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119)

愛墾APP: 德勒茲的「夢」觀念

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夢」觀念涉及到他對無意識、欲望、影像和虛擬性的思考,尤其是在與他的電影理論和哲學體系的關係中。盡管德勒茲並沒有像弗洛伊德或拉康那樣專門探討夢境,他的思想中對「夢」的理解可以通過一些核心概念來加以探討,尤其是他對「生成」(becoming)和「虛擬」(virtuality)的看法。

夢與無意識的生成



德勒茲與瓜塔里(Félix…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October 25,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7

海德格爾完全是從一種特別的時間性出發來論述詩人對於民族共同體的作用,即詩人通過傾聽語言自身的言說,可以預先經驗尚未存在但將要存在之事,並將它帶向語言,帶到民族之中,而且讓這種「未來」自身歷史化,即讓它走進民族的歷史,從而對民族的當下存在形成一種指引。詩人作詩因而根本上具有本體論意義上的三重作用:



(1)顯示:讓尚未存在者顯示出來,讓其被看見。(2)保存:通過創作,此尚未存在者作為先行道說得以保存和拯救,只要我們閱讀詩歌,我們就可以在詩意語言中不斷經驗它,紀念它。(3)指引:對尚未存在者的紀念具有一種籌劃作用,它指引了民族共同體當下的生活,它作為一種「本真性」而給出了一種要求,一種應當。[32]…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24,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三十八、蛻變 (Transformation)

只要嘗試阿提夏(Atisha's)的訓練。將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帶進你的心,然後將祝福倒出來,它能夠帶來立即的效果。今天就做,然後看看。

阿提夏說:開始成為慈悲的。那個方法就是:當你吸氣--要仔細聽,它是最偉大的方法之一-當你吸氣,想像你吸進世界上所有人的痛苦。存在於任何地方的所有黑暗、所有負向性、和所有地獄,你都將它吸進去,讓它被你的心所吸收。

當你吸氣,吸進全世界所有存在的痛苦,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痛苦。當你呼氣,呼出你所有的喜悅、所有的喜樂、和所有的祝福。呼氣,將你自己倒進存在,這是一種慈悲的方法:飲進所有的痛苦,倒出所有的祝福。…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October 23,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桑婪譯詩: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詩集《音樂地獄》挽歌

I.

寂靜的語言孕育出火。寂靜繁殖,寂靜是火。

你得說到水——或僅僅是給它命名——以誘使「水」這個詞語熄滅寂靜的火焰。

由於它不歌唱,它的影子歌唱。它的眼睛曾迷醉我的童年;現在,這紅色的寂靜太陽般滾滾而去。

他們在詞語的中心追上它,不可能描繪出那空間——茫然,憂郁——它的雙眼這樣流露。

II.

他們用一塊雨水般灰白的海綿,擦去她頭上蝕刻的丁香花枝。…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October 23,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3

自董仲舒開始的天人合一觀,對中國美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如何看待人的生命。蘇軾從董仲舒那里獲得啟發,但他不是簡單地認同人是天化成的,而是將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生命看成一個整體。在《前赤壁賦》中,面對著朋友感長江之無窮而人生之須臾的悲傷,他安慰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之共適。」在蘇軾看來,天人關係有一個如何「觀」的問題。如果將天與人對立起來,那麼天地確實是無窮的,而人生的確是短暫的;但如果將天與人看成一體,那麼天地無盡,人也無盡。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可悲傷的呢?自然物雖各有主,但自然美是可以共適即共賞的。…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23, 2024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6

這就是說,「詩並非對任意什麼東西的異想天開的虛構,並非對非現實領域的單純表象和幻想的悠蕩飄揚。作為照亮著的籌劃(lichtender Entwurf),詩在無蔽狀態那里展開的和先行拋入形態之裂隙中的東西,是詩讓其發生的敞開領域,並且作為如此,現在敞開領域才在存在者中間將存在者帶向閃耀和鳴響」。[24]詩不是文學上任意的虛構,或者詩人情感、幻想或者想象的表達,詩本性上乃是照亮著的籌劃。那麼如何理解這一籌劃呢?在早期,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的籌劃指的是此在從自身的可能性而來對自身的理解,它對自己說:「成為你所是的」,「籌劃是使實際上的能在得以具有活動空間的生存論上的存在建構」,[25] 此時的籌劃是世界性的,它是此在在世生存的一個基本環節。而在中期,「籌劃是一種投射(Wurf)的觸發,作為這種投射,無蔽把自身派送到存在者本身之中」。[26]…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23, 2024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文創哲學産業哲學初探 4

