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15)

葉靈鳳《太陽夜記》·竹和筍

我喜歡看竹,也喜歡吃筍。

嶺南的竹,雖然種類多,而且用途也大,可是在觀賞上,卻遠不及江南的竹。要想看到像西湖靈隱韜光那樣萬竿修竹,琳瑯幽翠的風景,住在香港多年未曾回到祖國去的人,只有向夢寐中尋求。



至於說到筍,在這春天,固然在街市上見不到竹筍,雞嘴筍,尖尖的春筍,就是上海店裡賣的冬筍,也是從福建來的。市上長年所賣的,儘是那種大而無當、終日泡在水裡、帶著一種那話兒味道的酸毛筍。嶺南的筍味苦,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就早已說過。他說:…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une 9, 2019 at 11:51am — No Comments

高曉松《魚羊野史》1月9日(4)

我看過一個特別感人的記載,就是劍橋大學的教授李約瑟,後來寫了《中國科學技術史》,他對中國文化很了解,抗戰時期他也來過中國,他就想去尋找中國的知識分子。他最後找到李莊,有很多機構都在李莊,包括當時的中華研究院,當時的同濟大學分校等。李約瑟先生寫的回憶錄特別感人,說到了一個窮鄉僻壤,沒有電,什麼現代化設施也沒有,一個原始的地方。突然來了一大堆老朋友,一大堆衣衫襤褸胡子拉碴,但是人人都說著非常標準的英文的中國知識分子,就在那個地方,在為國盡忠守節。

所以美軍在李莊找到了梁思成先生,說你去把中國日占區的那些古建築都標出來,讓我們轟炸的時候,保護中國古建築。梁先生以大君子大名士、大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不但標了中國的古建築,還標了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築,並且對美軍說,建築是人類的遺產,是人類的文化,不能因為一次戰爭,你是壞人、我是好人等這些事情,摧毀掉人類文化。…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ne 8, 2019 at 9:38pm — No Comments

高曉松《魚羊野史》1月9日(3)

從小我就聽家里人講梁先生美好的事跡、美好的情懷,有關梁先生各種各樣的貢獻,我就不多說了。只說兩點。建築在這之前,差不多和音樂是一樣的地位,都是匠人幹的事情,中國自古都是詩詞、文學最高,大家做官也不考科學、建築、音樂。所以做建築的都是什麼樣式靠這些匠人,從來沒有把建築當成一門科學。

把建築當成科學在中國實際上就是從梁思成先生、林徽因先生留學歸來開始的。兩位都是名校生,梁先生賓大哈佛,林先生耶魯。梁先生從美國留學歸來,最先在東北大學,由張學良出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系也是梁先生和林先生創辦的,梁先生做系主任。建築開始成為一門科學,開始系統地研究這件事,尤其是保護古建築,這件事情就是從梁先生開始的。…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ne 8, 2019 at 9:38pm — No Comments

顧瑜君 吳明鴻:邊緣處境教育的翻轉可能(7)

相對的,「自然農法」相信用大自然的法則方式耕種:跟著大自然的作息、順著節令、氣候、地形去栽種,面對病蟲害,不以「控制、消滅」對待之,改以瞭解蟲的生態找尋相生相剋的方式來減低病蟲害。而野草是有價值的植物,野草的根系豐富了土地下的微生物生長環境,使土地有活力、纏繞的根系讓農作物從土地中獲得更高的養分與能量,所以不該完全消滅野草,只需要處理地面上影響作物陽光的部分即可,不「置其於死地」。此外,自然農法用還綠肥驅除野草,或用覆蓋性植物圍繞農作物以保持土壤濕潤。自然農法的概念是:野草對作物可以是有益的!

