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5)

三毛《雨季不再來》一個星期一的早晨(3)

辛堤走到尚差林子幾步時,就很快的將肩上的背心一丟,口中嚷著熱,走到樹蔭下便將身子像鳥似的撲到地上去。他自己並不知道,剛才他那樣上坡時,帶給了我們如何巨大的一種對過去時光的緬懷。

“熱壞了,卡諾,你帶了咖啡沒有?”

“辛堤,你忘了,我中午留在學校才帶咖啡的,今天是陪帕柯,整天沒課。帕柯,你幾點想回去?”

“不知道,不管,累了就回去,你走過來。辛堤不要懶了,替我們拍照吧。”…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May 15, 2020 at 12:53pm — No Comments

尤金《迷失的雨季》阿根廷自由行

阿根廷

獨立日期:一八一六年七月九日

國慶日:七月九日

主要語言:西班牙語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面積:279596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南美洲南端

人口:三千萬人(一九八三年)…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May 14, 2020 at 10:13pm — No Comments

鞏強·疫後振興:文産變機 (中)

其次,當大眾的線下娛樂時間和預算向線上遷移,這種流量的強制性遷移為相關產品起到拉新、促活和付費轉化的作用。尤其是低線和下沈市場上,作為很早就“封村斷路”的那些區域,在封閉和宅家的執行上堅決徹底,這或許將減小各線城市消費者使用互聯網的習慣差異,一定程度上打破城鄉之間長期以來數字鴻溝下的認知差異。 

對此,泰合資本高級投資經理石松源認為:“長期來看,可能會刺激用戶付費習慣的形成,在整個線上文娛領域的預算增加,這有利於打開一些行業的天花板,比如受制用戶付費率不足而產生瓶頸的電競、小眾社區、獨立遊戲、知識付費等。”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4, 2020 at 1:58pm — No Comments

鞏強·疫後振興:文産變機 (上)

(原題《疫情後的文化產業,5個潛在增長點和商業可能性》)



題記:2月10日,向上遊學邀請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教授、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盧亞和我共同做了一場線上的直播分享。今天,結合直播中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和這些天的持續思考,從短期性和長期性兩個方面,談談對於疫情危機中的變機、潛在的增長點和商業可能性的一些看法。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4, 2020 at 1:58pm — No Comments

李孟潮·哪咤鬧海”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7)

母親似乎應該是沒有性欲的,這是一種典型的介於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的兒童的想法,但令人驚奇的是,時至今日,許多中國的中青年仍然反對寡居的母親再婚,認為這丟了他們的面子。而在中國的俚語中,幾乎絕大多數的髒話都是指出對方的母親有性欲,母親有性欲,這樣一個最自然事實卻是讓我們許多同胞暴跳如雷的。



這在《俄狄浦斯王》中也有對應的情節,如有學者認為,俄狄浦斯殺死的斯芬克斯就是母親的象征,而且,俄狄浦斯在刺瞎自己雙目時,是一把扯下母親的胸針,這象征著對母親的閹割。…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14,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陸志韋《月光在櫻樹》

(愛爾蘭詩人W . B . Yeats遊新大陸,見月光櫻樹而悲,我不知其何以悲。十年三月二十九日作為此詩,以寫我八九年前之奇遇。)

月光在櫻樹, 

那一天的總溫習 

早已把我的同年朋友 

一個個送到黑酣鄉裏。 …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13, 2020 at 9:10pm — No Comments

紀伯倫《流浪者》舞蹈家

從前,有個舞蹈家,帶著她的音樂師,來到別爾卡沙的王子的宮廷。她被准許入宮,她就按著詩琴、長笛和齊特拉琴的音樂,在王子的面前跳起舞來。

她跳著火焰的舞蹈,劍和矛的舞蹈;她跳著繁星之舞和宇宙空間之舞;然後她又跳著風中花齊之舞。

 …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May 13,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倪志娟·守望

