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邁進數位時代,科技革新了媒體的運作環境,傳播行業面對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行業與教育息息相關,在全球化和匯流的浪潮下,如何培育學生迎向時代的轉變和行業的需要,是當今傳播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今年四月,承蒙林護基金會的支持,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舉辦了「數位時代的傳播教育」專題研討會,邀請了對該議題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和業界專家,以學術討論的形式,與學院教職員分享心得。
媒體匯流的趨勢和機遇
TOM集團行政總裁王兟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媒體匯流將成趨勢。大型的入門網站已透過互聯網和無線服務,成為科技、資訊、媒體匯流的平台。互聯網、無線市場、寬頻及網上遊戲的快速發展,亦拓展了媒體匯流的速度和模式。
Electronic Arts 的米克麥克比(Mike McCabe) 則指出,近年來很多荷里活電影都改編成電子遊戲,這正是媒體匯流的一個例子,而這種情況非常有趣,從前人們會到電影院看電影,現今則透過不同的媒體形式將電影帶回家,電子遊戲是其中之一。媒體的匯流延伸了觀眾的電影經驗,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構成了一種媒體經驗的匯流。
數位技術和媒體匯流亦為新聞業界帶來不少機遇。有線寬頻電視新聞及體育部副總裁趙應春認為,數位技術賦予新聞運作更大的靈活性和延伸性,觀眾可以透過寬頻在網上收看即時新聞,亦可以手提電話接收影像化的新聞資訊;新聞提供者則可以因應不同播放平台的需要,靈活地編輯不同的內容版本,例如適合機艙內播放的國際版本或鐵路車廂內的本地版本,大大拓寬了匯流的規模與網絡。
除了業界的積極拓展外,政府政策亦以建構數碼經濟體系為方向,工商及科技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財指出,在基建上,香港已引入衛星電視、有線電視及寬頻網絡,數碼地面廣播將於二零零七年開始推行;在法規上,政府以造就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前提,促使香港成為一個廣播樞紐。
超越科技的傳播教育
面對媒體匯流的趨勢和衝擊,傳播教育當何去何從?應追逐科技?還是以不變應萬變?或積極反思,周全策應,迎接挑戰?
幾位業界人士的觀點是,科技雖然重要,但傳播教育千萬不可太偏重科技,變成科技主導。至於教學的重點,趙應春和米克麥克比不約而同認為,培育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批判思考能力最為重要。
王兟則強調學生需明白用戶經驗的重要性,他指出大部份用戶注重的不是科技,而是使用經驗。對此,張國財亦見解相若,他指科技推陳出新,傳播和接收模式不斷演變,但其實人的慣性不易轉變。基於這項見解,王兟建議學生應掌握市場趨勢,並要學會從用戶角度考慮。
對此問題,學者們各有體會。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汪琪教授環顧今日傳播工業的環境,觀察到兩個層面的媒體匯流。現今大部份媒體公司都同時擁有傳統媒體版本和線上版本,並且通過收購、合併及各種形式的聯盟,組建成大型的綜合媒體(conglomerate),這是商業操作層面的媒體匯流。此外,從前新聞的採訪工作通常是團隊形式的,有人負責採訪,有人負責拍攝,而隨著電子產品的輕便化,即使是電視新聞,一個記者已可兼採兼拍,這就是專業操作層面的匯流。在她看來,媒體匯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汪琪注意到當下的教育潮流並不是要培育學生從事某一專業,而是要為他們的人生事業 (life career)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學要培養的是新一代的傳播人才,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多元的媒體知識和技能。
關於媒體匯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院長汪炳華教授指新加坡的情況頗為有趣。修讀電視新聞的畢業生會去報社工作,修讀報紙新聞的也跑到電視台去,有些還兼做網絡記者,不過後來發現壓力太大,還是覺得應專注某一媒體的工作。實踐證明,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汪炳華認為媒體並未真正匯流。他強調信息進行編目(cataloging)在數位時代新聞學習上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系主任李琨教授指在中國大陸,報紙與網絡媒體或電子傳媒之間的匯流較為常見,幾乎所有的報紙和電視都有線上版本,報紙與電視則較少結合。另一方面,她感慨教育工作者在培育專業技能和獨立思考能力之間,常覺進退兩難,苦惱如何取得平衡。就業是非常現實的事情,很多媒體招聘人員仍非常重視專業技能,她說如果只教導學生批判性思考,卻不能讓他們找到適合的工作,難免有點內疚。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的張寶芳教授認為在數位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重心正過渡到「新新聞主義」(new journalism)教育。「新新聞主義」強調資訊素養,不再局限於某一特定媒體,而是從一個較高的層次入手,啟發學生如何觀察世界、衡量事物、收集信息和組織資訊。張寶芳強調對組織資訊的能力是新聞專業人員不可或缺的。她認為時代潮流不可逆轉,在數位技術的浪潮下,順流而進的同時,必須超越科技,把更多精力投放在傳播內容的構想與創新之上。
來自英國的約翰赫拔教授(John Herbert) 分享了西方社會在傳播教育上的一些思考。數位時代的傳播技術和方式瞬息萬變,他認為科技極其重要,因此在傳播教育上,科技須先行,不能後至。不過,千萬別忘記科技只是改變傳播的形式,傳播的內容才是重心所在,卓越的教育非常重要,不可本末倒置,空倚重科技,只會失落教育的意義。約翰赫拔認為當代之傳播教育應將院系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圍牆拆毀,將新聞、出版、廣播、線上作業等融匯在一起。他指英國已將這概念付諸實行,建議香港的大學可作先鋒。
傳媒教育的變革與實踐
要在數位時代培訓傳播人才,既要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也需培養國際視野、批判思考和資訊素養,更要結合科技,對大學來說,這無疑是一項挑戰。為迎向這項挑戰,各所傳播學院均各出其謀。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在這次研討會中所辦的「國際媒體網絡」 (Global Media Network) 教學演示,正正實踐了大學培育新一代傳播人才的理念。這次演示的合作夥伴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題目是「文化與行為」,透過「國際媒體網絡」,新加坡及香港兩地的學生作即時的互動研討,從不同的文化角度探討有關題目。「國際媒體網絡」是建基於地球村的信念,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生活哲學和思維模式,學會與不同國家的夥伴溝通合作,反思自己在全球化中的定位和角色,更從中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
■張美鳳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博士研究生
■黃煜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收藏自 香港電台網站)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