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16 Blog Posts (592)

徐志摩·天目山中筆記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詩人。著有詩集《誌摩的詩》、《猛虎集》,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短篇小說集《輪盤》等。

佛於大眾中,說我嘗作佛。

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

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蓮華經譬喻品…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47pm — No Comments

詹姆斯·C.休姆斯:像丘吉爾一樣演講 像林肯一樣站立~引用的力量

擴大信息的影響力

那些從來不引用的人,同樣也不會被別人所引用。——本傑明·迪斯雷利

約翰·肯尼迪是美國第一位把引用這一演講技巧作為競選武器的總統。肯尼迪如此評價“二戰”中的丘吉爾:

他把英語組織起來,並將其送上了戰場。

我們同樣可以說,肯尼迪善於將偉人的格言作為炮彈運用在演講中。在1960年10月的一周,肯尼迪向人們展示了羅伯特·弗羅斯特、蘇格拉底、但丁、富蘭克林·羅斯福、查爾斯·狄更斯和魯德亞德·吉蔔林的智慧。…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45pm — No Comments

詹姆斯·C.休姆斯:像丘吉爾一樣演講 像林肯一樣站立~比喻的力量

穿過比喻的陽光。

——狄蘭·托馬斯[狄蘭·托馬斯(DylanThomas,1914—1953),英國詩人,出生於威爾士。他的詩風粗獷而熱烈,音韻充滿活力而不失嚴謹,其肆意設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擊,相互制約,表現自然的生長力和人性的律動。1953年狄蘭因為飲酒過度而在紐約逝世,英美文學界為了紀念這位有才華的詩人,在2006年專門設立了“狄蘭·托馬斯獎”,獎勵30歲以下以英語寫作的詩人。]

耶穌從來沒有用過“救贖”一詞,“救贖”這個詞是聖徒保羅使用的一個希臘語詞匯,因為保羅是用希臘文來寫信的,但救贖的故事卻來自耶穌。耶穌曾向一位沈溺於美酒、女人、縱情聲色的年輕人布道,然後這位回頭的年輕浪子對耶穌說:“父親,請原諒我再給我一次機會吧。”這就是故事裏所表達的“救贖”。…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45pm — No Comments

佛洛斯特·黃蜂

平滑的金屬線極為藝術地彎曲著,

它昂首挺胸傲然立在那裏。

它整潔的翅膀自我肯定地翹起。

它那串螫針氣勢洶洶搖動著。

可憐的自我中心者,它決不了解

它與其他人其實並沒有什麽不同。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37pm — No Comments

佛洛斯特·向西流動的溪水

“佛瑞德,北邊在哪兒?”

 

“北?那是北邊,親愛的。

溪水是向西流動的。”

 

“那我們就叫它向西流動的溪水吧,”

(人們至今都把它叫向西流動的溪水。)

“當所有其他國家的溪水都向東流動

而延伸至各個海洋時它會怎樣看待自己的…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36pm — No Comments

蔣勳《肉身覺醒》(2)

希臘的“城邦”則追求著列柱式建築的和諧。“和諧”來自於不同意見的相互牽制與平衡。

希臘的哲學因此重思辯,重邏輯(希臘字源的Logos),許多“對話錄”式的文體發展到了高峰。“對話”如同列柱的秩序,相互建立結構的和諧;“對話”不同於“指令”,“指令”則是金字塔,是由下而上的絕對服從。

希臘的“肉身”因此有了全新的“覺醒”。



肉身綻放

希臘人體藝術的成就今日已成為全世界的遺產。…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30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家具演變和生活習俗

東漢時期孟光舉案齊眉的故事,在封建社會中一直被視為妻子敬愛丈夫的典範。這裏講的案,並不同於後世的桌子,否則盡管孟光能力舉石臼,要經常把上面擺放著飯菜的桌子舉到齊眉高也是不可能的。漢代的案,是一種類似今日的大型托盤的家具,形狀或為長方形或為圓形,有的下面附有矮足。漢代的習俗是席地起居(圖1),人坐在鋪著席的地上,把案舉至眉際距地並不太高,且坐姿比立姿穩定,因此可保持案的平穩而不致使上面的食物傾覆。由此看來,一個時期的禮節是與當時的社會習俗緊密關聯的,圖1受到當時的建築技術、房屋、家具、日用器皿等特點的制約。…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57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針

傳說李白幼年學不專心,後見老婦人想以鐵杵磨成繡針,就發憤讀書,因此俗語說,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這不過是一種比喻,實際上誰也不會真費那樣大的功夫去磨針。但是,回想起遠古的人最初創制縫針的艱苦勞動,恐怕也就得有鐵杵磨針的功夫哩!

