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15)

張蓋倫 操秀英·創客教育與教育改革

(來源:2017年01月20日 中國教育報)



“創客教育不能立竿見影提高應試成績,但能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動力,更能提高孩子應對未來社會的創新能力。所以,讓家長放眼未來不‘近視’,是創客教育的預熱課程。”

最近,有媒體接連刊發關於科學教育的報道後,一位讀者在後臺這樣留言。

確實,創客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當未來的大門已在眼前,該用什麽鑰匙將它開啟?

未來會是一個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時代…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December 26, 2018 at 1:51am — No Comments

徐 賁·集體記憶的倫理和往事紀念的權利

集體記憶是一種有別於“歷史”的社會群體自覺意識,集體記憶總是發生在特定的人群範圍之內,不僅不在無限範圍中被普遍認同,而且還會受到一些群體外力量的抵制或壓制。因此,集體記憶也常常被研究者稱為公共記憶、社會記憶、文化記憶、團體記憶、歷史意識、記憶鬥爭等等。

作為一個抽象的人群,“集體”並不能像個人那樣進行一種可以稱作為“記憶”的認知心理活動。集體不能回想往事,只有具體的個人才能有這樣的思考行為。因此,集體記憶不是由集體來進行的活動,而是個體在集體中的個人活動。參與集體記憶也就是選擇加入一個集體,自我認同為這個集體的一個成員。當一個群體有它自己的集體記憶時,外在於它的其他人可以理解和尊重,但卻不能真正分享這種集體記憶。…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December 25, 2018 at 10:29pm — No Comments

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19)

這是近乎普遍的現實。療養院的優先考慮是避免褥瘡和保持體重——這的確是重要的醫學目標,但是它們是手段,不是目的。老婦人離開自己的舒適的公寓,入住一間小小的淺褐色的病房似的房間,跟一個陌生人同屋。她的物品精簡到可以裝進分配給她的櫃子和架子。日常的基本事項,比方說什麽時候就寢、起床、穿衣服、吃飯,都由機構嚴格規定。她不能擁有自己的家具,也不能在晚飯前喝雞尾酒——因為這不安全。

她覺得生活中還有很多她可以做的事情。她說:“我想幫忙,我希望發揮點兒作用。”她曾經自己動手做首飾,在圖書館當過志願者。現在,她的主要活動是玩賓戈遊戲、看DVD以及其他各種被動的集體活動。她同我聊起她最想念的朋友、一些隱私以及活著的目標。以曾經被疏忽的易失火的倉庫為始,療養院走過了漫長的歷程。但是,我們似乎屈從於這樣一個信念:一旦失去身體的獨立性,有價值的生活和自由就根本不可能了。…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33pm — No Comments

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18)

美國療養院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刺激因素,也同樣屬於無心插柳之舉。1965年,美國針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健康保險制度——聯邦醫療保險通過的時候,法律明確規定,只有入住滿足基本健康和安全標準的機構,聯邦醫療保險才給報銷。大量的醫院,尤其是南方的醫院,達不到標準。政策制定者擔心聯邦醫療保險卡被當地醫院拒收,從而引發病人的強烈反對,於是,健康保險局發明了“實質符合”這個概念——如果醫院“接近於”滿足標準,並打算改進,那麽就可以獲得批準。這個類別完全是一種類似偽造的新發明,根本沒有法律基礎,雖然它解決了一個問題,而且沒有什麽大的危害——幾乎所有醫院確實都改進了,但是,健康保險局的規定給療養院開了一個口子,使得絕大多數甚至都沒有滿足聯邦最低標準(例如現場必須配備一位護士、消防到位)。成千上萬的療養院聲稱“實質符合”,獲得許可。療養院的數量暴增,到1970年的時候,已經開辦了13…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31pm — No Comments

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17)

