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7 Blog Posts (880)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 (第六章 / 第八節)

J 樓梯的夢

(巒克的報告與解釋的夢)





我想我必須感謝那位同事,他曾提供給我有關牙齒刺激的夢,現在又給我另一個明顯的關於遺精的夢:…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3, 2017 at 9:46pm — No Comments

房龍《人類的故事》(9)

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根據當前最權威的猜想(僅僅是猜想而已),自地球形成之日起,它的直徑已皺縮了大約30英裏。30英裏作為直線距離,也許你會想這並不太長,但是,請不要忘記,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曲面。地球表面積是1.9695億平方英裏,如果它的直徑突然縮短了幾碼,一場巨大的災難就會出現,這災難足以把全人類毀滅。

所幸的是,自然界的奇跡是一點一點地創造出來的,她精巧地保持著整個世界的平衡。假如她要幹涸一片海洋…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rch 3, 2017 at 9:43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清高與名利

中國的文人好象都輕名利,或者說是心裏並不輕視,口頭上卻是輕視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有骨氣!為了不低聲下氣,連工資也不要了。

李白卻是另一種表現,錢嘛,有什麽了不起,花光拉倒。“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覆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我受李白的影響最深,從青年時代起就不把錢放在心上,雖然不當闊佬,卻也從不吝嗇。後來有了工資,又拿到稿費,更是不把錢放在眼裏。“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覆來。”李白教導我們說。…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March 3, 2017 at 9:43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核桃和貓

“是的,好客的主人,這種水果我確實吃不慣;坦白說,要我講什麼果實的好話,我只能將核桃稱讚。那真是有點味道啊!我發誓!就算蘋果再嫩,也不如它好吃。”

一只小貓——女主人的愛物,從來沒被勉強去抓老鼠,當時它坐在她懷裏,尖著耳朵,將客人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什麼?”它想,“核桃味道竟有如此美妙?別急,是真是假我馬上會親口嘗到。”

它從女主人懷裏跳下來,馬上跑進花園。嗨,這只蠢貓!為了一只核桃竟離開美人兒的懷抱,你要是個公子哥兒,看她還愛你不愛?你倒不如把這個位置讓給我,我一定盡情享用、不會像貓不知好歹。

這只是順便說說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March 3, 2017 at 9:42pm — No Comments

王學泰:文人美食家李漁

 “愛食”可以“養身”,反之,“怕食者少食”,不喜歡的食物就不吃。其實從醫學角度來看,這未必正確,然而這是李漁不希望“不可須臾離也”的飲食問題給人的情感帶來不愉快的主張,同樣是他的人生選擇。

 北宋由於印刷術的完善與普及,加之科舉考試日漸規範,讀書人數目激增,許多平民也加入讀書人的隊伍,並向往通過讀書做官改換門庭、進入統治階級。然而官員位置有限,粥少僧多,許多人不能依靠做官出仕維持生活,便只能靠自己的文化知識謀生,這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群體,即文人群體。與能夠出仕做官的文人合稱為文人士大夫。…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3, 2017 at 9:42pm — No Comments

VICTOR TSAI·關於現在的產品設計教育與未來出路

產品設計在這幾年的轉變中,已經從純粹美學的探討走向「機能性的創新」工作,我目前也正在幫助國內大學及研究所相關科系走向「美學與機電整合」的技術教育,從前的工業與產品設計比較著重於外觀美學探討,多半掌握的技術是手繪、手工模型與3D軟體建模等,但是現在的工業與產品設計應該是外觀、機構、電子與程式撰寫為本科系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技術,簡單的說擁有軟硬體整合的能力。現在的時代與過去不同,高效能電腦的出現促使3D軟體高速發展,網際網路讓專業知識隨手可得,電子業的興盛讓電子零件與電路板成本降低、品質提昇,最重要的是程式語言的發展愈來愈平易近人,如同APP製作可以算是全民運動。在以上的利基點下,在下大膽的說明未來產品設計科系技術教育該如何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rch 3, 2017 at 9:39pm — No Comments

吳傑偉:從華僑華人參與東南亞電影產業的歷程看自身社會角色的變遷(4)

 五、余論

 就電影的整體社會環境而言,當電影藝術傳播到東南亞地區的時候,華僑華人已經在東南亞地區完成了經濟領域角色轉變。電影藝術的經濟價值引起華僑華人的關註,並在關註中逐漸參與建設,並最終運用電影藝術傳播華僑華人的社會影響。華僑華人在電影產業中的表現,一方面與華僑華人社會角色的轉變有關系,另一方面,也和電影產業與經濟領域的緊密聯系有關。電影產業巨大的商業投入和利潤也是華僑華人參與電影產業的重要原因。…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3, 2017 at 9:38p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類比技術:腦海畫面