圖1在我國,現知的年代最早的針,發現於周口店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的居址中。這是一枚長8.2厘米的骨針,針鋒銳利,並且在尾部還挖有小針孔。在當時的生產水平看來,是一件極精致的產品(圖1)。這證明在距今約5萬年以前,我們的遠祖已經穿上了衣服,掌握了最原始的縫紉技術。…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57pm — No Comments

一個寓言可能改變一生(18)老太婆和兩個女仆

過去有一個老太婆,她有兩個女仆。這兩個女仆紡紗紡得很好,甚至紡織三姐妹也不能和她們媲美。老太婆原本沒有其他可操心的事,只是給這兩位女仆分配她們該干的活。只要特提斯①把金發腓比斯②一趕出來,紡車就得開始轉動,就得做成紡錘。這兒,那兒,只見到處都是做成了的紡錘,她們從不停息,沒有一丁點兒的松懈。…

Continue

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56pm — No Comments

一個寓言可能改變一生(17)砂鍋和鐵鍋

一天,鐵鍋向砂鍋建議去旅行。砂鍋婉言謝絕了,它說,理智一點的話,倒是應該待在火爐邊不要離開,因為只要碰上那麼一丁點兒小事,就可能使砂鍋粉身碎骨,回來時就成了碎片了。砂鍋說道:

“因為你的皮比我的要結實,所以我看你完全可以去走一走。”

鐵鍋說:“我可以保護你。如果有什麼硬的東西威脅你,我就會站到你身前,這樣你就可以得救了。”砂鍋被這一建議說服了。于是它的同伴鐵鍋就靠在了砂鍋的邊上。這兩位三條腿的同伴就上路了。它們一瘸一拐地走著,因路面小小的疙瘩而相互碰碰撞撞。砂鍋很痛苦。它還沒走上百步就已經被它的同伴撞成了碎片。砂鍋想抱怨都來不及。

讓我們只與自己的同類合作吧。否則,我們就得擔心可能會遭遇砂鍋一樣的命運。

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55pm — No Comments

方範《丁香花:孤獨的記憶》石獅印象

出了門,世界真大。自己就更顯得孤陋寡聞。車到石獅,我才為這個索有小香港美稱的、由鎮直升為市的繁鬧地區所震驚。

剛進市醫,就遇見兩個小痛漏在扣架。看上去都強壯且有些散打功底,一拳一腳,身手不凡。只見鮮血淋淋汩汩,罔觀者眾,勸阻者無。一般情批,我並不太喜歡觀熱鬧,加之被同伴告誡這裏情況較乩,當機立斷走為上。…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53pm — No Comments

方範《丁香花:孤獨的記憶》宣城二景

棗花吐芳,清香陣陣,沁人肺腑。

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安徽省的宦城縣正式改為宣城市,應邀前來的滬寧線十八家新聞單位記者團,便是她的第一批客人了。

古往今來,宣城素為江南名邑。她的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有軍政要地、皖南門戶之說。

記者團的任務,是對皖南黃金旅遊線進行系列采訪。宣城的名勝景點眾多,然而在下筆拙,難以從容潑墨。只得篩選其二,匆匆草就,獻給讀者。

一顆失落的明珠…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52pm — No Comments

《哈佛溝通培訓》演講課程(3)

當然,這些都是輔佐手段,關鍵還是要放松心情,讓內心平靜下來,充滿自信地開始你的演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成功演講的方法

演講之前,要確認自己已經準備妥當。充分地進行

準備,這是保證你演講成功的首要因素。

註意培養你的個人風格,動用你的風格贏得聽眾的喜愛。

關註你的聽眾。演講是講給他們聽的,調動他們的

興趣和積極性,才是演講成功的關鍵。…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36pm — No Comments

戈爾德溫·史密斯:科學之外的秘密

  戈爾德溫·史密斯(1823——1910),英國科學家、歷史學家。1845年畢業於牛津大學。曾任牛津法學和近代史欽定講座教授。1868年赴美國,後定居加拿大。1872至1874年主編《加拿大人月刊》,並創辦《星期》和《旁觀者》。著有《現代史》、《牛津大學的變革》、《美國政治史》、《愛爾蘭歷史和愛爾蘭問題》等。

  物理科學所從事的是什麼?比起可理解的世間萬物和可想像的時間,更不消說是無限與永恆,它只不過是對某個單一的點的觀察,只是在某一瞬間的體驗。根據這類信息,除了可以建立起人類自然生活所必需的那些日常規則和程序之外,還能保證我們可建立起其他所有的規律嗎?我們讚歎科學發現是多麼偉大。那的確偉大,但這偉大並不屬於它們所揭示的東西,而是屬於它們所給予的啟示。天文學有其實際用途,但其最偉大的成果是對無限空間的認識,並由一個啟發人的思想將此普及開去。天文學上的這種揭示,只能像望遠鏡把星星展示在天文學家眼前一樣。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35pm — No Comments

