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8)

張試承·看《飢餓遊戲》會緊張是真的!電影院裡的空氣騙不了人

在過去,許多電影創作者曾經嘗試在電影裡加入氣味,隨著劇情走向讓觀眾聞到不同角色、場景的味道,更能夠融入電影的情境中。而現在,則有科學家想藉由偵測電影院裡的空氣,反過來得知觀眾在看電影時的情緒反應、甚至推測電影當時播放的情節。

red-chairs-1215718-1920x1440

圖片來源:Free images…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01a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1)

第一章·電影的誕生

電影誕生於19世紀末,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印刷術的發明對書寫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但是並沒有改變散文與詩歌的性質。新的樂器對音樂的影響比較覆雜,但工藝方面的變化並沒有產生關於音樂藝術的全新概念。留聲機讓千百萬聽眾聽到了錄制下來的聲音,但演奏還是老樣子”。 



透視法影g向了繪畫使畫家有可能創造出三維空間的幻像,但仍舊不能表現運動。然而,電影的誕生,作為“自然造物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最終,使物質現實的空間形式得以覆原。從而,使人類又一次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經驗,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影像思維的方式。…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羅洛梅·定義創造力

羅洛.梅這麼解釋創造力:

創造力:韋氏大辭典說:創造力在基本上是「製作及帶入存在」之歷程。他將它細分為三點:



一,它是一種遭遇(encounter)。




藝術家遭遇他們有意要描繪的風景,他們用心審視,從不同角度觀察它。他們可以說是沉浸其中了。(……)畫作、畫布與別的材料,在此成為這種遭遇之次要的部分;它們是這種遭遇之語言,或者可以恰當地稱之為「媒介」。

他認為從這個地方可以見到一項重要的區分:…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李碧華·恩愛小團圓

最漂亮的湯圓,是「雨花湯圓」。這是吃金陵菜(江蘇淮揚菜)的一道甜品。

南京古稱金陵,特產雨花石,小石卵上有隨意繞纏的綵帶紋理,一層一層暈化,每顆不同,永不重複。是大自然的巧妙天工。到南京旅遊的人,都喜歡帶一些雨花石回來細賞。而「雨花湯圓」是取其形象,在糯米粉中混合了可可粉(赭紅)、螺旋藻粉(青綠)、豆沙(紫紅),揉製出這悅目效果。餡兒是蓮蓉,吃來也不過一般湯圓口味,但以「外衣」取勝。太美了,吃一個少一個似地,帶不必要的惋惜——事實上,雨花台的雨花石,近年買少見少,精品早已落入不知誰家戶。有時還有假的出售,連石頭也說謊。

晚飯的時候聯想起翻版和贗品,真是殺風景吧。

有些湯圓外皮漂亮,有些則講究內涵。…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美學體驗慕課札記·契謝米亥:奔湧現象

富有創造性的人面對挑戰性的任務時充滿活力,這是內部動機水平高的標誌。艾伯特(Albert,1990)解釋說,越是傑出的創造者越喜歡選擇挑戰並充滿熱情地迎接挑戰,這使他們的天賦和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並帶給他們巨大的愉悅感。帕金斯(Perkins,1988)也描述了富有創造力的人是如何對復雜問題感到興奮的,他們為有機會解決富有挑戰性、亟待解決的問題躍躍欲試。契謝米亥在他的“奔湧體驗”(“Flow”Experience)研究中,大量描述了人們尋求那些與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挑戰的情形(Csikszentmihayi & Csikszentmihayi, 1990b;…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貓亂·夢遊的人就是活僵屍?

@白日夢教主:可以叫醒正在夢遊的人嗎?

