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4)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3)

微文化說穿了不過是人類歷史上,“信息方式”轉型的某種征兆。它有幾個主要特征需要特別加以關注:



其一是信息構成的碎微化。說得形象點,微文化是以微型的碎片化信息為其基本形態,因此,微型、微小、微量的信息方式成為微文化的外在特征。以微信為例,短小但數量驚人且快速傳播的信息充斥在各種媒體和網絡中,那些完整的、系統的、複雜的、關聯的信息不再是人們傳遞的主導信息形態。



其二是信息傳遞的實時極速。本雅明在上世紀30年代曾預言,機械復制技術可以在更大的時空範圍里傳播藝術品,但今天微文化的出現已遠遠地超出了本雅明的想像。還是以微信為例,它是微文化最典型的信息傳播方式,在無線網絡的技術條件下,信息超越時空距離的實時點對點傳送迅疾而廣泛。微文化的巨大優勢就在於其信息傳播速率和範圍遠甚於歷史上任何傳播介質,如印刷、報紙、廣播、電話、電視等。…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8,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趙燕菁·中國抗疫核心敘事(上)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開始蔓延,西方對中國應對新冠病毒的解讀,也從最初的制度嘲諷,迅速變異為對中國政府惡意隱瞞的指責。從一開始“美國和意大利等國隨即切斷了與中國之間所有的空中航線,這使人們產生了一種中國人,已淪為不可觸碰的世界賤民的印象”(英國《金融時報》),發展到特朗普公然將新冠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西方對新冠病毒危機的主流敘事正在發生突變。西方隨著自身開始深陷危機,其新冠危機敘事開始從對中國制度的進攻,轉變為對自身制度的防禦——通過誘發全球對中國的追責,達到國內的政治卸責。

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對西方國家經濟社會,產生了意想不到巨大沖擊的情況下,為了盡量消解中國和西方抗疫效果對比帶來的制度沖擊,將這場“天災”定位為“人禍”就成為西方敘事的必須選擇。美海軍部長在給羅斯福號航母深陷新冠病毒威脅的艦員們的訓詞中,毫不掩飾地說:“他(指艦長Brett…

Continue

Added by 罗刹蜃楼 on October 1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第八章 舞蹈 (8)

偶像是一束野草和蘆葦,用袋鼠皮裹著,袋鼠皮的里子向外,全部塗以小白圓圈。一根細長的棒束著一大叢羽毛。伸出上端的代表頭部,兩邊有兩根束著紅色羽毛的棒,代表兩手。



在前面有一根六英寸的棒,末端有一個大草結,四周裹著一塊舊布。這是塗著白色,代表肚臍。全像長約八英尺,顯然是代表一個人。在舞蹈中舉起這個偶像經過相當的時間,然後由兩個人背負著用木棍圍成的兩面旗來替代它。





最後這兩面旗也不見了,舞者便挺搶而前。”26大約其他的原始民族也有宗教的舞蹈;但沒有經人記述罷了。就是在澳洲,宗教的舞蹈也比較少見。該爾蘭德…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8, 2020 at 9:43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第八章 舞蹈 (7)

摹仿的衝動實在是人類一種普遍的特性,只是在所有發展的階段上並不能保持同樣的勢力罷了。在最低級文化階段上,全社會的人員幾乎都不能抵抗這種模仿衝動的勢力。



但是社會上各分子間的差異與文化的進步增加得愈大,這種勢力就變為愈小,到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則極力保持他自己的個性了。因此,在原始部落里佔據重要地位的摹擬式的舞蹈,就逐漸逐漸地沒落了,僅在兒童世界里留得了一席地,在這個世界里原始人類是永遠地在重生的。





能給予快感的最高價值的,無疑地是那些代表人類感情作用的摹擬舞蹈,最主要的例如戰爭舞和愛情舞;因為這兩種舞蹈也和操練式的及其他摹擬式的舞蹈一樣,在滿足、活潑和合律動作和摹擬的欲望時,還供獻一種從舞蹈里流露出來的熱烈的感情來洗滌和排解心神,這種…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8, 2020 at 9:38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第八章 舞蹈 (6)

