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9 Blog Posts (187)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被高估的加工基地

2010年春節前後我到廣東東莞待了兩周左右,借機對東莞進行了一番了解。

2008年東莞在城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上奪得了第1名——30275元。根據2005年9月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測評結果顯示,東莞28個鎮全部上榜,11個鎮名列前100強。其中,虎門摘取千強鎮桂冠,長安與塘廈分別居於第3位和第5位,常平、厚街和鳳崗等8個鎮入圍前百強。

我曾多次到過這些鎮。在那裏,五星級酒店聳立,很多還在大力建設中,住一晚500元左右。在這裏出租車是不打表的,即使是不超過起步價的近距離,乘客也隨便給20元,否則司機不會拉你。總之,你一定會懷疑:“真的是一個鎮嗎?”有點進入迪拜的味道。…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5, 2019 at 12:11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中國人為什麼闖紅燈

2003年正值“非典”高峰,我來到北京。北京給我留下了多種印象,其中,最深刻的印象是,市民為什麼那麼清一色地闖紅燈?生命不受到威脅嗎?市民為什麼不排隊?為什麼不僅不排隊,還侵犯他人的權利插隊?市民為什麼在公共場所,比如地鐵、商店等,不顧周圍的人大聲說話、搶位子?他們為什麼為坐位子這麼微小的個人利益而“奮鬥”?為什麼為搶到位子這麼不文明的成功而得意洋洋?當時的我,在眾多的“為什麼”面前一塌糊塗,沒法“消化”北京現象所帶來的“沖擊”。

我是日本伊豆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著作《伊豆的舞女》那部小說所描述的就是我家鄉的情景。伊豆是一個半島,位於富士山南邊,有山有海,也是“溫泉之鄉”。伊豆是安靜的、清潔的,而且有序的。鄉下,人口不多,但人們都循規蹈矩地過日子。我每一次從北京回到伊豆,感覺簡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5, 2019 at 12:09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2008年中國外交:“亮劍”之年

在距離美國新總統奧巴馬上臺只有一個多月的時候,中國突然在外交上推出了一些強硬的舉措,這吸引了全球媒體的關註。

2008年11月26日,由於法國總統薩科齊將與達賴喇嘛見面,中國方面推遲了、或者說是暫時取消了在法國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對於法國總統近日表示與達賴會見並非是針對中國,並非想損害中法、中歐友好關系的說法,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劉建超在12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說:“我想這樣的辯解解決不了目前中法關系所面臨的困難。法國領導人執意會見達賴幹涉了中國內政,損害了中國核心利益,法方應該清醒認識到目前問題的嚴重性,正視中方的態度,采取有效措施,為中法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5, 2019 at 12:04a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初 雪

昨天晚上沒來由地飄下了幾片雪花,彷彿是從星星上飄下來的,它們落在地上,被電燈一照,也像星星一般爍亮。到早晨,那雪花變得非常嬌柔,輕輕一吹,便不見了。但是要看兔子的新足印,也足夠了。我們一去,便轟起了兔子。

今天來到莫斯科,一眼發現馬路上也有星星一般的初雪。而且那樣輕,麻雀落在上面,一會兒又飛起的時候,它的翅膀上便飄下一大堆星星來。而馬路上不見了那些星星以後,便露出一塊黑斑,老遠可以看見。

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4, 2019 at 10:43pm — No Comments

薛調·無雙傳

唐人王仙客,是建中(唐德宗年號)時期大臣劉震的外甥。起初,王仙客的父親去世了,他和母親一起投奔外祖父家。劉震有個女兒叫無雙,比王仙客小幾歲,當時他們倆都年幼,在一塊遊戲打鬧。劉震的妻子經常開玩笑的稱呼王仙客為王郎子。這樣過了幾年,劉震照顧守寡的姐姐以及王仙客非常周到。有一天,王仙客的母親得了病,病勢加重了,叫來劉震跟他說:「我有一個兒子,我牽掛他你也知道,遺憾的是看不到他結婚、做官了。無雙長得端莊美麗而且聰慧,我非常喜歡她。以後不要讓她嫁給別的人家。我把仙客託付給你。你如果真能答應我,我死後就瞑目沒有遺憾了。」

劉震說:「姐姐應該安靜的修養,不要惦記其他的事來自找煩惱。」劉震的姐姐最終病死了。王仙客護送她的遺體,安葬在襄鄧。…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rch 4, 2019 at 10:40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結尾 (下)

