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歌德與席勒

主人發現我對歌德有興趣,就提議到受歌德影響最大的威瑪去。威瑪,是我早知名的城市,但我知道的只是希特勒德國以前的威瑪共和,以及我的本行。在二十世紀初,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在這裏設立了第一座包浩斯建築學院,為世界的設計界開創了新頁。歌德與威瑪的關係我卻一無所知。 

原來歌德在二十六歲就到了威瑪,出任當時公爵的部長,受到信任,後來就以威瑪為家了。他在這裏鬧戀愛、生孩子、交朋友、寫文章、做學問,留下了不少的事蹟。四十歲左右,他結交了席勒,當時他以自己的影響力,硬把沒沒無聞的席勒介紹給附近的耶納大學做兼任教授。他們以後若干年間,直到席勒去世,互相討論文學、藝術、戲劇的理論,來往的信件,幾乎無日無之,後來裝訂成四大冊,乃德國文學史的一段佳話。歌德的生性是浪漫的;他在去威瑪前就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而在認識席勒後,就傾向於古典主義,直到席勒去世,他才恢復浪漫作風。

 

 

                                          〔上:歌德(1749-1832)下:席勒(1759-1805〕


威瑪到今天還是一個文化小城,沒有經過多少改變。有一個很優美的市政廣場,點綴著顏色鮮亮的十八世紀的建築,及一座上有海神雕刻的水井。我們深夜到達威瑪的,就下榻在廣場上的「象」旅社。次晨起牀,發現我們面對著非常優雅的巴洛克小城廣場,遠處在樹叢之上,可見到中世紀的教堂尖塔,及紅、灰交織成的眾多屋頂。也許由於這動人的景觀吧,據說托馬斯.曼非常喜歡這座旅社。我很高興,那一兩天正是週末,又遇上他逝世一百五十年祭典。 

威瑪市的文化資產有兩類。一類是正式的,諸如國立德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心與德國典籍中央圖書館、國立劇場、國立博物館及幾座藝術博物館等。另一類是比較輕鬆的,諸如歌德、席勒、李斯特、克蘭納哈(巴洛克畫家)的住宅等。後者因為有親切感,一般的觀眾比較多些。 

歌德的住宅,共三層,雖外觀平淡,在當時恐怕是很考究的了。如今已改為博物館。房間不大,但數目很多,除了他與他夫人分別居住的部分外,有相當大的工作室、畫房,及寬大可供佈置雕像的廊道。我對十八世紀的建築室內,除了好奇心以外,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使我感到興趣的,卻是歌德廣泛的愛好及其完整的文藝復興式的通才。 

說來很慚愧,我只知道歌德是偉大的詩人,是劇作家、小說家;知道他曾為家長所逼學過法律;卻不知道他是一位很有自信的畫家,很有成就的科學家。原來他從政之餘,一直打算做一位畫家,直到快四十歲才發現繪畫天才不足而放棄。他家裏掛了多幅他的畫與素描,屬於兼有人物與風景的古典風,卻細緻有餘,未見精采。我猜想他心目中的英雄必然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如達文西之流,對自己不能畫得出色感到很懊惱。 

最使我感動的是他的收藏室。他是一個很有恆心的收藏家與博物學家,至今仍保有近七千種礦物標本。很難想像這位會為感情激動得發抖的文學家,有研究分類學的耐心。我在那間房間裏徘徊了一會,決定回國寫「科學與文化」的文章。科學與文藝是沒有界線的;科學就是文化。因為歌德他老人家在十八世紀就經過觀察,發現了某些物種的演化,還寫了一本色彩理論的書。若不是他的文名太盛,說不定科學界會為他留名呢! 


席勒的住宅與歌德家距離幾分鐘的路程,門前也整理為一廣場了。這裏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就成為博物館了,在來到這一帶之前,席勒的文名早已遠揚,受到世界各地的讚譽。在耶納大學出任歷史學教職的時候,年方三十歲出頭,後來得到該校的博士學位。到第二年,威瑪大公送他年金,他才能結婚生子。在當時,天才要貴族協助的。他到威瑪定居已是十年後的事了。 

住宅之內,比歌德的家要整齊明朗一些,可看出席勒是古典主義者。展示的東西除了當時流行的家具之外,就是與席勒有關的繪畫,以及他的劇本的早期版本與舞臺設計的圖樣等,也有與歌德通信的原件。 

歌德與席勒的這一段文學史上的佳話,難怪為威瑪市這樣看重。文人相輕,不僅中國人如此,全世界莫不如此,兩人都稱得上一代宗師時,竟能相互結交,持續為交換心得、爭辯觀點、陳述感懷的摯友,十分難得。在威瑪市,他們之間的這段歷史的一切證物,保存在「歌德、席勒檔案館」中。他們的交往,對當時的戲劇有甚大的影響,到今天,威瑪的國立劇場,以上演席勒的劇本為主,門前廣場上,站立著他們兩位併肩而立的雕像(圖2)。他們的墓園都是建在一起的。 

除了他們兩位之外,威瑪市尚有幾位令人感到興趣的人物。第一位是十六世紀的畫家克蘭納哈。這位先生的畫,混合了中古德國的稚氣與文藝復興的生氣,是當年德國執牛耳的藝術家。他死在威瑪,在公爵府邸改建的博物館裏,他的作品很多。他最著名的作品在威瑪的教堂裏。幾百年過去了,他對威瑪的影響似乎仍隱約存在的。 


第二位大人物是浪漫主義的音樂家李斯特。他是在十九世紀中葉定居威瑪,受公爵贊助,寫下那些不朽名曲的。不用說,他來此時,歌德、席勒都謝世了。威瑪為了紀念他,保存了他生前的兩座住宅,並成立李斯特音樂學院。 

第三位大人物是現代建築的開山大師葛羅培。在本世紀的幾位大師中,我只見到過葛老先生,當時他已自哈佛退休多年,但他偶爾出席哈佛設計學院的非正式的集會。我有幸與他談了幾句話,他十分慨嘆日本有那麼好的傳統建築,為什麼新建築會走上笨重而不合理的道路。也大概把我誤為日本人了,我敬佩他,因為他是唯一的堅持合理主義原則的現代大師。 

他是自威瑪發跡的,今天的威瑪建築與土木學院,就是當年他建立的。為現代設計界奠立基礎的「包浩斯」就是這裏。當時的包浩斯,網羅了歐洲一流畫家任教,如保羅.克利,如康定斯基等。他老先生的理想,是結合一切藝術形態,提高生活中的精神素質。他是主張物質與精神合一的人。可惜這些十分合理的觀念都被現代商業社會的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作風破壞無遺。 


我到威瑪建築與土木學院時,似乎不是開學的時候,大門上鎖,靜悄悄的。我在那規模有限的院落裏走了一下,想像一九二〇年代這裏風雲際會的熱鬧場面,令人悵然。時過境遷,今天世人仍知道有這座學校的已經不多了。陪我們走路的德國小姐完全不了解我為何在那裏停留,又拍照留念。 

李斯特也好,葛羅培也好,在歌德與席勒的光輝下,都顯不出光芒。

Views: 3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