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來來往往的失焦瞳眸
和漸濃的夜色喧嘩爭論
正確的回家方向
思緒急速退化成單純的
飢渴想望
晚 餐 太 遠
而綠燈
太短
Added by Zenkov on October 1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從現代修辭學、詩學、符號學、文體學和敘事學之間的同質關係來看,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敘事學的理論發展可以間接類推出文體學和詩學理論的特征。赫爾曼(Herman, 1999)區分過經典與後經典理論。他指出,後經典敘事學(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是建立在經典結構主義敘事學家著作之上的一個框架之上,並補充了結構主義盛行時期巴特、熱奈特、格雷馬斯、托多洛夫等人分析故事的著作中缺少的概念和方法。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以來的敘事學理論,如蘭瑟…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從考古文物中,我們能追尋文明的「源」;在文物發掘中,我們能觸摸文明的「流」
碩大篆書「史」字高懸於建築外墻,兩座西周銅犧尊造型石像矗立門前,拾級而上,進門佇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映入眼簾……走進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考古博物館,仿佛叩開了中華文明探源的大門。
漫步於博物館內,在歷史研究中研讀歷史,在考古文物中感悟文明。這份厚重,濃縮成一條記錄中華文明的「歷史大道」,體現為通過刻畫符號看到漢字雛形的大口陶尊,展現在反映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發達程度的二里頭遺址綠松石龍形器,鐫刻於彰顯西周時期高超青銅鑄造技術的鄧仲犧尊……
「這件也有『幾千歲』嗎?」「這些都是真品嗎?」每一處文物前,參觀者總是拋出類似問題。…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50pm — No Comments
作者簡介: 熊木清( 筆名熊沐清,1953—) ,男,侗族,江西豐城人,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認知詩學研究與理論版圖重構」首席專家,主要從事認知詩學、語言學、敘事理論、比較文學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系 2020 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認知詩學研究與理論版圖重構」( 20&ZD291) 階段性成果。對文本產生何種反應? 這種研究迥異於千百年來人們對文學的理解和接受,所以,目前許多人( 專業的文學批評者和普通的文學讀者) 對此持懷疑乃至批評態度。但實驗實證研究主要是針對文學基本理論和讀者反應,不是針對文本解讀的。換言之,它不是狹義的文學批評的方法,而是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中國外許多人對此不了解,緣木求魚,不免失望;…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5pm — No Comments
農民們把存放在地勢低矮的小島上的乾草和乾樹葉趕緊運到岸上。漁民們收拾起了圍魚用的大網和拖網,免得它們被洪水卷走。各個渡口都擠滿了面色焦急的乘客,所有要趕著回家或者急著出門的人都心急如焚地想趕在洪水還沒有來到之前能不被阻攔地趕路。
在靠斯德哥爾摩這一帶,湖岸上夏季別墅鱗次櫛比,人們也是最忙碌的。別墅大多坐落在較高的地方,不會有多少危險,但是每幢別墅旁邊都有停泊船隻的棧橋和更衣木棚,那些東西必須拆下來運到安全的地方。
但是梅拉倫湖水溢堤漫出的壞消息不僅使人類恐慌,而且也使得湖邊的動物惶惶不可終日。在湖岸樹叢里生了蛋的野鴨,還有靠湖岸居住,而且窩里有崽的田鼠和鼩鼱也都憂心忡忡。甚至那傲慢的天鵝也擔心他們的窩和鵝蛋被沖掉。…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神色專注、衣著簡單。雖然因為連日來的行程略顯疲憊,但只要一談起科幻話題,劉慈欣就充滿神采。
10月18日,2023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拉開帷幕,這是這一科幻文化主題活動首次走進中國。作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榮譽主賓,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暢談了科幻的現在與未來。
盡量不要專職寫科幻小說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科幻作家之一,劉慈欣的一舉一動十分引人注目。采訪開始前,記者觀察到,現場工作人員幾乎人手一本《三體》,不少書的封面略顯破舊,顯然已被翻閱過多次。…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障墻旁的臺階窄、高、陡,須小心翼翼才能往上爬,必定是為防禦敵人沖上來而設計。障墻後還有一小片空地,可站立,亦可蹲下。
