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當今這個分心成癮的時代,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注意力危機,也很少思考注意力對人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工匠哲學》一書將帶領讀者跳出怪圈,看清真相和問題所在。
書中揭示了人如何與大腦之外的世界相連接,作為投身摩托車修理的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博士,作者馬修·克勞福德憑借自身豐富的經歷、結合專業理論,總結出一套獨特的哲思。通過閱讀本書,你將了解什麼是「工匠哲學」並將其應用於生活實踐,在分心成癮的時代不役於物,重獲自我,從容地主宰工作和生活。…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November 25, 2021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很多人把網絡編輯看成簡單的熟練工,其實不然,怎麽成為一名合格的網絡編輯?。一個好的網編應該是策劃師、經營家。網絡編輯根據網站的定位將信息和內容呈現在我們面前。網編的工作其實是網站建設中很重要的部分。
步驟/方法
1. 網編必須迅速準確的采集內容。如何迅速準確的采集到我們所需要的內容並能夠判斷內容的價值與內容的正確性和合法性,是一名網絡編輯最基本的技能。
2. …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November 17, 2015 at 3:55am — No Comments
在《熱風學術》第一輯的編後記里面,我們已經介紹過,要關注當代中國,關注現代中國、革命中國,換言之,關注以中國為核心的一系列政治、歷史以及現實問題,我們希望為這些問題搭建起一個公共討論的平臺——這是我們當時的編輯思想之一;編輯思想之二呢,是我們力圖引入“文化研究”這一概念。
這里體現出我們對文化研究這一概念的兩個不同的思考路向:第一個路向,是將文化研究作一廣義的理解,這種廣義上的文化研究力圖對中國的歷史現實問題做跨學科的研究和討論,所謂跨學科就是把文化研究的視野和方法帶入各個專業之中,同時與原來各專業領域的專業性進行一種嘗試性的結合。這可能也是我們今後會著重關注的一個層面。…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2,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第十三章·方法的性質
三、個人方法的特征…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December 24, 2017 at 4:07pm — No Comments
寫《黑暗元素》的菲力普.普曼回憶:當他兒子五歲的時候,每次到餐廳吃飯,為了讓小孩能夠耐心捱過從點好菜到上菜的時間,他就講故事給兒子聽。
講的是荷馬史詩《奧迪賽》,每次講一小段。
講了很多次,故事接近尾聲,主角奧迪修斯終於回到久別二十年的希臘。他的家裡擠滿了要追求他太太潘妮洛普的無賴們,白吃白喝混著。
奧迪修斯化裝成一個乞丐 出現在自家門口。這時候,潘妮洛普在無賴們的再三逼迫下,不得不給了明確的答覆──誰能將奧迪修斯留下的弓拉開,她就改嫁給那個人。
喝得醉醺醺的無賴們喧鬧著一個個試著去拉弓,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奧迪修斯的神力,可以將弓拉開。…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August 3, 201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人類學家的田野調查發現,在那些本民族文化保存相對完好地區的兒童,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比較少。在馬背上長大的孩子是不會患上平衡和本體統合失調症的;會玩蛤喇哈、打沙包、跳竹竿舞的孩子一定手眼腦協調,眼疾手快,反應靈敏;蕩秋千的朝鮮族女孩子也不會患上恐高症和眩暈症;維吾爾族姑娘個個能像“陀螺”一樣快速旋轉,之後還能繼續展現優美的舞姿。
一、觀察力…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October 7, 2018 at 9:52pm — No Comments
我覺得大家也有這種體會:很多時候閒着可能覺得自己在休息,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休息好,刷了半天手機還是很累。但是如果你完成了一項工作,你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你在心理狀態上好像又被充能了。
這本書藉助這一理論,延伸到創新課程裡。作者認爲每個人都是有想像力的,或者説每個人都是有創新力的。作者在前言裡講到他們有一個從事藏語和英語翻譯的朋友,藏語裡沒有creativity這個詞,然後他們從藏語中找了一個最接近的詞,就是natural,這就暗示創新力可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想像力是我們的本能。日常生活中也有例子,小孩子總是很有想像力的,長大以後,大家可能就不再把想像當做一個遊戲,更多時候比如頭腦風暴時更像工作。《創新自信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創意課》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有能力去恢複自己童年時期的想像力,還是在更有經驗和知識的背景下。…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5,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此外,地方各級政府還通過節慶、會展等活動招商引資,為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塑造、產品推廣、信息聯通和法律保護提供支持。
