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21 Blog Posts (191)

林燕妮《為我而生》中國人不能被人看死

被人看死不一定是壞事,對有進取心的人來說,可以當是一種激勵。

凡事都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看的,問題是你從哪一個角度去看。

就以被人看死為例,有些人會因而氣餒,因而自卑,因而失去自信。如果是這樣的話,便真的會因為被人看死而死定了。

其實,那是毋須如此的,特別是初踏出社會做事的時候,一百個人之中會有九十九個不曉得自己實在想以什麼為終身事業,不外是找到什麼工作便做什麼工作。假如找著了份不適合你的工作,表現當然不會出色,即使工作適合,也會因為經驗不足而錯誤百出,那樣別人自然會不重視你,當你是個沒有什麼用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uly 9, 2021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汪曾祺散文詩《復仇》2

想起這個妹妹時,他母親是一頭烏青的頭髮。他多願意摘一朵紅花給母親戴上。可是他從來沒見過母親戴過一朵花。就是這一朵沒有戴上的花決定了他的命運。

母親呀,我沒有看見你的老。

於是他的母親有一副年輕的眉眼而戴了一頭白髮。多少年來這一頭白髮在他心裏亮。



他真願意有那麼一個妹妹。

可是他沒有妹妹,他沒有!

他的現在,母親的過去。母親在時間裏停留。她還是那樣年輕,就像那個摘花的小姑娘,像他的妹妹。他可是老多了,他的臉上刻了很多歲月。…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uly 8, 2021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江小涓:努力構建講述中國故事的學術體系

79日下午,本文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 暨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清華大學獲獎教師座談會上的主題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在去年“…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8,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劉東黎 “永恒的青春在樹林里”—關於森林的詩學(3)

夢想的詩學

“詩歌創造形象。這形象始於愉悅,終於智慧。”(弗洛斯特語)森林,也天然是屬於詩歌和詩學的空間。與森林有關的文藝作品,無論是沈靜還是熱烈、無論是浪漫還是現實,都與天空和大地有關,與黑暗和光明有關,與四季的燦爛和憂傷有關,與創生、原初、繁衍、純潔、休憩等富有深意的詞語有關。

“到林間來聽吧,我敢斷言:/這歌聲飽含智慧”(華茲華斯:《反其道》);華茲華斯一年夏天在康科德附近散步,看見樹林里有個身影,“看啊,那是愛默生先生。他看來十分愉快,因為他說過今天的樹林里有繆斯女神,在微風中可以聽到她的耳語。”“森林”意象是人類生命情感及理性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借鑒對象,尤其為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家們所鐘愛。對於先驗派詩人來說,尤其有一種啟迪的力量,激發著物我相融的此在本性。…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uly 8, 2021 at 2:3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98)第三部 第5節

在他被監禁的每一個階段,他都知道——至少是似乎知道——他在這所沒有窗戶的大樓里的什麽地方。可能是由於空氣壓力略有不同。警衛拷打他的那個牢房是在地面以下。 

奧勃良訊問他的房間是在高高的頂層。現在這個地方則在地下有好幾公尺深,到了不能再下去的程度。 

這個地方比他所呆過的那些牢房都要大。但是他很少注意到他的周圍環境。他所看到的只是面前有兩張小桌子,上面都鋪著綠呢桌布。一張桌子距他只有一兩公尺遠,另一張稍遠一些,靠近門邊。他給綁在一把椅子上,緊得動彈不得,甚至連腦袋也無法轉動。他的腦袋後面有個軟墊子把它卡住,使他只能往前直看。…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uly 8, 2021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林燕妮《为我而生》中国人输不起

跟一位叱吒商場的風雲人物的左右手聊天,他說他的老闆的做事態度是“不能輸”,凡事都悉力以赴。

這確實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心態——不能輸。

“不能輸”是代表頑強的鬥志,是代表盡心盡力,而不是代表不肯吃虧,或者輸了不認。很多人都會說:“我是不能輸的!”可惜這只表示了他輸了會翻臉、會發蠻,成功人士的“不能輸”可不是這個意思。

做事必定會有成敗,在做的時候有“不能輸”的心理是積極的,也可以說是充分進入備戰狀態,籌策周全,鬥志十足,總好過亂做一氣,全無計劃,做垮了便算數!…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uly 8, 2021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陳力川譯·埃德加·莫蘭:教育的七個黑洞(4)