操練的及摹擬的舞蹈之貢獻於演者和觀者的快樂,在這里不必再作冗長的敘述。再沒有別的藝術行為,能像舞蹈那樣的轉移和激動一切人類。原始人類無疑已經在舞蹈中,發現了那種他們能普遍地感受的最強烈的審美的享樂。



多數的原始舞蹈運動是非常激烈的。我們只要一追溯我們的童年時代,就會記起這樣的用力和迅速的運動,倘使持續的時間和所用的力氣,不超過某一種限度是會帶來如何的快樂。因這種運動促成之情緒的緊張愈強,則快樂也愈大。人們的內心有擾動,而外表還須維持平靜的態度總是苦的;而得能藉外表的動作來發泄內心的郁積,卻總是樂的。



事實上,我們知道給予狩獵民族跳舞的機會的,就是那觸發原始人民易動的感情的各種事情。澳洲人圍繞著他獲得的戰利品跳舞,正和兒童圍繞著聖誕樹跳躍一樣的。…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8, 2020 at 9:35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第八章 舞蹈 (5)

比起科羅薄利舞的一致的性質來,澳洲的摹擬舞就見得樣色繁多了。摹擬動物的舞蹈依然佔據第一位。其中有蛇鳥、野狗、蛙、蝴蝶等的舞蹈,但是沒有像袋鼠舞能得普遍欣賞。



旅行澳洲的人對這種舞蹈已經有許多的記述了。一切旅行者全部贊嘆土人們表現在舞蹈中的摹擬才能。曼臺(Mundy)曾經說,看了這些舞者的跳躍競爭,就會覺得不能再有比這更神妙更成功的摹擬了。17



埃爾看了維多利亞湖(Lake Vitoria)上的袋鼠舞之後,說:“他們表演得這樣令人嘆美,如果在歐洲劇場里出演定然彩聲雷動。”…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8, 2020 at 9:32pm — No Comments

彼得·梅爾《追蹤塞尚》(65)   第17章

“這一夜我永遠不會忘記,”法蘭岑說道。“你們的熱情、你們的房間、你們的服務——精致極了。” 

服務員點起香煙,外表看不出來他已被法蘭岑的贊美所感動。“你有沒有洗澡?” 

“浴室里沒毛巾。” 

“我有毛巾。二十法郎。”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18,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第八章 舞蹈 (4)

他們重復不斷地喊著‘歐烏’、‘歐烏’(Ae-o-ae-o),這在他們並沒有什麼意義,在發‘烏’字音的時候,兩手相拍,舞者也發出‘嘩、嘩—刻’(Wa-Wa-Kuh)的綴音。



無論男女沒有不加入唱歌的,雖則音調不能一致,但是仍舊很和諧的。女人唱得比較高五六個音調,同時也有一種比較活潑的態度。”



亞蒲賽脫(Arbousset)和特馬斯…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8,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潘魯生·關於設計藝術職業技能教育的斷想(3)

其實,中國的工藝美術或設計藝術教育一直帶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只不過在教學內容上多年沿用美術教學的路子發展,形成一種自以為是設計藝術教學的模式,但對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方面顯然是欠缺的。而近二十年來工藝美術或設計藝術教育的發展表明,有些注重藝術表現的傾向,而對設計理論與技能有所忽視。



在技能、技術的培養應該說是專業的核心內容,如培養陶藝師不讓學生體驗泥的性質和陶的火候,其再好的設計也是紙上談兵;廣告設計的學生在學習創意方法和表現形式的同時若不了解市場消費知識,廣告表現的材料與工藝,軟件的知識與與應用,甚至印刷工藝等相關技術知識,其設計的廣告只是脫離實際和唯美自賞的方案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18, 2020 at 8:52pm — No Comments

潘魯生·關於設計藝術職業技能教育的斷想(2)

就中國目前設計藝術各學科的發展現狀來講,培養的內容和目標與社會各行業的需求脫節太嚴重,學科或專業概念與社會行業要求不明確。多年來重視藝術表現,輕視專業理論、技能操作和專業實踐,基礎課與專業課不銜接,專業課與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不銜接,缺少實際的項日課程。



