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步松 ·職教哲學:做強高等職業素質教育 2

據一份來自國內的較新研究報告[3],“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要求最強,通用能力次之,專業崗位技能又次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由強到弱排序”的17項指標中,誠信、工作的意義、守時、人生觀、自信、寬容等6項分別佔第 l、2、3、5、6、8位;而職業院校畢業生現狀的上述對應指標由好到差的排序分別是:14、11、13、12、15、9位。可見當前職業人文素質教育現狀遠不能滿足職場用人對職業人文素質的訴求。據此,筆者認爲,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應以融合職業人文文化和職業技術文化教育以提高培養對象的高素質、高技能爲理念目標。

其三要厘清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結構和體系內涵。就知識層面而論,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應在文、史、哲、藝和科技知識等領域實施,以期所培養的對象有較開闊的文化視野。與本科院校相比,這些知識應保持在更爲普及的層面上,且應具有企業文化特色。就思維層面而論,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應重視以人文的感性思維補充職業技術教育中科學的理性思維,以期培養對象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創新創業的思維能力。就方法層面而論,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應注重在知識教學中使科學的實証與人文的體驗結合起來,以期提高培養對象的辯証方法論素養。

就精神層面而論,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應致力於下學而上達[4]。即通過職業技術知識教學,培養求是、獻身、創新、從嚴的科學精神;通過職業人文知識教學,培養責任感、求善務愛、非智力情商等人文精神,以期教育對象的職業技術文化素質和職業人文文化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發展規律

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發展規律,必須積極穩妥處理以下關係,才能保証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首先是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文化素質教育比職業技術教育更易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無論是實踐場所與相應的條件創設方面,還是對承擔這類課程教師的要求方面,文化素質教育都未能與專業技術教育的實踐環節同等重視。解決這個問題的着力點在於加強對文化素質教育類顯性課程實踐性的評價引導和對隱性課程開發的力度。後者的參與、體驗性特徵就突現了實踐性。要充分發揮高職教育應用性教育理念優勢,在文化素質教育中突破實踐僅僅被視作驗証理論的定勢,有條件地還原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完整的辯証認知過程。另外,也須提高這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含金量,防止“注水”和走過場。

其次是要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不同於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是專業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理念[5]。當前要充分發揮文化素質教育對其他素質(包括專業素質教育主業)的基礎服務作用,才談得上文化對未來教育的統領作用。在文化素質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探索中,要堅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處理好人文文化的價值多樣性與主流價值觀的關係。

在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的結合方面,主要是人文精神滲透專業教育,即挖掘專業技術課程中的人文精神並在專業技術教育中予以彰顯並強化。要開發相關課程,使加強科學素質教育成爲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新標誌。從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目前仍應堅持“滲透式”,但應重視“滲透”的雙向性:即在職業技術教育教學中滲人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教學中滲入科學精神,更要注意滲入的人文精神或科學精神主要來自對本課程的深入開掘,而非外加的,以免出現“皮肉分離”。

[3]王文槿.職校生和青年就業人員職業素質及價值觀調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7(28).

[4]楊叔子.楊叔子檻外詩文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23.

[5]楊叔子.總結過去,分析現在,謀劃未來,將文化素質教育推向新的階段[C],/胡顯章.十年探索,十年發展——紀念文化素質教育開展十週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

 (原題:“做強高等職業教育”視野下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哲學審視;發佈時間:2010-05-06;原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 https://www.tech.net.cn/)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