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3pm — No Comments
父母的漠不關心,讓病人的童年充滿了陰影,他被悲傷和失望的感覺所纏繞,逐漸地或是突然間——我不清楚是哪一種——他做出結論:他的父母是不可信任的人。有了這樣的看法,他的心境逐漸有了轉變。他感覺似乎舒服了很多。他不再對父母抱有太多期待,也不再把其承諾當一回事——他對父母失去了信任,感覺失望的次數大大減少,痛苦的程度也大大降低了。…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1pm — No Comments
尊重事實
尊重事實,是自律的第三種原則。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因為虛假與事實完全對立。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虛假、錯覺和幻覺,只能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調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麽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在小說《迷失在遊樂場中》里,作家描寫的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家人外出到大西洋城遊玩的故事。其主要人物是少年安布羅斯,同去的還有他的雙親、弟弟彼得、叔叔卡爾,還有瑪格達。她是他兒時的夥伴,現在和他一樣成長為少年,因此對他具有異性的誘惑力。(安布羅斯充滿深情地回憶起兒時玩過的一種叫做“主與仆”的遊戲。遊戲當中,瑪格達把他帶到工具房,“用她自定的驚人價格買回了仁慈”。)從根本上說,這是—篇有關青少年渴望自由和成功的故事,是為描寫將來會成為作家的男孩這種自傳體小說傳統所作的“詳盡無遺”的腳注。這樣的自傳體小說有《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肖像》以及《兒子與情人》等。作者的意圖是使小說在遊樂場里達到高潮,讓安布羅斯在遊樂場里迷失。至於他在什麽情況下迷失,結局如何,作者不作判定。…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February 27, 2019 at 9:54pm — No Comments
(二)教育目的
杜威認為:以未來生活為教育目的有三個缺點:
(1)容易喪失現有的動機;
(2)容易使兒童養成懶惰和因循延宕的習慣;
(3)容易忽略兒童的個性。
杜威說:「教育的目的是包含在被教育者的生活過程中,生活是不斷地連續發展,所以把各時期各過程的生活充分的生長就是下期生活的最好準備,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的教育目的(葉學志,民74)。綜言之,杜威主張教育沒有普遍的目的,認為生長是自自然然的,沒有目的,亦不涉及規範的價值判斷。教育既如花木之生長,自不能給它加上一外在的特定目的(郭秋勳,民74)。
(三)教育主張…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February 26, 2019 at 11:42pm — No Comments
以超文本(超媒體) 問題 為例。從口耳相傳的口頭媒介、書寫媒介、印刷媒介到當代電子傳媒,媒介的更替促使文本閱讀從傳統的文字時代走向以視覺為核心的圖像時代,超文本與超媒體擺上閱讀的議程。超文本是由納爾遜( The ador H. Nelson)在20世紀60年代創造的術語,指文本之間的相互鏈接;超媒體(hypermedia)也是由他創造,是超文本的拓展性術語,指鏈接不限於傳統的文字文本,還包括圖表、影像、聲音等。這兩個術語都指向全新的信息技術——電子傳媒所創造的多媒體文本形式。根據納爾遜的說法:超文本是一種“無序寫作的文本,它橫生枝節,讓讀者可以選擇,最好是在互動的屏幕上閱讀”…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February 26, 2019 at 7:19pm — No Comments
絕不要作任何長遠的計劃,至少不要讓你的計劃看不到結束。我們生來就為了工作:
但願我死時還在工作。——奧維德
但願人人都工作,盡可能久地發揮生命的作用。但願死亡降臨時,我正在菜園里勞作,對死滿不在乎,對我未竟的園子更不在乎。我看見有個人都快要死了,還在怨天尤人,抱怨命運不讓他完成手頭的工作,他正在撰寫我們第十五或十六位國王的傳記。
誰也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26, 2019 at 7:03pm — No Comments
1871年5月31日──
“華人終於表達了他們的心聲。他們不喜歡傳教士出現在他們當中。他們一向否定基督教教義的主張和基督教追求進步的文明。現在,他們再三要求把傳教調走”。
1871年12月1日──
