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那天在悠悠的西敏古寺裏,眾鬼寂寂,所有的石像什麽也沒說。遊客自紐約來,遊客自歐陸,左顧右盼,恐後爭先,一批批的遊客,也嚇得什麽都不敢妄說。岑寂中,只聽得那該死的向導,無禮加上無知,在空廳堂上指東點西,制造合法的噪音。十個向導,有九個進不了天國。但最後,那卑微繼續的噪音,亦如歷史上大小事件的騷響一樣,終於寂滅,在西敏古寺深沈的肅穆之中。遊客散後,他兀自坐在大理石精之間,低回久不能去。那些石精銅怪,百魄千魂的噤嘿之中,自有一種冥冥的雄辯,再響的噪音也辯它不贏,一層深似一層的陰影裏,有一種音樂,灰樸樸地安撫他敏感的神經。當晚回到旅舍,他告訴自己的日記:“那是一座特大號的鬼屋。徘徊在幽光中,被那樣的鬼所祟,卻是無比的安慰。大過癮。大感動。那樣的被祟等於被祝福。很久,沒有流那樣的淚了。”…
Continue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52am — No Comments
我喜歡那些美得紮實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歡那些美得讓人發愁的花,特別是開在春天的,花瓣兒菲薄菲薄,眼看著便要薄得沒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花的顏色和線條總還比較“實”,花的香味卻是一種介乎“虛”“實”之間的存在。有種花,像夜來香,香得又野又蠻,的確是“花香欲破禪”的那種香法,含笑和白蘭的香是葷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簡直是一塊明礬,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幹凈澄澈。
梔子花和木本株蘭的香總是在日暖風和的時候才香得出來,所以也特別讓人著急,因為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沒有了。…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31am — No Comments
問封閉式問題很容易得到簡短的回答,不要問只會讓受訪者回答有沒有、是或不是的問題,除了無法讓使用者說出你想得到 insight 之外,還很容易冷場,請使用開放式問題讓受訪者暢談。…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30am — No Comments
台灣繼續關起門來自己玩的後果:留不住腦力和勞力,只剩無力和暴力
迎著清晨的曙光,飛機一大早在米蘭降落,遲了一個半鐘頭才到達,我不禁嘀咕一下,看來想在開會前簡短休息片刻,是不可能了。
我應客戶邀請,來參加全球最大的工具機展。台灣機械工業在全球有一定的市場地位,而這家公司在歐洲也併購了當地企業,因此這次活動特別有意義。
到達會場,我在參展攤位附近的休息區坐下,仔細觀察來往人群,有不少東方面孔,都是大陸人,並不令人意外。
幾個男女走到我的旁邊,對著機器比手畫腳。…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29am — No Comments
第三章·不過,那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1
不過,那些都是過去的事了。我現在說那是過去,就因為那已經是徹底過去了的事啦。因為那是我和森“轉換”之前的事情啊。而現在的我和森,是“轉換”後的我和森了。什麽叫做“轉換”?我簡直就像為了述說這一切,才逾越了“轉換”後的種種磨難,如此振作地活至今日啊。哈哈。不過,要把“轉換”講解得使你以及通過你的不特定多數人都能理解,我看實在太難了。單純的、概念化的講解是不行的。所以,迄今為止,我講述那些過去的、徹底過去了的事,都是預備性的措施。…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28am — No Comments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作家、學者、翻譯家。著有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譯作《浮士德》(歌德),學術論著《甲骨文研究》等。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鬥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幹,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色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27am — No Comments
我是公元第一千九百四十九年、中華民國第三十八年四月生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十月成立,所以我呢算是民國出生,共和國長大。
按某種“話語”講,我是“舊中國”過來的人,好在只有半年,所以沒有什麼歷史問題,無非是尿炕和啼哭吧。
現在興講“話語”這個詞,我體會“話語”就是“一套話”的意思,也就是一個系統的“說法”。
“歷史問題”曾經是可以送去殺、關、管的致命話語,而且深入世俗,老百姓都知道歷史問題是什麼問題。…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20am — No Comments
這是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七點或者八點,從未有過的巨大的安靜,使我醒來感到了一種恐慌,我想制造些聲音,但×還在睡著,不該驚擾,悄然地去淋室洗臉,水涼得淋不到臉上去,裹了毛氈便立在了窗口的玻璃這邊。想,夏河這麼個縣城,真活該有拉蔔楞寺,是佛教密宗聖地之一,空曠的峽谷裏人的孤單的靈魂必須有一個可以交談的神啊!