期待一場雪,無休止地落下

覆蓋一切尖銳事物的表面

覆蓋林間小路,像愈合的傷口

行走的人,表情疏淡

我們相望,隔著雪的簾幕

當雪無休止地落下,我們鬢角漸白

理解了人世間的孤獨

你的面容在回憶中閃耀…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y 13, 2020 at 11:41am — No Comments

夸西莫多《莫名的悲傷》

田野上滿是白色黑色的根芽

飄逸著令人悸動的芳香,

蚯蚓和流水把土地一遍遍耕耘。

一縷莫名的悲傷

隱隱騷動在我的心房。

死亡並非我惟一的歸宿,

不止一次,我的心頭

體驗到泥土和青草的份量。…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12, 2020 at 9:36am — No Comments

李孟潮·哪咤鬧海”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6)

李靖的父親形象通過轉移變為了東海龍王。哪咤驚動了水晶宮里的龍王,水晶宮對應女性生殖器,龍王自然是陰莖。此時,陰莖分化為三個視覺形象,一,夜叉李良,二,龍王三太子,三,龍王本人。他們都遭到了哪咤的攻擊。而龍王三太子還有其他的凝縮內容,他還代表著哪咤本人,因為哪咤同樣是排行第三的其他人的兒子。



這就是說,哪咤必須在殺死自己之後,才把攻擊性指向父親及其象征——龍王。這在後面的故事有進一步的說明,哪咤在得到了隱身符之後,痛打了龍王,“哪咤看見敖光,敖光看不見哪咤,哪咤是太乙真人在他前心畫了符,名曰:‘隱身符。’”,隱身,是否認作用的結果。





這和《俄狄浦斯王》有同工之妙,早有學者指出,…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12,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的詩 2016《行當》



我的業餘愛好還是那三樣  

保密沉船的方位

記錄雨夜燈塔對沉船的悲喚

沿著迷宮似的無數航道迴轉



驚恐都消音的漆黑是鋼板

封錮所有的糾結身姿…

Continue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May 12, 2020 at 12:03am — No Comments

李孟潮·哪咤鬧海”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5)

哪咤一生下來,似乎就是父親的情敵。他擁有太多的性特征。他右手套一金鐲,乾坤圈,套著手鐲的手,和男女生殖器交和的狀態相似,乾坤,其實是男女的象征,而右手,是人生活勞動的利勢肢體,它象征著優勢和生產力,在男權文化中,右手無論從功能還是形狀都和陰莖有相似之處。



他“肚皮上圍著一塊紅綾,金光射目”,這里的目,自然不可能是哪咤自己的眼睛,而眼睛和睪丸的對應關係,在《俄狄浦斯王》中已經有了提示,俄狄浦斯自我閹割的方法是刺瞎自己的雙目。“混天綾”,天和父親的對位關係在中國文化中明顯的。值得注意的是,帶著乾坤圈的右手,和混天綾還可以看作是以抵消的方式來抵抗和母親的分離,這兩者都有混合、不分化的含義。…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11,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高名柔·許玉瑩·曾鍹渝:是散文?還是詩? — 淺談散文詩(3)

詩化的句子,除意像生動外,其意義往往既豐富又靈活。用字精練優美的部份具有詩的特質,不同於散文詩的是,詩化散文缺少散文詩的豐富情感、深度情境, 本質上還是不及詩。所謂的深度情境,指的是文字背後所蘊藏的特殊意涵(較傾向於作者的主觀情感)。我們可以透過作者的主觀情感,感受到詩意浪漫的情境, 比起散文,詩在這方面上更能營造這樣的感覺,讓讀者有更深度的反思和想法。 

詩化散文的文句是藻飾過的,和一般散文比較起來較優美且具有詩意,它是在散文的基礎上加入修飾,屬於表面上的改變,並不像散文詩具有濃厚的詩意,因此本質仍屬於散文的一種。

 …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1, 2020 at 10:11pm — No Comments

高名柔·許玉瑩·曾鍹渝:是散文?還是詩? — 淺談散文詩(1)

