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但是吉娜的招數還沒用完。畢竟,她還要告訴朋友們,最近她把所有的美容香皂和身體乳都換成了天然產品品牌吻面(Kiss My Face)的產品,其產品涵蓋牙刷、漱口水、剃須膏等等。她還告訴朋友們,她太喜歡這個品牌了,以至於她決定送給每個客人一個禮品袋,裏面裝著吻面的香皂和唇膏。之後,她還打開了幾瓶谷園酒莊的紅酒-來自納帕溪谷一家“以其絕佳的紅酒而馳名的”酒莊,她這樣告訴客人們。
哦,順便提一句,你們見過她那精致的新手袋嗎?來自倫敦的品牌Knomo-一款“時髦又現代的,適合白領一族的公文包”。…
Added by 心勢 紀 on September 29, 2016 at 8:28am — No Comments
穿著雨衣的拐角
靜如一枝傷殘的玫瑰
夜剛來過。它停留了很久
卻什麼也沒看到,包括
那兩個迷路的家夥
拐角突然鼻青眼腫
臉捂住都來不及,只好躲進
一場交通事故。爆過的輪胎
重新喊了一聲…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29, 2016 at 8:28am — No Comments
“女子中學”的門前,那是三年前在裏邊讀書的學校。和三年前一樣,樓窗,窗前的樹;短板墻,墻外的馬路,每塊石磚我踏過它。墻裏墻外的每棵樹,尚存著我溫馨的記憶;附近的家屋,喚起我往日的情緒。
我記不了這一切啊!管它是溫馨的,是痛苦的,我記不了這一切啊!我在那樓上,正是我有著青春的時候。
現在已經黃昏了,是冬的黃昏。我踏上水門汀的階石,輕輕地邁著步子。三年前,曾按過的門鈴又按在我的手中。出來開門的那個校役,他還認識我。樓梯上下跑走的那一些同學,卻咬著耳說:“這是找誰的?”
一切全不生疏,事務牌,信箱,電話室,就是掛衣架子,三年也沒有搬動,仍是擺在傳達室的門外。…
ContinueAdded by Uta no kabe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9:39pm — No Comments
黑把們藏在了一個遠親的家裏,我在那裏度過了一個不眠的夜晚。躺在床上,依偎著哈莉葉和我的孩子們,伴鼾聲及咳嗽聲,我還能夠入睡。但在令人不安的夢境中我看見四肢被砍斷又隨便重組的怪物和女人們緊追著我不放,一再把我驚醒。黎明將臨時,我在寒意中醒來,替謝夫蓋和奧爾罕蓋好棉被,摟了摟他們,親了親他們的小腦袋。我懇求安拉賜予他們美夢,如同住在先父的屋頂下那段幸福歲月中平靜夜裏的甜美夢境。
然而我再也無法入睡。晨禱過後,從狹窄、陰暗的屋裏透過百葉窗望出街道,我見了過去在美夢中反復出現的景象:一個鬼魅般的男人,傷痕累累,精疲力竭,高舉一根木棍當寶劍揮舞,踩著熟悉的步伐殷切地走向我。每次在中看見這個景象,正當要沖上去擁抱他時,我總會驚醒,淚流滿面。當我認出街上的男人是黑時,夢中永遠發不出的叫喊聲脫口而出。
我沖過去開門…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9:32pm — No Comments
當我小步走出房門,驀然發現頭頂上是掛著一輪圓月和布滿星星的拱形天空;面前是座落著市政廳、聖母圓柱和教堂的環形廣場。
我靜靜地從陰暗處走到月光下,解開外套的扣子,覺得暖和了。然後擡起雙手,讓夜間那嗖嗖呼嘯的風停下來,並開始思考: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你們做得好像跟真的一樣。是不是你們試圖勸說我相信自己不真實,莫名其妙地站在這綠色的石子路上?但是很久以來,你確實是真實的,是你,天空;而你,環行廣場,卻從沒有真實過。
你們總是比我強,這是真的,但是只有在我讓你們安靜的時候。…
Continue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9:20pm — No Comments
人類一直以來都生活在一個巨大問號的陰影下面
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兒來?
我們要去向哪裏?