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尤其是他對「存在」與「此在」(Dasein)的分析,強調了「感性、情感和象征」在理解和揭示「存在」中的重要性。海德格爾在許多關鍵概念和理論中,具體說明了這些要素在他哲學中的核心作用。以下是他關於「感性、情感和象征」對「存在」的重要說明。

情感(Befindlichkeit)與「此在」的處境

在《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中,海德格爾提出了「情感」或「情緒狀態」…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23, 2024 at 10:08pm — No Comments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5

第六種路徑出現在各種企圖反轉20世紀下半葉著名的「語言學轉向」的嘗試(通常是和人文相聯系)中———從文化人類學到地理學,到交流與文化研究,到表演藝術實踐,到文學理論———經常觸及那些逐漸被量子理論、神經學以及認知科學影響的作品,尤其是觸及到被不平衡物理學所影響的作品(見前述第二種路徑) ;這種傾向也要求回到和激活語言學轉向之前或同時期的作品及其伴隨的社會建構主義傾向。我們可以舉出以下例子,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的「感覺結構」、弗朗茨·法農( FRantz Fanon) 的「第三人稱意識」、瓦爾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的非感官擬態、蘇珊·朗格( Susanne LangeR) 的「開放的環境」,以及約翰·杜威(John Dewey) 的實用主義理論等。這一情動理論轉向有時關注前/超/平行語言「外部」領域如何跟「低等的」或相鄰的感官(比如摸、嘗、聞、韻律和動覺,或在另類/終極意義上自主的神經系統)…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23, 2024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蘇德超:哲學為什麼不能是一門科學 2

作為謀生活動,哲學構成一個經濟行業,進入社會經濟大循環。哲學工作者把教室和編輯部當成車間,把各種文本當成生產資料,提供課程、演講、論文、期刊和著作等產品,以滿足公眾的哲學興趣。哲學行業會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對教室和辦公室的需求會帶動建築業和物業,哲學印刷品的生產則會帶動造紙業和印刷業。就像大多數小眾行業一樣,哲學對經濟的作用並不顯著。在謀生時,哲學工作者關心哲學的經濟屬性,如哲學專業舉辦者擔憂就業率、哲學出版業操心期刊和圖書銷量。哲學類似於鑽石,是一種精神奢侈品。羅素就坦然承認:物理科學的「實用性是哲學所沒有的」。…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October 22,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王路《論關於認識本身的認識》2

亞里士多德的研究也許還有其他意義,但是以上兩點充分表明,關於「S是P」這一基本句式的認識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源於古希臘哲學家們長期的研究。這一句式表明,人們的認識是以句子的方式表達的,其中最核心的概念乃是「是」:它是動詞,是聯系主謂的要素。因此可以圍繞「S是P」,圍繞「是」來談論認識。這樣的研究有一個特點,即與真相聯系。比如亞里士多德的著名論述:說是者是,就是真的,說是者不是,就是假的。所以,是與真,成為哲學的兩個基本概念,也是核心概念。自亞里士多德以後,它們成為哲學研究的基本概念,更確切地說,「S是P」成為哲學研究的基本方式,它與真相關。圍繞這一句式,每個人討論的側重點可能不同,但是無論如何,其核心概念乃是「是」,或者「S是P」這種句式構成了其哲學討論的背景和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2,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吳國林:後現象學及其進展——唐•伊德技術現象學述評 4

「體現性」(embodiment),也有的學者譯為「具身性」,「涉身性」等。伊德的體現性概念來源於梅洛-龐蒂的理論。梅洛-龐蒂非常重視身體和身體的體現性——知覺。用身體的表達代替「我思」以及相應在胡塞爾那裡的純粹意識的意向性。身體是現象的身體,是身心交融的、能表達的「物體」,是一種能力、一種具有某種所及范圍的動作。梅洛-龐蒂說:「所有我關於世界的知識,甚至是我的科學知識,來自於自己的特殊觀點,或來自於對世界體驗。沒有體驗世界,科學的符號是沒有意義的。」…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October 21,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此在機遇

海德格爾的「此在」(Dasein)並非單純的「忽然領悟」或完全的「長久思索」的結果,而是一種動態的存在方式。

「忽然領悟」: 「此在」的本真性體驗可以通過對「被拋性」或「向死而在」的深刻覺察引發。此類覺察常伴隨突如其來的存在性震撼(如焦慮),使人意識到自己從「日常的無人稱狀態」(Das Man)中脫離出來。

「長久思索」: 海德格爾的「此在」哲學是一種存在論的基礎性思考。它要求通過持續的反思和思想轉向,理解此在作為存在者與「存在」的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21, 2024 at 8:00am — No Comments

俞雪蓮·德莫特·莫蘭:交互主體性與文化構成 1

2019年7月3日下午,中山大學禾田哲學系列講座之「現象學的核心概念」的第五講,在錫昌堂103室如期舉行。本場講座中,著名現象學家、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德莫特·莫蘭(Dermot Moran)教授以「交互主體性與文化構成」為題,為在場濟濟一堂的中大師生和校外聽眾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報告。哲學系江璐副教授主持了講座。

作為系列講座的第五講,…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October 21, 2024 at 7:30am — No Comments

桑婪譯詩: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詩集《音樂地獄》紫丁香花叢的著魔者

I.