體驗與創意有何關系?契謝米亥的“最佳體驗”讓我們理解到甚麼事讓自己開心,增強興致與意願,進入最佳狀態。把那狀態建成一個程序,便能更好地改變自己,發揮創意。市場在轉變、員工在轉變,我們可能怎樣率先改變自己,而不是被迫胡亂改變、倉促改變,事倍功半,甚至被淘汰出局。那程序,有時不是因為缺乏資訊或知識,而是沒有組成“洞見”。



神經語言學創始人理查班德勒在《改變你的未來》(1996,臺灣世茂出版社,137頁)說:“多數人對理解的描述,是組織良好的,很簡潔的。它們就像一道很利落的數學公式,或是一首很棒的詩。他們把一堆資料蒸餾成非常簡單的陳述。…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3, 2017 at 9:32pm — No Comments

顧土:微信走向近親繁殖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人人都說中國大陸人閱讀量低,多數人沒有閱讀習慣,實際上,這不是今天,而是歷史。

如今,閱讀微信已經普及到任何場合、任何地方,開會讀微信、上課讀微信、飯局讀微信、公交上讀微信,有人甚至因此廢寢忘食,連坐在馬桶上都不忘瀏覽微信。在多少家庭,各自欣賞自己的微信已經成為家庭生活的一景;轉發微信,是無數人今日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說,微信無處不在。低頭閱讀微信正代替了家庭交流、同學交流、同事交流、朋友交流,變為唯一的群體橫向交流渠道。

自從微信普及後,讀書是否更為減少,尚未統計,但我想,這大概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在很多人那裏,微信是唯一的信息來源、思想來源、知識來源,乃至常識來源,原本不讀書的,恐怕因此更不讀書;…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高宣揚:作為一種創作風格的“後現代”(4)

上一篇:高宣揚·作為一種創作風格的“後現代”(3)

審美感並非神秘,但它也不是任憑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就可以順利地顯示和體驗到、並發生作用。審美,在本質上,正如尼采所說,必須同時具備做'夢'(Traum)與'醉'(Rausch)兩種精神狀態,將兩者渾然結合起來、並巧妙地以獨特風格呈現出來(Nietzsche, 1980: 21)。傳統美學一方面把審美感加以崇高化和超越化,另一方面又將'夢'和'醉'割裂、並同理智對立起來;所以,傳統美學往往只是推崇阿波羅太陽神式的夢幻功能,忽視酒神狄奧尼索斯式的狂醉狀態,試圖使藝術美的創作和鑒賞,統統納入道德規範和其它規則所通轄的範圍之內,並使之永恒化。…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成伯清:社會意象與社會治理(上)

【內容提要】社會意象是社會成員理解和期待自身社會存在的方式,既是事實性的,也是規範性的。實現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必須形成和構建與之相應的現代社會意象。目前中國盛行的意象,無論是社會叢林型的,還是編戶齊民型或階級沖突型,抑或是差序格局型的,多有不適應現代社會運行的複雜機制之處。本文在探討了當代中國社會意象的關鍵問題之後,圍繞著現代社會治理的願景,提出建構適合中國價值的現代社會意象的核心理念維度,即以權利制約權力、以功能替代等級、以道義整合利益,並認為社會生活內在正當性的建設乃當務之急。 



一、社會意象的視角…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郝建:保存竊聽檔案與民族的精神療傷

——《別人的生活》(《竊聽風暴》)品味之三

《別人的生活》這部影片的確一些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它呈現了在那灰暗天空下人經過思考可能做出的另一種選擇。但是本片對積極生存的高歌與現實主義的環境營造、真實準確的社會氛圍描繪達到了較完美的平衡。影片中有極權主義統治下那讓人膽寒的境遇描寫,也有善與惡的真實對立。導演既展示了道德的光芒和思考帶來的救贖,也絲毫沒有回避對人性中惡的那一部分的描寫。我們看到不管是對“好人”還是對“壞人”,影片的描寫都是性格化的,真實可信的。看看庫爾威茨上校和文化部長的性格塑造,我再次體會到:對惡的有力描寫也是一種美。…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盛邦和 何愛國:必須正視文明的沖突——兼談中國“和平崛起”的外交戰略

溫家寶總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國哈佛大學作了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著名演講,他說,中美兩國相隔遙遠,經濟水平和文化背景差異很大,需要增進我們之間的相互了解。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更加複雜。文化因素將在新的世紀裏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語言各不相同,而心靈情感是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態,其合理內核往往是相同的,總能為人類所傳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類智慧的成果,對人類進步作出了貢獻,應該彼此尊重。人類因無知或偏見引起的衝突,有時比因利益引起的衝突更加可怕。我們主張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努力尋找雙方的共同點,開展廣泛的文明對話和深入的文化交流。

溫總理深刻地洞悉到人類因無知或偏見引起的衝突,有時比因利益引起的…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莫偉民:“人之死”——《詞與物》的主旨及其哲學意蘊(下)