「偷竊」怎麼處理?「未婚懷孕」怎麼預防?「處處與大人公然對抗」如何輔導?…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une 8, 2019 at 7:37am — No Comments

顧瑜君 吳明鴻:邊緣處境教育的翻轉可能(6)

(1)化危機為轉機模式

偏鄉弱勢兒童最常遇到的問題除了學習不利之外,就是「偏差行為」,偏差行為往往將弱勢兒童推向法律範疇,且進入惡性循環。

我們在過去多年的實踐經驗中,發展以學童出現偏差行為時的「危機」為教學媒材,研發出幫助行為偏差者從自身的偏差經驗種學習,而成為轉機。

我們藉由對老練的慣竊且因刑法妨礙性自主案件於司法審理過程中的國小學生,處理了微觀(micro)的理解/對待/輔導課題,以及各類助人系統協作的較為中觀…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June 8, 2019 at 7:36am — No Comments

〔日本〕葛西善藏·阿政

“附近的人也許認為我去墮胎了。剛才遇到柏屋老板娘,她用異樣的神情,望著我說:阿政小姐到東京去,變漂亮回來了。”

一天晚上,阿政一面斟酒一面對我說。為了父親四十九日的法事到東京去,我竟這樣病倒在弟弟家的二樓。肺尖熱持續不斷,接著又遇氣喘季節,竟然躺了三個多月。在這期間,一直都由一起到東京的阿政看護。過了百日,我也沒法回寺院去。

“K帶著女友行走……”東京的朋友都如此相傳。

“附近的人都這樣認為嗎?想不到這一帶也流行這種事兒。……那該怎麽辦?我們也許要謹慎一點。只要你不在乎,我也無所謂。我有私生子,以男人的面子來說,倒也不壞。”…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June 8, 2019 at 6:53am — No Comments

泰戈爾 :簡單之美

這掠過孩子兩眼的睡眠——有誰知道它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的,有個謠傳,說它是住在螢火蟲朦朧地照耀著林陰的仙村里,在那個地方,掛著兩個迷人的羞怯的蓓蕾。它便是從那個地方來吻孩子的兩眼的。

當孩子睡時,在他唇上浮動著的微笑——有誰知道它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是的,有個謠傳,說新月的一線年輕的清光,觸著將消未消的秋雲邊上,於是微笑便初生在一個浴在清露里的早晨的夢中了——當孩子睡時,微笑便在他的唇上浮動著。

甜蜜柔嫩的新鮮生氣,像花一般地在孩子的四肢上開放著——有誰知道它在什麼地方藏得這樣久?是的,當媽媽還是一個少女的時候,它已在愛的溫柔而沉靜的神秘中,潛伏在她的心里了——甜蜜柔嫩的新鮮生氣,像花一般地在孩子的四肢上開放著。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June 8, 2019 at 6:50am — No Comments

陳冠學《田園之秋》初秋篇·九月十四日

今天早晚各出了一車番薯,今年番薯的收成總算完畢,這八分地就讓它空著,好歇歇地力,待明年春雨來時,再耕種了。下月底或下下月初再收了另甲二地番麥,可就跟松鼠一樣,儲足了糧草,好過冬了。

下午在摘番薯蒂的時候,有一對長眉鳥(鳥書叫小彎嘴畫眉)來到牛滌後那一帶灌木叢中,一前一後,相隔大約幾丈遠,互相呼應,在前的呼兩聲ㄍㄨㄧˊ──ㄍㄨㄧˊ──,在後的就應兩聲ㄍㄛ──·ㄍㄛㄍㄛˊ──ㄍㄛ──·ㄍㄛㄍㄛˊ──。我試著學那前面的一隻呼,可是後面的一隻卻不應,大概我學得不像,或者那裏有破綻,給認出來了。這種鳥,無論形狀鳴聲都大有森林味,很難得一見,永遠藏在茂密的叢雜之間。我最愛聽牠們呼應,尤其那應聲,幾乎把整個森林即刻搬了過來了似的,大有置身密林中之感。住在都市中的人養鳥,聽籠裏鳥鳴,而不覺得彷彿置身在林中野外,單只覺得好聽,便真是白養白聽了。聲音之能幻化,無如鳥音。…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8, 2019 at 6:48am — No Comments

