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編劇人生】重啟劇本怎麼寫?身為編劇應該要注意到的三件事!

重新啟動向來都非常兩極,不是叫好叫座就是獲得眾人撻伐。一部電影重新啟動,僅僅因訊息的發布就足以讓一群非常喜歡原著的觀眾推疊一道謾罵聲浪,向電影公司展開復仇。這種情況不會停止,當傑出的作者拿出一部影響世代的作品時,我們不可否認完美的作品讓後進無法超越,然而電影需要不斷產出,如此來傳承,透過大銀幕與凸透鏡──敘述一部精彩的篇章。

故事需要藍本,每一部電影都代表一則故事,依據編劇、導演、演員的性質不同,故事也會有相當不同地呈現。身為觀眾,我們的立場是不希望看到一部拙劣的作品。電影工作者當然也不希望將拙劣的故事呈現給觀眾。因此,當編劇面臨需要重新啟動或改編一部作品時,那他將會遇到以下三項問題:

改還是不改…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0, 2015 at 11:09am — No Comments

Little Sheep·改編電影熱潮掀起!

最近華語影壇掀起一股改編網絡小說電影熱潮,自台灣九把刀的同名改編小說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開始;到中國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滕華濤改編鮑鯨鯨的同名網路小說《失戀33天》;再到香港胡耀輝改編高登小說向西村上春樹的《一路向西》及近期掀起極大迴響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無疑都是網絡改編小說電影的成功。但顯然這只是熱潮的開始,因為那邊廂,同樣改編自高登小說的《壹獄壹世界》及《含忍.死人.的士佬》,已馬不停蹄的進行電影拍攝。那麼,你又能找到改編小說電影的吸引之處嗎?…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February 18, 2016 at 12:39pm — No Comments

蔡國榮·忠於原著還不夠──改編電影,爭議多、學問大

怎樣的改編電影才好看?除了原著小說,還可以改編什麼?最忠於原著的改編電影是什麼?且聽名影評人蔡國榮為您細說分明。

電影改編劇本一向爭論不少,有人問為什麼很多電影會從舞台劇或小說取材?難道不能改編詩歌或散文嗎?或者問改編是不是必須忠於原著?如果改編得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卻與原著分道揚鑣,那算不算好作品?我今年受邀擔任金馬獎評審委員,就遇上了一個改編劇本的問題,那是涉及改編定義的。

《單車上路》 修訂不等於改編

當我在審閱金馬獎影片時看到《單車上路》,才幾分鐘就覺得好熟悉啊,繼續看下去,果然沒錯,就是曾獲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的《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那…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February 14, 2016 at 8:00am — No Comments

李薇婷·十里山花寂寞紅:論《黃金時代》的改編策略

從來寫作或拍攝作家傳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特別是五四時期的女作家群,每每身世難考。要麼像白薇,一部《白薇評傳》像小說的拼湊多於傳紀,[1]要麼像霍建起所執導的《蕭紅》,看著王珞丹扮演的蕭紅,化著妝躺在病床上,那超現實的感覺讓人對整套電影難以下嚥。[2]於是《黃金時代》相對而言拍攝得非常出色,筆者甚至認為,此電影在藝術手法上是目前為止許鞍華最佳的作品。《黃金時代》上映後影評四出,大多針對電影的內容作論述,大抵是將蕭紅定位為一位作家,以作家為本位來看《黃金時代》的成敗得失。但本文嘗試從媒體改編的角度出發,從新量度許李二人的改編策略,討論這種策略對改編作家生平的電影而言,是怎樣一個成功的嘗試。

人物作為文本──改編,一種跨媒體實驗…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February 24, 2016 at 10:15a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3)

在此,仍然存在著用以接近敘事生產性的分析工具不足的問題。或者更準確地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已經湧現出大量相似和相反的術語,以至於有時很難在術語的草堆中找到一根尖銳的分析針,尤其是當故事的“變動”被交替地用旅行、翻譯、改編和挪用等術語或者是上述術語令人困惑地組合來描述時。*參見Laurence Raw(ed), Translation, Adap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London: Continuum, 2012; Nicklas, Pascal, and Oliver Lindner, eds. Adaptation and Cultural Appropriation. Berlin: De Gruyter, 2012; Julie Sanders. Adaptation and Appropriation. The New Critical Idiom. London: Routledge,…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3,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原創力」三問(上)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December 1, 2022 at 3:00a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6)

五、關於敘事和文化記憶,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毫無疑問,“成功孕育成功”(success-breeds-success)的原則(或者說我在其他地方稱之為文化記憶里的 “稀缺”原則)適用於這部龐大的暢銷書,因為已有的改編數量增加了他在其他地方被重新運用的幾率。但是,《艾凡赫》也明顯地具有比司各特的其他小說更具啟發性和生產性的要素。*對此,請參見Ann Rigney, “Plenitude, Scarcity and the Circulation of Cultural Memory.”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35.1 (2005).…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2, 2022 at 10:23am — No Comments

