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36)

范東升:塞外記憶70年——內蒙行隨感錄 上

【編者按】:1936年,範長江作為一個記者的名字被載入中國的新聞史。70多年後的今天,當很多人將其符號化為“範長江”新聞獎時,少有人提及他的成名作《中國的西北角》和《塞上行》。

 2013年的記者節前夕,范東升教授重走父親範長江當年的內蒙足跡,寫下此文,交匯呈現範長江筆下的1936,筆者青年時期的塞外記憶,和對今日中國西北發展的切近觀察。範東升將這一歷程視作一個地區甚至是這個國家70多年的縮影,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在範長江先生畢生傾力的新聞領域。他特別引用了範長江30年代在《塞上行》中文字:“言論自由,在覆雜的國家情形下,是讓各方面的人民表示其各自意見的最好方法,許多新聞紙的本身,自然難免各有其背景,然而它的背景,即代表一種社會意見。” FT中文網特刊發範東升先生的這篇文章,以饗讀者。…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5, 2016 at 10:40am — No Comments

劉亞秋:從集體記憶到個體記憶 3

事實上,即便是他們共同面對的“集體記憶”,在兩個個體對話之間也是有差別的:即使都吃過苦,但苦是有差別的。

如WCR所在的村在山裏,那裏沒有車,所以幹什麽都得“靠兩個肩膀”,不管什麽,都得“往肩膀一摜,擡著就走”。這個肩膀就承受了另一個知青所沒有承受過的痛苦。ZSS沒有體驗過這種苦和這種活,因為ZSS所在的村在平原,做這種活不靠人力。…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5, 2016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劉亞秋:從集體記憶到個體記憶 1

摘要:本文立足幹哈布瓦赫傳統下的集體記憶研究範式,重點反思社會記憶的權力觀和社會決定論問題,並試圖將研究重心轉移到對個體記憶的關註上。在此,遭遇到記憶的微光,它多存在於個體記憶之中,往往出現在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的縫隙之間,一般而言,是社會決定論與能動個體之間碰撞的產物。記憶的微光之於強勢的社會記憶研究範式,其力量之微弱甚至暫時不能構成一種獨立的記憶類型,但它描摹了另一種記憶的存在狀態,提示著被忽視的現實洞察。

就是有那麽一些經歷,它們是無法交流和無法傳達的。我們雖然能將它們加以互相比較,但只能從外部進行比較。從一定經驗自身來看,它們件件都是一次性的……原始經歷知識的不可交流性,卻是無法超越的。——賴因哈特·科澤勒克(轉引自阿斯曼,2007:7)…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5, 2016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劉亞秋:從集體記憶到個體記憶 2

方慧蓉(1997)在做口述史研究中遇到了“無事件境”的窘迫。面對研究者提出的“訴苦”議題,飽受苦難的被研究者卻“訴不出苦”來,似乎無話可說,於是,口述者和研究者都窘迫。這樣一種發現,也是深深嵌入權力範式之中的。在土改時期,事件紛繁,為什麽普通人的記憶卻出現了“無事件境”特征?對於“無事件境”的命名,可窺見研究者的權力研究路徑,從這個角度而言,是對權力範式的依賴;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透過這個命名,轉而從生活的層次,對權力範式提出了挑戰,也就是那些不依存於權力而展現的姿態,在權力範式下成為“不可見的”部分,而在非權力範式下,其可能展現出另一種記憶形態,暫且稱之為“記憶的微光”,其地位之“微”與集體記憶及其權力觀的強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或許其對於認識類似西村婦女自我與周遭世界的倫理學意涵具有重要意義。



2、權力觀的繼續:一種對立視角的批判…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5, 2016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柯小剛:畫道、易象與古今關系 1

