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麟·德勒茲哲學中的思想與特異性(初稿)(3)

如果特異性得以自大寫同一與大寫相同所預設的穩定且多數的(majoritaire)世界區辨出來,那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懸宕與戢止一般性思想。每個特異點或許都可視為對先前思想的某種懸宕。作為特異點,它首先不是強化既有思想,而是使其不再可行。它將先前的一般性或普同性置入句點,並引進作為混沌的域外。就這個觀點而言,特異點可被視為向混沌的開敞,一種破壞既有思想的「遊牧特異性」(singularité nomade)。根據德勒茲,這是尼采首先發現的:「尼采探索一種無人稱( impersonnelles)與前個體(pré- individuelles)的特異性世界,現在他稱之為戴奧尼索斯或威力意志的世界,自由與無拘束能量。遊牧特異性既不再被囚禁於無限大寫存有的固著個體性(神著名的不變動性(immuabilité)),也不再被囚禁於有限主體的駐留疆界(知識的著名界限)。」(Deleuze, 1969, 130)一種純粹、自由、脫離座標、破壞疆界、無法定位、無法再現、無法思考、非人稱、潛意識與前個體化的能量,或不如說能量的意志,這便是特異性最基本意涵。在此,個體由諸特異性所定義,而非反之 7。這是一種原初狀態,因而一切個體性及其衍生物都尚未產生;一切運動,包括個體化作用本身,都只是由一特異性延伸至另一。「世界就是無窮的收斂系列,圍繞著特異點由一系列延長至另一。」

(Deleuze, 1988, 80)因此,由特異性角度來看,其無疑擁有一種遠超乎真偽在哲學上所具有的「存有論及知識論重要性」8。特異性是前個體化的,換言之,它可被視為一切事物的原初實在,而其只存在於前個體化場域中且因而具備某種虛擬性。這便是德勒茲特異性的第一個意義,其由前個體化與非人稱的特異性所表達,也由一種幾近混沌與失序的宇宙(遊牧特異性)所描述。在此,特異點較不對立於尋常點(points ordinaires),而較對立於一般點(points généraux)或普同點(points universels)。因為界定特異點的第一個方法便是由前個體化場域所標誌的差異,而一切的一般性或同一性都只是其衍生物。 

然而,在德勒茲哲學中,特異點往往以其較重要的第二個意涵被展示,即作為微分作用中的決定者(déterminant)9。在此,特異點的意義較不對立於一般點而較對立於尋常點,因為它決定後者,而問題架構(problématique)則形成於此決定作用。換言之,特異點之所以特異,在於其足以決定某一尋常點集合。每一特異點都是某一尋常點集合的條件。

7「這便是個體的實在定義:某些數量的前個體化收斂特異性之集結、積累、疊合。」(Deleuze, 1988, 84-85,黑體字為德勒茲所加)


8「特異與規律( régulier)、傑出與尋常的觀念有可能(對哲學本身而言)具有一種存有論與知識論的重要性,其遠甚於真與假對再現的重要性。」(Deleuze, 1968, 257)

9德勒茲在《差異與重複》中以許多篇幅發展一個極有趣卻極複雜深奧的多重概念:
différen ct iation,其由 différentiation(微分作用)與 différenc iation(差異化作用)兩詞所疊合組成。本書所提及的許多概念跳動於 t 與 c 的無窮轉換中,而也正是在此兩者間,德勒茲的重複與差異得以接合並生成(主要可參考 Deleuze, 1968, 269-285)。此詞彙與德希達的 différance(J. Derrida)、李歐塔的 différend(J.-F. Lyotard)或許可並稱當代法國哲學關於差異(différence)的三主要詞彙。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