第三個黑洞是人的同一性。奇怪的是,我們的同一性完全被教育大綱所忽略。正如我對你們說過的,你們可以在生物學中了解一點兒生物人,在心理學中學到一點兒人的心理,等等。但你們知道人的真實存在是不能撕裂的。…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8, 2021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汪曾祺散文詩《復仇》1

復仇者不折鏌幹,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莊子



一支素燭,半罐野蜂蜜。他的眼睛現在看不見蜜。蜜在罐裏,他坐在榻上。但他充滿了蜜的感覺,濃,稠。他嗓子裏並不泛出酸味。他的胃口很好。他一生沒有嘔吐過幾回。一生,一生該是多久呀?我這是一生了麼?沒有關係,這是個很普通的口頭語。



誰都說:“我這一生……”就像那和尚吧,——和尚一定是常常吃這種野蜂蜜。他的眼睛瞇了瞇,因為燭火跳,跳著一堆影子。他笑了一下:他心裏對和尚有了一個稱呼,“蜂蜜和尚”。這也難怪,因為蜂蜜、和尚,後面隱了“一生”兩個字。明天辭行的時候,我當真叫他一聲,他會怎麼樣呢?和尚倒有了一個稱呼了。我呢?他會稱呼我什麼?該不是“寶劍客人”吧(他看到和尚一眼就看到他的劍)。這蜂蜜——他想起來的時候一路聽見蜜蜂叫。是的,有蜜蜂。蜜蜂真不少(叫得一座山都浮動了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uly 7, 2021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石川啄木《事物的味道,我嚐得太早了》愛自己的歌(23)

六七

假裝睡著,勉強打呵欠,

為什麼這樣做呢?

因為不願讓人家覺察自己的心事。



六八

停住了筷子,忽然的想到,

於今漸漸的

也看慣了世間的習氣了。…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July 7, 2021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郭宏安·翻譯一百朵“惡之花”始末—波德萊爾誕辰200周年 2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乃是駭世驚俗之傑作,理當掛頭牌;《論〈惡之花〉》乃是譯者殫精竭慮之產物,雖為敝帚亦當自珍。故掛頭牌者雖得名書卻置於文後,敝帚自珍者則以序稱而忝列詩前。再者,《惡之花》是曠世佳構,《惡之花》的翻譯則非是,《論〈惡之花〉》雖非名山之作,究竟不失為本地風光;故此種非主非賓、亦主亦賓的安排,諒無掠美之嫌。奇特固然奇特,卻不是以奇求特、嘩眾取寵,願知我者察。 

我對於文學翻譯,只是業餘愛好,但比之作為本行的“研究”,似乎更多一些敬重。從存活的可能性上說,一部好的譯品更有機會活得長久,而一部或一篇洋洋灑灑的論文,倘能為讀者指出些許閱讀的門徑,已屬難能,若想傳之久遠,庶幾無望,此非我輩所敢求者。

 …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ly 7, 2021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彭兆榮“遺產旅遊”與“家園遺產”: 一種後現代的討論(3)

家園遺產的歸屬性必定有一個地理的概念。“文化遺產/家園”這對結構直觀的呈現便是文化地圖。“文化地圖”這個詞在不同的語境裏,被賦予差別頗大的指喻: 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對文化地圖作如下定義:



文化地圖: 致力於用圖畫( graphical) 的表達方式,呈現非圖畫型( non-graphical) 的信息。文化地圖不僅表達了物理意義上的地形圖, 更重要的是呈現了精神和文化的“地形圖”: 記憶、願望、焦慮和假說⋯⋯。



文化地圖也是一種知識或觀念視覺化的空間呈現。地圖繪製的對象可以是某些人喜好的事物, 可以是建築、道路、花園、市場、公交車、商場、地鐵等社區中任何事物。…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7, 2021 at 8:30pm — No Comments

呂新雨:新媒體時代的“未來考古” (5)

