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戊、夢的像征--更多的典型夢例 (一)
由最後這個自傳式的夢看來,很清楚的我一開始就註意到夢裏的像征。但是卻在經驗慢慢增加後,我才逐漸了解其重要性與牽涉之廣。而這也是受了史特喀爾論著的影響。我想在這裏提到他是合適的。…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2:09pm — No Comments
現在我將記錄一位女病人所做的"花"的夢(我在第六章 答應將此夢記錄下來)。我將在具有性意義的部分用方體字標出來。夢者在經過說明後,就失去了她對此美麗的夢的愛好。
C 起始的夢:
她走入廚房,那時兩位女傭人正在那兒。她挑她們的毛病,責備她們沒有把她那口食物準備好。在同一時間裏,她望見一大堆廚房裏常用的瓦罐口朝下的在廚房裏累疊著以讓內壁滴幹。這兩個女傭人要去提水回來,不過要步行到那種流到屋裏或院子裏的河流去汲取〔42〕。
D 主要的夢〔43〕:…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2:08pm — No Comments
一、北京猿人吃鹿排
自古相傳盤古氏開天辟地,此後不知經過了多少歲月,出了一位脾氣暴躁的共工氏,一頭撞在天的東南角上,居然撞破了一大塊,想不到盤古氏開創的“天”竟如此不堅固,不如今天的水泥房頂遠矣。所以他老人家所做的工程也不無敷衍了事,偷工減料之嫌,這都怨當初沒有審計部,無人驗收之故。那時有位女媧氏熱心公益,一看天破了可不好,馬上就“煉石補天”來修理,“煉石”第一先要有火。女媧氏只好坐在一株大樹旁邊靜等雷劈,才好取得火種,把五色石頭加熱,由固體燒為液體,再由液以化氣,以氣才能補天。女媧氏是第一位知道用火的,可不會制火。那時代的人天天都吃生冷,難得碰上晴天“天火下降”才能吃著一只火燒死的麻雀,認為稀世之珍,其實不如油淋乳鴿遠矣!人們天天過著“寒食節”的生活。…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2:07pm — No Comments
我愈來愈喜歡用比喻的方式去寫作,它既可以避免直接的冒犯,又能夠使那些足夠聰明的人明白我真正想說的是什麽。
“胃口”也是個比喻。近來我比喻慣了,幹脆在這兒過把比喻癮。
就從胃口開始。
假如我某一天胃口好,正津津有味地進餐時,請不要在此時向我賣弄營養學的真理;假如我某一天在拍賣行欣賞珠寶,請不要用不屑的表情對我大談貴族的不勞而獲;假如我某一天中了彩票,請不要代我向下崗職工表示歉意;假如我某一天喝了不少威士忌興高采烈,你不要自作聰明地以為我從此不喝紹興加飯;假如我某一天批評說現在讀不到美文,你不要把原因推到電視肥皂劇過度泛濫上去。
比喻還可以換一下人稱,讓我試一試。…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2:06pm — No Comments
從盧布林坐上蒸汽火車一路向南,是座位包著棕紅色的人造皮、沈重的玻璃窗子也是可以拉上拉下的那種老式火車,不出幾個小時,就能到達一座波西米亞森林深處的小城,畫家席勒的故鄉克魯姆洛夫,十字軍東征時代歐洲的最後一個重要驛站,11世紀的小鎮。他短暫的生命裏曾畫過些故鄉的紅頂房子,那些古老的房子緊靠在一起,倒映在伏爾塔瓦河灣的深綠色水面上。他對情愛始終那樣渴望,而且饑渴,好像一顆正在滋滋作響,馬上就要爆炸的炸彈,所以他畫的裸體總有正在經歷性高潮的潮紅,他畫的女子總有一雙心醉神迷的眼睛,他畫的房子,那些靜靜挨過幾個世紀的老房子總是暗波湧動,好像被寂寞久久糾纏的中年人,只求能飲鴆止渴。…
ContinueAdded by 有格 台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1:35am — No Comments
你戀愛了,這很自然。如果你還沒有戀愛,今後你一定會有。戀愛就像麻疹,我們一生都要經歷一次,你永遠不必害怕會第二次染上它。
我們絕不會第二次染上戀愛病。小愛神丘比特是不會在同一顆心上射入第二支金箭的。我們會再度喜歡上誰,再度崇拜上誰,也可能再度對誰產生非比尋常的好感,但我們絕不會第二次戀愛。人心有如煙火,只能一次把火花射向天空。它爆發於瞬間,宛若流星劃過天際,流光溢彩,照亮下面整個世界。周圍是我們日常平淡生活的灰暗夜幕。然後,燃盡的空殼落回地面,毫無用途,無人理睬,慢慢地化為灰燼。
