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也許是因為我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堂名是愛蓮堂的原故,因此對於我家老祖宗《愛蓮說》作者周鐮溪先生所歌頌的蓮花,自有一種特殊的好感。倒並不是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實在是愛它的高花大葉,香遠益清,在眾香國裏,真可說是獨有千古的。年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舊時相傳為蓮花生日,又稱觀蓮節,我那小園子裏的池蓮缸蓮都開好了,可我看了還覺得不過癮,總要趕到拙政園去觀賞蓮花,也算是歡度觀蓮節哩。
可不是嗎?拙政園的水面,占全園面積的五分之三,池水淪漣,正可作為蓮花之家,何況中部的堂啊,亭啊,軒啊,都是配合著蓮花而命名的,因此拙政園實在是一個觀蓮的好去處。例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倚玉軒,還有那船肪形的小軒“香洲”,以至西部的留聽閣,都是與蓮花有連帶關系,而可以給你坐在那裏觀賞的。…
Added by 旅遊 庫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總有一些心花怒放的喜悅,一些無動於衷的冷漠,一些強忍不落的淚水,一些面紅耳赤的尷尬,被我們一瞬間想起。然後想起擁有那些表情的面孔,想起擁有那些面孔的人,想起擁有那些人的旅程。
群像1:忙與閑
喜歡打聽別人從哪兒來的人可不止柯圖一個,除了他,印度人喜歡,考納爾也喜歡。考納爾是我在阿拉斯加碰到的一個小男孩,當時我住在他爺爺開的客棧。每次見到我,這個七八歲的孩子都會認真地問一遍,你從哪裏來?慢慢我才發現,原來這是他固定的開場白,就跟“餵”、“你好”、“吃了嗎”一樣。…
Continue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1pm — No Comments
陳漱渝(1941~),生於重慶,祖籍湖南長沙。著有《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五四文壇鱗爪》、《甘瓜苦蒂集》、《倦眼朦朧集》等。
著名散文家、林語堂先生的老友徐說過:“林語堂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他在文學史上也許是最不容易寫的一章。”林語堂本人撰寫的《八十自敘》一書,開宗明義第一章就叫《一捆矛盾》,矛盾之多,多達一捆,可見其復雜。本文無意於全面評價林語堂一生的是非功過,更不可能在幾千字的篇幅裏理清他那多達一捆的矛盾。我只想忠實記敘1989年9月3日下午參觀臺北林語堂故居的情況,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報道給沒有機會親臨此地的朋友們。…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1pm — No Comments
即使在精英存在不一致的情況下,即各類民眾機械地跟從他們各自的政治家或者專家的建議時,也不存在精英主導。民眾依然能夠確信,他們越是關注某個主題,他們越可能與具有相同價值觀的專家得出相同的結論。
通過這個寓言,至少可以想象這樣的一些條件:在這些條件下,公共輿論對精英話語中的信息和分析的依賴是很大的,但是在合理的術語定義下,精英對公共輿論的主導卻不可能發生。這些條件是:
正如一個記者所說的:“我們不加工事實,而是加工已歸因的觀點。”(轉引自Gans,1980:p**130)記者根深蒂固地依賴信息來源的一個原因,是記者有一種“入鄉隨俗”的傾向:與信息來源保持一致並力圖提供這個來源的看法。像拉塞爾·貝克(Russell…
Added by Virunga on January 30,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人類一直追求四件東西:金錢、名聲、權力、感情。現代人更期望用最短的時間掠奪到最多,以為這便是幸福。何曾想到掠奪得越多越快,人就越變得冷漠無情。潛意識裏不斷鞭策自己,結果累積了太多的挫折與沮喪,內心便高漲著敵意。
許多心理學家在開處方,為現代人的沮喪與敵意尋找出口,或者建議你培養業余的藝術興趣,古人就說過:“怒氣寫竹、喜氣寫蘭”,一肚子的怒火不妨向畫裏宣泄,把竹竿畫成槍,竹葉畫成劍,用美感的滿足來沖淡敵意。或者建議你,苦悶空虛的時候,先整理你的桌子,辦不好國家大事公司要事,清理一房間臟亂總可以吧?古諺說“貧勤掃地,亦救得一半”,書桌整齊、居室清潔,也可以精神一振,總比自覺毫無出路的懶骨頭要多一分氣象。…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30, 2017 at 7:58pm — No Comments
當我們為祖國地方志事業的累累碩果而自豪的時候,不能不想到古往今來那無數為栽培這些碩果付出了心血的人們。他們之中,包含了像章學誠這樣傑出的方志學家,而更多的是遍布於中國大地的默默耕耘的修志人。…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47pm — No Comments