《蠅王》的結尾很容易會寫得令人欣慰和鼓舞,因為在小說的最后幾頁里,它引入了一個成年人的視角。而在此之前它—直寫的是一個“男孩子的故事”。這是—個完全走了樣的《珊瑚島》風格的歷險故事。一群英國學童,作者沒有具體說明是在什麽情況下(盡管有幾處暗示是由於戰爭的原因)在—個熱帶島嶼上緊急登陸,並且很快變得野蠻而迷信。他們擺脫了文明的、成年人的社會的種種束縛,卻不得不經常忍饑挨餓、經受孤獨、恐怖的考驗。原先的海島樂園變成了充滿部族暴力的場所。兩個男孩死了。一群嗜血如命之徒,手里揮舞著木制長矛,到處追趕主人公拉爾夫。就在拉爾夫拼命逃脫這群人的追捕、從一場人為的森林大火中死里逃生時,他撞上了一個剛剛踏上海島的海軍軍官,島上的濃煙引起了他所在的艦船的注意。“瞎胡鬧!”這位海軍軍官看著眼前這些手拿臨時拼湊來的武器,臉上、身上塗抹著顏料的男孩子這樣說道。…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結尾 (上)

深愛著的亨利和凱瑟琳以及世上所有相互愛慕的戀人對於他們能否終成眷屬是少不了那份焦慮的,而我的讀者恐怕不大會有這種焦慮。他們從眼前這薄薄的幾頁書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們在一起快速地奔向一個圓滿的幸福結局。



簡·奧斯丁《諾桑覺寺》(一八一八)…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猶豫表達(下)

在超小說的敘述中,比如,《迷失在遊樂場中》或《法國中尉的女人》,“猶豫表達”成為一種結構性支柱,代表作者的敘述人借助它來充分地表現生活這個令所有作家頭痛的問題或者坦言自己在如何處置故事中的人物方面猶豫不決。例如,在《法國中尉的女人》第五十五章中,當查爾斯得知薩拉從埃克塞特的旅館中失蹤后便返回倫敦找她。這時,帶作者口吻的敘述人闖入故事中,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闖入查爾斯的車廂:

我盯著查爾斯,此刻我要問的問題是……我和你有什麽相干?我已經想過就在此時此刻結束查爾斯的經歷,讓他永遠停頓在去倫敦的路上。但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按慣例是不允許有懸而未決的無結論的結局的;前面我極力倡導小說中的人物必須有一定的自由。我的問題很簡單—查爾斯想得到的清楚了嗎?確實很清楚。但是主人公想得到的還不很清楚;況且她此刻在哪里我還拿不準呢。…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猶豫表達(上)

現在是在何地?何時?何許人?我,就說我吧,不會去問這些問題,也不輕易相信什麽。問題、假設、權且用這種說法吧。往下寫,繼續往下寫。就叫這是繼續,就叫這是創作。是否可能有那麽一天,他繼續寫道:我只是呆在里面,呆在什麽里面我也搞不清楚,我沒有像往常那樣外出到很遠的地方去玩,但那還不算遠。或許那就是故事如何發生的。你以為你只是在休息,為了在時機到來時更好地做事或者沒有什麽特別的理由。可是你很快發現你渾身無力,再也無法做任何事。不管這一切是怎麽發生的。它,就說它吧,也不知道是什麽。或許我只是最終才采納了一位老兄的意見。但我什麽也沒做。似乎是我在談我自己,可事實上不是我,也不在談我自己。就寫這幾句籠統的話作為開頭吧。像我這種情形,應該怎麽辦?應當怎麽辦?怎麽往下寫?用純粹的“猶豫表達”?還是用說完即無效或者遲早會無效的肯定和否定句?總的說來,肯定會有別的方法。不然的話會毫無希望的。但真的是毫無希望了。在我繼續我的寫作之前,我必須提一點,即我說:…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4, 2019 at 10:38pm — No Comments

拿破侖致瑪麗·約瑟芬

親愛的瑪麗:我收到你的信了,我愛慕的人兒。你的信使我充滿歡樂……自離開你以來,我一直愁眉不展、鬱鬱寡歡。…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March 4, 2019 at 10:38pm — No Comments