原题《是散文?還是詩? — 從〈獸〉、〈七尺布〉、〈長頸鹿〉淺談散文詩》

指導老師: 曲春美老師



壹●前言

 …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1, 2020 at 10:06pm — No Comments

高名柔·許玉瑩·曾鍹渝:是散文?還是詩? — 淺談散文詩(2)

三、什麼是散文詩 

波特萊爾說︰「散文詩將是二十世紀的主要形式。」他提出重情節、意象、具體性的物象詩,並強調外在的自由形式,與詩的分別在韻律、內在形式、體裁節奏, 技巧意義性更明顯、更富隱喻意味。(註二) 

白靈《一首詩的誕生》論〈詩不拒散文〉中言:「型態分析法不畏懼散文,它甚至可以用散文來寫詩,當然,此散文是精要的,它的詩意有時不建立在詩的分行效果上,而是其畫面的自足及緩緩宣洩。」…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1,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徐 賁·創傷與懷舊並存的災難“後記憶”(下)

極權災難的後記憶主要是由那些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一災難的人們所擁有的。後記憶的重要特性之一便是必須借助社會、文化性質的,而非個人親身經歷的“集體記憶”,記憶研究稱其為“語義記憶”(semantic memory)。災難親身經歷者的災難敘述要傳承給後代,並在後代中形成後記憶,必須在社會中存在一種能保留災難記憶,並為此記憶提供意義指向的語義環境。惟有這樣的語義環境才能為曾經發生在個人身上的具體事件提供了一個可理解的語境。語義記憶需要借助敘述的形式,如文學作品、回憶錄、口述史、日記、歷史記敘。語義記憶還需要有公共的“記憶場所”(memory sites),如博物館、文物、紀念日或人物、公共論壇和刊物。在災難語義記憶環境不良或嚴重缺失的社會中(如中國,那里的“反右記憶”、“大饑荒記憶”、“文革記憶”都缺乏記憶環境),災難就可能被淡化或甚至美化,災難的後記憶就可能變成一種懷舊,就連一些還活著的,部分親身經歷過災難的人們都不例外。…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May 11, 2020 at 3:54pm — No Comments

陸志韋《緣》

小麥臨去,把所有春光 

傳給河邊的苗圃。 

輕輕的對他們說:“這是我的命, 

我的辛苦,我的工夫。 

我從白雪的手腕裏奪來的, 

你要加意為我保護, 

你要努力為我傳佈。“ 

自從受了生命以後, …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11, 2020 at 12:19am — No Comments

魯迅《讀書雜談》(3)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魯迅《讀書雜談》(2)

那就容易疲勞,因而減掉興味,或者變成苦事了。

我看現在的青年,為興味的讀書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樣的詢問。此刻就將我所想到的說一點,但是只限於文學方面,因為我不明白其他的。

第一,是往往分不清文學和文章。甚至於已經來動手做批評文章的,也免不了這毛病。其實粗粗的說,這是容易分別的。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做做詩,或戲曲小說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時候所謂文人,此刻所謂創作家。創作家不妨毫不理會文學史或理論,文學家也不妨做不出一句詩。然而中國社會上還很誤解,你做幾篇小說,便以為你一定懂得小說概論,做幾句新詩,就要你講詩之原理。我也嘗見想做小說的青年,先買小說法程和文學史來看。據我看來,是即使將這些書看爛了,和創作也沒有什麽關係的。…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魯迅《讀書雜談》(1)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裏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麽東西可講。忽而想到學校是讀書的所在,就隨便談談讀書。是我個人的意見,姑且供諸君的參考,其實也算不得什麽演講。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諸君之中一定有些這樣的經驗,有的不喜歡算學,有的不喜歡博物,然而不得不學,否則,不能畢業,不能升學,和將來的生計便有妨礙了。我自己也這樣,因為做教員,有時即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要不這樣,怕不久便會於飯碗有妨。…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2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