“據來自福州的一項報告說,距離該地五十英里的四座小教堂,被華族暴民毀壞。中國官員下令汕頭的屠夫,勿把肉類供應外國人”。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這些歲月里,雖然華人備受猜疑,但政府仍然繼續鼓勵華人到砂勞越定居。在1874年4月1日出版的《砂勞越憲報》中,我們發現拉惹查爾斯‧布魯克(Charles Brooke,第二任白人拉惹) 作下列宣布:“余,…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26, 2019 at 6:16pm — No Comments
石隆門的公司以為改變局面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們不相信英國當局會給拉惹假以援手。公司對拉惹的政府也深感不滿。由於鴉片的入口繼續下降,政府的一名稽查員奉命到石隆門巡察。他發覺該地的華人人口大量增加,乃通知收稅官。後來,政府即根據所獲得的證據,認定該公司走私鴉片,宣布罰款一百五十英鎊,而且恫言如果公司繼續私運鴉片,政府將采取更嚴厲的措施對付。1857 年1月,該公司繳了罰款,但卻毫不隱瞞內心的憤怒。不到一個月,公司便造反了。造反行動旋被敉平。結果是,布魯克政府對華人社區猜疑更深。上述事件似乎證明馬來人和達雅克人,有理由對華人懷著厭惡的心理。但另一方面,當局仍然了解到華人可成為砂勞越社會有用的成員。事實盡管如此,華人仍須經過不少歲月,才覺得本身在砂勞越受歡迎。
為了對華人移居砂勞越的歷史有所了解起見,筆者想在此略述詔安人、潮洲人和福建人群體當年來到砂勞越的情形。…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26, 2019 at 6:16pm — No Comments
車轉彎,沿海邊道路行進。藍天白浪綠樹,總算讓人喘口氣。羅基告訴我們,前不久一個西班牙代表團來訪,被他們地中海鄰居的赤貧嚇壞了。以色列掌有制海權,巴勒斯坦漁民只能在六公里以內的海面打魚。經過一片草莓地。羅基說,很多歐洲人吃的是加沙的草莓,但他們根本不知道。因為加沙的草莓得先運到以色列,在那兒包裝並貼上他們的商標再出口。更甚至的是,連加沙的地下水也被以色列人抽走,再用管道輸送回來,賣給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這種剝削倒是赤裸裸的,不用藏著掖著,準讓全世界的資本家眼饞。
我們來到海邊一個以色列定居點附近。這就像剛打過仗。道路坑窪,周圍建築大都被摧毀,廢墟上彈痕累累。高墻圍住的定居點有炮樓守望。這是加沙十九個定居點之一。羅基告訴我們,僅在這個路口,就有八十多人在抗議示威時死在槍口下,多是青少年。…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4:36pm — No Comments
會見大約一小時,超過了原定的時間,內閣會議不得不推遲了。阿拉法特和大家一一合影。他又跑來跑去,拿來二○○○年伯利恒(Bethlehem)巴勒斯坦發展計劃的畫冊和紀念章分送給每個人。布萊頓請他在畫冊上簽名。臨走,調皮的布萊頓走近阿拉法特的辦公桌,衛隊長想攔住他,他閃身偷走了桌上的一塊巧克力,放進嘴里。
晚八點,我們在拉馬拉阿爾-卡薩巴(Al-Kasaba)劇院和巴勒斯坦詩人一起舉辦朗誦會,下面擠滿了聽眾。有人告訴我,由於圍困,好久都沒有搞這樣的文化活動了。首先由達維什朗誦。從臺下會心的贊嘆聲中,能感到他是巴勒斯坦人的驕傲。他的詩讓我想起已故的以色列詩人阿米海(Yehuda…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4:28pm — No Comments
路的另一端擠滿了人和出租車。大學及三十多個村莊與拉馬拉隔開,諸多不便,倒是給出租車和小販帶來了生意。塵土飛揚,人們大叫大喊,脾氣暴躁。有個小販背著個一人多高的銅壺,壺嘴拐八道彎。像個高深莫測的樂器。只見他一拱肩膀一扭腰,飲料就音樂般流出來。他免費送給我們頭頭羅素一杯。我也跟著嘗了口,像冰鎮酸梅湯,心定了許多。…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4:24pm — No Comments
拉馬拉在阿拉伯語的意思是“神的高地”。其實它沒多高,海拔不到九百米,坐落在耶路撒冷以北十六公里處,比那兒高出六十米,居高臨下。它周圍是山,泉源充足,是約旦河西岸的避暑勝地。拉馬拉是拉馬拉和比拉兩城市的合稱。拉馬拉建於十二世紀十字軍佔領時期,而比拉城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前的迦南時代。《聖經》中曾七十六次提到比拉城,傳說聖母馬利亞曾多次在此停留。拉馬拉以前的居民主要是天主教徒,一九四八年戰爭後,巴勒斯坦難民大量湧入並定居。五○年拉馬拉歸屬約旦,而六七年六日戰爭落入以色列手中,八八年約旦把主權歸還給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但實際上仍由以色列統治。直到九六年以色列撤軍,拉馬拉成為巴勒斯坦在西岸的首府。
夜色中的拉馬拉像座死城。街上無人,車少,建築物大都黑燈瞎火。到達花園大酒店(Grand Park Hotel)差一刻七點。主人們在旅館門口迎候。領頭的是達維什(Mahmoud…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4:11pm — No Comments
