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In the 2014 First Workshop for Foreign Directors a number of participants from different Confucius Institutes had lively discussions on the issue of “how to tell a story of China t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y shared their views and experiences with each other.…
Continue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June 25, 2015 at 2:21pm — No Comments
(二)為什麽中國文化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弱?
1.文化服務產業發展仍比較落後。產業是貿易的基礎,只有國內產業基礎雄厚,才可能支撐該產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文化服務貿易競爭力強,是因為文化產業在其經濟結構中本身就占有重要地位。例如,OECD國家經濟當中“休閑、文化與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基本都在1.5%一3%之間,而中國2009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0.6%。…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5, 2015 at 11:57am — No Comments
2014中國城市創意指數顯示,深圳人“有錢”,花在教育文化娛樂的比例卻不高!!
近日,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深圳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籌)發布了2014中國城市創意指數(CCCI)排行榜。據榜單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位居前五,總體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前十名當中有八個城市位屬華東、華南。
據該課題負責人、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周志民教授介紹,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是國內首個跨城市對比的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數,今年已是第三年發布。該指數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對中國各大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評估,已連續三年獲得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相關研究報告最近獲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評審的第五屆“優秀皮書報告獎”三等獎。…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June 25, 2015 at 11:56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une 25, 2015 at 11:56am — No Comments
6月12日,南大教育與研究基金會所舉辦的第六屆陳六使紀念講座,請到我國知名的社會學者阿都拉曼恩蒙(Abdul Rahman Embong)博士談《如何理解馬來社會──四海融匯的往昔、錯綜復雜的現在、充滿挑戰的未來》。
這是個很好的主題,也點出了馬來社會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基本特點。過去的馬來社會是世界性的(Cosmopolitan),現階段旳馬來社會則多元復雜,而未來,確也充滿了挑戰。未來馬來社會的演變如何,也真的不易把握,特別是全球化與伊斯蘭因素對馬來社會所起的作用。
要如何解讀一個社會,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切入,阿都拉曼則選擇從文明的角度來切入。只是,筆者發現,近年來,不少馬來學者,愛從伊斯蘭的視角,來解 讀馬來社會的演變。這類的文章與書也還真不少。伊斯蘭的視角中,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殖民主義的到來,切斷了馬來亞或馬來群島的伊斯蘭化的自然演進。若…
Continue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June 25, 2015 at 11:06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李信良 on June 25, 2015 at 10:31am — No Comments
兩岸釐清或處理南海U形線問題的思路 宋燕輝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二〇一四年十月上旬,在出發前往新加坡參加一場有關南海問題的學術研討會的前幾天,一位學術界的好友──國立新加坡大學法學院教授,也是該校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貝克曼 (Robert Beckman) ──傳來一份電郵,告知比爾‧海頓(Bill Hayton)剛出版一本題為The South China Sea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之新書的信息。他特別建議,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書店有賣,當我入境時可順便去買一本,因為此書值得一讀。…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June 25, 2015 at 9:05am — No Comments
海絲路肇刺桐城,紛架津梁商旅行。
料采十年巖嶼削,波淩五裏玉虬橫。
殘碑漶漫功長在,涸澤浚疏潮又生。
喜見涘涯騰彩鳳,石都天下盡聞名。
Added by CERI on June 25, 201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在低頭玩手機。」這是網友調侃「低頭族」的一句話,雖話語充滿吐槽意味,卻也帶出了現今人 們因過於依賴手機,缺乏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上述情況不僅實實在在發生在父母與孩子,或朋友同事之間,即便是情侶或夫妻,也面對如此窘境。如今,夫妻因手機 而鬧婚變的現像已相當普遍。
中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在今年5月初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就顯示,夫妻晚上玩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產品的頻率愈高,婚姻滿意度就愈低。
根據調查,自去年以來,中國人民因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而影響夫妻關係,甚至造成離婚的新聞層出不窮,事件多發生在年輕夫婦身上。手機頓時成了夫妻間的「情敵」,直叫人情何以堪。…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June 24, 201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24, 2015 at 10:33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June 24, 2015 at 10:12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une 24, 2015 at 10:11pm — No Comments
當小巴播放馬利的搖滾歌曲,
那美人悄悄地哼起疊句。
我可以看見光線在她臉頰上
遊移並照出它的輪廓;如果這是一幅肖像
你會讓強光部分留在最後,這些光
使她的黑皮膚變得柔滑;我會給她加一個耳環,
簡單的,純金的,以形成對比,但她
沒戴任何首飾。我想像一股濃烈而香甜的味道…
ContinueAdded by 邊鄉 岸 on June 24, 2015 at 10:02pm — No Comments
啊,你睡了。什麼是睡眠?睡眠是死的形象。唔,為什麼不讓你的工作成為這樣:死後你不朽的形象;好像你活著的時候,你睡得成了不幸的死人。
每一種災禍在記憶裡留下悲哀,只有最大的災禍——死亡,不是這樣:死亡是把記憶和生命一股腦兒毀滅。
正像勞累的一天帶來愉快的睡眠一樣,勤勞的生命帶來愉快的死亡。
當我想到我正在學會如何去生活的時候,我已經學會如何去死亡了。
年歲飛逝,它偷偷地溜走,而且相繼矇混;再沒有比時光易逝的了,但誰播種道德,誰就收穫榮譽。…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June 24, 2015 at 5:19pm — No Comments
小順子坐在德士車裏, 不斷望向車窗外的街邊標誌, 當他看到街邊有個巴士侯車亭時, 他肯定是在這裏了. 於是急忙對德士司機說: “到了.停車!停車!”