別擔心,你並不會把他嚇死或者害他心臟病突發。但最好還是別打擾他,因為事實上你自己的處境更加危險,尤其是當他手裏握著刀、酒瓶或者方向盤的時候。

你也許在電影裏見過夢遊者爬起來做了一頓大餐然後回被窩,或者開車出去兜風,但事實上那只是極少數。大部分夢遊的人僅僅是把衣服穿了又脫,或者穿著睡衣或內衣起來轉幾圈,除了面癱以外跟平常走路無異,也可能嘴裏嘟囔著什麽或者胡言亂語幾句,看上去就像是要去做什麽事情,但第二天早晨醒來卻對此一無所知。…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59a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她們》之七·賀柬

  「你可知道她還到魯森堡去麼?」 

  「不去了,先生。」 

  「她還到那個教堂裡去做Mass麼?」 

  「她也不到那裡去了。」 

  「她還住在那間房子裡麼?」 

  「不,她已經搬走了。」 

  「搬到什麼地方?」 

  「沒有留下地址。」 …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53am — No Comments

龍應台《目送》魂歸

“喂──今天好嗎?心經寫了嗎?”

“太久沒寫字,很多字都不認得了。”

“試試看,媽媽,你試試看。”

這是他十六歲時離開的山溝溝裏的家鄉。“愛己”要他挑著兩個籮筐到市場買菜,市場裏剛好有人在招少年兵,他放下扁擔就跟著走了。

今天帶他回來,剛好是七十年後。…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53am — No Comments

葉君健·重返書房

葉君健(1914~1999),湖北紅安人,作家、翻譯家。著有長篇小說《火花》、《自由》、《山村》,散文集《兩京散記》,譯作《安徒生童話全集》等。…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47am — No Comments

陳祖芬《走進寧波》做人很開心

張靜章講話像炮擊一般,一句句話在空中炸開。

我在這炮火連天中,接受寧波北侖農村普通話的洗禮。

他那寧波普通話還夾雜很多外國公司或外國老板的名字,這種非常農民又非常全球化的特色語言,寧波北侖之外的中國人聽不懂,中國以外的外國人聽不懂,北侖的農民也聽不懂。

他的每一句話每一陣炮擊,都叫我覺得好像這一分鐘就可能中彈似的。

他說做生意好像打仗。譬如美洲,他在加拿大在巴西設廠,北美南美兩面夾攻。歐洲,他在意大利、在西班牙設廠。中東,他在土耳其設廠。現在正考慮東南亞在哪個國家設廠。他要“一塊塊吃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46am — No Comments

大江健三郎《兩百年的孩子》(12)

第十一章·前往一百零三年之前的美國



1

從小時候起,明就佩服朔的另一個長處,那就是或削刮木件,或從塑料部件中選配出適用的部分,然後配制成富有個性的模型。

每逢這種時候,朔都會說起極為新奇的話語。在制作或使用某物件的過程中,他便會以此為線索,想起某句話來,按照自己的意思使用這句話。…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44am — No Comments

栗本慎一郎《布達佩斯的故事——探索現代思想的源流》(1)

作者介紹:[日]栗本慎一郎 日本著名的經濟人類學家、法律社會學家、評論家。1941年生於日本東京。1971年在慶應義塾大學完成經濟學博士課程。1976年成為明治大學教授,1991年為“明治大學招生腐敗案”憤然辭去教授職位,走上從政道路。曾任國會眾議員、經濟企劃廳政務次長。1999年因患腦梗塞淡出政界。先後擔任拓殖大學客座教授、帝京大學客座教授、東京農業大學教授。2011年出任日本有明教育藝術短期大學校長。著有人類學三部曲《穿褲子的猴子》、《扔掉褲子的猴子》、《脫掉褲子的猴子》及《經濟人類學》等影響廣泛的著作。…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回顧 Part 2

考察團下午參觀了在麻浦區的D-well。



D-well有"Do well, Dream well”的意思,在2014年11月正式開幕,是一個讓變革者(Changemakers)聚首一堂去推動社會創新的地方。

創辦人Kyungsun Chung是現代汽車經營者家族第三代,他以企業的部分營利成立一個名為Root Impact的基金來支援社會創新的計劃。

他以實際行動為社區做一些帶來正面影響、推動社會變革。…



16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2)

