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結尾 (下)

《蠅王》的結尾很容易會寫得令人欣慰和鼓舞,因為在小說的最后幾頁里,它引入了一個成年人的視角。而在此之前它—直寫的是一個“男孩子的故事”。這是—個完全走了樣的《珊瑚島》風格的歷險故事。一群英國學童,作者沒有具體說明是在什麽情況下(盡管有幾處暗示是由於戰爭的原因)在—個熱帶島嶼上緊急登陸,並且很快變得野蠻而迷信。他們擺脫了文明的、成年人的社會的種種束縛,卻不得不經常忍饑挨餓、經受孤獨、恐怖的考驗。原先的海島樂園變成了充滿部族暴力的場所。兩個男孩死了。一群嗜血如命之徒,手里揮舞著木制長矛,到處追趕主人公拉爾夫。就在拉爾夫拼命逃脫這群人的追捕、從一場人為的森林大火中死里逃生時,他撞上了一個剛剛踏上海島的海軍軍官,島上的濃煙引起了他所在的艦船的注意。“瞎胡鬧!”這位海軍軍官看著眼前這些手拿臨時拼湊來的武器,臉上、身上塗抹著顏料的男孩子這樣說道。

對於拉爾夫來說,這位軍官的出現既令他感到吃驚,又讓他得到安慰,讀者幾乎也有同感。我們過分地陷在這個故事中,過分關注拉爾夫的處境,我們都忘了他和他的殘忍的敵人都是些不成熟的孩子。突然間,我們通過軍官的眼睛才真正看清了他們不過是一群臟兮兮的、衣帽不整的孩子。但戈爾丁卻不讓這種印象損害前面所發生的故事的真實性或者使得這種“正常狀態”的恢復變成為一個令人欣慰的美好的結局。那位海軍軍官永遠也不會理解拉爾夫,不理解他(讀者是間接地)所經歷過的、作者在倒數第二段里意味深長地加以概括的一切:“已經永遠失去了的天真可愛的孩童時代,人類內心深處的陰暗面,以及落海而死的那位真誠聰惠的好朋友皮吉。”他永遠也不會理解拉爾夫的啜泣為何會感染其他男孩。“他轉過臉去,讓他們有時間重新振作起精神。他等待著,目光久久地注視著遠處一艘裝備精良的巡洋艦。”所有故事的末句話都能引起某種共鳴,但這句話卻尤其含有嘲諷的意味。這位成年人眼睛盯著那艘“裝備精良的巡洋艦”,這暗示了他的漠不關心,逃避現實,也暗示了他是孩子們的同謀,只不過他從事的是一種有組織的暴力形式—現代戰爭。而這與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所進行的原始的暴力活動既相同又有所不同。

熟悉我寫的《換位》的讀者或許還記得本節開頭的段落是該小說最后一頁菲力普·史沃婁引自《諾桑覺寺》、又被莫里斯·紮普加以引用的。菲力普援引它來說明觀眾對電影結尾的感受和讀者對小說結尾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

“小說馬上就要結尾,而小說家對此卻毫無辦法,不是嗎?……他無法掩蓋書頁逐漸變薄這個明白無誤的事實……閱讀的時候,你很清楚書只剩下—兩頁,你準備讀完它。但是看電影時,你卻無法知道它何時結束,尤其是當今的電影比過去結構更松散,更模棱兩可。我們無法知曉哪一個畫面將是結尾。電影在繼續放映,就像人生在繼續一樣。人們在做事、喝酒、交談,我們在觀看他們,導演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個時刻、事先不給我們任何提示,任何事情都還沒解決,或沒解釋清楚,或沒料理妥當,電影就……就結束了。”

此時,菲力普是電影劇本中的一個人物,他剛說完這番話,小說就結束了。最后是這樣的:

菲力普聳聳肩膀。攝影機停下了,把他聳肩的動作定格在畫面上。

Views: 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