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24 Blog Posts (176)

鍾文·詩是什麼?海德格爾:最清白無邪的事業,最危險的行為 3

詩宛如一個夢,而不是任何現實,是一種語詞遊戲,而不是什麼嚴肅行為。詩是無害的、無作用的。還有什麼比單純的語言更無危險呢?」這段話是海德格爾對「作詩是最清白無邪的事業」的一個比較全面的解釋。但是,海德格爾又在後面補充,自己的表述只是暗示,只是讓這個暗示供人去探尋詩的本質。海德格爾上述這段話要表達的意思無外乎是如下幾種:



第一層意思,詩是一種創造,是用想像來做的創造,它是一個夢,它所創造的是一個形象世界。這個夢與現實是沒有太多關聯。



第二層意思,詩歌具有逸離於決斷的嚴肅性(這一點,海德格爾是把詩歌和哲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進行區分的重要一點)。…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4,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9

先看第一個問題。在狄爾泰看來,個人是社會最基本的能動體,他們的活動建構出社會存在,但是人絕不是某種「先於社會而存在的東西」。所有被獨立抽象出來的人都是虛構的,人總是處於特定的社會存在的歷史關聯與境之中。所以,我們都是歷史性的存在。在這點上,狄爾泰與1845年以後的馬克思相接近。特別是在《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構造》中,狄爾泰進一步指認了社會生活不是各種孤立的實體的聚合,而是種種由人的活動構成的事件互動過程之流。重要的是,這種總是當下發生著的生活事件並不是無序的,而是有結構的,它由各種效用性的關聯與境鏈接而成,這種效用性的關係系統構成發展著的總體。



這個Wirkung(效用、作用)極為重要,它是後來青年海德格爾全部實踐哲學的基礎。這是一個作為整體而存在的歷史世界,作為一個互動系統而存在的整體,由各種互動組成的、作為種種價值觀和意圖的源泉之一存在的系統。(43)…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y 4,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徐賁·美國教育改革中的國家利益和核心價值 上

當美國感覺到自己的教育知識質量已經無法與其他先進國家競爭的時候,教育改革便成為國家核心利益所在。自從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後,美國人就對自己的教育落後產生了危機感。1983年里根政府發表《國家在危機中》報告書,警告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不僅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而且落後於美國自己以前的水平。從1966到1980年,美國學生的平均SAT成績,語言下降了50分,數學下降了40分。17歲的學生,有40%不會文字推理,只有20%會寫說理文,只有三分之一能夠解答需要幾個步驟的數學題。《國家在危機中》的執筆人哈維強調:"日益加劇的平庸正在侵蝕我們社會的教育基礎,威脅著我們國家和人民的未來",他說:"如果這種平庸是由某個不友好的外國造成的話,那就等於在向美國宣戰"。這表明教改已經成為美國的根本國家利益。…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4,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68)

這位大學生非常熱愛本鄉本上,覺得烏普薩拉這個城市要比別的城市好得多,因此他自然對老留級大學生怎樣描寫這個城市感到十分好奇,想先讀為快。“唔,與其要我老是牽腸掛肚惦記著這件事,倒不如把他的歷史書馬上就看一遍。”他喃喃地自言自語,“在考試之前最後一分鐘復習功課那是白費功夫。到了教授面前也不見得會考得成績更好一些。”

大學生連頭也不擡,一口氣把那部手稿通讀了一遍。他看完之後拍案稱快。“真是不錯,”他說道,“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呵。這本書出版了,他也就要走運啦。我要去告訴他這本書寫得非常出色,這真是一樁令人愉快的事。”

他把四散淩亂的稿紙收集起來,堆疊得整整齊齊放在桌上。就在他整理堆疊手稿的時候,他聽見了掛鐘報時的響聲。…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May 4,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孫維三·如何說故事: 幾個呈現經驗的現象學命題 5

如果上述這些內容是同學一天中可能發生的經驗,那介紹自己近二十年的生命經驗應不只是家鄉、興趣和志願。你可以回憶從小到大起床時的情境變化、起床後面對的不同世界、不同年紀時對今天的期待等。經過這樣的腦力激盪,作者要求同學選擇一個生命中,特定經驗層面,作為作業主題,說自己的故事。



同學的作業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意主題。有位同學以吃飯為題,描述小時候,祖母常做滿一桌豐盛的菜餚,全家溫馨地共進晚餐。後來父母離異,在她心中,晚餐永遠有一個空的位子。祖母過世後,姐妹倆合力做菜,等父親下班一起用餐。現在一個人在學校餐廳用餐時,常想起祖母的一桌菜,懷念全家團圓的景象。她期待未來,…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y 4, 2024 at 2:00am — No Comments