內容提要:現代藝術的市場化奠基於現代性的歷史概念之上。本文首先通過分析博物館機制,指出現代歷史概念的本質在於割裂古今關系。在批判現代歷史概念的基礎上,為了重新激活中國“文史”傳統,文章對中國畫道與西方繪畫理論的柏拉圖基礎作了一個比較研究,對易象的取象思想作了一個解讀嘗試。通過畫道與易象的考察,文章希望能為中國未來藝術提供一個替代現代歷史概念的古今關系視域,走出要麼照搬西方要麼刻板覆古的兩難困局。

 …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4, 2016 at 9:26pm — No Comments

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17)

奧利瓦巴薩是個內陸城市。柯希莫冒險跨越了一些樹木稀疏的地段,走了兩天,到達那裏。在途中,他走近村民聚居地時,那些從來未見過他的人們驚嚇得尖叫起來,還有人朝他扔石頭,因此他想方設法盡可能不引起人們的註意;漸漸地走近奧利瓦巴薩,他看到無論是砍柴的,放牛的還是采橄欖的,人們遇見他並沒有顯示出驚奇的表情,相反,仿佛他們認識他似的,男人們脫帽他敬禮,講著肯定不是當地方言的話,比如,這樣的句子從他們嘴裏很別扭地說出:“先生,您好,先生!”…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7pm — No Comments

麥家·某一類人的饕餮盛宴

拉薩,酒吧,憤怒小說,痞子音樂,單身郎,獨身女,浪跡天涯,酒,咖啡,性,單相思,一夜情,邂逅,獵艷,貧窮,孤獨,玩世不恭,特立獨行,無產階級的身份,資產階級的生活,等等,還有高原詭異的風光、人情、文化……還有什麽?問題是還需要什麽?我覺得馬崧的《拉薩酒吧》似乎把某一類好看小說的元素都匯集了,搞了一次“大集合”,一次讓某一類人足以饕餮的盛宴。對馬崧來說,似乎也是對這一類小說推向極限的一次遠行,一場冒險。…

Continue

Added by Suan Lab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6pm — No Comments

房龍《人類的故事》11 印歐人

印歐語族的波斯人征服了閃米特人與埃及人

古埃及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及腓尼基人的世界已存在了將近3000年。這些河谷地帶的古老民族日漸變得衰朽而疲憊。當一支精力煥發的新興民族出現在地平線時,他們便註定了覆滅的命運。我們稱這個新民族為‘印歐種族”,因為它不僅征服了歐洲,還使自己成為印度的統治者。

和閃米特人一樣,這些印歐人屬於白種人,但他們說一種全然不同的語言。這種語言被視為所有歐洲語言的共同起源,只有匈牙利語、芬蘭語及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方言例外。…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6pm — No Comments

羅傑·迪恩·基澤:記憶留痕

“你真是個卑鄙的老家夥!”走出拉爾先生的房間時,我一字一頓地對他說。

年邁的拉爾先生住進這家療養院才八個月,卻讓每一個護理人員過上了地獄般的生活。無論誰靠近他,他都是非打即罵,又掐又踹。他還故意尿濕床鋪,以給我們增添麻煩為樂事。拉爾先生可能是個孤寡老人,在他住院的八個月時間裏,未曾有一個親人朋友趕來看望他。

一天,某個婦女社團到療養院探望病人,為他們唱歌、演節目,還給每位患者獻上一枝火紅的玫瑰花。送給拉爾先生的玫瑰花就放到他身邊的餐桌上,他看了看,一揮手,就把花瓶打飛了,花瓶撞到墻上,碎片四濺。…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5pm — No Comments

余華《內心之死》什麼是一個作家的看法

我曾經被這樣的兩句話所深深吸引,第一句話來自美國作家艾薩克·辛格的哥哥,這位很早就開始寫作,後來又被人們完全遺忘的作家這樣教導他的弟弟:“看法總是要陳舊過時,而事實永遠不會陳舊過時。”第二句話出自一位古老的希臘人之口:“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準確。”