昨晚竟然下了小雨,什麼時候下的,什麼時候又住的,一概不知道。玻璃上還未生出白霧,看得見那水泥街石上斑斑駁駁的白色和黑色,如日光下飄過的雲影。街店板門都還未開,但已經有稀稀落落的人走過,那是一只腳,大概是右腳,我註意著的時候,鞋尖已走出玻璃,鞋後跟磨損得一邊高一邊低。…
Continue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06am — No Comments
七十六、焰火
九月裏,在有晚會的夜間,池邊的晚香玉散發著幽香,我們到花果園房子後面的山上去傾聽村莊裏的節日。葡萄園的老園丁皮奧薩,醉臥在場地上,向著明月,一個鐘點連著一個鐘點地吹他的海螺。
到了深夜才放焰火。先是小小的幾聲悶響,然後像嘆息那樣唉的一聲,焰火在天空中散開,仿佛用一只眼睛在看著星星以及紅、藍、紫彩光中變幻著的田野。有時降落的光亮,好象一個赤身的少女從空中翻身跳下,也好像一株血色的柳樹在灑著它的光花。啊,多麼美麗:發光的孔雀,空中的玫瑰花壇,在星星的花園中飛翔的火樣的錦雞!…
Continue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06am — No Comments
電影讓人百年著迷,因為電影總是那樣有趣卻又呈現複雜的另一面。美國電影學者Howard Suber曾指出:「電影之所以複雜,部分原因乃其結合近乎所有的藝術元素。」因為電影複雜所致,影評角色應該吃重。當一齣電影公映時,必然會引起不同觀眾的注目,部分觀眾在選擇欣賞那一齣電影的當兒,或許會從不同途徑了解該齣電影的總總切切,包括別人的看法或評論,以資自己選擇電影的考量要求,其中包括影評文章。從前,我們成長一代對影評抱著肅然起敬的態度,這些影評人提供電影資訊之餘,也教育我們不少電影知識。…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November 24, 2015 at 5:01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November 24, 2015 at 4:54am — No Comments
在這裏演出莎士比亞戲劇,並非隨意附庸。莎翁曾把“拉古薩”寫入了他的多部作品。1十九世紀末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直接稱此地為“亞得裏亞海的明珠”。我原來一直以為“海明珠”是為阿爾巴尼亞創造的詞,原來出處在這裏。蕭伯納更是將這裏直接命名為天堂人間版。
恢宏的教堂和王公官邸,在暗夜中威風凜凜地矗立著,讓你不由得遐想在過去的歲月裏,這裏的樹下發生過多少故事?雙腳抵住的地面,是否被人千百次地從窗口眺望?
心悸了一下。猛地明白了為什麼拉古薩會屢屢向強敵低頭,捐出重金不惜卑躬屈膝割地賠款,一再繳納保護費,只求平安。若損毀了這精美絕倫的建築,活著的人必肝腸寸斷。只要城郭存在,時間自會證明正義。如果宮闕夷為瓦礫,正義也就化成了永難彌補的痛憾。…
Continue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4, 2015 at 4:30am — No Comments
大師雲集宗白華門下
在青草萌生的時候,送別了朱光潛先生,在白雪紛飛的時節,宗白華先生又離開了我們!一年之間中國失去了兩位美學巨匠,我失去了兩位尊敬的師長,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1985年夏天,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綠色低迷、紅英爛漫的北京大學未名湖畔,居住著兩位享譽海內外的美學老人,一位是朱光潛教授,一位是宗白華教授,說來也巧,二老同齡,今年都是88歲……前幾年大家都說朱先生的身體比宗先生的好,因為他練氣功、打太極拳和慢跑,而宗先生無意鍛煉,只是在茶余飯後在未名湖畔獨自散步。但朱老自前年夏天患腦血栓後,身體差多了,走路需人攙扶,而宗老前年冬天患眼疾住院施行了手術後,卻安然無恙,仍可讀書看報、散步,並能與客人聊上個把小時。”(見《人民日報》海外版)…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November 23, 2015 at 4:39pm — No Comments
想像一下1959年的我:22歲,住在內布拉斯加州(我在那裏已差不多過完了我的今生),租了我第一間寓所,開始靠給《晚報》社會專頁撰寫頭條謀生,養息著我那顆因發現自己將不能像媽媽和灰姑娘一樣結婚、幸福此生而受傷的心。我是所謂“沈默的一代”的成員,我們中的很多人都默默無聞,40到50年代,在麥卡錫和朝鮮戰爭的余波裏,無聲無息。這對於一個想成為作家的女性來說是一種奇怪的情形。我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受到新聞和寫作的訓練,在校報擔任政治記者,把約瑟夫·康拉德的名言“一個作家首先要讓讀者明白”作為自己寫作的準則。我實踐著觀察的美的藝術,讓自己處於事件的邊沿,在心裏把形象轉化為文字;除此之外,食和色是我課外的偏好。我極為困惑的是至今我還住在內布拉斯加。那時,這個州對我來說就是虛偽和生活沈悶的象征。我相信,在習慣的中西部微笑的背後,著作出判斷就像《聖經》裏耶和華的判斷一樣苛刻,但又要依據那種判斷。因此,生活似乎基本上是一個小心行事的問題,這是我尤其不能接受的,也是我最憎恨的。 …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November 23, 2015 at 4:34pm — No Comments