少男少女們啊,你們對愛情的期望恐怕過高了。你們以為,你們小小的心中,有足夠的東西去維持這種吞噬一切的激情,使它能持續漫長的一生,年輕人啊,切勿過分相信那閃爍不定的火苗吧!…
Continue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1:35am — No Comments
一個人被人稱為雜文家,在當今之世,是一個挺不幸的事。只消掛上這樣的頭銜,除了極少數人外,基本上屬於舅舅不疼,姥姥不愛——尤其是領導不喜歡的主兒。今天是不是盛世,言人人殊,但至少在領導眼裏,就是盛世。盛世不需要人們冷嘲,也不喜歡熱諷。而雜文恰好兩樣俱全,不招人待見,良有以也。寫多了,碰到了哪個,或者哪一類人,恰好人家有比較有權勢,因此而倒黴,甚至丟了吃飯家夥,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個世界,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有拍馬的,就有揭短的,有歌德的,就挖苦的,有官樣文章,就有冷嘲熱諷。就像有得意的,就一定有倒黴的一樣。我,就是命裏註定要倒黴的人中的一個,所以,很得專門發表雜文的刊物的歡喜,這歡喜換不了多少銀子,卻可以時不時地給這個世界得意人一點小小不愉快。…
Continue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0:40am — No Comments
南京紫金山景區,請余秋雨勒石題詞,所提之詞,能有多惡心,其實不看便知。如果不惡心,便不是余大師了。只是,令某些人感到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從人品到文品都如此境地的人,居然就是有人喜歡,特別是有地方當政者喜歡,樂意拿出大筆的銀子,讓大師出來給南京人民以及往來的遊客添堵。套用一句小沈陽的名言——“這是為什麽呢?”
其實,細想想,事情很簡單。首先,當今之世,體制內的官員,往往迷信體制內認可的學者或者專家。無論這些人實際水平如何,外面名聲有多臭,只要體制內認可,比如有若幹學官頭銜的,所長、院長、校長之類,官員都會買賬。像余秋雨這樣,據說被有關方面欽定為大師的人物,在官場一定會被待若上賓。也許,某些官員也明白這些人是怎麽回事,但體制內認體制內,這是不成文的規矩。沒有點膽量,誰會破規矩呢?…
Continue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February 27, 2017 at 10:40am — No Comments
一個普通人走進了圖書館,看見滿屋滿架的書,覺得眼睛都花了。這是由於他對世界上的知識沒有一方面是有特殊興趣的所致。研究學問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參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興趣確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報,有人喜歡看專題新聞,有人喜歡看小說文藝,也有人喜歡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夠有一件喜歡的,自然拿到了一份報紙就有辦法。我們讀書的第一件事,是要養成特殊方面的興趣。…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49pm — No Comments
導語
人的自然化,即人向自然靠攏,人被自然同化,由此而產生了最早的動、植物神話與圖騰神話,後者包括在前者之中。凡是解釋動、植物來源及其特性的,也就是最初的動、植物傳說故事,起源於漁獵階段,它們很古老。動物神話傳說更古老,數量也較多。不是所有的動、植物神話的神都具有圖騰的性質,只有那些被視為人類祖先,被當作與氏族有親緣關系的動、植物神,才能稱之為圖騰。
圖騰(totem),北美印第安語的音譯。原始人相信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與同族有特殊的親緣關系而崇拜之,被崇拜物便是該氏族的圖騰。圖騰主義(totemism)是母系氏族的宗教,也是原始宗教的初期階段。圖騰崇拜(totemic-cult)是圖騰主義的組成部分。…
