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20 Blog Posts (287)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11)

客體=x 在德勒茲的哲學中作為發射特異性的抽象機器,其循環位移於至少兩個異質系列中形構一種虛擬性,其不屬於任一系列,或不如說共同屬於所有異質系列。特異性因而一方面是不可指定的,另一方面卻又是確定的。然而,一個事物如何同時既是不可指定卻又是確定的呢?而我們亦曾指出,特異性同時既是差異又是重複,但這又如何可能呢?同樣地,特異點如何同時既標誌一點但又必然指向一或數道系列呢?如果我們不能堅持特異性具有的虛擬性,必然受挫於這些疑惑之中。這也是何以我們將虛擬性列為其首要原則的原因。簡言之,如果特異性既是不可指定卻又是確定的,那是因為特異性總是涉及一種必要的微分化關係;在此,關係比位置更重要,其超乎一切對距離或順序的計算,也先決於對本質的考慮;如果客體=x 永恒移位,那較是為了創造關係而不是為了運動,較是為了交會而不是為了消失。特異性因而總是標誌了客體=x…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24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10)

重點在於這個定義結構的原子元素永恒處於位移之中,客體=x 並不意味一種不確定性或不可認識性,而是一種不可指定性( assignable);換言之,如果「結構是虛擬的實在性」,那是因為這個實在性由客體=x 所遍歷(Deleuze, 1968, 270)。一方面,客體=x 意味著永恒移位的不可指定性,一種永遠圍繞現實事物的虛擬雲霧,其不斷吸收與散射種種特異性分子,一切的動態都由無窮數量的微小力量所牽動與改變,其中,沒有一個具有主宰權力,也不具任何支配中心,因為每一個由遊牧分配散射的特異分子都可能改變整體的性質;但另一方面,每個指向客體=x 的特異性卻又都同時指向一種由微分所決定的關係;在此,一切位移都如同曲線的趨勢般是可確定的,這是一種僅存在於觀念層次的微分作用。換言之,客體=x…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22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9)

因此,透過系列概念,回應特異性的其實已較不是差異,而是重複,而且事實上,在德勒茲哲學中差異思想也只有透過重複才可能取得其存有論意義(存有單義性)。圍繞某一特異點因而形成兩種可能的複數多樣系列:收斂系列或發散系列。前著涉及裸露重複,後者則是披覆或偽裝重複。世界是無限的匯聚系列(infinité de séries convergentes),根據萊布尼茲,這些系列具有共可能性(compossibilité),其由一系列延長至另一,如此直到無窮16;然而歧異系列則構成另一世界,一個喬哀思所謂的 chaosmos(混宇)17,在此「諸存有無所適從(écartelés),被發散系列維持於開敞中,且非共可能整體(ensembles incompossibles)自域外將其捲走(entraînent),而非自我封閉於其自域內(dedans)所表達的共可能與收斂世界。」(Deleuze, 1988,…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21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8)

特異性作為差異與作為重複,伴隨著生機時間的二種面貌,問題卻在於如何由比最小值還小到比最大值還大,換言之,如何由絕對差異(特異性的遊牧分配)到純粹重複(特異性整體迴響的單義性)?差異與重複,這二者同時構成德勒茲哲學中的不可思考,而連結兩者的,正是遍歷於生機時間直線中的複數特異性。每個特異性因而都是拓樸雙面的,一面差異,一面重複。然而從差異到重複,從第一種不可思考到第二種卻不具必然性。德勒茲哲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正是這個不可能的過渡(passage),而其完全不具任何既定與預設的原則或模式,因為事件貫穿其中,而思想運動必得透過複數特異性才得以往返於差異與重複之間,其因而必然是一種「橫貫性」(transversal)動態 14。從不斷於「比連續可思考時間的最小值更小的時間」滋生散射的無窮微小差異到僅顯現於「比連續可思考時間的最大值更大的時間」的永恒重複,思考彰顯,但只彰顯於德勒茲所謂的「差異局戲」(jeu de la…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20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7)