向日葵·文學與電影(四之一):好故事的呈現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必定包含了一個好故事,然而一個好故事並不一定能夠被寫成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關於這一點的判斷,經常可以在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中發現。許多文學作品原本默默無聞,卻因為被改編成電影而聲名大噪,讀者也因此而產生了閱讀和理解的興趣,這是因為其中有一個好故事,儘管作者不能妥切精確地用文字表現,編劇和導演卻能夠運用影像來進行完美的詮釋。

例如凱倫‧白列森(Karen Blixen,筆名伊莎‧丹尼森 Isak Dinesen)在肯亞的生活傳記由丹麥文寫成,由作者自己翻譯成英文,全書為散文形式,文字很美,故事性卻薄弱而流於瑣碎。這本書於一九三七年出版之後,受到美國導演薛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的青睞,透過著名演員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和勞勃‧瑞福 (Robert Redford) 的表述,搖身一變而成為一九八五年發行的電影「遠離非洲」(Out of…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14, 2016 at 10:11pm — No Comments

李薇婷·文學改編電影《推拿》──無光世界的解放與抑壓

中國第六代導演婁燁的電影《推拿》,趕在第38屆電影節的尾聲與香港觀眾打個照面,於4月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映。該片入選今年柏林電影節,獲得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故事改編自中國著名現代作家畢飛宇的同名小說《推拿》,[1] 透過「沙宗琪推拿中心」,將一個盲人的日常世界呈現出來。若將小說與電影對讀,就能看見婁燁改編有明顯的所指,推倒了「盲人」題材輕易被歸類為引起憐憫的煽情片前設。(內含少量劇透,慎入)

無光世界的眾生相與情欲解放…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February 24, 2016 at 10:15am — No Comments

李茜 ·開拓電視業的創作特區

  中港矛盾的問題近期由搶購奶粉、打擊水貨客、北區小一學額不足,廷伸至公仔箱。電視劇《老表,你好嘢》以中港兩地的矛盾為題,借題發揮,雜攪笑、諷刺時弊於一身,在聖誕後農曆年前這淡季檔期,也有不俗的收視。有說皆因近年這類戲種不多,在爭產與後宮鬥爭以外另闢一片天空,也有說正好反映現今香港社會的面貌,更有說是因為個別演員面孔新鮮、角色造型與別不同。不管原因是否屬實,《老》劇展示了製作電視節目,從台前到幕後的組合可以靈活一點,因為靈活生創意,創意生改變,改變生契機。

電視創作里程碑…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28, 2015 at 3:08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5 媒介環境變遷與文學的發展 (9)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December 19, 2019 at 10:21pm — No Comments

石飛德樹•日本創意進軍美國好萊塢

今年夏天,有三部改編自日本原作的好萊塢大片,即將攻佔臺灣各大影城。而擔任前鋒的,便是改編自櫻阪洋《All You Need Is Kill》小說的科幻大片《明日邊界》,由巨星湯姆克魯斯主演。而在那之後,《哥吉拉》和《變形金剛4》也躍躍欲試地,等著席捲票房。好萊塢掀起哈日瘋,美國隊長的魅力,是否能抵抗日本哥吉拉的強力進擊呢?

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櫻阪洋的著作,《明日邊界》由曾執導過《神鬼認證》的大導道格萊門操鏡。在遭受外星人襲擊的荒蕪未來世界裡,湯姆克魯斯不斷地死去而又復活,重複地經歷同一天的每個細節。除了精彩的動作與科幻戰爭場面外,充滿疑團的劇情,也緊扣著所有觀眾的內心。而正是原作這充滿獨創的絕佳想像力,讓曾製作過《我是傳奇》等大片的好萊塢製作人艾文史多夫,也不禁為之驚艷,因此決定簽下這部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2, 2014 at 11:43pm — No Comments

GENIUS 天才柏金斯

2016年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美國國家圖書獎得獎小說改編。奧斯卡影帝柯林佛斯、《福爾摩斯》裘德洛、《時時刻刻》妮可基嫚領銜主演。

真人真事傳記改編,全球知名作家的幕後推手!麥斯威爾柏金斯(柯林佛斯 飾)是二十世紀最富傳奇性與盛名的編輯,他在紐約史克萊柏納出版社任職期間,力排眾多反對聲浪,出版費茲傑羅及海明威的作品,讓兩人成為廣受注目的暢銷作家,更成為文學史上的超級巨擘。一天,柏金斯收到一疊厚達60公分的小說手稿時,頓時對這位神秘不知名的作家湯瑪斯沃爾夫(裘德洛 飾)充滿好奇,柏金斯感受到沃爾夫身上無比旺盛的創作能量,決心幫助他的寫作事業推上巔峰……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December 31, 2016 at 5:15pm — No Comments