清代的章學誠雖然被尊為方志學的開山祖,但是對於他來說,地方志只是史學的一個分支,還不是一個獨立學科。192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東方雜志》第21卷第18期發表了梁啟超的文章《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方志學》(此文為梁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的一章),這才第一次提出了“方志學”這個學科概念。這篇文章對傳統方志學作了系統的總結,論證並確立了章學誠在方志學史上的地位。從此,方志學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躋身於學術之林。…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32pm — No Comments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古老的地方志和古老的中國一起,重新煥發出青春。
當年,在烽煙滾滾的抗日戰爭年代,在革命聖地延安,中國共產黨中央曾在1941年8月1日頒布的《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中指出:“系統的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決定政策的基礎。”《決定》將地方志列為調查研究的基本材料之一,要求“收集縣志、府志、省志、家譜,加以研究”。不過,盡管對地方志的價值早已有充分的認識,那時候在戎馬倥傯之中,不可能大規模地組織編寫新方志。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編修新志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32pm — No Comments
地方志作為一種文化事業,緊密聯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在帝國主義的炮火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方志也越過了它的第一個輝煌的高峰,和整個中華民族一起踏上了崎嶇曲折的路程。…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31pm — No Comments
飛馳的歲月,不僅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地方志,而且積累了豐富的修志經驗。人們一面實踐,一面思考,對於地方志的性質、特點、功用、內容、編纂方法,以及它產生、發展的過程和常盛不衰的奧秘,探討得越來越深入,逐漸形成一門系統的學問,這就是方志學。
一開始,人們對於地方志的思考和見解,多見於志書的序、跋中,例如宋代鄭興裔《廣陵志序》說:“郡之有志,猶國之有史。”說明他認識到了方志和史有密切關系。宋代劉文富《嚴州圖經序》說:修志是為了記下前人處理地方政事的各種措施和經驗,以“告後之為政”。宋代董弅…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歷史翻到公元1368年。這一年正月,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改元洪武。八月,明朝的北伐軍進占元大都,完成了中國歷史上又一次改朝換代。出身於農民領袖的朱元璋剛剛坐上皇位,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全國百廢待興:行政機構要重建,戶口要清理,田地要重新丈量,賦稅要趕緊整頓……無數緊急的事等著辦,他卻沒有忘記首先將修志提上日程。
明代曾經五次修總志,僅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31年中就修了三次。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詔令儒士:“類編天下州郡地理形勢,降附顛末為書。”(見《明史·藝文志》)到年底就完成了《大明志書》。但此書已失傳了。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修成《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書》,詳記郡縣的建置沿革;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修成《環宇通衢書》,專記全國的交通驛程。這三次修志,重點在地理和交通,看來是為了應付整理全國行政區劃和建立有效的地方行政系統之急需。…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14pm — No Comments
“大雁啊!大雁!不是我自己願意變老的,實在是這時光無止盡地循環,讓我不得不老去的啊!”
這是蒙古草原上的一首歌,據說是從17世紀末就開始流傳的民謠。
老人在草原上看見飛過的大雁,覺得似曾相識,不禁仰首問它:“大雁啊!大雁!那有著碧藍海洋圍繞的南方,是多麽溫暖和美麗,你為什麽不在那裏長久停留?非要千裏迢迢地飛回來呢?”
大雁聽見了,就低飛下來回答:“春天花開了,草原就是幸福的天地,有一種呼喚帶領我們回到家鄉。”
老人俯首行禮,表示歡迎和祝福。大雁正要展翅飛離,忽然又回頭輕聲詢問:“我記得你原來是個多麽年輕的少年啊!怎麽變得這麽老了呢?”…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January 30, 2017 at 7:09pm — No Comments
看,大海的寂寥。一道無法穿越的線封鎖著它──這道線與整個蒼穹連在一起,只在海灘處留下空隙。一艘船,趾高氣昂,帶著隆隆的轟鳴駛離了海岸。西斜的太陽,溫和的雲朵,陣陣海風催人遠行。
船在前進,在空中留下黑色的煙塵,在海上留下白色的浪花。前進,行駛在平靜的波濤上。它駛到海天交接處,穿越那道界線。只剩下高高的桅桿依稀可見;這最後的跡象也終於消失了!那無法穿越的線又變得神秘莫測!誰能否認它的存在呢?
