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強·疫後振興:文産變機 (上)

(原題《疫情後的文化產業,5個潛在增長點和商業可能性》)

題記:2月10日,向上遊學邀請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教授、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盧亞和我共同做了一場線上的直播分享。今天,結合直播中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和這些天的持續思考,從短期性和長期性兩個方面,談談對於疫情危機中的變機、潛在的增長點和商業可能性的一些看法。 

疫情仍然籠罩著我們,但也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沈浸式的思考周期。宅家期間不停歇地輸出思考成果,是我們當下最值得去做的事情。上一篇《疫情下的文化產業7大動向》側重觀察疫情之前和疫情中正在發生的變化。今天,我將重點聊聊疫情後中長期的變機和應對。歡迎文化產業的從業者/研究者,在公眾號文末留言提問,闡明你的困惑和問題,讓我們來一場公開的文化產業“雲診斷”。 


思考疫情對文化產業的影響,主要看兩件事:一是疫情改變了哪些行為,二是疫情改變了哪些心理。 

文化產業由於具有項目周期長、投資大、無形資產佔比大、人力/智力成本較高等行業特性,無疑加劇了價值變現和現金回收的壓力。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危機對每一個企業都是嚴苛的考驗,相當一部分企業會因為“流血不止”而無力越冬,但總有頑強的企業可以通過更好地創新穿越周期。

 

短期性:穿越短期的困境與影響


當整個中國社會按下“暫停鍵”,所有的人主動或被動地“宅”在家里,共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前所未有、規模巨大的“在線社會”實踐。 

在正常發展狀態下,新商業模式往往受制於用戶習慣和消費慣性、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獲客和展業門檻較高;而危機的出現和應對所帶來的社會調整,以及極端環境下用戶行為習慣的變化,則可能打破這些門檻,從而孕育突破性機會。

 

顯然,經歷這次疫情,中國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應用得到了一次涉及人群極廣的下沈,人們每天有足夠長的時間使用各種互聯網產品。那些我們原來就習慣的商品和服務,我們開始續費了。那些我們原來不太嘗試的商品和服務,我們開始嘗試了。 

首先,疫情使一些專業性強、門檻高的低頻專業應用得到了“強制轉化”,包括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遠程辦公等等。很典型的一個案例,小眾辦公應用Zoom憑借多人視頻會議的流暢性成功脫穎而出,被更多人所熟知。巨頭級在線服務應用平臺,將借此機會實現用戶習慣的固化與泛化,市場份額即將被分食殆盡。

(本文作者:鞏強,四川非遺文創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2020-02-12轉載自《創業邦》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