只是說從思維規律的角度來說,有這麼三種。但是,不排除將來會發現這樣劃分不合適,或許還有其他類型的、具有不同規律的思維。

另一方面實際上人的每一個思維活動過程都不會是單純的一種思維在起作用,往往是兩種、甚至三種先後交錯在作用。

比如人的創造思維過程就決不是單純的抽象(邏輯)思維,總要有點形象(直感)思維,甚至要有靈感(頓悟)思維。所以三種思維的劃分是為了科學研究的需要,而不是講人的哪一類具體思維過程。

這三種思維學都是思維的基礎科學,也可以合稱之為思維學。在下面還要提出另外一門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社會思維學。

(l)社會思維學

人的思維是不是集體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要認識客觀世界,不但靠實踐,而且還要利用過去人類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什麼知識都不用,那就回到了l00多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那裡去了。

所以人的思維質量的好壞,一是靠社會實踐,二是靠知識。知識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所以人的思維是集體的。

從學術討論對人的啟發作用這個角度來看,也是如此。在西方,16世紀初N·哥自尼(1473一1543)在天文學上有很大貢獻,提出了日心說。據說他得益於他所在波蘭大學裡有一個互助學術組織,大家相互促進,所以他才有那麼大的成就。

【何按:似指玫瑰十字會,光明會、共濟會的學術組織。】

王炳照同志在《光明日報》1983年8月26日上撰文說,在南宋淳熙二年,呂祖謙在江西信州主持「鵝湖全會」,由朱熹和陸久淵等講論為學之道,辯論甚烈,首開「講會」之先河。

這篇文章裡還說,講會有規定,各種意見都可以講,不同意老師的意見也可以講,老師不能罵學生。還有一條是不准在會場之外吹冷風。違反這些規定者,下次不許參加,這是很嚴肅的! 既活潑,又嚴肅。南宋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比西方的學術討論會還早三百多年呢!

當然,中國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據我個人體驗,在國外,哪一個學術中心學術討論搞得好,這個中心的學術成果就多。所以人的思維是集體的,不完全是一個人的,它受集體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類發展中意識是逐漸由感性意識轉向理性意識,由具體的意識轉向腦象的意識,由集體意識向個體意識發展,這一點很有意義。這就是說,在人類的早期,個體意識幾乎是沒有的,都是集體的。在觀察人類社會組織進展中發現,人類進步了,才逐漸出現個體意識。

這可能是一門新的學科,社會思維學。它當然跟社會心理學等等都有關係。我們研究思維科學的,也要研究社會思維學,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不研究不行。

(2) 抽象(邏輯)思維學

首先必須說明,我們在這裡講的邏輯,是人的思維規律,而不是作為哲學涵義的客觀世界發展運動的規律,那將包括因果關係等不屬於抽象思維學的內容。哲學內的辯證法也是講客觀世界的發展運動的,也不屬於抽象思維學。

我們在這裡講的抽象思維學,也有些同志認為可以直接稱為邏輯思維學,但我覺得仍然稱作抽象(邏輯)思維學為好,因為抽象思維比邏輯還廣闊些。就是說,抽象思維學裡面的邏輯思維比我們常常說的數理邏輯似乎更廣泛一些,譬如說多值邏輯,數理邏輯碰到多值邏輯,結構就要變了,如所謂量子邏輯。

(原題:1984年錢學森在全國思維科學大會的講話;2021-07-05 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