Continue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48pm — No Comments
瑪麗安去考駕照的那天下午,艾立克森太太陪她一起去。
“有個年紀比你大一些的人陪你去,或許會好些,”瑪麗安鉆進她旁邊的駕駛座時,艾立克森太太說。
“也許上次你表弟陪你去,一路上話說得太多,讓你更緊張。”
“是的,夫人,”瑪麗安說,聲音輕柔,不帶頓挫:“有個白人陪著,他們或許真的會滿意得多。”
…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47pm — No Comments
那個剛才白了秦朗一眼的女孩還在過道上站著,她面朝車窗,神情呆滯,兩手撐在茶幾上。當秦朗經過她身邊時,她往邊上讓了讓,同時又迅速地白了他一眼。秦朗楞了一下。如果說第一眼是因為他在過道上抽煙,那這一眼白得實在沒什麽理由。她還在為那口煙生氣?還是由那口煙而完全否定了他這個人?
走到五號包廂前,秦朗忍不住又回頭去看那個女孩。她又恢覆了面朝窗外而站的那個姿勢,並且一動不動,似乎陷入了沈思。她可能是無意的,秦朗對自己說,看她的樣子像是碰到了煩心的事,要不車開出有半個小時了,她為什麽一直在過道上傻站著呢,所以,她的白眼不是針對他秦朗這個人的,而是對打擾了她沈思的外界表示抗議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要往心裏去。沒錯,秦朗是這麽對自己說的,不要往心裏去。…
Continue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46pm — No Comments
總之,有理由相信,在新聞制作和報道的時候,新聞媒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包括政府官員在內的議題專家。為了總結這種依賴的本質,我認為,合法性是由主流專家的嚴肅思考決定的;一般情況下新聞媒體從所有合法觀點的角度進行新聞報道。這個觀點和本尼特(Bennett,1990)的假設很相似,只是這裏認為有影響的來源比本尼特認為的廣泛。
專家
如果正確的話,那麽可以認為前面的分析將選擇公眾接觸的觀點的責任放在了新聞來源上。像V*監*斃』*(Key,1961)所總結的:“將這個過程描述為行使很大主動權的過程與事實並不相符。”(p**394)他接著寫道:…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45pm — No Comments
三、窺見中國版的“中國敘事”和“世界敘事”
如今西方的“世界敘事”已成惡果,而西方仍徘徊在《中國敘事》的噩夢與美夢之間而不能醒悟。為何中國不但可以在紛亂的世界中獨善其身,而且日益崛起?原因之一是中國不僅堅持了獨立、自主和主權,而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策層面告別了西方意識形態的極端成分,對各類“舶來品”采取兼容並取、以我為主的更開放、更務實的發展戰略,同時避免了共和國前30年中全局性的震蕩或失誤。
盡管這一過程有種種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為占世界人口1/5的巨大群體所帶來的,卻是鴉片戰爭以來最為持久的安定和繁榮。中國有理由為自身的成就感到自豪,更要對現存的問題和挑戰保持清醒頭腦,以更自信、更積極、更務實、更包容的姿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國際化和中國化之間尋找自我並造福世界。…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44pm — No Comments
人類之自由,若從它的積極意義看來,是在獲得人性尊嚴及個人力量。當中產階級擡頭,舊制度瓦解之時,像英、法、美、德等國情形大致相同,人都在追求人性尊嚴及個人力量。像康德及黑格爾等均極力主張個人自由。而法國大革命時期及十九世紀之哲學家如富爾拜、馬克思、史汀諾及尼采等均一致主張,個人除了為自己尋求快樂及享受人生外,不應為他人作任何服務,而與他們同時期的一般理性主義的哲學家們並認為,除了充分發展個人自由外,並應講求精神滿足與生活保障,自由主義至此發展至頂峰狀態,不僅中產階級為其中堅,勞工階級亦群起響應,為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成長而奮鬥。