陳勝慶《中國名山》神奇的路南石林

路南石林,距昆明市120公里,在云南路南彜族自治縣境內。當汽車在微有起伏的公路上奔馳一段路程之後,可以漸漸看到一片片青灰色的巖石或匍伏於泥地之上,或散布在阡陌田疇之間。越近石林,這點點群群的裸巖就越見高大,越見密集,形狀奇異崢嶸。有不少巨石巖峰直立,密如森林。“石林”之稱,頓時令人心領神會了。…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4, 2019 at 10:34pm — No Comments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10)

現在,除了去巴爾巴達斯島以外還有什麽辦法呢,因為她們不能留在葡萄牙這塊肥沃的土地上,這里對外國妓女來說太有利了,人們會嘲笑巴別塔的嘈雜和混亂,因為只要事先把價錢談妥,人們就可以一聲不響地走進它的一個個房間,然後默默地出來,無需開口說話。可是,船老大說過一共有50來個女人,現在卻不過12個。其餘的英國女人到哪里去了呢,那男人回答說,一些人被捉住了,但沒有全被捉住,因為一些人藏起來了,藏得嚴嚴實實,說不定她們這時已經知道英國人和葡萄牙人是不是有區別了。巴爾塔薩爾繼續往前走,暗暗向聖徒本托許下願,要是讓一個高身材、細腰肢、金髮碧眼的英國女人來到眼前,即便一生只有一次,他也向聖徒獻上一支心形蠟燭。到了那個聖徒的節目,我要去敲教堂的大門,乞求有飯可吃,要是那些英國女人想找個好丈夫,就讓我每星期五都去做彌撒。一個士兵向聖徒本托乞求個英國女人,至少能得到一次,免得到死也嚐不到她們的滋味,這算得上什麽惡行呢。…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March 4, 2019 at 10:34pm — No Comments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9)

船老大美滋滋地笑了,仿佛正在策劃著一次肉體航行,享受著上了船的愜意。阿爾加維省的劃槳手們哈哈大笑,“七個太陽”像陽光下的貓一樣伸了伸懶腰,帶食品袋的女人裝作沒有聽見,她丈夫弄不清應該覺得這故事有趣還是表現出一本正經,因為對這類事不可當真,只有一次確有其事,那時他住在遙遠的潘加斯,那里人們從生到死只是犁田澆水,當然這既有原義也有喻義。他想想原義,又想想喻義,又莫名其妙地把兩者聯系起來,問士兵:你多大歲數。巴爾塔薩爾回答說,26歲。…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March 4, 2019 at 10:33pm — No Comments

裴鉶·聶隱娘傳

唐德宗貞元年間,魏博大將聶鋒的女兒聶隱娘,才十歲。有一尼姑到聶鋒家討飯,見到了隱娘,特別喜愛。

她說:「押衙(指聶鋒)能不能將女兒交給我,讓我教育她。」聶鋒很生氣,斥責了尼姑。

尼姑說:「押衙就是把女兒鎖在鐵櫃中,我也能偷去呀。」這天晚上,隱娘果然丟失了,聶鋒大吃一驚,令人搜尋,沒有結果。父母每思念女兒,只能相對哭泣。

五年後,尼姑把隱娘送回,並告訴聶鋒說:「我已經把她教成了,把她送還給你。」尼姑須臾不見,一家人悲喜交加,問女兒學些什麼。

女兒說:「開始時也就是讀經念咒,也沒學別的。」聶鋒不相信,又懇切地問女兒。…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rch 4, 2019 at 10:32pm — No Comments

尤今《迷失的雨季》南美遊踪 ── 自序

決定以自由旅行的方式去南美洲時,朋友們都認為太冒險了,尤其是當他們知悉我的行程裡包括了亞馬遜叢林時,更難以掩飾驚訝之情。然而,旅行的意義在於我來說,是多少帶著自我挑戰的成分在內的。有了挑戰、有了冒險,旅行時才會有加倍的樂趣。…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March 4, 2019 at 10:32pm — No Comments

奧修《靜心:狂喜的藝術》(3)

缺席就會更加被感受到。如果你掉了一顆牙齒,你的舌頭就會覺知到那個缺失而經常伸向那顆不在的牙齒。在此之前它從不去那個地方,從不,但是現在你無法停止它了,它會持續地伸向那個空缺的地方去感受那顆不在的牙齒。

