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來源:2017年01月20日 中國教育報)
“創客教育不能立竿見影提高應試成績,但能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動力,更能提高孩子應對未來社會的創新能力。所以,讓家長放眼未來不‘近視’,是創客教育的預熱課程。”
最近,有媒體接連刊發關於科學教育的報道後,一位讀者在後臺這樣留言。
確實,創客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當未來的大門已在眼前,該用什麽鑰匙將它開啟?
未來會是一個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時代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同時也是一位媽媽。她覺得,教育需要改變。
“我覺得,未來會是一個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時代。”人工智能時代,需要人性化、定制化的教育,需要一個靈活的、人與人的教育生態系統。
“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是產銷者。”創課教育公司寓樂灣產品教研部總經理於峰自己就是資深創客。他開過小型社區創客實驗室、放過自制探空氣球、拿3D打印機做過無人機。他非常同意郝景芳的觀點。“學習的模式變了。不是老師來教你一個東西怎麽用,而是你自己要有發現問題的眼睛,要能召集一群同樣有想法的人,然後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機器人教育公司ROBOTERRA聯合創始人隋少龍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在他看來,創客教育的本質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兩點很重要:創造的能力和創造的方法”。創造的能力,需要知識的積累;創造的方法,則需要思維方式的轉變。
ROBOTERRA總部在美國,他們同樣也和美國學校合作提供創客教育課程。隋少龍發現,美國的創客文化不僅在校園流行,本身也在社區、家庭紮根,美國孩子的思維更加沒有局限。ROBOTERRA為學生提供開放式學習平臺,美國學生不僅從平臺上“學”,他們還會為平臺貢獻知識,成為“開發者”。隋少龍說,相比之下,中國的學生和家長,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扮演著“使用者”角色。
一陣風火起來的創客教育
北京萬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其罡記得,2014年他們剛剛涉足青少年創客教育時,最大的煩惱還是怎麽喚醒大家對創客教育的認知。
2015年,引爆點突然而至,李克強總理帶熱了“創客”一詞。“一時間,什麽都成了創客教育。根據我們的調研,有些地方的教育機構甚至覺得,折紙飛機也是創客教育。”朱其罡說。
隋少龍也有同感。創客教育成了筐,什麽內容都往裏裝。“創客教育和手工勞動課的區別,很多地方沒能分得清楚。”
於峰見過一些學校,自己不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而是在一學期中選擇一個星期,讓學生在某個綜合實驗基地集中學習。這些課程安排,乍看之下確實琳瑯滿目:上午3D打印,下午無人機,第二天還有野外生存和消防演練。大雜燴看起來很美,似乎什麽都觸及。“場面很大,但這種拼湊的課程,能給學生帶來什麽呢?”
在政府和政策的鼓勵下,走在前列的學校已經開設了自己的創客空間。少年創學院CEO張路說,最常見的問題,是“投入和使用頻次不成正比”。豪華的空間有了,沒有內容去填充。有的沒課程,有的沒老師。張路指出,公立學校在開設創客教育課程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師資不足。
隋少龍也看到,一些學校想開創客課程,但是心裏沒底。ROBOTERRA在培訓教師方面作了一些嘗試。他們將技術類的知識和課程都放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從中自行學習。有時,教師看課程指南時覺得,“哎喲,這個不行,這個課挺難”,結果,學生反而上手更快。“我們並不試圖把教師培養成工程師或者代碼高手。”隋少龍說,在創客教育中,教師的角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輔助學生學習,是方法的啟迪者。
柔軟地改變教育
其實,於峰也一直在思考,創客教育該如何與傳統教育融合。傳統教育是學科化的,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實際上也是割裂的。它抽象,脫離真實情境。而於峰發現,與真實世界的交集越多,學生會覺得這些知識越有意思。“如果要融合,在教育的什麽階段融合,融合到什麽程度?它需要打破現有的教學結構,重新梳理。”
目前來說,創客教育和傳統教育“分數”的關係還不大。但是,相關活動和比賽,已經悄然興起。
清華大學最近發起了面向中學生的2017“創計劃”創客挑戰賽,重點考核學生是否具有較好的快速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客挑戰賽采取小組封閉式開發的模式,要在36小時內完成一個開放性的原型作品。據悉,獲獎者可被推薦到學校招生辦公室。
前不久,由科技日報社、中國發明協會、中國教育報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全國中小學生創·造大賽啟動,旨在培育溫暖的少年創造者。張路表示,類似活動能給學生和教師提供動力和目標,而比賽本身,也是對創客教育理念的傳播。
朱其罡則喜歡這次大賽的命題——未來家園之變暖的挑戰。“除了關注自我和身邊,創客們也應該放眼地球和人類。”他希望能合眾人之力,打造一屆理想中的比賽,不強調器材,而是將重點放在“創新”和“團隊”上。
從事創客教育多年的北京景山學校教師吳俊傑說,創客教育是培養所有人創新、創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視野所需的活動、課程、機制和環境的總和,它更多的是構建一種吸引力,“柔軟地改變教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