也斯《街巷人物》水

水沖去悶熱和汗滴,水沖去一切拘束不適,水是偉大的。水使蒙滿塵埃的臉孔重新舒暢,使污漬流下溝渠,水使髮絲流動打轉,水流沖擊,濺出夏日的清涼。

潛入大海,無盡的藍色,湧入你眼耳口鼻。你聽見那藍色嘶嘶叫著,噗噗的開玩笑,用氣泡向天空傳達訊息。你急著掙扎起來,要把它從你眼中吐出。但是耳裏還有,頭髮也有,濕淋淋滴下。口裏可能吞下少許。水一下子浸透你,裏應外合,你把頭髮亂揮,也沒法全數把水揮乾。

天氣這麼熱,空氣厚厚的。久了你又還是回到水裏。水解開你的束縛,拆除你的盔甲。儘管你處處提防,它還是充滿耐性,慢慢的,沖洗你。當你要退縮了,它的水流還是來來回回,一波又一波;當你掙扎著,從水裏露出頭來,要在水中站立,挺起胸膛,不再放任自己,當你堅持自立,它也沒有相干,水流如一張絲帕,輕輕摩挲你。它是那風,環繞你站立的地方,包圍你又放任你。…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une 6, 2019 at 10:14am — No Comments

紀伯倫《先驅者》最後的守望

子夜時分,當黎明的第一道氣息隨風而至,那先驅,就是自稱是未聞之聲的回音的人,離開臥室,登上了自家的屋頂。他久久伫立著,看著下面熟睡的城郭,然後拍起頭,呼喚著,仿佛城中睡者不眠的精魂,已圍聚他的身邊。

他說:“朋友們,鄰里們,每日自我門前經過的人們:在你們睡時我要向

你們宣講,在你們夢幻的谷地我要赤身無羈地行走;覺醒時你們最不經心,百音灌耳時你們充耳不聞。”

“我愛你們,甚久,甚切。”

“我愛你們中任何一人,就如他是你們全體;我愛你們全體,就像你們是一人。值我心之春天,我在你們的花園里吟唱;當我心之夏日,我守望你們的谷場。”…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June 4, 2019 at 9:37am — No Comments

紀伯倫《先驅者》在我的孤獨之外

在我的孤獨之外,另有一種孤獨;於其間的居者,我的孤寂竟是嘈雜的鬧市,我的靜默竟是紛亂的喧聲。

我是過於年輕而造次了,依然未尋到這更高的孤獨;遠處山谷的回聲還在耳際鳴響,山谷的倒影擋住了我的去路,我不能前往。

在那些山巒之外,另有一秀美的叢林;於叢林的居者,我的平和竟是一陣急風,我的秀美,只是一種幻覺。

我是過於年輕而恣肆了,依然未尋訪這神奇的叢林。我的嘴里還留著血腥,先輩們的弓箭還執在我手中,我無法前往。

在受羈的自我以外,另有自由的自我;與它相比,我的夢想竟是薄暮中的廝殺,我的向往只是骨骼嘎嘎的裂聲。…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June 4, 2019 at 9:36am — No Comments

紀伯倫《先驅者》白紙如是說

一張雪一樣清白的紙片如是說:“我生來純潔無瑕,願今後永續這份純潔。我寧可被焚,化為灰燼,也不願黑色玷汙我,不願髒物靠近我。”