它就在那裏,那是實實在在的分界;那是深淵的邊緣。然而它的後面仍是茫茫滄海,浩瀚無垠。大海越來越深,越來越廣。在它的另一端,是將它與別的海面隔開的陸地,新的陸地,更遼闊的陸地,太陽為它們塗上了不同的色調,那裏生活著不同的種族。神奇、寬廣的土地,高尚、完美的世界,或者已被開拓,或者荒無人煙。…
ContinueAdded by Tata N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09pm — No Comments
女人:有,有地方,親愛的,這兒有的是地方。要是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小姐能挪一挪,坐到對面去……您挪一挪行嗎?好讓我朋友坐在我旁邊……太謝謝您啦!是的,親愛的,我的兩輛汽車全去為戰爭服務了。我坐公共汽車已經挺習慣了。當然,要是上劇院嘛,我就給辛茜婭打個電話。她還留下一輛汽車。她原來那個司機應征入伍了……那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我想現在陣亡了吧。記不清啦。她的新司機我可一點也不喜歡。只要不出錯,冒點險,我倒不在乎。可是他太固執了——不管眼前看見什麽,他都橫沖直撞地開過去。萬一人家偏不躲,一下子撞上,後果怎麽樣,只有天曉得了。不過我記得她對我講過,這個可憐蟲胳臂肌肉萎縮,一只腳又有毛病,我想他那麽不管不顧的,準跟這個有關系。我意思是說——啊……你還不明白嗎!
朋友:……?…
Added by 客家 庫 on January 30, 2017 at 7:07pm — No Comments
元明清三朝,我國地方志在封建政府的推動下穩步前進,走向它的鼎盛時代。走在穩步發展的路上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管轄著中國歷史上最遼闊的疆土。為了建立穩固的統治,以蒙古貴族入主中原的忽必烈大力推行“漢法”,繼承了前朝各種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中也包括編纂地方志。
據統計,現在可以考見名稱的元代方志有200種左右。這個數字雖然少於南宋,但考慮到元朝歷史不到100年,可以說它的成績比前朝毫不遜色。而且南宋的志書局限在長江以南,到了元朝,隨著國家的統一,志書的分布才重新擴展到北方。…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06pm — No Comments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古代方志發展的最高峰。
為清代修志事業立下了第一功的,是清初的河南巡撫賈漢覆。他以明代的《(嘉靖)河南通志》為基礎,在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主持修成《(順治)河南通志》50卷,而且率領河南8郡2州95縣都陸續修了志書,奏響了清代大規模修志的序曲。《(順治)河南通志》受到朝廷的好評。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賈漢覆調任陜西巡撫,又主持修了32卷的《(康熙)陜西通志》。…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7:00pm — No Comments
多種多樣的史地雜著各展所長,爭奇鬥妍,同時它們也必然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一種新的著作形式,便在這種相互的影響和滲透中悄悄地孕育成長。…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6:56pm — No Comments
“雜述”的時代
秦始皇統一天下,廢除了分封制,將郡縣制推行到全國。從此,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理更加直接,對地方資料的需要更加迫切。全國性的地理總志,以及從各個側面介紹地方情況的著作,就在這樣的氣候下蓬勃成長起來。它們的名目繁多,稱為地記、地志、都邑簿、郡書、圖經等等。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將它們統稱為“雜述”(見劉知幾《史通》卷十)。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繁榮的雜述,為綜合性地方志的誕生準備了一片沃土。
千峰競秀的史地雜著…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6:55pm — No Comments
人人都愛自己的家鄉。唐代大詩人李白一曲《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古往今來,不知牽動過多少人的鄉思,但是你想,你真正了解你的家鄉嗎?你可知道,是誰,在什麽時候最先開拓了這片土地?那環抱著你長大成人的青山綠水、城鎮村落,曾經歷過怎樣的變遷?你可知道,幾百年、上千年前,人們在這裏過著怎樣的生活,有過哪些傑出的人物、輝煌的業績和可歌可泣的故亊?你的家鄉有哪些特殊的物產、著名的古跡和風景勝地?它為中華民族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作出過哪些值得你自豪的貢獻?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有許許多多介紹各地方情況的文獻。它們如同博學多知的老人,能夠不厭其詳地向你娓娓道來。其中敘述得最全面最詳細的,就要數地方志了。 …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30, 2017 at 6:15pm — No Comments
麝香真是十惡不赦嗎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人們知道了香除了禮佛外,還有那麽多的功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麝香能讓女人墮胎,大家避之不及,談麝色變,那麽,麝香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嗎?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麽是麝香。麝香是雄性麝鹿在發情期,其肚臍後面的包囊裏形成的可以吸引異性的具有濃烈香氣的腺體分泌物。為了吸引異性,這種香氣可以傳達到很遠,而且,香氣異常濃烈,如果離得比較近去聞,就是很熏人的臭味,有的獵人在捕獲麝鹿取麝香時,都要遮住口鼻,以防被這股濃烈的氣味所熏倒。麝鹿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地方,一般單獨行動,嗅覺、視覺、聽覺都很靈敏。雄麝鹿一般從1歲就開始分泌麝香,3—12歲是旺盛期,要形成較好的麝香仁,要在8—10歲。冬季和初春為交配期,麝香分泌旺盛,因此,多在此時取香。…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30, 2017 at 4:31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