從傳統媒體的角度看, 30年的市場化改革導致媒體唯利是圖和惡性競爭, 各種報業和廣電集團進軍房地產、金融和一切有利可圖的行業。與此同時, 廣告和營銷部門的重要性壓倒了采編部門, 導致對新聞生產成本的一再壓縮, 記者的勞動價值不斷貶值。記者一步步淪為計件工。記者的” 民工化” 過程一旦開啟, 就如滾石下坡, 勢無可擋, 直至今天出現機器人代替記者寫稿———問題不在於是否應該啟用機器人寫稿, 而在於人們對科技” 進步” 歡呼雀躍的同時, 卻看不到其背後的問題。其實, 作為平臺的新媒體, 不就是” 廣告和營銷部門” 的集成平臺嗎?在此意義上, 作為新媒體的微信不過就是以外部的營銷平臺置換了傳媒內部的營銷平臺。當傳統媒體本末倒置, 把自己轉變為營銷平臺, 而不再依靠記者的勞動價值為生存之道時, 那麽, 其被更強大的平臺替換, 不就是順理成章的邏輯過程嗎?

從主流意識形態的生產角度看, 傳統媒體強調內容為王,…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7, 2021 at 4:00pm — No Comments

呂新雨:新媒體時代的“未來考古” (4)

今天,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 占領信息傳播製高點, 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但是如果融合發展的路徑依然是市場化的延續, 產生以全方位接入/融入BAT的邏輯後果就是必然, 而這則意味著媒體所有權的最終易手, 即所有的主流媒體和市場化媒體都要靠接入私營的BAT來獲得生存權。由此, BAT的資本屬性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成為極為敏感的區域。換言之, BAT將擁有足以倒逼主流意識形態的資本。當然, 這一過程並未完成, 事實上也不可能完成, 政治天花板的設定就是證明。但是, 這一邏輯已經啟動, 它帶來的破壞性影響需要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真正面對。而政治和資本的博弈, 也勢必在此基礎上激烈展開。

微博的故事已經過去, 微信的故事正在發生。  



二、新聞之殤,…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7, 2021 at 4:0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97)

他得再從頭開始來一遍。這可能需要好幾年。他伸手摸一下臉,想熟悉自己的新面貌。臉頰上有很深的皺紋。顴骨高聳,鼻子塌陷。此外,自從上次照過鏡子以後,他們給他鑲了一副新的假牙。你不知道自已的容貌是什麽樣子,是很難保持外表高深莫測的。反正,僅僅控制面部表情是不夠的。他第一次認識到,你如果要保持秘密,必須也對自己保密。你必須始終知道有這個秘密在那里,但是非到需要的時候,你絕不可以讓它用任何一種,可以叫上一個名稱的形狀,出現在你的意識之中,從今以後,他不僅需要正確思想,而且要正確感覺,正確做夢。而在這期間,他要始終把他的仇恨鎖在心中,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而又同其他部分不發生關係,就像一個囊丸一樣。 …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uly 7, 2021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劉東黎 “永恒的青春在樹林里”—關於森林的詩學(2)

古人把土地崇拜的場所叫“社”,而以樹作社神。聞一多先生對此曾做過考據,“原始時期的社,想必是在高山上一座茂密的林子里立上神主,設上祭壇而已。社一名‘叢’,便是很好的證據。”可見樹木繁茂蒼郁之處,常是古人的立社之地。在漢語中,“城狐”與“社鼠”具有同樣的暗喻意義,就是因為狐鼠常常粘連了土地神的神性,也常以枝葉濃密、生態性混沌複雜的社林為藏身之所。

唐代柳祥在《瀟湘錄》一書中,寫賈秘在古洛陽城綠野中,曾見數人環飲,自歌自舞,這七人正是松、柳、槐、桑、棗等七種樹木之化身。楊衍之《洛陽伽藍記》載,當“神桑”被圍觀時,惹惱皇帝,即命人殺之,“其日雲霧晦冥,下斧之處,血流至地,見者莫不悲泣”。英國人類學家弗雷澤在其著作《金枝》中也提到:“中國書籍甚至正史中,有許多關於樹木受斧劈或火燒時流血、痛哭或怒號的記載。”森林已成為功德之意象,對森林的敬畏之心,成就了一個高古樸拙的上古精神家園。…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uly 6, 2021 at 2:3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96)

他毫無困難地駁倒了這個謬論,而且也沒有會發生相信這個謬論的危險。但是他還是認為不應該想到它。凡是有危險思想出現的時候,自己的頭腦里應該出現一片空白。這種過程應該是自動的,本能的。新話里叫犯罪停止(crime stop) 