德士停了下來, 他付了車資, 跨出德士, 德士開動引擎, 絕塵而去.
小順子遊目四顧, 突然啊了一聲, 他下錯站了, 妙香林距離這裏還有一段路程. 沒辦法, 他只好用飽步跑去.
烈日當空, 來到妙香林, 他已經揮汗如雨, 而且氣喘如牛. 進入妙香林, 主持人問他有什麽事? 他說他要來拜祭他的父親.…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June 24,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12月8日,正在北京舉行的“大漆藝術——2014海峽漆藝術大展”上,一對脫胎漆瓶引起了北京觀眾以及我省主要領導的關註。這對滿載鄉愁的漆瓶,承載著一段故事、一段友誼,也讓漆藝這一傳承千年的文化,又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薄料金骨山水對瓶…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24, 2015 at 1:32am — No Comments
In 2013, Chinese unveiled its plan to reinvigorate the ancient Silk Roads which connects Asia and Europe with modern infrastructure across regions. The plan, known as “One Belt One Road” has now become a priority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geopolitical coverage extends to countries and cities in Asia, Middle East, Africa and Europe. As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aid in 2014 during his visit in Europe, he was referring to the economic belt and said China…
Continue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June 24, 2015 at 1:31am — No Comments
評《絲路學研究——基於中國人文外交的闡釋框架》
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文外交的項目
作為一部研究中國“絲路戰略”軟環境的著作,《絲路學研究》(時事出版社,2014年9月)一書重點研究了絲路輻射空間內的中國人文外交。從“新的視角”重審作為“文化線路”之一的絲路後發現,“絲綢之路”已衍化為“絲路輻射空間”,並從歷史梳理、主要項目、反思與展望這三個方面論述中國人文外交,整理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文外交的項目。…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June 24, 2015 at 1:30am — No Comments
不少人總愛把華人解讀為很「世俗化」、「缺乏宗教信仰」,坦白說也不完全錯。不過,傳統華人,尤其未經歷上世紀的文化大變動(如五四運動和文 革)之前,實際上是非常有信仰的。除了所有人都有義務參與的「公共宗教」(非西方傳統及語境中的「Religion」),即儒教和祖先崇拜之外,民間還流 行具組織性的佛、道教,以及汲取、融合或挪用前三者之個別因素的眾多民間信仰,包括始祖神、自然神、地方神、行業神、偉人神、家神崇拜等。此外,還有一些 帶「地下」色彩的教團,如白蓮教。
傳統華人家庭中,基本上一定會有祖先牌位,很多人也會安天公和土地神牌位,另外「更傳統」者,還會有門神、戶神、竈神、井神等。此外,觀音菩薩、財神、太上老君、佛祖、孔子等「神」也相當普遍。…
Continue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June 24, 2015 at 1:29am — No Comments
東快訊(記者林鵬浩)在福建被定位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之際,3月27日至3月31日,一場由福建省文聯、《人民文學》雜誌社聯合主辦,福建省文學院、海峽文藝網承辦的中國著名作家福建“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創作活動正在福州和泉州兩地如期舉行。
此次采風團由著名作家、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王巨才擔任團長,采風團成員包括多位矛盾文學獎得主和魯迅文學獎得主,包括四川作協主席阿來,《民族文學》原主編葉梅,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河北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關仁山,天津作協副主席肖克凡,湖北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陳應松,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邱華棟,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楚、潘向黎,以及福建作協主席楊少衡等,可謂陣容龐大。…
Continue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ne 24, 2015 at 1:28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