文學與電影(四之二):敘事觀點的轉換

文學作品的敘事觀點可以有許多種,除了單一的選擇之外,更有許多作家嘗試過多重敘事觀點的交錯使用。這對讀者而言,可以是極為艱鉅、卻也極為誘人的挑戰,對於想要改編文學作品成電影的人而言,更可以是一場惡夢。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用一生去用心閱讀,然而電影的長度一旦超過三個小時,觀眾就會開始覺得腰痠背痛而怨聲載道了。特別是內容複雜而深刻的作品,在改編成電影時,敘事觀點必須做適當的轉變,才能夠成功地讓觀眾在平均一百二十分鐘的時間之內理解並欣賞整個故事。更重要的是,文學作品的閱讀是漸進式的,書中每一頁都是天梯的一級,讀者必須一歩一歩慢慢地攀爬,最終才能抵達並領悟天堂的極美。相較之下,電影像是絕壁頂端的一座觀景平台,觀眾只需要踏出一歩(也就是電影票的購買),便可以顧盼四方而領略全天下的風景,讓影像自由充斥整個心靈。…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rch 23, 2016 at 11:06am — No Comments

蔡尚偉翟真:“十二五”文化產業規劃編制芻論 5

三、對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編制的幾點建議

 

(一)高水平、高規格制定國家級文化產業專項規劃…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1, 2017 at 6:54pm — No Comments

營銷之道:《灰姑娘》這個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故事怎麽又火了?

迪斯尼經典動畫《灰姑娘》真人版在中美兩地在2015年3月中同步上映,最讓人訝異的是,該片竟同時挑起了中國和北美周末票房的大梁。上映首個周末,《灰姑娘》就以7005萬美元的成績輕松拿下北美周末票房冠軍,而在中國內地,此片也以1.55億元問鼎首周末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冠軍。

然而,一個我們從小就爛熟於心的浪漫故事,一部由童話故事改編而成的真人電影,在幾乎所有人都能對情節倒背如流的情況下,為何還能受到全世界的追捧?難道就為了一條blingbling的裙子?

《灰姑娘》能在中美市場做出如此驚人的票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故事擁有廣泛的認同感。真摯王子和善良公主的童話故事,也滿足了許多人心中的幻想。…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November 9, 2015 at 8:30am — No Comments

賈平凹《朋友》散文集·編輯逸事

堂兄向我說:上海某出版社編輯陳君,一日下班時,收到南京李某寄來的一份書稿,順手堆在小山似的稿件堆裏,正起身要走,偶然瞥見那書稿上附有一信,僅三行:“寄上拙稿《趕海集》,因身患癌癥,盼能盡快審閱。”陳便心想:一個行將去世的人,還著書立說?覺得好奇,順手翻開一頁。才讀一行,目光便被吸住,不覺慢慢移近書案,慢慢將身坐下,竟讀得如癡如醉。晚上九點二十分,家人尋到編輯部,見他正手捧書稿,側在椅上,看得入神。問:“你還沒有吃飯啊!”答曰:“吃什麽飯?”家人搖頭苦笑:“魂兒又被勾去了!”陳方醒悟,卻笑而不答,又抱書稿去敲總編家門,要求連夜復審,說:“此人朝不保夕,此書可長存於世啊!”…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October 8, 2015 at 3:10pm — No Comments

洪英雪·用影像寫歷史 —論老舍《我這一輩子》的電影改編

《東海中文學報》第 16 期頁 325-344

東海大學中文系 2004 年 7 月

*作者為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提要】



傅柯于 1974 年提出電影機器有重新書寫歷史的傾向,不僅呼應新興的政治意識形態,甚至是動用國家機器來整編人民記憶。石揮與楊柳青于1950 年所聯手改編的老舍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正展示了電影、歷…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February 12, 2016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謝爾庭·在新時代編輯地方:當代臺灣地方誌的出版風景(3)

嶄新的雜誌美學

作為一項雜誌新品種,地方誌得以登上博客來、誠品等主流通路,吸引當代讀者,嶄新的雜誌美學與編輯手法功不可沒。視覺編排上,可明顯看到從日本到歐美,生活與設計類雜誌的影響:滿版的攝影風格照,版面的適時留白,再到字型選用與整體配色,雖然未必形成「臺灣地方誌」獨有的美學風格,確實與過去社區刊物的制式報刊印象有所區別。有時,甚至連學生團隊,都能做出過去難以想像的精美品質。…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29,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王鼎鈞·你死我活辦電視(3)

後來我知道,蔣公喜歡用一種高檔的進口鉛筆批公文下條子,那種鉛筆不用刀削,而是用手指一圈圈剝開。蔣公的“身邊人”外放獨當一面,喜歡仿效,楚先生跟中央黨部四組寫便函也如此做,我不懂事,錯過他的美意。…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anuary 7, 2019 at 2:3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