4.“人之死”的預告表明福柯繼承的是尼采的譜系學哲學觀,而非結構主義的哲學觀。福柯的主體觀、歷史觀和方法論集中體現了福柯之取自於尼采的關註當下、診斷目前的哲學觀。尼采診斷了他那個時候的“當下”:那時的思想狀況和時代氛圍。“……尤其是自從尼采以來,哲學的使命是診斷,不再設法言說一種放之四海而皆真的真理。我設法作診斷,對目前作診斷:即診斷我們今天所是的,今天我們的所說所意指的。在我們的腳下從事這個挖掘工作就是自尼采以來的當代哲學具有的特征,在這個意義上,我可以宣稱是哲學家”。(Foucault,1994a,p.…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莫偉民:“人之死”——《詞與物》的主旨及其哲學意蘊(中)

三、哲學意蘊

盡管19世紀以來,哲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拯救主體的至上權力,但精神分析、語言學、人種學等反人文科學都還是偏離了主體,摧毀了人類學和人本主義這對孿生形象。《詞與物》所談論的“人之消解”,所預告的“人之死”,其哲學意蘊可從主體觀、歷史觀、方法論、哲學觀這四個方面加以揭示,以澄清乃至消除把《詞與物》看作結構主義作品的重大思想混亂,還福柯思想的本來面目。…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史景遷: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中)

我們現在有了這麽幾個點:南京,一個天主教的家庭,沈福宗本人,還有他對於拉丁文的知識,然後我們有了一些估計的日期。沈福宗可能是17世紀60年代出生的,那是康熙朝早期的時候。他1691年在印度洋上去世,因為熱病。他有著對於拉丁的知識,基督教的信仰,還有對於西方的知識,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他在海上死去了,也被海葬了。他留下了一些尚待傳到中國的信息,後來我們得到英國的一些資料,這些資料是他的老師傳回英國的訊息,從這些資料我們得知,他想帶回中國的訊息是“what it was like in the west”, 這也是我在書中用到的短語,“西方那個時候是什麽模樣”。不過這些訊息後來都丟掉了,因為沈福宗的旅伴,也是他的老師,一些天後也去世了,在另外一艘駛向中國的船上。這是一個奇怪的巧合,不過確實使得歷史學家的任務更加艱巨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史景遷: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上)

2014年2月28日晚,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主題為“沈福宗和他的十七世紀跨文化之夢”的講座,這也是他在北大系列講座的第一場。

晚上好,我講話會有一些英國的口音,希望大家能夠聽懂。



我二十歲的時候去美國求學,在耶魯大學,通過我的老師,我發現了中國歷史的樂趣。一個英國人,住在美國,然後在做中國研究。這樣的情況不夠理想,所以我的中文在今天這種場合下可能不夠好,我只是想說我非常感動(有這麽多人在現場),這是一個令我感到震動的時刻。




我已經退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我到過我稱為中國的“partial…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阮春良·地緣視角下的哈薩克斯坦

作為歐亞大陸潛在的“地緣政治支軸國家”和“美國霸權的流沙區”,哈薩克斯坦既是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所定義的“心臟地帶”,又是馬漢所強調的陸權與海權的對峙區域,是斯皮克曼所看中的“邊緣地帶”,也是亨廷頓所倡言的“文明沖突”中各文明的交匯區,因而無論從哪一種視角來分析哈薩克斯坦,都會認識到其在中亞,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的地緣戰略意義。





一、 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March 3, 2017 at 9:24pm — No Comments

蕭紅·又是春天

太陽帶來了暖意,松花江靠岸的江冰坍下去,融成水了,江上用人支走的爬犁漸少起來。汽車更沒有一輛在江上行走了。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嚴,江上的雪已經不是閃眼的白色,變成灰的了。又過幾天,江冰順著水慢慢流動起來,那是很好看的,有意流動,也象無意流動,大塊冰和小塊冰輕輕地互相擊撞發著響,啷啷著。這種響聲,象是瓷器相碰的響聲似的,也象玻璃相碰的響聲似的。立在江邊,我起了許多幻想:這些冰塊流到哪裏去?流到海去吧!也怕是到不了海,陽光在半路上就會全數把它們消滅盡……

然而它們是走的,幽遊一般,也象有生命似的,看起來比人更快活。…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March 3, 2017 at 9:23pm — No Comments

徐行·最準確的回答

敵偽時期,我16歲,報考沈陽一所日本人辦的中等專業學校。這所學校以教育有方出名。報考人很多,因之錄取也很嚴。筆試合格之後,還要面試。

面試考啥?報考者都不得而知。

我跟許多年齡相仿的小青年在外邊排隊等候。對前邊進去出來的人都很關心,總想摸個底,卻又不便問,但見有的竟捂著半邊臉出來,痛得齔牙咧嘴,不知怎麽回事。

臨到我了,被叫進去。對面坐著3個日本人,像神像一樣莊嚴。居中的是一年近五旬的老者,兩邊是兩個中年人。他倆仿佛一文一武,武者留一撮小胡,頗似日本軍人,文者倒也慈眉善目,但不失考試官的威嚴。

我挺胸闊步走到中間站住。…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March 3, 2017 at 9:2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