——遙遠之花在開放。我想要你望向窗外,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不確定的手勢,虛幻的物體,失敗的幽靈……去窗邊吧,就好像你此生都在為此而凖備。

——一間擺滿空椅子的咖啡館——燈火華麗……夜呈現缺席的形狀,腐朽的天空……窗玻璃上的水滴——某個人在那兒走著,我從未見過他,也永遠不會再見……

——我究竟以視力的天賦做了些什麼?

——一盞過於明亮的燈,敞開的門,有人在陰影中抽煙,一棵樹的樹幹和葉片,一條拖著後腿的狗,徘徊在雨中的情人,水溝中漂浮的報紙,一個吹口哨的男孩………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October 2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5

從民族共同體的歷史來看,我們生存的所有彼此「關聯關係」是通過語言作為紐帶而建立起來的。海德格爾說:

存在的贏獲或者失去都是在語言之中。語言是民族的歷史性此在的世界構形和保存中心的存有;

語言是歷史性的,這無非是說,語言在承擔存在的綻出性直臨中,被移交給存在者整體的發生之中。

語言的本質存在於它作為世界構形力量出現的地方,即它首先預先對存在者的存在進行構形並將它們帶入構造的地方。[17]…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20,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8

然而,也許萊布尼茲的意思並不是真說上面的話是存在的定義。假使這原來僅是個判斷標准,那麼借助他所說的「形而上學的完善性」,這標准能夠與他的流俗意見取得調和。

他所使用的「形而上學的完善性」一詞似乎指存在的量。他說,形而上學的完善性「無非是嚴格理解下的積極實在性的大小。」他一貫主張神創造了盡可能多的東西;這是他否定真空的一個理由。有一個(我一直弄不懂的)普遍信念,以為存在比不存在好;大家根據這點訓教兒童應該對父母感恩。萊布尼茲顯然抱著這種見解,他認為創造一個盡可能充盈的宇宙乃是神的善性的一部分。由這點豈不就推出現實世界便是最大的共可能者集團所構成的。那麼,倘若有一個十分有本領的邏輯家,僅從邏輯就能決定某個可能的實體存在或不存在,這話說來還是不假。…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20, 2024 at 12:31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文創哲學産業哲學初探 3

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尤其是他關於「存在」的哲學探討,與維柯的「詩性智慧」在某些關鍵方面確實有可能相輔相成,並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更廣泛的哲學基礎。這兩者雖然來自不同的歷史和哲學背景,但它們都涉及對人類存在的深層次理解,尤其是在文化生產和創造力領域。

存在的本質與詩性智慧



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圍繞「存在」的問題展開,核心概念之一是「此在」…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20,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塞格沃斯 格雷格 合著·李婷文 譯:情動理論導引 4

同時,德勒茲的斯賓諾莎式進路把情動置於事物和關系( 內在性)中間,從而進一步把情動放置在同時構成身體和世界的複雜集成之中。這些探詢的線索中因而也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逆流———某種方向上外翻/內卷的差異: 情動作為原初「興趣」的促發者開始將力量變為身體力量( 湯姆金斯) ;情動作為包含著無數種成為人和非人可能性的完整、富有生機的調試領域(德勒茲)。雖然不應該假想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完全整合這兩條情動理論的路線,但這兩條路線可以在特定的點上相互穿透和呼應[尤其注意這卷書中吉布斯(Anna Gibbs) 、普洛賓( Elspeth PRobyn) 和沃特金斯( Megan Watkins) 的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19,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APP:情动转折与现象学

[前言 Affects-Percepts-Powers]…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9,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賀念·存在的建基者:海德格爾論詩人對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性意義 4

這就是說,我們要從此在的生存活動的「關聯關係」出發,而不是從「我」出發,來理解活動主體所關涉的「自身」,從而回答生存活動中的「人是誰?」的問題。「我」並不先於「我們」,它更不先於「自身」,而且「我」也並不排斥「我們」,仿佛在「我們」之中就不存在著實現本真性的「我」的可能。「我」和「我們」是理解「自身」並行不悖且不可分割的兩個同等重要的維度。…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9, 2024 at 12: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