愛麗絲沒有面臨火山爆發,但是感覺上也差不多。放棄她在格林城堡街的家意味著放棄她過去幾十年為自己營造的生活。使得朗沃德比她的家安全、可把握的那些東西,恰恰是她難以忍受的。她的公寓可能被稱為“獨立生活區”,但是,強制性的結構和監管比她過去需要應付的多出了很多。助理們觀察她的飲食,護士們監控她的健康。他們發現她步履越來越不穩當,讓她使用助步車。這對愛麗絲的子女是安慰,但是她不想被人管著或者控制著。她的生活規則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當工作人員擔心她有幾種藥沒有吃的時候,通知她把藥交給護士保管,每天兩次到護士站,在他們的直接監管下吃藥,否則就必須從獨立生活區搬到療養區。吉姆和娜恩雇了一位名叫瑪麗的兼職助理來幫助愛麗絲遵從要求,陪伴她,延緩她不得不搬遷的時日。她喜歡瑪麗,但是讓瑪麗一次待幾個小時,經常沒事可做,只不過使情形更加壓抑。…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30pm — No Comments

阿圖·葛文德《最好的告別》(16)

韋氏拉姆·烏立德赫修行院是一所老年之家,位於新德里南部邊緣的貧民窟,由慈善機構運營。這里,汙水在街上肆意流淌,瘦弱的狗在垃圾堆里覓食。老年之家由倉庫改造而成——一間巨大的屋子里,幾十個殘障老人躺在簡易小床的床墊上,床和床墊互相抵得緊緊的,像是巨大的郵票一樣。經理巴加特四十來歲,臉部輪廓分明,顯出很專業的樣子。他的手機每兩分鐘就有電話進來。他說8年前他蒙神的召喚,開辦了這所依靠捐款運行的老人院。只要有一張空床,他就從來不曾拒絕接納任何人。大約一半的居民由於不能支付賬單而被養老院和醫院扔到這里。另一半是志願者和警察在街上發現的,都是些有病的窮人。…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29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下)

董其昌曾說:“攤燭下作畫,正如隔簾看月,隔水看花!”他們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



然而這還是依靠外界物質條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還是心靈內部方面的“空”。司空圖《詩品》里形容藝術的心靈當如“空潭瀉春,古鏡照神”,形容藝術人格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神出古異,淡不可收”。藝術的造詣當“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歐陽修說得最好:“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也。故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蕭條淡泊,閑和嚴靜,是藝術人格的心襟氣象。這心襟,這氣象能令人“事外有遠致”,藝術上的神韻油然而生。陶淵明所愛的“素心人”,指的是這境界。他的一首《飲酒》詩更能表出詩人這方面的精神狀態:…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1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上)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里論作詞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

孟子曰:“充實之謂美”。

從這兩段話里可以建立一個文藝理論,試一述之。…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10pm — No Comments

三葉《中國浙江美食》故鄉的蛤蜊黃魚羹

居住在海邊的人,常常可以吃到大海提供的各種海鮮,其中數量最多最常見的要算蛤蜊了。蛤蜊價廉而味美,烹制起來簡單,吃起來方便,深受大眾喜愛,是尋常人家餐桌上備受青睞的美味。

離我家不遠處有一片海灘,上中學的時候,每逢落大潮,人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去挖蛤蜊。時間一般是半夜,男女老少挎著籃子,拎著口袋,沿著大路向海邊匯聚。燈火漸漸匯作一處,如長龍般蜿蜒前進。來到海灘後,四下撒開,釘耙、鐵鍬、簸箕一起忙活,極像大生產的集體勞動場面。一晚上下來,有經驗的人怎麽也得收獲百十來斤吧,即使生手操著簡單的工具也能挖個十幾斤。帶回去除分給鄰居和朋友,剩下的也夠吃上幾天,實在吃不了,便將蛤肉晾制成乾品,留待以後慢慢食用。…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10pm — No Comments

老舍·像片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10pm — No Comments

陳勝慶《中國名山》原始風光武陵源

武陵源自然風景區地處湖南西北部,由大庸的張家界、慈利的索溪峪和桑植的天子山三處風景區構成,面積有300多平方公里。由於地處偏僻,而且位於武陵山脈東北部的盆池之中,要越過峰回路轉的山巖屏障,方可到達風景絕佳之處,因此長久以來未被開發,真是“養在深閣人未識”。隨著枝柳(枝城一柳州)鐵路的建成,至80年代初,人們才開始發現了這一片山巒,有奇峰、有幽洞、有怪石、有秀水,充滿了自然原始風光的野趣。這顆長久被埋沒的風景明珠,終於被挖掘出來。放出奪目的光彩,轟動一時,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紛紛前去探勝尋幽。