里夫金《歐洲夢-21世紀人類發展的新夢想》美國夢的緩慢死亡(下)

不勞而獲

美國人向來甘冒風險。部分說來,這就是美國夢的全部要義所在。過去,我們把這種美國式的冒險精神與願意在一片新的土地上重新開始、馴化荒野,以及為某種觀念投資或者開創一項新的生意聯系在一起。今天,對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來說,冒險已經變得幾近等同於賭博。…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理查德·艾爾曼《眾神的宮殿》第二十章·通天的階梯

自拿破侖遠征埃及之後,考古學上對埃及的發現總是層出不窮。1993年,又有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出現在埃及,讓我們不得不感歎,面對古埃及,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真是數不勝數。這一次,領導我們找到這一嶄新發現的人,仍然不是那些正統派的考古學家們,而是一個外行人:一個叫作羅伯特·波法爾(Robert Bauval)的比利時土木工程師。波法爾對天文研究素有興趣。讓那些只看到地面而不知擡頭仰望天空的古埃及學專家們始料不及的是,波法爾發現了天空和吉薩金字塔之間引人註目的聯繫。

  具體地說,波法爾的發現是:我們如果從吉薩南面的天空進行觀察,能夠看見獵戶星座的三顆明星,但它們並不是整齊地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如果以尼他克(AL Ntak)和尼蘭(AL NiLam)這兩顆位置在下面的星星為準拉一條直線,那麼,第三顆星明他卡(Mintaka)將會落在這條直線的左邊,也即偏東的位置上。…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20, 2016 at 10:21am — No Comments

阿城《知識與常識》藝術與催眠

不知道動物是不是,反正人類是很容易被催眠的。我猜動物不被催眠,它們必須清醒準確,否則生存就有問題了。腿上睡了一只貓,你撫摸它,它"幸福"地閉上眼,一會兒就打起呼嚕來,好像被主人催眠了,可是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它立刻就反應,從你的腿上一躍而下,顯出貓科的英雄本色,假虎假豹一番,而主人這時卻在心裏埋怨自己的寵物"真是養不熟的"。狗也是這樣,不過狗的名聲比貓好,就是它"忠","養得熟",養得再熟,如果它對風吹草動毫無反應,人也會怨它。我寫過一篇小說,說有一天人成了動物的寵物,結果比人是主人有意思得多。…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0, 2016 at 9:44am — No Comments

夸西莫多·瞬息間是夜晚

每一個人

偎依著大地的胸懷

孤寂地裸露在陽光之下:

瞬息間是夜晚。


《水與土》(1930)

呂同六譯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February 20, 2016 at 9:43am — No Comments

汪曾祺《人家草木》聞一多先生上課

聞先生性格強烈堅毅。日寇南侵,清華、北大、南開合成臨時大學,在長沙少駐,後改為西南聯合大學,將往雲南。一部分師生組成步行團,聞先生參加步行,萬裏長征,他把胡子留了起來,聲言:抗戰不勝,誓不剃須。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謂“山羊胡子”,而上髭濃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張聞先生的木刻像,回頭側身,口銜煙鬥,用熾熱而又嚴冷的目光審視著現實,很能表達聞先生的內心世界。

聯大到雲南後,先在蒙自呆了一年。聞先生還在專心治學,把自己整天關在圖書館裏。圖書館在樓上。那時不少教授愛起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齋名叫“賢於博弈齋”,魏建功先生的書齋叫“學無不暇”,有一位教授戲贈聞先生一個齋主的名稱:“何妨一下樓主人”。因為聞先生總不下樓。…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0, 2016 at 7:04am — No Comments

鄒士方著《藝術大師的流年光影》知遇之恩,徐悲鴻畫馬

有時,我會時不時翻翻我那些老舊的題字本,再看看裝裱好的那些牌匾,或者詩詞字畫,總會有一種被強風襲擊的感覺,那是一種突然驚醒後振作的歡歌,我從朦朧中看出某些人的影來。

1983年6月全國政協大會期間,商承祚、梁容若同居一室。商先生與我的老師美學大師宗白華是多年老友,故我專門去探望。

商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和書法家,其篆書一字難求,享譽海內外。他是廣東省番禹縣水口營(今屬廣東花都區)人,1902年出生於清末“探花”之家,時為中山大學教授。

商先生顯得十分幹練,同我談宗白華先生。同來的梁容若先生是從臺灣歸來的學者,話不多,體型微胖。…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9, 2016 at 10:16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