在這裏,他們都否定了“看法”,而且都為此尋找到一個有力的借口,那位辛格家族的成員十分實際地強調了“事實”;古希臘人則更相信不可知的事物,指出的是“命運”。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事實”和“命運”都要比“看法”寬廣得多,就像秋天一樣;而“看法”又是什麼?在他們眼中很可能只是一片樹葉。人們總是喜歡不斷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幾乎成了狂妄自大的根源,於是人們真以為一葉可以見秋了,而忘記了它其實只是一個形容詞。…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5pm — No Comments

卡夫卡·召募軍隊

此殘篇也屬短篇《中國長城》——德文編者註。



召募軍隊常常是必要的,因為邊境從未斷過戰事。召募是以下面的方式進行的:…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4pm — No Comments

唐敏·女孩子的花

相傳水仙花是由一對夫妻變化而來的。丈夫名叫金盞,妻子名叫百葉。因此水仙花的花朵有兩種,單瓣的叫金盞,重瓣的叫百葉。

“百葉”的花瓣有四重,兩重白色的大花瓣中夾著兩重黃色的短花瓣。看過去既單純又覆雜,像閩南善於沈默的女子,半低著頭,眼睛向下看的。悲也默默,喜也默默。

“金盞”由六片白色的花瓣組成一個盤子,上面放一只黃花瓣團成的酒盞。這花看去一目了然,確有男子幹脆簡單的熱情。特別是酒盞形的花芯,使人想到死後還不忘飲酒的男人的豪情。…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3pm — No Comments

李慶芳·故事王─專注的聽眾

我們從第三個關係這邊開始,如果你的受訪者他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也就是說他滔滔不絕的敘說他的故事,這時候你的角色就變成是一個專注的聽眾,這種人當對方了解你的來意,並善於說故事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扮演好一位專注的聽眾,比如說在二○○六年的時候,當我們很清楚我們要收集哪一類的故事的時候,我透過我的大學同學,他也清楚我的來意,他就要請了六位受訪者,我們再兩天的時間我們收集了不少很有趣的故事,當時我請陳同學幫我找受訪者的時候,他就叫我開出一些規格,大概需要什麼樣的受訪者,我跟說大概我要的維修故事事什麼樣子,最好這些人能比較能言善道,於是在那兩天的訪談過程當中,這六位受訪者,每個人都講出一個非常有趣且非常完整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December 4, 2016 at 7:02pm — No Comments

張愛玲·心經(下)

半晌,小寒細聲道:“見了面,像外姓人似的……”如果那時候,她真是把她母親○壞了……

不,過繼了出去,照說就不○了。然而……“然而”怎樣?他究竟還是她的父親,她究竟還是他的女兒,即使他沒有妻,即使她姓了另外一個姓,他們兩人同時下意識地向沙發的兩頭移了一移,坐遠了一點。兩人都有點羞慚。

峰儀把報紙折疊起來,放在膝蓋上,人向背後一靠,緩緩地伸了個懶腰,無緣無故說道:“我老了。”

小寒又坐近了一點道:“不,你累了。”

峰儀笑道:“我真的老了。你看,白頭發。”…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4, 2016 at 6:59pm — No Comments

[英國]波西·比希·雪萊PercyByssheShelley:當溫柔的聲音消失時

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作者簡介:波西?比希?雪萊PercyByssheShelley(1792-1822),19世紀前期與拜倫齊名的傑出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抒情詩《西風頌》《致雲雀》,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以及論著《詩辯》均是他為世人歷代傳誦的佳作。雪萊為支持英國人民抗議運動而寫的某些詩歌中的名句,成為後來勞工運動和憲章運動中傳頌的歌詞。

雪萊一生追求真理,他的詩歌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充滿戰鬥的**和辛辣的諷刺,譴責統治階級的罪惡和社會的不平等,號召人民為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他崇尚深層博大、至真至純的愛,他的愛情詩別具一格,蘊含著濃厚的感情和人生哲理,被譽為“哲學家式的戀人”。…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December 4, 2016 at 6:59pm — No Comments