陳仲義:體驗的親歷、本真和自明:生命詩學 4

生命體驗的第二個熱點是死亡。人們都忌諱談論死,但死亡是哲學最根本的問題,是生命詩學最真實的底色。生與死是存在的兩極,死的永無窺測比生更為凝重和富有力度,所以體驗

死亡即是最深刻體驗存在,即是最深入沉思人的本質。死亡作為生存的基本參照和背景,必然會帶給生存空前的力量,如果對死缺乏真正的意識,也就必然對生缺乏真正的自覺。在死亡面前,生命最徹底暴露它的本色:擁抱、欣賞、逃避、絕望……構成了它輝煌悲愴的樂章。

死亡體驗可分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以身殉道的親歷型,用自己高貴的生命去驗證去燭照生存的虛空。第二種是虛擬型,用冥思幻想擬想去開辟生命終極的種種情景感知。第三種是知性型的,從哲學理念出發,去作形而上認知演繹。…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y 3,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5

由此來看,狄爾泰所設定的理解他人心靈的途徑,在他自己那里並沒有成為疑問,因為他是從現實的社會交往來理解這個途徑的;但在胡塞爾先驗建構這里,卻必須對這個途徑的可能性條件提出問題。這里的原因就在於,盡管他人的心靈生命在直接經驗中是給定的和可以表達的,盡管它存在於客觀精神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理解他人的心靈,這是一回事;但從先驗條件出發,去達到理解的可能性,則是另外一回事。

在這方面,狄爾泰和胡塞爾表現出兩種顯然不同的哲學觀察層面。胡塞爾的現象學在這里就遇上這個問題:是否可以從先驗方面理解主體間性和與之密切相聯的世界生命,並且最終在歷史的關聯中把握它們。

 …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y 3,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The power of arts projects in driving Japanese regional revitalisation By Hugh Davies

It is tricky to detect the impact Japan's 25-year recession from the lively streets of Tokyo, but the capital is a rare exception of growth in an economy otherwise in decline. Just beyond the boundary of convenience stores, pachinko parlors and fast-food outlets that describe the metropolitan edge, evidence of turn-down is everywhere. Deserted schools, derelict farms and shrines lost in bamboo overgrowth evidence the post-boom economy, but also show Japan's…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May 2,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李碧華《橘子不要哭》情場猶太人

有時我想,世上各地每天都有男女為情自殺,究竟中間有沒有猶太人?

猶太人出名的精打細算、實際、吝嗇、聰明。還有把世情看得通透,誰可占他們便宜?何況要他們殉情?

有人重視精神生活,但猶太人明白,只有現實最重要。愛情像果醬一樣甜,沒有麵包,光靠果醬卻是活不下去的。

戀愛中,如處理蜂蜜,多少總能舐到蜜;如接近香水店,多少總會沾上香。但又如掃帚清掃地板,多少總帶髒,只會越用越髒。

愛情極美妙,對刷牙、釣魚、入學試、駕駛飛機、儲蓄、投資、打球、電腦——密友直接用處,對日常生活,亦無間接用處。…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8

這個不在場的「真正的血液」,其實就是人的生命存在。因為在他們的認識論中,除了作為白板式的受動性載體、不確定的主觀經驗和先天理性構架,恰恰沒有真實的生命存在之湧動。狄爾泰認為,意識、認識和作為認知工具的概念都並非理性的產物,而是歷史生活的關聯總體的結晶,任何一種認識,無論是面對自然還是追問社會歷史事實,都只能是一種歷史條件下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中突現而成的主觀關聯與境。況且,社會存在是比自然物質「複雜得多、神秘得多的東西」。與外部的自然存在相比,這里的每一種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事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社會存在總是由道德力量所建構的。

多年後,狄爾泰提出生命存在的最重要方面是存在的主體表現(Ausdruck)。狄爾泰此處所說的表現,是他對人的生命存在形式的一個特殊設定。這里既有主體的形體、語言的直接表意,也有客觀化的活動結構,正是這種相互之間的表現、體驗和溝通才建構了生命的存在之場境。表現的本質是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y 2,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潘知常:我心中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澳門文化命運 4

歷史早已證明,珠江口岸歷來也是商家必爭之地。 例如,有地理研究者和歷史研究者對中國歷史發展與地理的關係研究後,發現唐宋之後中國歷史地理的大門就在珠江口,而且千年不倒。

歷史上,唐宋之後的國家強盛,導致的中國歷史地理發展的基本路線,就是順東轉南並一路朝南走。 可是,中國人在東邊的艱苦努力卻一直沒有奏效,倒是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外來勢力進入中國,卻往往從東邊破局,顯然,這就是上海之所以問世的原因。 同樣,過去的很多年里,中國也曾經在東北、在華東華北沿海、甚至在三線謀求發展,但是,卻都失敗了,為什麼會如此? 豈不是從反面證明只有珠江口才是中國的發展方向?