墨水瓶聽了白紙的話,在自己黑色的心中暗笑,後來便再不敢接近白紙。彩筆聽了白紙的話,也再不去碰它了。

果然,這張白紙得以永續自己的潔白和純凈了:潔白,純凈,又空空如也

Added by Copil on June 4, 2019 at 9:33am — No Comments

紀伯倫《先驅者》阿拉杜斯之王

有一次,阿拉杜斯城里的長老們晉見國王,請求他颁令,禁止在城里飲用葡萄酒和其他酒精飲料。

國王轉過身去,冷冷一笑走開了。

長老們惶惶不安地退下朝廷。

遇到王宮門口,他們遇見了朝廷侍從長,他一見長老們面有難色,便明白了其中緣由。

侍從長說道:“真可憐,朋友們,要是你們碰見國王醉了,他必定會恩准你們的請求。”

Added by Copil on June 4, 2019 at 9:30am — No Comments

傅抱石·中國畫的文人畫

中國的藝術思想,還是受著幾千年前的儒家道家思想的支配,直至今日,或亦不能說有了多大的變化。雖然洋風已吹了若干年,但大多數,還只是表面,只是某種極小限度的表面,對於傳統的一切,可謂依然故我,維護得相當周密的。所以中國畫的歷史,只有技法上的歧異,表現的最明顯,因此就把所以歧異的內在原因遮沒了。此外只是些畫人的傳記,和畫壇的故事,此外便沒有什麽。這種情形,在民國二十六年六月以前,決無例外。…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June 3, 2019 at 9:03pm — No Comments

蘆焚·陀螺的夢

隨手拈來了這個題目,意義上自己也還有些模糊,大有Inspiration的嫌疑。殆說是Inspiration,也確感到一些模糊的印象。以不大清楚的印象寫起來,總少不了刺手的;也未始不想到剽竊。世人多認剽竊是罪案,而我們真的板起面孔(啊!那可還了得!)審理起來,即令我們的子孫也還辨他不清。偷盜一事之所以在文學界不被重視,許是因為都與剽竊有難解的糾葛。但也不定冤枉好人。記得《陀螺》什麽的文章似有人做過,因為僅在書局廣告上瞥到,文章既沒有讀過,什麽裝束也未曾一會,想偷,書弄不到手,終極不過幻夢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June 3, 2019 at 9:03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7)

評論:從原鄉論到新興論楊聰榮

張錦忠這篇文章一開頭引述了南島語族的「台灣原鄉論」與「印尼原鄉論」的說法,其意涵有些隱晦,文中衹說到該報導令其想起散居各地的華裔族群及其文學表現樣式,我們不清楚張錦忠對南島語族與華裔族群兩者的關連性有何看法。不過以南島語族的原鄉論來類比華裔及華文文學散居現象,倒是可以有許多不同意義的引伸,或者是表示「中心論/原鄉論」受到挑戰,或者對同一現象眾說紛紜的認可,另外一種可能的意義是,遷移現象是複雜的,遷移也可能是多中心的, 遷移也不一定是單向的,往復之間各自又加入不同的元素,因此語言、文化與人群遷移並不一致,故歷史語言學、考古學、基因研究等看法也各異其趣,同一現象眾說紛紜正突顯出單一原鄉論是有問題的。

對比在中國或台灣的華文文學論述,不論是「華僑文學」、「海外華文文學」,…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June 3, 2019 at 7:54pm — No Comments

柏 克·美與實用有關

猴子長得非常適合於奔跑、跳躍、抓扭和爬行,但在人類的眼里很少有動物看起來比猴子更不美了。我需要談一談象的鼻子,像的鼻子有著各種各樣的用途,但對於象的美卻不起任何作用。狼長得多麼適合於奔跑和跳躍!獅子為了格鬥而武裝得多麼好!但難道有人會因此認為象、狼和獅子是美的嗎?我相信不會有人認為人的雙腿是和馬、狗、鹿及其他動物的腿一樣適合於奔跑,至少在外形上就不是這樣的,但我相信一條長得勻整的人腿在美的方面將被認為遠遠勝過所有這些動物的腿。倘若軀體各部分的適宜性是使它們形式可愛的因素,那麼這些部分的實際使用無疑地應該大大提高這種可愛的程度,但情況卻遠非如此,雖然根據另一個原理,有的時候確實是這樣的。鳥飛的時候不如它棲息的時候美麗。還有一些很少看到它們起飛的家禽並不因此而稍減其美。鳥類在形式上同獸類和人有著極大的不同,除非考慮到鳥類軀體各部分是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否則你不可能根據適宜性的原理承認鳥類的身上有什麼令人愉快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June 3, 2019 at 7:52pm — No Comments