憑著堅持不懈的勇氣與毅力,人類慢慢將這個 問題推向越來越遠的邊界,朝著我們希望找到答案的天際步步逼近。
可迄今為止,我們還沒能走出多遠。我們知道的依然少得可憐。但我們至少能以相當精確的程度,推測出許多事情來。…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9:02pm — No Comments
【摘 要】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以審美為突出特征的消閑活動,是綜合性的審美實踐。現代導遊服務工作具有獨立性強、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複雜多變和關聯度高的特點,而對於從事現代導遊工作的導遊人員來說,要想勝任這項具有挑戰性的職業,就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保證優質的導遊服務。
導遊員的服務在旅遊過程中,是因其所處地位而產生的。一切都是圍繞滿足旅遊者審美需求而進行的。
…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三、調合論者:多維度的文化流動
全球化下的文化究竟是會呈現高度同質性?亦或遭遇在地不斷的抵抗?全球化樂觀者和批判論者爭辯的論點在於:在全球市場一體化「文化疆界」毀壞的景況下,個體的生命體驗究竟會不會因為消費/體驗全球文化而抹殺舊有的記憶?或者,仍可在消費/體驗全球文化中強化對在地的認同?這兩種觀點都仍以全球市場為基礎來論述,都以經濟向度來理解/論述全球化,因而認為全球化下的文化,呈現同質/異質的二元對立。然而,調合論者認為,文化超全…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8:56pm — No Comments
那時我還在西雙版納猛滿鄉曼蚌寨當知青。有一天我正在山上砍柴,突然聽見樹林裏傳來一聲慘叫。我跑過去一看,發現一個八九歲的哈尼族姑娘在樹叢裏撿黑木耳時,不小心被竹葉青在腳趾頭上咬了一口。竹葉青是一種很厲害的毒蛇,人被它咬傷後,若不及時搶救,兩個小時內全身的皮膚就會變成紺青色,中毒身亡。我用柴刀將那條作惡行兇的竹葉青砍成了兩段。四周沒有其他人,我當然不能見死不救。我幫小姑娘擠出傷口裏的汙血,又簡單包紮了一下,便背起她跑了五六公裏山路,把她送到鄉衛生院。
半個月後,一位系著豹皮圍腰背著老式銅炮槍的哈尼漢子到寨子裏來找我,說是我救了他的女兒,非要謝謝我不可。他從羊皮背囊中掏出一只活蹦亂跳的小豬娃,硬塞到我手裏。
山裏漢子脾氣耿直,他好心謝你,你若拒絕,便是看不起他。我卻之不恭,只好收下了這份禮物。…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5:18pm — No Comments
“清明"過後,我們鎮上照例有所謂"香市",首尾大約半個月。
趕"香市"的群眾,主要是農民。“香市"的地點,在社廟。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就是農村的"狂歡節"。因為從"清明"到"谷雨"這二十天內,風暖日麗,正是"行樂"的時令,並且又是"蠶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來的農民一半是祈神賜福(蠶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預酬蠶節的辛苦勞作。所謂“借佛遊春"是也。…
Continue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5:16pm — No Comments
去尼日利亞之前,我就一再在住房申請上請求大使館分一幢帶後院的房子給我們。根據我有限的知識,非洲的植被不同於中國和美國,我怕買不著吃慣的蔬菜。到達阿布賈之後,打開客廳的後門,果然有一片不小的院子,一看就是被冷落了許久的。
第二個禮拜我設宴邀請了管理員,意圖拉攏他,讓他準許我在院子裏開個中國蔬菜農場。這意味著要毀掉院子裏現存的草坪和一部分花木。荒蕪盡管荒蕪,畢竟勉強可以叫它後花園。管理員表示他對我的墾荒計劃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並告訴我院裏雇用的清潔工可以做我的幫手,打發給他三兩百尼拉就行。三百尼拉等於美金兩塊八角,看來殖民的悲壯歷史就是這樣譜寫的。…
Added by desafinado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5:15pm — No Comments
今年的四月一日,朋友說,租了輛小貨車要由臺北南下到嘉義鄉間去收購民俗古董。我聽了心裏怦怦亂跳。看看記事簿,上面排得密密麻麻的活動,那些活動,等於一道一道繩子,將人五花大綁,動彈不得。有趣的是,這種沒事忙的瞎抓,偏偏叫做“活動”。用來把人綁住的事情,那來的好日子“活”,又那來的方圓給人“動”呢?