韓晗: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層面來談:一個是從頂層設計的層面來說,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這次疫情之後,各級政府也積極響應,提出了文化產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振興方案,這對於民族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意義非凡。另一個是從具體的政策實施層面來說,各級政府對於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程度可以說前所未有。有些地方政府還成立了相關專門機構,專門管理國有文化資產,特別注重對非遺、文博等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一些民營文創企業也開始致力於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挖掘,譬如云南、貴州等地的少數民族刺繡產業化發展走上了「快車道」。這些都意味著,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把民族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擺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28,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2015年是“一帶一路”倡議進入推進期的關鍵之年。“一帶一路”受到了國內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百度上與此有關的詞條高達759萬。“一帶一路”的故事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受眾,如何把“一帶一路”故事講得精彩,講得打動人心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問題。
一、努力完善“一帶一路”的外宣工作
針對“一帶一路”的外宣工作,目前我國有很多高校、媒體紛紛成立“一帶一路”智庫,但在成立之後沒有產品內容的輸出。主要表現為兩點:第一是產品不夠,特別是原創性的產品不夠。第二是產品的輸出不足,沒有轉化成國際語言。…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22, 2020 at 7:04pm — No Comments
盡管如此,早在1980年代中期,地理學家就發表了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研究論文[6]。不過,這一今日被歸為文化經濟的研究主題,一度讓位於有關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創新為主題的經濟地理學,可能因為以美國矽谷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比文化經濟更為突出。盡管如此,文化產業對地理學家的吸引力,從新千年以後逐漸恢復,西方地理學期刊如《環境與規劃A(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在2002年、2006年分別組稿發表「新媒體」專輯[7]和「創意經濟」專輯[8],《增長和變化(Growth and Change)》在2008年組稿發表了「文化商品鏈」專輯[9],《經濟地理學雜志(Journal of Economic…
Continue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February 6,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意識是一種不受我們身體局限的物質,是一種條理分明的能量,有能力改變物質事件。「以心控物」能力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
一個簡單的意念似乎擁有改變我們世界的力量。
「以心控物」,意念可以影響物理現實。意念能影響任何東西,具有改變世界的驚人能力。
物質並不是固態和穩定的,甚至不是任何東西。
我們的世界肖似一個巨大的量子信息網絡。
「真實」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流動或變動的。想要用意念影響物質,念頭必須非常專注,而且動機強烈。…
Continue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October 12,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兼論國際關系知識分子的作用
關注國際大事是中國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的一個特點。作為具備一定知識素養的年輕人,大學生們繼承了古語中“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傳統,也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對包括國際時事在內的社會時事總有一份出自內心的隨時關切。而且,不但是文科生關注國際時事,包括許多埋頭於實驗室的理科生也有許多對國際關系感興趣,他們對克林頓、薩達姆等國際人物的熟悉程度絕不會亞於他們對本領域學科權威的熟悉程度。在大學校園各種學術或時事講座中,關於國際關系或中國外交的一般來說總是最熱門的講座之一。…
ContinueAdded by CERI on August 2, 2017 at 8:13pm — No Comments
