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9

先看第一個問題。在狄爾泰看來,個人是社會最基本的能動體,他們的活動建構出社會存在,但是人絕不是某種「先於社會而存在的東西」。所有被獨立抽象出來的人都是虛構的,人總是處於特定的社會存在的歷史關聯與境之中。所以,我們都是歷史性的存在。在這點上,狄爾泰與1845年以後的馬克思相接近。特別是在《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構造》中,狄爾泰進一步指認了社會生活不是各種孤立的實體的聚合,而是種種由人的活動構成的事件互動過程之流。重要的是,這種總是當下發生著的生活事件並不是無序的,而是有結構的,它由各種效用性的關聯與境鏈接而成,這種效用性的關係系統構成發展著的總體。

這個Wirkung(效用、作用)極為重要,它是後來青年海德格爾全部實踐哲學的基礎。這是一個作為整體而存在的歷史世界,作為一個互動系統而存在的整體,由各種互動組成的、作為種種價值觀和意圖的源泉之一存在的系統。(43) 正是這個一定時代中的總體系統結構,決定了社會存在的各個部分與整體的聯系,也決定了各種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狄爾泰的心靈總體說正是建立在這種現實社會生活總體論的基礎之上的。狄爾泰認為,我們可以運用「社會」(Gesellschaft)這個概念來表示這種不斷發展的總體(Ganze),或者叫社會生活體系(System des Gesellschaftlichen Lebens)。在他看來,這種社會互動構成的系統「貫穿於我的生命之中」。

這個社會總體有兩個向度:首先,每一代人都會遇到由歷史形成的傳統。也就是說,個人生命存在總要歷史性地遭遇某種既成的普遍的關係系統,這種系統生成歷史的意義,「控制著一切時間、一切地點,並且決定著人類生活」。(44) 狄爾泰說:

任何一種行動都是由各種條件決定的;它們與正在進行活動的人所具有的活生生的總體性的關係,產生了他那些目標,產生了他的精力和手段,而且,如果行動不斷地進行下去,這種關係還會產生他針對各種境況進行的調整。(45)

這種觀點十分接近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思想。

其次,這種一定的關係總體的傳統在新一代人的活動中被改變。人又以自覺的意向和行動對這種社會的影響作出反應。狄爾泰認為,人的生命存在的一個一般特征是創造性的構築(Gestaltung),(46) 生活即是構形(Gestalten)。狄爾泰的這一思想直接影響到青年海德格爾,後者在《那托普報告》中的交道建構環構世界的觀念就是由此生發出來的。這個構形十分接近於我所說的構式(configurating)。(47) 這樣,人以他自己的創造性活動「作為一種與其他成分不斷互動的成分而存在」,這也使得每一代人的社會生活本身也表現為一個能動的意圖性關聯與境(Zweckzusammenhang)。狄爾泰認為,這個總體化的意圖與境恰恰是由人類個體的生命活動構成的。我覺得,狄爾泰的這個所謂意圖性關聯與境,十分接近黑格爾的「理性的狡計」,他說:「人類歷史的具有必然性的意圖關聯與境(「關聯與境」原文譯作「網絡」)恰恰是借助於這種由具體個體、由他們的激情、由他們的虛榮自負和旨趣所組成的這種互動過程,而得到實現的。」另一方面,有限的個人與動態社會結構之間還發生著動態的互動。(2016-05-24 愛思想;關鍵詞:狄爾泰、關聯與境、歷史哲學)


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注釋:

(43) 狄爾泰:《歷史中的意義》,第96頁。

(44) 狄爾泰:《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第162頁。

(45) 狄爾泰:《歷史中的意義》,第17頁。

(46) 狄爾泰:《歷史中的意義》,第57頁。

(47) 參見張一兵:《勞動塑形、關係構式、生產創序與結構築模——關於構境理論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種邏輯承襲》,《哲學研究》2009年第11期。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