武陵源風景區最大的特點,是毫無修飾的自然美,除了新修的登山道路和一些招待所以外,幾乎一切都是巧自天成,好似一位天姿麗質的山村美女。…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09pm — No Comments

葉芝·一九一六年復活節

我在日暮時遇見過他們,

他們帶著活潑的神采

從十八世紀的灰色房子中

離開櫃臺或寫字臺走出來。

我走過他們時曾點點頭

或作著無意義的寒暄,

或曾在他們中間呆一下,

又過禮貌而無意義的交談,…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December 25, 2018 at 7:09pm — No Comments

蔡其矯·南曲

洞簫的清音是風在竹葉間悲鳴。

琵琶斷續的彈奏

是孤雁的哀啼,在流水上

引起陣陣的戰栗。

而歌唱者悠長緩慢的歌聲,

正訴說著無窮的相思和怨恨。

我仿佛聽見了古代閩越謫罪人的疾苦

和蠻荒土地上墾殖者的艱辛,…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5, 2018 at 6:50pm — No Comments

蔡其矯·《船家女兒》

誕生在透明柔軟的

水波上面,

發育成長在無遮無蓋的

最開闊的天空下,

她是自然的女兒。



太陽和風給她金色的肌膚

勞動塑造她健美的形體

那圓潤的雙肩從布衣下探露,…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5, 2018 at 6:49pm — No Comments

蔡其矯·波浪

永無止息地運動,

應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

一切都因你而生動,

波浪啊!沒有你,天空和大海多麽單調,

沒有你,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

你是航海者最親密的夥伴,

波浪啊!你撫愛船隻,照耀白帆,

飛濺的水花是你露出雪白的牙齒…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5, 2018 at 6:47pm — No Comments

蔡其矯·時間的腳步

我聽見它

當往日的呼喊變成低語

當長期的緘默化為悲憤

當頌揚之場不再感人

當眼睛尋找生動事物

我聽見它在面前的舞臺上展開

當歷史被召喚回來

在冰冷的記憶中…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December 25,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洛夫的詩《窗下》

當暮色裝飾著雨後的窗子
我便從這裏探測出遠山的深度

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氣
再用手指畫一條長長的小路
以及小路盡頭的
一個背影

有人從雨中而去

Added by OVEPI on December 25, 2018 at 4:28pm — No Comments

商禽詩選《無言的衣裳》

一九六○年秋、三峽、夜見浣衣女

月色一樣的女子

在水湄

默默地

捶打黑硬的石頭

(無人知曉她的男人飄到度位去了)

萩花一樣的女子

在河邊

無言地…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December 24, 2018 at 9:32pm — No Comments

楊煉的詩《諾日朗》

一、日潮

高原如猛虎,焚燒於激流暴跳的萬物的海濱

哦,只有光,落日渾圓地向你們泛濫,大地懸掛在空中

強盜的帆向手臂張開,巖石向胸脯,蒼鷹向心……

牧羊人的孤獨被無邊起伏的灌木所吞噬

經幡飛揚,那淒厲的信仰,悠悠淩駕於蔚藍之上

你們此刻為那一片白雲的消逝而默哀呢…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December 24, 2018 at 9:31pm — No Comments

嚴歌苓《穗子物語》第12章 白麻雀(2)

一連幾天,場部沒有一點音訊回來。兩個同伴中有一個是聲樂指導,叫王林鳳。王林鳳到軍馬場不光采風,也想選拔幾名藏族演員。

蕭穗子等不及了,一天跟在場部的牛車後面,騎了兩小時的馬,回到場部。王林鳳高原反應,靠在床上給場部演出隊的歌手們考試,聽了蕭穗子激動的報告,無力的手指朝一群藏族考生劃了劃,說:“能歌善舞的民族嘛,拉出來誰都能唱兩嗓子。稀奇什麼?”

她把王林鳳煽動了一晚上,最後王林鳳妥協了,答應再加一場考試。…

Continue

Added by Suan Lab on December 24, 2018 at 9:2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