從障墻後出來,站在垛口處,風越來越大。
這風是從北方來,要往南方去。
遠遠望去,一道邊墻牽著一道邊墻,一個敵樓呼喊著一個敵樓,組成了巍峨雄壯、險峻大氣的巨龍長城,正依山勢而遊走,忽左忽右,時高時低。群山連綿,綠樹成片,或新綠,或濃綠,即將染遍大地。野生山杏樹,已經吐出了馨香的粉白花蕊,點綴在群山之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天空中的一只大鳥,頂風飛翔,越飛越遠,最後消失於蔚藍的空中。…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現在,我期待最好的,我接受最好的。”
如果你想讓上面的宣言變為現實,那麽你就不要相信以下陳述:
錢是醜惡的和骯髒的。
錢是邪惡的。
金錢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
我很窮,但是我很清白。
我很窮,但是我很好。
有錢人是騙子。…
Continue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歷史不容假設,但是詩人卻常常從歷史的事象中,看到歷史發展的別一種可能,並且以假定的情境,虛擬歷史可能出現的另外結果。對於歷史的敘事,也就可以從歷史的多面性 、多變性;可能性 、偶然性出發,作出新的探索。在「若非如此,便當怎樣」及 「假如這樣, 便會如何 」的敘事中,為歷史提供另一種圖景 。
《聊齋誌異 》中 《楊大洪 》篇,寫明代名臣楊漣微時,因科試後報優等單中沒有自己,而咽食入鬲, 成為病塊。後求得一道士幫助,將噎阻之飯塊嘔出,霍然病愈。該篇記此異聞乃是為了探討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性,即楊漣假如能追上道士求仙問道, 就可以成為天仙 。而 「異史氏曰: 公生為河岳,沒為日星,何必長生乃為不死哉! 或以未能免俗,不作天仙,因而為公悼惜;余謂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二聖賢,解者必不議予說之慎也 。」針對楊漣當時未能免俗而未能成仙的說法,蒲氏進行了反駁,…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在我們進入日常靜心之前,為了消除你的嚴肅性...竹子靜靜地等待著你的笑聲。
護士雷切特注意到一個精神病人,他的耳朵緊緊貼近牆壁,專心地聽著。
當她走近時,瘋子豎起一根手指警告她說:「噓!安靜點!」
然後他招手讓雷切特護士過來。那個瘋子指著牆上的一個地方說:「聽著。」
雷切特聽了一會兒,然後說:「我什麼都聽不到。」
病人說:「我知道。一整天都是這樣!」…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房屋,就是家庭寄居的房屋,為讓孩子和男人居住其中。為了把他們維系在一起的专设地方,是免得他們東奔西闖的收容所。消解他們外出冒險的氣質,分散他們成年以後出走外逃的心性。探究這個極為困難的問題,就必須接觸那種細膩到難以掌握的材料,也就是說女人的思想,被以房屋為表征所包圍的女人內心思想。尋索出如何能把孩子和男人連結成一个共同點,就是这項煩難的工作。…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October 15,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他必定已經知道並且無疑確實知道,他所撰文為之稱頌的那些人大部分幾乎無甚價值。讀他的頌詞,人們會猜想那不勒斯因其德行、教養和學識而被賦予了一種輝煌的高貴性。然而,在向德·維特里教父告知他所渴望的那不勒斯的研究條件時,維柯沒有隱瞞事實:「貴族們沈迷於享樂的生活之中。」[13]他的學生安東尼奧·傑諾韋西(Antonio Genovesi)為我們保存了一條他關於這種高貴性(貴族性)的諷刺的說法:經常極度貧困卻又表現得很高傲,為了衣冠楚楚坐著馬車出行而準備在家里餓肚子。[14]
關於勞倫扎諾的文學公爵,他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即「高貴的」作家不能不傑出…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October 15,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花山,在廣西寧明縣內,瀕臨明江。絶壁之上,用朱紅顏料畫着一千四五百個粗獷樸拙的人、獸形象,其中最大的人像高達三米,最小的僅高三十厘米,整個畫面高約四五十米,長約一百七八十米,公認爲壯族古代文化之元。
歐唷唷——
我是血的禮讚,我是火的膜拜
從野豬兇狠的獠牙上來
從雉雞髮抖的羽翎中來
從神秘的圖騰和飾佩的獸骨上來
我撲滅了餓狼眼中饕餮的綠火…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October 15,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詩歌中的語言劇變,對很多人來說,就像大海深處的地震,經過時間的過濾,慢慢波及到他們的時候,已經緩和成了用來按摩情緒的小韻律,那一點點詩意的小閃光,原本是遙遠天空下縱橫變幻的極光。下文的討論將告訴讀者,我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比喻開篇。