同樣地,當頭腦的一個部分成功了,你會變得覺知到那另一個部分的失敗——那個部分是應該成功的但現在它沒有。現在,東方已經意識到沒有變成科學的那個愚蠢了:那就是我們貧窮的原因,那就是我們默默無聞的原因。現在,這個缺失被感覺到了,所以東方已經開始轉向西方,而同時,西方也感覺到了它自己的愚蠢和它的缺乏一體化。…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March 4, 2019 at 10:22pm — No Comments

奧修《靜心:狂喜的藝術》(2)

沒有一件事是好的。你需要一個即使在沒有新的客體時仍然能夠覺知的頭腦。實際上,你需要一個不是必定要與那"新"、不是必定要與客體相關的意識。如果它注定是與客體相關的,那麼它必定會與"新"相關。你需要一個完全與客體不相關的意識,它是超越客體的。那樣,你才有了自由:當你願意,你就能去睡覺,當你願意,你就能醒著,不需要客體來幫助你。你變得自由,真正地不受客體世界的影響。

一旦你超越了客體,你也就超越了主體,因為它們是一同存在的。實際上,主體性與客體性是一個事物的兩極,當有一個客體,那麼你是一個主體,但是如果你能不需要客體而有覺知,那麼就沒有主體、沒有自己。…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March 4, 2019 at 10:20pm — No Comments

余傑《畢業生》(下)

6點鐘,等待在圖書館的門口。門衛一開門,便像一群瘋狂的股民衝了進去,其實里面不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里面只有書和看書的座位。有一次,嘩啦一聲,門上的玻璃被擠得粉碎。

在圖書館的電腦前查自己的名字,查自己所借過的書的名字,像跟遙遠的老朋友打電話。第一本書是冰心的《致小讀者》。那一瞬間,淚眼朦朧。

畢業了,沒有揮手,那太矯情。駝著背,背上背著沈重的行囊。記得來的時候,行囊沒有這麼重。

那輛騎了四年的自行車該傳給師弟們了,師弟們還看得上傷痕累累的自行車嗎?曾經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的女孩在天涯,天涯真的很遠,不是心靈所能包孕的距離。…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rch 4, 2019 at 10:14pm — No Comments

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歌德與席勒

主人發現我對歌德有興趣,就提議到受歌德影響最大的威瑪去。威瑪,是我早知名的城市,但我知道的只是希特勒德國以前的威瑪共和,以及我的本行。在二十世紀初,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在這裏設立了第一座包浩斯建築學院,為世界的設計界開創了新頁。歌德與威瑪的關係我卻一無所知。 

原來歌德在二十六歲就到了威瑪,出任當時公爵的部長,受到信任,後來就以威瑪為家了。他在這裏鬧戀愛、生孩子、交朋友、寫文章、做學問,留下了不少的事蹟。四十歲左右,他結交了席勒,當時他以自己的影響力,硬把沒沒無聞的席勒介紹給附近的耶納大學做兼任教授。他們以後若干年間,直到席勒去世,互相討論文學、藝術、戲劇的理論,來往的信件,幾乎無日無之,後來裝訂成四大冊,乃德國文學史的一段佳話。歌德的生性是浪漫的;他在去威瑪前就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而在認識席勒後,就傾向於古典主義,直到席勒去世,他才恢復浪漫作風。…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4, 2019 at 10:12pm — No Comments

奧修《靜心:狂喜的藝術》(1)第一章 瑜伽:意識的成長

生命的目的是要變成有意識(conscious)。這不僅是瑜伽的目的,生命的進化本身也在於變得越來越有意識,而瑜伽還意味著更多一些東西。生命的進化是要求變得越來越有意識,但是意識(consciousness)卻總是他物指向的(other oriented):你總是在意識到某個東西、某個客體。瑜伽意味著在沒有客體只有意識存在的層面上進化。瑜伽是朝向純凈意識的進化,而不是在意識到的"某個東西",它只能"是"意識本身。當你在意識某個東西時,你不會意識到意識本身的存在。你的意識是集中在某個東西上的,你的注意力並不在意識本身的源頭上。在瑜伽中,整個努力就是要變得意識到客體和意識本身這兩者,意識有著雙重的目的。你必須意識到客體,你也必須同時意識到主體,意識必須成為一座雙向的橋梁。主體決不能被忘掉,當你把意識集中在客體上時,主體決不能被忘記。…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March 4, 2019 at 9:5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