但由於近數十年來資本主義猛速振興,使得人類追求人性尊嚴及個人力量的兩種自由觀念不得不隨而消失。人類的孤寂感與仿徨感與日俱增,所謂“自由”,已受限制,個人經濟成長亦被削弱,環境與許許多多外在的力量時時給予嚴重的威脅。…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對有資本的人,無論資本大小,皆為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基石。那麽,那些以出賣勞力為生而無資可投的人又如何呢?由心理的反應上看來,無資者與資本家是大致相同的。無資者是受雇於人的,也就是說,他無須顧慮市場問題,無須為營運之好壞擔憂,也不必考慮企求進步的技術問題,這些都是資本家的責任。受雇用的人,只是默默的遵循。這種現象在十九世紀期間頗為盛行,而到二十世紀初以後,由於商業公會之組成,使得一個受雇者由毫無權力漸次改進為自己亦稍有主權了。
無論受雇者的權力如何增加,正如前面所說他也像一個大機器中的小零件一樣,永遠在為一個“不為己”的目標在殷勤奮鬥。…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14pm — No Comments
但是,我們關心的還是中產階級的反應。日益興起的資本主義,固然提高了他們的獨立性與主動性,但卻也對他們構成一項很大的威脅。在十六世紀初期,中產階級的個人還不能由於獲得自由,而得到權力及安全感。自由帶來的是孤立與個人的不重要,而沒有帶來力量和信心。此外,他對有錢階級的奢侈及權力,充滿了憎恨。新教教義便表示出這種不重要性與憎恨的情緒;新教教義摧毀了人對上帝之無條件慈悲的信心;它教人輕視和不信任自己與他人;它使人成為工具,而不是目的。…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12pm — No Comments
在這種意義下,努力與工作完全是無理性的。工作與努力的目的不是想要改變命運,因為命運早已由上帝決定了。努力與工作不過是一種預算已定之命運的方法而已;同時,這種發狂的努力是為了逃避一種無法忍受的無能為力感。…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路德對人的看法正反映了這種左右為難的情況。人解脫了一切使他必須服從精神權威的束縛(關系),但是這種自由也使他處放孤獨與焦慮的狀態中,使他覺得個人的不重要與無權力。這種個人覺得無關重要的經驗,把一個自由而孤獨的個人給壓垮了。路德的神學,表達出他那種無可救藥與懷疑的感覺。他以宗教的字眼,把人的處境形容成為當時社會與經濟演變的產物。路德形容中產階級在面對新的經濟力量時的那種無依無靠的情形,就像象是人與上帝的關系一樣。…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現代自由的另一面是自由給個人帶來的孤獨與無權力。在路德新教教義中,便含有這一方面的觀念。由於本書之目的在討論作為一種負擔與危險的自由,所以,以下的分析強調,在路德與加爾文教義中的這一方面的觀念,在路德與加爾文的教義中,他們強調人的根本邪惡性與無權力。
路德認為,人性本惡,使人想做壞事,使人不可能靠本性從善。人有邪惡的本性。人性的墮落及人性之不能自由地從善去惡,就是路德整個思想的基本觀念之一。他以這種精神來批評保羅致羅馬人的信:“這封信的本質就是:要摧毀、根除、和消滅人類的智慧與正義……重要的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吾人之正義與智慧,已從吾人之心靈深處,及從吾人之空虛的自我處,徹底地被摧毀和根除了。”(MartinLuther:“VorlesudyuberdenRomerbrief,”chapterⅠ,i)…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February 26, 2017 at 10:08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