在上個世紀的詩歌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事件也許就是艾略特的崛起和迅速經典化。對《荒原》等詩篇的寫作,修改與編輯的過程有了具體的了解,對詩人的特殊精神狀態有更多的認識之後,我越發覺得詩歌史本質上是一種極具荒誕感的神秘戲劇。用批評家大衛•布朗維奇的話說,艾略特的爆發是一種歷史上偶爾出現的很邪乎的事故,似乎可以專門用來挑戰人們頭腦中的決定論。…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5,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想要列出他發表在各種期刊,如《言論》或《法律評論》上的實實在在是數以千計的文章是不可能的。在後面的一章里我談到他的一本具有歷史趣味的書,是關於在戰時對英國進行的一次半官方性質的訪問的。他的一些涉及一九一七到一九一九年的回憶錄被收集在黑森在柏林出版的《俄國革命文獻》中。一九二〇年一月十六日,他在倫敦國王學院以“蘇聯的統治和俄國的未來”為題發表了一篇演說,一周以後刊登在《新聯邦》第十五期的增刊上(整齊地粘貼在我母親的剪貼簿上)。同年春天,我在劍橋大學為大學倶樂部組織的辯論會做準備時,把父親文章的大部分都背了下來;(獲勝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辯護士是一個來自《曼徹斯特衛報》的人;我忘了他的名字了,但是記得我在背完了記在腦子里的東西以後,就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政治講話。…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October 15,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一
神話時代的人類思維與文明人的思維有相當大的差異, 而神話又正是那種原始思維的產物, 因此, 不了解原始思維的特點 , 便很難理解神話。原始思維又被稱為前邏輯思維、神秘的思維、 野性的思維 、 神話思維、隱喻思維 、 靈感思維等。在這個問題上 , 影響很大的研究者主要有列維-布留爾、 列維·斯特勞斯 、 卡西爾等。他們的理論各有側重, 也各有不同 , 但是在一些基本問題上, 他們的看法實際上是相近的。綜合他們的相近觀點, 我們可以看出, 原始思維有兩個基本的特征 :
一、 前邏輯的整體把握。 「前邏輯的」(prélogique)這個術語是列維-布留爾首先運用的 。他說:「我們用 `前邏輯的'…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15,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高中一年級學生巴特克里斯達說話尖酸刻薄,是膽小的同學心目中的惡魔。
他無緣無故地為蘇尼塔起了一個綽號“白鶴”。
綽號後來變為“小鴨”,最後成為“純種鴨”。綽號本身並無特殊的意思,不過是惡作劇罷了。
憨厚的人懼怕奚落,但常常成為奚落的對象,殘酷者的隊伍日益擴大,到處亂射怪笑的毒箭。
巴特克里斯達的嘍囉也懷著莫名的厭惡,用目的不明的嘲弄之針,刺傷蘇尼塔。
可憐的蘇尼塔為了解脫只好轉學。…
ContinueAdded by Copil on October 15,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此外,還有另一種思維,「乃是概念的規定性」,它是「實體性的統一性的一種形式規定,是作為整體的形式的一個環節,亦即概念本身的一個環節,這個概念本身乃是有了規定的諸概念的基礎。這個概念本身是不能以感性來直觀或表象的;它只是思維的對象、產物和內容,是自在自為的事情,是『邏各斯』(Logos),是存在著的東西的理性,是戴著事物之名的真理」。從這種概念的規定性出發,內容成為我們考察的對象,「內容不如說是在自身那里就有著形式,甚至可以說惟有通過形式,它才有它才有生氣和實質;而且,那僅僅轉化為一個內容的顯現的,就是形式本身,因而也就如同轉化為一個外在於顯現的東西的顯現一樣」;「隨著內容這樣被引入邏輯的考察之中,成為對象的,將不是事物,而是事情,是事物的概念」。…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October 15,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成果更豐富、形式更鮮活、手段更先進、覆蓋更廣泛,殷墟穿越3000年歷史不斷書寫新的傳奇,正是中國眾多考古遺址和文物保護利用的真實寫照。
行走河南安陽,總能與甲骨文不期而遇。
它,或體現為高鐵站里的標識,或隱藏在街頭的書屋,或散落在漢字公園里……更不用說大名鼎鼎的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展示漢字發展歷史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October 15,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