中國靈性詩派·宋尾詩選:十米之外

更多人注意到更遠,或者更近。除了我,我習慣

精確的記數。笨拙的方式更能讓人感覺安全。

是這樣,行走是坐立的一次冒險;我更習慣躺著

當我對坐著厭倦。

為什麽不是八米或者十二米?我了解那些竊竊私語。

當我說起自身,我開始嫉妒自身。自身在多數時

是所有人的化身。

其實我更喜歡向下。然後我喜歡接著用”挖掘”或者”深入”。…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December 4, 2016 at 6:58pm — No Comments

勞倫斯·地之靈(下)

夠了,不說美國人清醒的動機和民主了。美國的民主不過是摧毀舊的歐洲霸主和歐洲精神的武器。歐洲摧毀了,美國的民主就煙消雲散了,美國得從頭開始。

迄今為止的美國意識還是虛幻的。民主的理想尚屬消極。可這其中已孕育著“它”的一線啟示之光。“它”就是美國完整的靈魂。

你應該剝掉美國人言論中的民主與理想的外衣,去觀察內在的“它”的混沌軀體。

“就這樣不要主子。”

就這樣被主宰。

勞倫斯·歸鄉愁思

一個靈魂已死的男人在喘息…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December 4, 2016 at 3:38pm — No Comments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 與狗熊比舉重斑羚飛渡

我們狩獵隊分成好幾個小組,在獵狗的幫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傷心崖上。 

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擡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其實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斑羚雖有腿肌發達的四條長腿,極善跳躍,是食草類動物中的跳遠冠軍,但就像人跳遠有極限一樣,在同一水平線上,健壯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遠的成績,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過六米寬的山洞的超級斑羚還沒有生出來呢。 

開始,斑羚們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絕境,一片驚慌,胡亂躥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沒測準距離,還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後十幾步一陣快速助跑奮力起跳,想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結果在離對面山峰還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聲,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好一會兒,懸崖下才傳來撲通的落水聲。 …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4, 2016 at 3:38pm — No Comments

季羨林·人生

在一個“人生漫談”的專欄中,首先談一談人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未可厚非的。而且我認為,對於我來說,這個題目也並不難寫。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經滾了八十多個春秋了。天天面對人生,時時刻刻面對人生,讓我這樣一個世故老人來談人生,還有什麽困難呢?豈不是易如反掌嗎?但是,稍微進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問:什麽叫人生呢?我並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蕓蕓眾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談人生者眾矣。什麽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麽人生的價值,花樣繁多,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然而他們說了些什麽呢?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是越談越糊塗。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哲學家的哲學,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們的哲學同吾輩凡人不搭界,讓這些哲學,連同它們的“家”,坐在神聖的殿堂裏去獨現輝煌吧。 …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December 4, 2016 at 3:37pm — No Comments

三毛·藥 瓶

有一年,因為身體不好已經拖了快十一個月了,西班牙醫生看了好多個,總也找不出毛病,也止不住我的“情緒性大出血”。那一陣,只要又出血了,臉上就有些不自在,斜斜的躺在床上,聽見丈夫在廚房裏煮菜的聲音,我就恨自己恨得去打墻。可是丈夫不許我起床,就連要去客廳看電視,都是由他抱出去放在沙發上的,一步也不給走。

為了怕再拖累他,我決定飛回台灣進入“榮民總醫院”來檢查。那一年,丈夫正好失業在家,婚後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那麽遠,而手邊的積蓄只夠買一個人的來回機票。為著丈夫不能一起來台灣——只為了經濟上的理由,上機前的那幾天,丈夫的眼角沒有幹過。

在榮總住院的時候,我的《撒哈拉的故事》正好再版,感謝這筆版稅,使我結清了醫院十二天的帳單有余。我的性子硬,不肯求援於父母的。…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December 4, 2016 at 3:3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