那麼,中國為什麼會一路向南? 為什麼會在珠江口打開國門? 原因當然是在於中國的海外市場在南邊,而不是在東邊,這樣,珠江口就是最為適宜、便捷的。…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2,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67)

“這時候各個省份方才明白了事情的究竟,盡管他們都不大開心,但是卻不得不承認烏普蘭把一切安排得很週到。

“‘你真是精打細算,白手起家呀,’各個省份異口同聲地贊美說,‘你真是我們當中最精明、最能幹的。’

“‘多謝你們的誇獎,’烏普蘭笑吟吟地說道,‘既然如此,我只好當仁不讓,把國王和首都統統接到我這里來了。’

“其他的省份又不開心了,不過他們既然已經作了決定,便只好照著執行了。…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May 2,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孫維三·如何說故事: 幾個呈現經驗的現象學命題 4

舒茲定義行動為:「基於行動者預先設定的計劃,而執行的行動」(同上引:19)。這個定義強調行動是有意識、主動、預先安排、且有目的。這個定義同時意謂,行動者乃基於目前的身處情境,想像行動完成後,可帶來的未來情境(同上引:20)。隨機、獨立的行動不屬此定義範圍,行動必須是持續、積極追尋、能帶來改變的作為。舒茲進一步指出,行動者要執行一合理的行動,須具備以下知識:(1) 對所處獨特的個人歷史情境有明確的認識;(2) 知道行動可以帶來的未來情境,即預期的目的;以及 (3) 具備可以達成目的的知識、方法、資源等(同上引:30-31)。…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y 2,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十一、平凡 (Ordinariness)

只要成為平凡的就是一項奇蹟,不要渴望成為名人就是一項奇蹟,讓自然走出它的路線,讓它發生。

有一次,班凱蟬師在他的花園裡工作,有一個求道者來,他問班凱說:「園丁,你師父在那裡? 」

班凱笑著說:「 從那個門進到裡面去,你就可以找到我師父。」

所以那個人就繞過去,走進那個門,他看到班凱坐在一張有扶手的椅子上,他就是剛剛在外面花園裡的那個園丁,那個求道者說:「你在開玩笑嗎?離開那張椅子!這是不禮貌的!你這樣做是對師父的不敬!」

班凱離開了那張椅子,坐在地上,然後說:「如此一來,你就看不到坐在椅子上的師父,因為我就是師父。」…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May 1,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陳仲義:體驗的親歷、本真和自明:生命詩學 3

海德格爾認為,諦聽是指諦聽自己的內心,諦聽天地神秘的聲音,在諦聽中靠攏人性的本質,靠攏神性的東西,諦聽排除各種外在干擾和功利,全身貫注浸淫於高峰體驗,通過冥想遐思,捕捉生命的奧秘,由此把握有限人生中的瞬間意義。先鋒詩人,不再采用從前情感歌吟或隱喻方式,而是直接進入對象,"我坐進一片楓葉/並且從枝丫上飄入深深的秋天"。這既是進入自然又是進入人體的方式。他們往往"借助"某種微不足道的聲息或影像去傾聽神秘的生命律動:

當我雙手垂伏桌面

忽聽一陣悲哀的腳步

從書的內部傳來

它細微得像樹枝折斷…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y 1,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童慶炳:經驗、體驗與文學 7

這也就是說作家寫的是平凡的事物,卻能放射出不平凡的光輝。作家所寫的是司空見慣的事物卻能放射出特異詩性光輝。清代文論家葉燮在《原詩·外篇》中說:

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間皆是也,然必待人的神明才慧而見。

就是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問題在發現。那麼什麼人能發現呢?葉燮認為要有「神明才慧」的人才能發現。實際上「神明才慧」也可以理解為人的一種精神狀態,那就是當作家處於體驗的超越狀態中時,人的神明才慧也就顯露出來,也就有可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意義和詩美。的確,人的精神可以處於不同的狀態中,當人們處於麻木的狀態中時,就是有靚麗的美,也會熟視無睹。相反,一旦人們進入到體驗的狀態,那麼平日很不起眼的事情也會閃現出詩意的火花。關於這一點,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柯勒律治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May 1,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