關於死亡的知識是鑰匙,用它才能打開午夜之門。——題記…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4:10pm — No Comments
吃早飯時遇見西班牙的胡安和意大利的文森佐,還有一位巴勒斯坦教授。胡安問我要不要跟他們到市中心轉轉。胡安住在摩羅哥,會講一點兒阿拉伯語。他寫的是那種實驗性小說,同時熱衷於社會活動,是那種典型的“公共知識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這歐洲相當普遍的角色在美國幾乎絕了種。胡安常去世界各地旅行,在西班牙的大報上發表抨擊時弊的文章,影響輿論趨向。他以前帶電視攝制組來過巴勒斯坦,這教授就是他當年的向導。
我們坐出租車來到拉馬拉市中心。這和新疆或南非的某個偏遠小鎮沒什麽區別,貧困但朝氣蓬勃。路口豎著可口可樂和莫托瑞拉的廣告牌。露天集市擺滿新鮮的蔬菜瓜果,小販在吆喝。教授滿街打招呼,他捏捏瓜果,嘗嘗藥材,問價搭話談天氣。胡安在報亭買了份英文的《國際先驅論壇報》。這兒居然擺滿各種美國的流行雜誌,諸如《生活》《時裝》《閣樓》《十七歲》。我納悶,到底誰是這類雜誌的買主?…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4:00pm — No Comments
醒來,遠處公路上的汽車像劃不著的火柴,在夜的邊緣不斷擦過。鳥嘀咕,若有若無,破曉時變得響亮。白天,大概由於空曠,聲音含混而盲目,如同陽光的濁流。鄰居的風鈴,時而響起。今年夏天,我獨自留在家中,重新體驗前些年漂泊的孤獨。一個學習孤獨的人先得有雙敏銳的耳朵。
大學生們都回家了,小城空空蕩蕩。這是一年中難得的時光。酷暑只虛晃一槍就過去了。無雨。剛寫完這一行,天轉陰,下雨了。這是入夏頭一場雨。…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3:35pm — No Comments
田田今天十三歲了。準確地算,生日應在昨天,這兒和北京有十六個小時時差。昨天晚上我做了意大利麵條,給她斟了一小杯紅酒。“真酸,”她呷了一口,突然問,“我現在已經出生了嗎?”我看看表,十三年前這會兒,她剛生下來,护士抱來讓我看,隔玻璃窗。她頭髮稀少,臉通紅,吐著泡沫。
十三歲意味深遠:青少年,看PG13的電影,獨自外出,隨時會墮入情網。讓父母最頭疼的,是第二次反抗期的開始。心理學家認為,第一次反抗期在三歲左右——行動上獨立,第二次在十四五歲左右——思想意識上獨立。
我還沒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變化已有跡可尋:她開始注意穿戴,打耳洞,塗指甲,留披肩髮,和全美國的女孩子們一起,迷上電影《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男主角。她們個個會唱主題歌。為了順應潮流,避免沈船,我給她買來《泰坦尼克號》的音樂磁帶。…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6, 2019 at 3:27pm — No Comments
筆者覺得有必要再次把維爾納封霍夫高先生拜訪, 此人五十五歲, “在聯邦國防軍工作過一段時間, 我憑著建築行家的經驗為之效勞”。如今在他祖傳的湖中堡壘側翼開了一個小小的建築師事務所, “只為和平目的及建造住房服務”。封霍夫高( 要知道, 他沒有主動說自己死氣沈沈, 不過有可能這樣做) 是個溫文爾雅、頭髮花白的老光棍, 據筆者淺見, 他開辦這個“建築師事務所”只是好有一個借口, 可以一連數小時觀賞城堡池塘里的天鵝, 觀看佃戶們地里地外的活動, 在田間散步( 確切地說: 在甜菜田里) 。每逢有一架星式戰鬥機飛過時, 他才擡頭朝天空惡狠狠地瞪上一眼。他避而不與住在府中的弟弟交往, “因為他背著我用我的名義在我當時領導的部門里搞了幾筆交易”。封霍夫高稍微發胖而敏感的臉上顯出憤懣的表情, 不是個人恩怨, 而是一種抽象的義憤。筆者覺得他是在借酒澆愁, 他喝的那種酒如果喝多了, 是最危險的: 陳雪利酒。至少筆者發現垃圾堆里的空雪利酒瓶多得驚人,…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February 25, 2019 at 10:48pm — No Comments
十幾年前我們在北京的大雜院養過隻貓,叫黃風。它總是居高臨下,從房頂俯視我們人類卑微的生活,總是驕傲地豎著尾巴,像一根旗桿。記得那天我從辦公室用書包把它帶回家,洗完澡,它一頭鑽進衣櫃底下,最後終於探出頭來,我們不禁打了個冷戰:一個世界上最小號的鬼。黃風祖籍不可考,必是野貓無疑。它從不戀家,吃完飯掉頭就走,不餓絕不回來。我們住的說是五進院,其實早被自蓋的板房擠壓成胡同,而我家的小廚房恰好蓋在那胡同的頂頭。夏天做晚飯時,只見黃風豎著比它高數倍的尾巴大搖大擺地回來,檢閱著分列兩邊半裸著乘涼的人們,那些搖動的蒲扇讓人想起古代的儀仗隊。最終黃風和它的情人私奔了,翻越海浪般的屋脊,棄我們而去。
我的女兒田田對巴黎的狗品頭論足,都不甚滿意。最後在一家美容店門口碰見條比巴掌稍大些的哈巴狗,系著粉色蝴蝶結,讓田田看中了。那狗邊叫邊打噴嚏,憤怒得像個搖頭風扇。田田忍不住上去撫摸,竟被它咬了一口。…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24, 2019 at 11:54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