一方面,上大學將我改造成為不同的、更訓練有素的和更知情的讀者。它開啟了一個過程,在研究生期間這個過程進一步加快,我逐漸將閱讀(寫作和思考)和我自己聯系起來,在我的能力和做這些事的資源(時間和金錢)發生改變的時候,我的閱讀方式也有所不同了。另一方面,大學也重新指導我的注意力從最初的、有時候不顧一切的努力通過閱讀解決自身問題轉變為培養一種能力將思想和道德問題轉變成為需要抽象的議題,再接著進行考察、研究並最終寫成文章。大學也鼓勵我思考我從前的習慣不僅需要改善和練習而且需要超越;為了成為我渴望成為的那種讀者,我必須居高臨下地看待我曾經的“壞”讀者。將這個過程視為一種偏斜就是承認,我那沒有經受訓練的、非專業性的閱讀方式不僅僅是我更成熟更專業化的閱讀的不成熟版本,而且是完全不同的閱讀。
至少是…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September 8, 2021 at 9:00pm — No Comments
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創意冩作專業教學引入了網絡文學創作課程,推動網絡冩手的培養和優質網絡內容産出,其實就是結合中國網絡文化産業發展實際所作出的積極選擇。上海大學與閱文集團合作設立産學研項目,建設網絡文學碩士點。
西北大學既注重審美性冩作、應用性冩作課程開設,也注重面向文化産業的生産性冩作課程訓練,開設兒童文學冩作、文案策劃、歌詞冩作、新媒體冩作等類型課程,推動師生作品的孵化和商業價值轉化,搭建虛擬體驗實驗室,增強學生對前沿性文藝創作的認知與實踐。西安翻譯學院則建立大概念創意冩作工坊,注重與文化企業聯手,孵化商業運營工作室,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獲得。
第四,跨學科發展拓展面向文化産業的空間。創意冩作與多種藝術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音樂、戲劇、影視等藝術創作中都有創意冩作參與的影子。在媒介文化中,創意冩作則與設計和策劃有莫大的關聯,創意冩作不僅僅是涉及文字的冩作,也有非文字的創意敘事。文化生産之中,文字性創作與音、圖、視頻制作常常不可分割,這是創意冩作能夠跨領域、跨學科發展的理論基礎。…
Added by Dhuup on October 25, 2022 at 8:52am — No Comments
編按:網絡能承載優質理性的公共討論嗎?在社交媒體主導的年代,水準不一的碎裂言論,分眾取暖的閱讀行為,加上「演算法」屏蔽,讓這個命題漸成懸念。不過,網上行為畢竟受制於介面,這個問題也該轉譯為:是否存在某種網站設計,有利於理性的公共討論發生?在摸索這種可能性的路上,中國的問答社區「知乎」累積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經驗。
知乎的簡單身世
知乎是一個社會化問答網站,其宗旨是「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創始人周源希望以「共同編輯」為手段,讓優質的知識自由傳播。知乎和微博、微信具有相似功用,都能通過UGC平台(同時實現下載和上傳交互的互聯網平台)搭建社會關係網絡,形成社會化和社區性影響力。然而,在用戶群體層面,知乎與微博、微信有明顯差異。…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une 16, 2016 at 6:21pm — No Comments
神色專注、衣著簡單。雖然因為連日來的行程略顯疲憊,但只要一談起科幻話題,劉慈欣就充滿神采。
10月18日,2023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拉開帷幕,這是這一科幻文化主題活動首次走進中國。作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榮譽主賓,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暢談了科幻的現在與未來。
盡量不要專職寫科幻小說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科幻作家之一,劉慈欣的一舉一動十分引人注目。采訪開始前,記者觀察到,現場工作人員幾乎人手一本《三體》,不少書的封面略顯破舊,顯然已被翻閱過多次。…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就中國目前設計藝術各學科的發展現狀來講,培養的內容和目標與社會各行業的需求脫節太嚴重,學科或專業概念與社會行業要求不明確。多年來重視藝術表現,輕視專業理論、技能操作和專業實踐,基礎課與專業課不銜接,專業課與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不銜接,缺少實際的項日課程。
雖有虛擬的項目設計,但大多不遵循市場化、商業化和工業技術的要求和規律,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應用專業脫離太遠。所以我們近二十年培養工藝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究竟在多少從事相關的職業,又有多少畢業生具備適應社會會的能力呢,這是從事設計藝術教育的同仁們認真地思考的問題。…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18, 2020 at 8:49pm — No Comments
據一份來自國內的較新研究報告[3],“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要求最強,通用能力次之,專業崗位技能又次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由強到弱排序”的17項指標中,誠信、工作的意義、守時、人生觀、自信、寬容等6項分別佔第 l、2、3、5、6、8位;而職業院校畢業生現狀的上述對應指標由好到差的排序分別是:…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September 1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