生機時間如果是一條直線,無疑地便是由無窮的這種時間特異點所纏祟,其並不固著於任一定點,而是不斷遍歷生機時間之線。換言之,德勒茲所謂的生機時間必須由特異點(遊牧分配)加以掌握,其標誌了事件的可能,因為在此每一個可能的瞬間向量都發生在「比連續可思考時間的最小值更小的時間」內,每個特異性因而就如同是一個不可思考的生機時間原子(atom aiônien),而思想的主體則由這些原子或分子雲霧所構成。「生機時間,便是事件的不限定時間,僅只認識速度的漂浮之線,且其同時不停將所降臨者切分為已經在此( déjà-là)與尚未在此(pas-encore- là)、同時太遲(trop-tard)與太早(trop-tôt),這是某種既即將發生且剛發生之物。」(Deleuze and Guattari, 1980,…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18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6)

特異性尖銳化了關於實在的問題,其總是不斷地「雙重化」實在:其中,一個是由尋常點不斷再現的實在,另一個則是不可再現的特異性實在。究極而言,特異性就是一種偶然的分配(distribution du hasard);特異性是對偶然的肯定,這是特異性的第二原則。沒有偶然,便沒有特異性。而正是藉由這種由偶然所發射的特異性,思想一方面極迫近事件,同時也近似混沌。然而如果在德勒茲哲學中思想等同事件,那是因為在每一段「比連續可思考時間的最小值更小的時間」10都對應一個特異性分配,都是一種偶然產生器或「遊牧分配」,特異性透過此,彷如是源源不絕的微小事件般不斷產生出來。另一方面,如果思想總是滋生於混沌之中,那是因為「在比連續可思考時間的最大值更大的時間中」,特異點即等同於遊走變位於一切系列中的隨機點(point…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12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5)

確切地說,對德勒茲而言,結構是一種透過(複數)系列與特異性集合所運作的多樣性概念,其永遠是一種動態、建構性與非人稱的虛擬功能。因此,定義結構主義的方式與其說是結構,不如說是「結構的『有』」( l’« il y a » de la structure),因為不同作者對系列與特異性的不同描述決定何種結構將被決定或何種虛擬功能可能被產生,換言之,何種虛擬性將能存在與如何存在。其中,存在無窮差異的可能。透過這個觀點,我們似乎得以重新解讀 1969 年出版的《意義的邏輯》。這並不暗示德勒茲自認為是「結構主義者」,也非此書是一本結構主義的書,而是德勒茲曾透過此書的出版,徹底操弄與建構了特屬於他自己的系列與特異性關係。這是一種透過語言操作(無意義、悖論、隱義字(mot ésotérique)、mot-…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09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4)

這些尋常點集合構成一道系列,而特異點則遍歷(parcours)其中,描述、定義且差異化這些尋常點。因此,在德勒茲作品中,特異點除了指向一種意味混沌、域外與不可預知的差異性外,總是同時指向系列與微分化決定作用。在此,「每個特異性都是某一系列的源始,此系列在一已決方向上延展直到另一鄰近的特異性」(Deleuze, 1969, 67)。



決定一個特異點,便至少決定一道由複數尋常點構成的系列、一個最初階的問題架構與意義。換言之,特異點離不開系列,它不僅是某一系列化的開端,也是兩異質系列(比如意指系列與意符系列,事物系列與詞彙系列⋯)匯聚或歧異的關鍵點。



特異性在德勒茲哲學中因而既是差異,也是差異的決定者;前者涉及的是其存在,後者則是其性質。德勒茲因此表示:「以一般法則而言,我們已看到,一個特異性可以兩種方式被掌握:以其存在或分派…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08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3)

如果特異性得以自大寫同一與大寫相同所預設的穩定且多數的(majoritaire)世界區辨出來,那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懸宕與戢止一般性思想。每個特異點或許都可視為對先前思想的某種懸宕。作為特異點,它首先不是強化既有思想,而是使其不再可行。它將先前的一般性或普同性置入句點,並引進作為混沌的域外。就這個觀點而言,特異點可被視為向混沌的開敞,一種破壞既有思想的「遊牧特異性」(singularité nomade)。根據德勒茲,這是尼采首先發現的:「尼采探索一種無人稱( impersonnelles)與前個體(pré- individuelles)的特異性世界,現在他稱之為戴奧尼索斯或威力意志的世界,自由與無拘束能量。遊牧特異性既不再被囚禁於無限大寫存有的固著個體性(神著名的不變動性(immuabilité)),也不再被囚禁於有限主體的駐留疆界(知識的著名界限)。」(Deleuze, 1969,…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05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 (2)