陳晨身邊有李野,他就像劉備身邊的諸葛孔明一樣,一直都在提醒、指點、幫助著陳晨,他其實就是陳晨的一個貴人!然而,陳晨並不像劉備,劉備會聽從諸葛孔明的指點,因此很快就取得了成功。陳晨並沒有認真對待好朋友的建議與提醒,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事情。那麽他屢遭挫折和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在經歷了重重的坎坷與挫折之後,陳晨也確實要好好地思考思考,為什麽費曉英沒有選擇自己?為什麽自己沒有獲得晉升?為什麽自己會討厭盧嘉妮的行為呢?這些問題他都需要徹底地思考思考,所以他失眠了。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實則是一種社會交換活動。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你接受更多的人,也將被更多的人接受;你理解更多的人,也將被更多的人理解,而這些人都可能會成為你的人脈。…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23, 2015 at 4:27pm — No Comments
美國在過去35年中不平等性程度遽增,這一結論已是不容置疑。1979年以來的模式十分明確:越富的人,變得更富的程度也就越高。而如果你是窮人,你有可能繼續當窮人。
但同樣是這一時期,也是科技快速變化的時期。美國正在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資訊時代的崛起可能與此前工業革命一樣動力十足——先是蒸汽、鐵、棉花和機械;接著是內燃機、電力和鋼鐵,它們都改變了社會。
如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居民,可以輕鬆購買智慧手機,以十分低廉的代價獲得人類知識和娛樂的全部,而在一代人之前,這還僅僅是富人的特權。是否有這樣的可能,傳統不平等性和收入衡量手段,大大低估了我們現在的境況?
根據傳統經濟學,乍一看答案是否定的。…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November 23, 2015 at 1:30pm — No Comments
說到房龍,讀書界幾乎人人都聽說過。這位寫了《人類的故事》和《寬容》的美國作家,愛畫畫,常常在給別人的信中畫上自己的漫畫像,其中有不少更是把自己畫成了大象。這當然是在嘲笑自己的龐大臃腫,因為誰都知道房龍身材魁偉,體態超重。但讀了《房龍傳》和他的許多著作,了解他曾以何種面目在社會上亮相之後,我覺得他確實具有某種讓人經常聯想到的大象風格。
自1913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直至去世,房龍這個名字總是和歷史聯系在一起。難怪他去世的當天,美國《星期日快報》刊登訃告時用了這樣的標題:“歷史成就了他的名聲——房龍逝世。”房龍是歷史學博土,但他並不以深入細致的研究見長,而是善於把歷史通俗化、個人化,能將深奧晦澀的歷史內容描述得令一般讀者樂於接受,他使讀歷史成為讀者的一大樂趣。…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November 23, 2015 at 1:30pm — No Comments
小廖麥自己一次也沒有找到野蜜,這事只得依仗刺猬。他將一生不忘那種源於茫茫海灘的甘味,那種一切甜汁都不能取代的東西,是能夠解掉十八輩饞蟲的美味!這味道讓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擁有多麽發達的味蕾,知道了茫茫荒野裏最大的秘密其實就是隱藏的野蜜。…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23, 2015 at 1:30pm — No Comments
從前偶然做了兩首打油詩,其中有一句雲,老去無端玩骨董,有些朋友便真以為我有些好古董,或者還說有古玩一架之多。我自己也有點不大相信了,在苦雨齋裏仔細一查,果然西南角上有一個書廚,架上放著好些——玩意兒。這書廚的格子窄而且深,全廚寬只一公尺三五,卻分作三份,每份六格,每格深二三公分,放了“四六判”的書本以外大抵還可空余八公分,這點地方我就利用了來陳列小小的玩具。這總計起來有二十四件,現在列記於下。
一、竹制黑貓一,高七公分,寬三公分。竹制龍舟一,高八公分,長七公分,是一個友人從長崎買來送我的。竹木制香爐各一,大的高十公分,小者六公分,都從東安市場南門內攤上買來。
二、土木制偶人共九,均日本新制,有雛人形,博多人形,仿禦所人形各種,有“暫”,“鳥邊山”,“道成寺”各景,高自三至十六公分。松竹梅土制白公雞一,高三公分。…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23, 2015 at 1: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