他開始鍛煉犯罪停止。他向自己提出一些提法:——“黨說地球是平的,”“黨說冰比水重,”——然後訓練自己不去看到或者了解與此矛盾的說法。這可不容易。這需要極大的推理和臨時拼湊的能力。例如。“二加二等於五”這句話提出的算術問題超過他的智力水平。這也需要一種腦力體操的本領,能夠一方面對邏輯進行最微妙的運用,接著又馬上忘掉最明顯的邏輯錯誤。愚蠢和聰明同樣必要,也同樣難以達到。…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uly 6, 2021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毛佩琦《建文帝謎蹤》(6)

查繼佐《罪惟錄》的記載中,關於建文帝出亡的不同說法,就有二十三種之多。因為沒有確切證據,作為嚴肅的史學家,查繼佐提出“十六辯”即“十六疑”,對它們一一加以辯駁,全部否定了。

帝子出走何事,而五六十人聞之,後此無一敗:疑一。

鬼門可出,水關何必復導:疑二。

金川既啟,廷臣驚懼不知所出,在外小臣安敢遽入大內:小臣能入而帝不能出:疑三。

兵勢洶洶此何時:而神樂道士惓惓夢中之言,艤舟待命:疑四。…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6, 2021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奧修《靜心:狂喜的藝術》(97)

在空達里尼的喚醒中,在通道的打開中,性的力量有沒有增強?

性的力量的增強與空達里尼通道的打開是同時的,但不是同一個。性的力量的增加將是打開更高的能量中心的沖力。所以性的力量會增加。如果你能覺知到它並且不用於性愛,如果你不允許它釋放在性愛中,那麽它會變得極其強烈,以至於向上的運動就會開始。



首先,能量會盡其所能地試圖釋放在性愛中,因為那是它經常的出口、它平常的中心。所以一個人必須首先覺知到一個人的向下的"門"。只有覺知才能關上它們,只有不合作才會關上它們。性並不是像我們感覺到的那樣強而有力,它只是暫時是強而有力的。它不是一件24小時的事,它是一個短暫的挑戰。…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July 5, 2021 at 4:30pm — No Comments

呂新雨:新媒體時代的“未來考古” (3)

在此意義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面臨另一方面的挑戰, 這一方面的挑戰是針對國有企業而言的。國企改革需要在克服腐敗、官僚化、權錢交易、利益集團化的過程中駛入世界市場經濟的大海, 重新締造國企在新時代的新使命。20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 導致國有資產大規模流失和數千萬工人被買斷工齡下崗的” 經驗” , 成為國企改革的沈痛教訓。深化改革絕不能以國有資產流失為前提。在這個意義上, 國企發展與深化改革的曲折、艱難, 正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必須面對的挑戰。在這個意義上, 問題不是國企能否批評———國企當然應該接受監督和批評, 而是需要警惕以國企私有化為訴求的批判。這類批判往往對私企普遍存在的腐敗、家長製和等級製度視而不見。事實上, 企業組織的民主問題不僅僅是國企改革的問題, 同樣甚或更嚴重地存在於私企。…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5, 2021 at 4:0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95)

他已經投降了;這已是一致的意見。實際上,他回想起來,他在作出這個決定之前很久早已準備投降了。從他一進友愛部開始,是的,甚至在他和裘莉亞束手無策地站在那里,聽電幕上冷酷的聲音吩咐他們做什麽的時候,他已經認識到他要想反對黨的權力是多麽徒勞無益。他現在明白,七年來思想警察就一直監視著他,像放大鏡下的小甲蟲一樣。他們沒有不注意到的言行,沒有不推想到的思想。甚至他日記本上那粒發白的泥塵,他們也小心地放回在原處。他們向他放了錄音帶。給他看了照片。有些是裘莉亞和他在一起的照片。是的,甚至……他無法再同黨作鬥爭了。此外,黨是對的。這絕對沒有問題,不朽的集體的頭腦怎麽會錯呢?你有什麽外在標準可以衡量它的判斷是否正確呢?神志清醒是統計學上的概念。這只不過是學會按他們的想法去想問題。

 

只是——!…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uly 5, 2021 at 1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