紀伯倫《先驅者》詩人

四位詩人環坐在放著一碗美酒的桌旁。

第一位詩人說道:“我似乎用我的第三眼,看到這美酒醇郁的香氣在空中彌漫,就像一群飛鳥翩躚於一片迷人的林間。”

第二位詩人昂起頭,出口成章:“通過我的內耳,我聽到這些輕霧般的鳥兒在吟唱,那悠揚的歌聲沁入我的心扉,正如白玫瑰用花瓣包住采蜜的蜂兒。”

第三位詩人閉起眼睛,雙手上伸,慷慨陳辭道:“我用手觸摸到了,我感覺到它們的翅膀,恰似一個酣睡的仙女,輕輕對著我的手指呼氣。”…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June 3, 2019 at 7:52pm — No Comments

海因里希·伯爾《女士及眾生相》(32)

第四章

現在緊接著發生的事, 可以加上這樣的標題: 萊尼幹蠢事, 萊尼行為不檢——或是究竟萊尼出了什麽事? 一九四一年六月中旬舉行的公司慶祝會, 格魯伊滕也邀請了“所有正在國內休假的職工”參加。誰也沒有料到, “再說從請貼上也看不出來”( 老霍伊譯語) , “誰也沒想到, 從前的職工也有可能認為自己被邀請了。而且從前的職工這個說法用在此人身上也有點誇張: 他一九三六年在我們這里見習了六個星期, 不, 不願意當學徒, 覺得這種稱呼太‘低級’, 要求馬上就當‘見習生’, 可又不肯學習, 只想教我們怎樣造房子——把他我們攆走了, 他不久就參軍去了。這個小夥子人倒不壞, 就是喜歡胡思亂想, 不像艾哈德那樣善於動腦筋——想入非非, 妄自尊大, 完全不合我們的胃口。他提出不用水泥, ‘重新發現’石頭的‘威力’——好吧, 道理也許這有些, 但我們根本用不上他, 尤其是因為他既不願而且也不會拿石塊。活見鬼,…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June 3, 2019 at 7:43pm — No Comments

海因里希·伯爾《女士及眾生相》(31)

將一份‘元老名單’提出了。他夠機靈的, 明白自己四十二歲——並且身體還非常健康——仍有服兵役的義務, 想給自己弄一個經理級顧問職位。根據他的客戶——都是達官貴人, 也有幾位將軍在其中, 看來全都為他著想——的建議, 他把自己的頭銜改為‘規劃處長’。我成了人事處長, 我公公成了財務處長。萊尼剛滿了十八歲半, 他沒法讓她當處長, 她不願意。他面面具到, 唯獨把一件事忘了: 在經濟上為萊尼提供保障。後來出了事情以後, 我們當然全都心里明白他為什麽這麽幹——不過這就苦了他的妻子和萊尼。嗯, 他很和藹——還有一件事更出人意外: 他談起了自己的兒子。將近有一年之久, 他不曾提到自己的兒子, 也不讓別人提, 現在他提起兒子來了, 他並不傻, 沒有講什麽命中註定之類的廢話, 而是說, 海因里希不是‘被動地’而是‘主動地’去死, 好事, 他認為是的。當時我沒有完全弄明白這是什麽意思, 因為事過一年多以後再談丹麥那樁公案我已難以啟齒, 覺得有點傻——或者說, 如果這兩個人不是為此而死, 我會覺得他們傻的。今天我認為,…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June 3, 2019 at 7:4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