雖有虛擬的項目設計,但大多不遵循市場化、商業化和工業技術的要求和規律,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應用專業脫離太遠。所以我們近二十年培養工藝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究竟在多少從事相關的職業,又有多少畢業生具備適應社會會的能力呢,這是從事設計藝術教育的同仁們認真地思考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18, 2020 at 8:49pm — No Comments

楊 牧·疑神(之二十)(中)

神父在小教堂裡和我談論波特萊爾。

  存在主義。神父講沙特、西蒙.德.波娃。



  皎然喜歡詩,欽仰孔子,但為了佛戒,強制自己不得耽溺於詩,「欲屏息詩道」,又深怕儒門之學擾亂性情,遂黜筆硯,隱入湖州杼山。故意也將自己寫的「詩式」忘記云云。的確辛苦。此據《宋高僧傳》。

  及李洪移守湖州,專程往訪。據說兩人初見「未交一言,怳若神合。」官與僧能相契一至於此,也是天下奇事。…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October 18, 2020 at 8:22pm — No Comments

楊 牧·疑神(之二十)(上)

《唐才子傳》的文筆不好。

  辛文房是元初西域人。他為自己的書寫引言時竟也自稱為「異方之士」,令人發噱。我說他文筆不好,並沒有批評他壞的意思,而是覺得這書前後讀過來讀過去,總有點怪怪的,不太習慣,不像正統好文章。…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October 18, 2020 at 8:19pm — No Comments

潘魯生·關於設計藝術職業技能教育的斷想(1)

原題《藝術與技術並重——關於設計藝術職業技能教育的斷想 》



中國的普通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一整套教學模式,一般的學科和專業多注重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但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則重視不夠。高等教育如何適應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如何改變或發展新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和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的課題。



對設計藝術院校來講,培養什麽樣的設計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應是急待解決和重新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敏銳的審美視野、綜合的創造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術能力的綜合素質;應該是普通高校設計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October 18,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學理論範式:現代和後現代的轉換(2)

關於現代性,歷來有不同的看法。霍爾認為,現代性是一個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四個層面展開互動的過程。政治層面出現了現代主權與合法化的民族國家,經濟層面出現了貨幣化的交換經濟,社會層面則是勞動和性別的動態社會分工,而文化層面形成了以個人化和理性沖動的世俗文化。



吉登斯則把現代性簡潔地界定為,17世紀以來源於西方的“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維爾默的界說則側重於認知層面,他認為現代性就是一個具有“認知、審美和倫理”意義的新視域,透過這些新視域,現代主體擺脫了傳統觀念束縛,開辟了新世界。



其實,社會變化必然導致觀念轉型,反之亦然,觀念的轉型必然推動了社會變遷,兩者之間是一種主客觀互動關係。福柯關於現代性的解釋更精辟,他提出:“現代性……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18, 2020 at 5:27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學理論範式:現代和後現代的轉換(1)

【內容提要】 20世紀文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現代和後現代兩種範式。兩種範式在一系列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上有所衝突,因此形成了對立的理論立場和價值觀。現代範式建立在啟蒙精神的基礎之上,強調普適價值和理性原則,彰顯文學的語言審美功能;而後現代範式則更偏向差異性的價值觀,更關注文學的政治意義。兩種範式相互糾纏抵牾,構成了文學理論的不和諧音。反思這一範式的衝突,如何超越現代/後現代的對立,探尋文學理論發展的未來路向,乃是當下理論界需要思考的難題。



20世紀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世紀,同時也是一個知識生產成果豐碩的世紀。

迄今為止,人們發明了很多的說法來描述這個世紀。諸多表述中,也許波蘭尼說法最為傳神,一個the great…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18, 2020 at 5:20pm — No Comments

馬奎斯《霍亂時期的愛情》(53)