也許是被逼得太緊了,反抗之心便生。打了幾個電話,把那些待做的事改到下半年,不管電話那邊怎麽搶天呼地,我反正得到了自由。這一來,三整天沒有事做——哈哈。趕快跑到朋友處去,說想跟著下嘉義。我的朋友一聽,很驚訝我的放假,同時熱烈表示歡迎。我急著趕回去理些衣物,同時喊道:“收購老東西時我跟著你,一定不會搶。”…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5:15pm — No Comments
埃迪·卡薩文和哈裏·馬尼克斯走在第五十五街附近的第五大道上,周圍突然一片聖誕氣氛。卡薩文更有感觸,但是聖誕節的感覺把兩個人都抓住了,肯定是因為商店的櫥窗、冷颼颼的空氣、黃昏時亮起的燈,以及他們散步路上喝的兩杯酒。
他們正在拐下第五大道時,埃迪說:“過聖誕節,我好像什麽都不想要了。”
“就是給小孩子過的,”哈裏說,“這是小孩子的時間,聖誕節。”
“我長大後有好多年,到了聖誕節我還是想要什麽東西。”埃迪說,“我今年四十五歲,肯定只是在幾年前,我想到了過聖誕節我什麽都不想要。櫥窗裏的東西看著挺好,可是我什麽都不想要。”
“這主要是小孩子的事——聖誕節時給小孩子買東西。”哈裏說。…
ContinueAdded by Le Destin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1:00am — No Comments
人民網阿拉木圖9月23日電(記者 謝亞宏)為紀念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首提同世界各國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3周年,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語言學者的合作與交流,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服務能力,江蘇師范大學和哈薩克斯坦阿裡-法拉比國立民族大學22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舉辦了首屆「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多位學者,以及哈薩克斯坦民族大學150多位師生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的中方籌備組負責人、江蘇師范大學余光武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一帶一路」所有願景與規劃的實現,都要以語言相通為基礎,建設「一帶一路」,必須語言先行!提升語言服務能力,共築「一帶一路」願景,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沿線65國當前亟需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September 23, 2016 at 11:30pm — No Comments
一般而言,生態論述的內涵似乎等同於保護自然環境及動植物,然而越來越多評論者注意到,未經審慎評估對于繼續使用自然觀念,或許會徒然將生態論述的發展帶入死胡同。
對於自然觀念的評述大致分成兩種路線,其中一種思考如何突破現有自然觀念的局限,改變啟蒙以降人類與自然分離的思維方式,將人類重新納入生態體系;另一派的做法則是突顯自然觀念牽涉的,是社會與政治議題而非保護素樸自然的問題,並進而批判另一種形式的「人與自然的錯誤對立」,以求建立有效的生態網絡論述。
兩者的論述路線雖曰殊途,但所欲達到的目的可說有其公約數。前者可說是較符合直覺的解決途徑,除前述貝克的理論外,生態女性主義…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September 22,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前次在〈靜與宜〉一文中,說過“生活處世中以‘宜’為準則”,雖亦舉例闡明,仍覺意猶未盡。其實“宜”是生活美感中的一把尺度,懂得“宜”,才能享受生活處世中的美。
就像柳蔭下適宜有牛,草坡上適宜有羊,竹籬邊適宜有狗,溪谷間適宜有鹿,茅屋下適宜有雞,野外麥隴上適宜有雉,花圃園樹裏適宜有鶯。如果一有倒錯,牛啃食到竹籬邊,羊闖進了花圃間,鶯飛占在茅屋上,不適宜就不美。
又像野水煙霞,適宜有鶴;池塘簾幕,適宜有燕;斜陽古木,適宜有鴉;清波朱欄,適宜有鴛鴦;關山片月,適宜有雁;而畫樓翠閣,只適宜有鸚鵡。究竟是先由“天心”決定,還是由“人心”決定,無法明白,凡天人相宜處,就是最美。…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21, 2016 at 12:22pm — No Comments
算起來汪曾祺要比我長一輩。作家群中論資排輩,是以時間來劃分的。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我們五十年代的老友常把汪曾祺向四十年代推,稱他為老作家,他也不置可否,卻總是和我們這些五十年代的人混在一起,因為我們都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才活過來的。…
Continue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September 21, 2016 at 12:21pm — No Comments
飛向長崎的波音飛機沖上雲端後二十四年,也是春天,我在一張世界地形圖上標出自己此生屬於的世界。它是地理的,也是能出發並抵達的心靈世界。
1.愛爾蘭海之波濤
2.利古裏亞海岸上的日與月
3.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濕漉漉的鴿子
4.荷蘭低地冬日之幽光…
ContinueAdded by 有格 台 on September 21, 2016 at 12:13pm — No Comments
延續 Brockmeier 與 Carbaugh(2001, p. 7)對生命故事概念之重要說明:「每個敘事自述(narrative account)都與生活有關,且每個說故事者所述皆為其生活內容……,兼有互動與溝通、企圖與幻想、模糊與不明,因而當不同情境發生時無時不有下個及另個故事可資講述……」,本文也建議,俟初步敘事文本分析完成後應以其所得為範本聯絡相關撰寫者(記者)與其討論敘事內容,以期瞭解其(敘事者)如何撰述旅遊故事、如何將其自身生活經驗融入故事、如何嘗試打動讀者。
第二,有關旅遊電視節目進行敘事分析可仿上述流程選擇台灣自製(如【大陸尋奇】或【龐銚敲敲門】)、日本製作(如【來去鄉下住一晚】)、美國製作(如 Discovery Travel 台)節目各一分析並比較敘事手法之異同,旨在觀看並討論這些旅遊節目如何敘述「旅遊」、如何/是否展現自我主體性之建構、與他者相遇、成全自我等。文本分析結束…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September 21, 2016 at 11:43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