德勒茲差異思想的方法之一,便是透過對特異點(point singulier)或特異性(singularité)的等候與尋覓 2。對德勒茲而言,思想首先是關於特異點的運作 3。所有德勒茲作品都以某種方式顯示特異點的決定性作用,在此,一切普同性、一般性原則都已先決地排除於思想之外。決定諸特異點,這便是德勒茲哲學最基本的運作之一,也是建構其虛擬性(virtualité)的關鍵 4。沒有特異點,就沒有差異思想,因為特異點是使差異思想成為可能的唯一實在材料。它是實在的入口,思想始於特異點的闖入。

 …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10:02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 (1)

本文作者楊凱麟所属单位:南華大學哲學系

德勒茲哲學被一種對差異的深刻思考所銘刻,這或許可以解釋何以一種「德勒茲研究」首先必然得面對一系列困難:簡介類比的不可能,因為其是一種非同一性思想;明晰定義的不可能,因為其具有非再現(non-représentation)特性;一般性原則的不可能,因為其「無邏輯」(alogique)運作;一致性(cohérence)的不可能,因為其為無主體性思維。非再現、非同一、無邏輯、無主體、潛意識⋯,透過否定的「非」而非肯定的「是」所給予的描述似乎是吾人初次面對德勒茲哲學時所最易獲致的印象。然而,究極而言,這些「非」或「無」絕不意味德勒茲哲學具現一種否定思維,其甚至也不太有對立之意,而毋寧較是想展現「外在於」(au dehors)或「另類於」(autre que)既有問題性或範疇的企圖。…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亦舒隨筆·自得之場 の 本錢

我一直穿胸罩,我知是什麼緣故。這與個性與潮流都沒有關係,因為不穿胸罩,必需要很具“本錢”。本錢不是大胸脯,而是形狀美麗的胸脯。面部表情要天真無邪,大方可人,否則就十分猥褻,有當街跳脫衣舞之嫌。頂可怕的。 

多年前楊凡說:“呵亦舒,你這麼新潮的人,怎麼穿胸罩呢?”回他一句:“呵楊凡,你這麼新潮的人,怎麼不穿胸罩呢?”瞧,上帝是公平的,不給你別的本錢,就令你牙尖嘴利,損死人不使本。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rch 3,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亦舒·孤傲

鄭京和欲從海費茲學藝,好不容易獲得大師約見,赴約,遲到五分鍾,管家開門時說:“海先生今日不見你。” 

第二次,鄭京和早到五分鍾,管家應門,又說:“海先生今天也不見你。”第三次,鄭京和準時到,進入書房,取出小提琴,才彈了三個音符,海費茲說:“你還是學中提琴吧。”

 

為人孤傲若此。 

他不喜歡收徒弟,也同徒兒相處得不好,他的兒子會彈梵啞鈴,但絕非人才。 …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rch 3, 2020 at 12:47pm — No Comments

也斯《路上的人們》午夜場的觀眾

晚上經過一間電影院,看見午夜場放映一齣錯過了的舊片,剛好有空,便購票進場了。

大概因為是舊片,又在深夜十一時這鐘點,電影院裏空盪盪的,當我們把票子遞給帶票員,他愛理不理地瞪我們一眼,我們只好自己隨便找個座位坐下。走過的時候,只見零落的一兩撮觀眾:過夜生活的女人、高聲談笑的阿飛。

我們周圍都是空位,要等到開場後,才有多一些人進場,有幾個年輕男子坐到前幾排的空位去。他們坐下以後,其中一個立即把腳擱到隔鄰的座位上,斜躺在那裏看戲。舉起的腳上,似乎是穿著拖鞋。



其中一個,就大聲地問:「喂,今晚的戲是甚麼名字?」另一個回答說:「不知道呀!」跟著就爆出一大串笑聲。…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3, 2020 at 12:47pm — No Comments

劉紀蕙《洪席耶:“空”與政治性主體之歧義》(16)