阿里薩饒有興致地看著黑人們肩挑背扛地卸船,他看見搬下去的用竹筐裝著的中國瓷器,給恩比加多獨身姑娘們送去的大鋼琴。當他發現下船的乘客中有羅薩爾瓦一行時,已經為時太晚了。他看見她們半側身趴在黑人的背上,穿著亞馬遜靴子,撐著帶赤道地區顏色的遮陽傘,這時他邁出了前些日子沒敢邁出的一步:揮手向羅薩爾瓦作了個告別的動作,三個女人答之以同樣的動作,那股親切勁兒,使他為自己的遲暮的大膽而心疼不已。他目送著她們在倉庫後面拐了個彎,幾條騾子馱著衣箱、盛帽的盒子和裝小孩的那隻鳥籠跟在她們後面,她們像一串搬東西的小螞蟻似的,在河岸邊的懸崖峭壁上左彎右拐地爬行。接著,她們從他的生活里消失了。這時,他覺得自己在世界上形單影隻,埋在心靈深處的對費爾米納的懷念,突然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18,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10)

王船山又說:“工部(杜甫)之工在即物深致,無細不章。右丞(王維)之妙,在廣攝四旁,圜中自顯。”又說;“右丞妙手能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則心自旁靈,形自當位。”這話極有意思。“心自旁靈”表現於“墨氣所射,四表無窮”,“形自當位”,是“咫尺有萬里之勢”。“廣攝四旁,圜中自顯”,“使在遠者近,摶虛成實”,這正是大畫家大詩人王維創造意境的手法,代表著中國人於空虛中創現生命的流行,細組的氣韻。…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October 18,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化研究的新領域——視覺文化(2)

關注視覺性

從西方思想史角度說,語言對形象的優越始終和理性崇拜密切聯系在一起。將人視為“邏各斯的動物”(亞里士多德),這個界定本身就隱含了某種深義,那就是語言優於形象,話語高於圖形。這種傳統又是和西方一以貫之的“語言中心論”聯系在一起的。當我們以現代性/後現代性二元對立視角來審視這個問題時,一些令人感興趣的歷史線索便赫然呈現於眼前。

後現代“轉向”出現伊始,流行文化興起是助了一臂之力的。伴隨著波普藝術的流行,視覺性和視覺圖像逐漸奪取了文化的“主因”的顯赫位置。從影視到廣告,從雜誌到MTV,從建築到造型藝術,視覺圖像及其“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滲透,導致了視覺圖像的霸權漸趨形成。…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18, 2020 at 4:51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化研究的新領域——視覺文化(1)

視覺文化研究的興起

 

文化研究近來頗有些聲勢,在西方自世紀初韋伯和齊美爾的社會學,後經法蘭克福學派、英國文化研究,到了80年代已蔚為大觀。文化研究已經超越了學科界限,成為一種跨學科的研究。各個大學相繼開設了文化研究的課程,相關的研究機構雨後春筍般地湧現,成果更是令人矚目。中國自90年代以來,文化研究也煞是熱鬧,承繼80年代的文化熱的餘音,以及西方文化研究的感召,文化研究集中在審美文化、大眾文化和媒介文化等層面上,起步雖晚,聲勢頗為浩大。…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18, 2020 at 4:48pm — No Comments

周憲: 審美現代性與日常生活批判(2)

以下, 本文以現代美學中幾種重要的學說為線索, 進一步考察審美現代性的真義。



二、唯美主義——“為藝術而藝術”



唯美主義是現代性意識的最初形態之一。從文化的現代性角度看, 唯美主義提出的一系列命題都帶有革命性。假使說康德率先在哲學上,提出了審美無功利性的命題, 那麽, 從嚴格意義上說, 唯美主義是率先實踐這種美學觀的文學派別。



首先, 唯美主義率先提出了“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從戈蒂耶到王爾德再到佩特, “為藝術而藝術”可以說是一個基本主題, 它隱含著一個重要的訴求, 那就是把藝術和非藝術區分開來。



這種區分一方面反映在最早的一批現代主義者,對現存的資產階級道德的鄙視中, 力求把藝術從道德的約束中解脫出來; 另一方面,…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18,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