無反省則無領略…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4, 2016 at 8:22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1)

生命的歧途

昨日閱某生日記云:“人生有三件事,革命、文學與醇酒婦人,三者得一,亦算值得;三者茍能兼而有之,則人生之願足矣。”又雲:“古人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立德乃因以前中國無敵國外患,大家閑散,才來講這鳥事!”這話在從前的人聽到,會要生氣;如何會將立德看為鳥事?在我們則可以原諒他,而加以分析,指出他的錯誤。…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4, 2016 at 8:21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3)我自己的長短

我的長處,歸結言之,可有兩點:一點為好學深思,思想深刻;一點則為不肯茍同於人。至於短處,不能用一句話說出來,大概說來就是自己不會調理自己、運用自己。頭腦好像一條長的繩索,發揮放射出去,就收不回來,如我之好犯失眠症即其顯證。要治此病,我自己也有一個方法,就是“誠”。大家或許也看出我是一片真誠;不過,實在說來,也在某一些地方上的念頭不單純。意思多就是不誠。不誠,則自己全副生命不能凝集於一處。意思紛歧,念頭就拴不住,仍然是不由自主的在活動。

在表面上似是自己能管理自己,旁人也看我是如此,如吃苦耐勞,屏絕嗜好,食色都很淡泊,其實這都是自己在勉強自己,勉強就等於以一個我管理一個我。他不是整個生命力的偉大活潑,就是不誠、不真切,這是不對的。我自己很知道生命力要是活潑的整個的才對,可是老是做不到。別人看我像是很好,其實內裏也有毛病。…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4,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追隨本心:回蕩世紀的劍橋哲思》(1)

本書是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院長亞瑟•克裏斯托弗•本森的代表作之一,都是經典的對人生進行思考的作品,在西方被譽為劍橋大學留給人間的精神瑰寶。本森教授本來就是個冷人生觀的作家和學者,治學嚴謹,學術建樹頗多,這本書是繼其作品《仰望星空》和《豐富人生》後的又一部全新思考人生和內心自省類的深刻反思作品。



亞瑟•克裏斯托弗•本森…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4, 2016 at 7:44pm — No Comments

馬來西亞“女英雄”西碧卡迪卡素(Sybil Kathigasu)117歲誕辰

谷歌在塗鴉墻上展現茜碧卡迪卡素圖像,表揚這名舍己為人,勇敢抗日的女護士。

(吉隆坡3日訊)適逢本土“女英雄”西碧卡迪卡素(Sybil Kathigasu)117歲誕辰,谷歌首頁的塗鴉展示她身穿護士服,站在霹靂州甲板住所外的畫像,紀念這名在抗日時,舍身救治抗日軍的護士。

谷歌在其頁面上把她形容為“永不退縮的女人”,感謝她舍己為人的勇氣及精神。…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4,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美)邁克爾•布魯姆:像導演一樣的思考(5)

詮釋情節

對一些導演來說,詮釋一出戲指的就是和演員一起排練工作。對其他的導演來說,如我自己,假如沒有做大量的準備就開始排戲,就好像在沒有任何假設的情況下就進行實驗室研究一樣。導演在制作前階段中所做的詮釋工作定然純屬推測,但是在我看來,這是進行排練前的必經之路。…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September 4, 2016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小鵬《我們為什麼旅行》廚藝學校

選擇廚藝學校時我猶豫了半天,比較了三家看起來都小有名氣的學校,可越比越沒主意。每家課程設置都差不多,早晨先去菜場認菜,這主要針對什麽都沒見過的老外,否則有的東西他們不敢吃。接下來名廚授課,然後我們動手操作,最後再把自己的作品一口一口吃掉,所謂自生自滅,真是太環保了。除此之外,每家的菜品變來變去也離不開青木瓜沙拉、冬陰功湯、黃咖喱綠咖喱紅咖喱與牛肉羊肉雞肉豬肉魚肉排列組合等這些泰餐當家菜。…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September 4, 2016 at 10: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