(四)新思想的發生與扣除原則:扭轉之力與「說一半」的真理

「新」的思想,要如何發生?巴迪烏說,當「主體-思想」打破固定邏輯而出現,如同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所討論的原子撞擊而產生的「偏移」(clinamen),透過「扭轉之力」,由內部展開新的思想層次(internal fold),正是知性「獨一無二的局部化過程」(singular localization)。巴迪烏所說的局部與整體之間的無限辯證程序,就是思想的發生:不可知、無法計算、不成為結構性知識的真理,正是透過此思想發生的過程才得以出現。[34]…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rch 3, 2020 at 12:47pm — No Comments

陸志韋《小溪》

不見星光的晚上 

你從石竹的根裏呼嘯而來。 

黎明, 

有零落的野薔薇 

旋轉又旋轉,一擁一瀉而去。 …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rch 2, 2020 at 10:43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愛蘆小品》有限與無限

偉大藝術所追求的,就是在有限的實物中,表現無限的感覺。讓有限的事物外觀,展現出無限的內在思維與意義。因此,“畫得越少表現得越多”,就成了畫家的準則。

作畫的人都明白,在小小的尺幅裏,山水偏要畫得寬廣;在大幅的畫布中,丘壑偏要畫得緊密。把林屋聚到盈寸之間,將峰巒拓到千里外去,目的都要在有限中展示無限。畫卷的上下左右,山被截去巒垠,樹要伸出紙外,變態多端,煙霞無盡,常留大半到畫外去,務使畫內變外,有墨無墨,威實相生,達到“無畫處皆畫”,才是開創無限的妙境。…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March 2, 2020 at 10:43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萵苣、楊梅帶來的幸福

江南的季節已經到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在這裡也有機會吃了楊梅,又吃了萵苣。

所吃的楊梅並不是江南的。報上的消息說是汕頭廈門的產品。試了一下,滋味果然與我們江南的有點差異;顆粒較小,甜和酸的滋味都沒有洞庭楊梅和寧波楊梅那麼濃。但是楊梅到底是楊梅,就像青梅一樣,你只要見到它,或是想到它的名字,已經口角生津,不吃就已經被它陶醉,彷彿這個心願已經完成了。

萵苣是蔬菜,聽說近年新界的農場已經試種成功,不過生長得較短小,而且滋味較淡,同真正從內地運來的一比較就知道。…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March 2, 2020 at 10:42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正在消亡的世界(下)

開頭有些科學家——如歡樂學院的胡皮特阿普教授——傾向於認為電可以取代煤而為人們提供能動力、熱量、光以及食物。但看來也不行。電也差不多耗盡了。芝加哥的引水渠已使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水位降低了十分之九英寸,當年白沫飛濺的瀑布水簾有一英尺厚的地方,如今只有十一又十分之九英寸了。



假如我們把聖勞倫斯河攔截起來,把芝加哥引水渠攔截起來,把哈德遜河攔截起來——簡而言之,假如我們把整個大陸的水流上上下下攔截起來,或許我們還可以稍微維持久一點兒。但是結局已進入視野。再過四十年,最後一瓦電將會被耗盡,電器設備將會被擱進博物館,作為過去時代的古董供未來的孩子們參觀。…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rch 2, 2020 at 9:32pm — No Comments

許地山《七寶池上的鄉思》銀翎的使命

黃先生約我到獅子山麓陰濕的地方去找捕蠅草。那時剛過梅雨之期,遠地青山還被煙霞蒸著,唯有幾朵山花在我們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澗里逆行的魚兒喋著它們的殘瓣。

我們沿著溪澗走。正在找尋的時候,就看見一朵大白花從上遊順流而下。我說:“這時候,哪有偌大的白荷花流著呢?”

我的朋友說:“你這近視鬼!你準看出那是白荷花麽?我看那是……”



說時遲,來時快,那白的東西已經流到我們跟前。黃先生急把采集網攔住水面;那時,我才看出是一隻鴿子。他從網里把那死的飛禽取出來,詫異說:“是誰那麽不仔細,把人家的傳書鴿打死了!”他說時,從鴿翼下取出一封長的小信來,那信已被水浸透了;我們慢慢把它展開,披在一塊石上。…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March 2, 2020 at 9:31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