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She Is Not Fair to Outward View
作者簡介:哈特雷·柯勒律治Hartley Coleridge(1796-1849),英國作家、詩人,賽繆爾·柯勒律治的長子。哈特雷出生在克裏弗頓,由詩人騷塞撫養**,早年就讀於安波塞德學校和牛津的默頓學院,後來在倫敦住了兩年,時常給《黑森林雜志》寫稿。他大部分時間住在格拉絲彌耳,一生潛心研究,溺於沈思,漫遊湖畔,有時也酗酒過度。哈特雷學問高深,他人莫及,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他的詩作優美雅致,溫柔細膩,感情真摯。
她沒有其他姑娘那樣
美麗的外表,…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9, 2016 at 6:04pm — No Comments
作者簡介:斯瓦密·維渥堪納達 Vivekananda(1863-1902)著名哲學家和宗教改革家,印度教最有影響的精神領袖,新吠檀多思想的首倡者。在大學期間,他就對西方哲學頗感興趣。1893年,赴美國芝加哥參加世界宗教大會。在美期間,被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聘為梵文和東方哲學講師,並在美國各地發表了數十場有關印度宗教和吠檀多哲學的演講。1896年,他在紐約首創“吠檀多研究會”,開始向美國傳播吠檀多思想。他的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宗教神秘色彩,與泰戈爾的詩作一起被列入印度的詩歌精品。
無論事情變好還是變壞,
不管歡樂在臉上重現,
還是悲傷的海洋不斷起伏,…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9, 2016 at 6:02pm — No Comments
First Desire Serenade
作者簡介:費得裏戈·加西亞·洛爾伽 Federico Garcia Lorca(1898-1936)西班牙近代最偉大的詩人、戲劇家。後遭法西斯殺害。洛爾伽的詩地方色彩濃厚,主題廣泛,包括愛情、死亡、母性等。他早期的詩大都收在《詩篇》和《詩集》裏。1931年和1938年分別出版了《深歌詩集》《吉卜賽謠曲集》,後者給他帶來了榮譽。詩中,民間謠曲和現代詩歌手法熔為一爐。他最有名的作品是《伊格納西奧?桑切斯?梅希亞斯挽歌》,被譽為現代西班牙最優秀的詩歌。他的作品還有歷史詩劇《馬裏亞娜?皮內達》,三幕詩劇《血姻緣》等。
在綠色的清晨,
我願做一顆心。…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9, 2016 at 6:02pm — No Comments
波西·比希·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19世紀前期與拜倫齊名的傑出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抒情詩《西風頌》《致雲雀》,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以及論著《詩辯》均是他為世人歷代傳誦的佳作。雪萊為支持英國人民抗議運動而寫的某些詩歌中的名句,後來成為勞工運動如憲章運動中傳頌的歌詞。雪萊一生追求真理,他的詩歌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充滿戰鬥和辛辣的諷刺,譴責統治階級的罪惡和社會的不平等,號召人民為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他崇尚博大、至真至純的愛,他的愛情詩別具一格,蘊含著濃厚的感情和人生哲理,被譽為“哲學家式的戀人”。
一
啊,狂野的西風,你這秋日生命的氣息,
你沒有形體,卻把一切枯葉橫掃,…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9, 2016 at 6:00pm — No Comments
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誌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
作者:楊利慧, 張霞, 徐芳, 李紅武, 仝雲麗
出版日期:2016/01/30
在當代中國,神話是怎樣在特定的社區中存在的?它們扮演著何種角色、擔負著何種功能?哪些人在講述神話?那些保有和傳承著神話傳統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神話的?講述神話對他們的生活具有什麼意義?神話如何在具體的講述情境中發生變化?中國現代社會的巨大變遷對神話的傳承造成了怎樣的影響?神話在社區文化的復興與重建過程中扮演著哪些角色?…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9, 2016 at 12:12am — No Comments
阿咪者,小白貓也。十五年前我曾為大白貓「白象」寫文。白象死後又曾養一黃貓,並 未為它寫文。最近來了這阿咪,似覺非寫不可了。蓋在黃貓時代我早有所感,想再度替貓寫 照。但念此種文章,無益於世道人心,不寫也罷。黃獵短命而死之後,寫文之念遂消。直至 最近,友人送了我這阿咪,此念復萌,不可遏止。率爾命筆,也顧不得世道人心了。
阿咪之父是中國貓,之母是外國貓。故阿咪毛甚長,有似兔子。想是秉承母教之故,態 度異常活潑。除睡覺外,竟無片刻靜止。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遊戲伴侶,百玩不厭。
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態動作代替言語,和你大打交道。
此時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暫時撇開,與它應酬一下;即使有懊惱在心,也自會忘…
ContinueAdded by 慕課師 on November 8, 2016 at 11:07pm — No Comments
頭朝下游泳的魚
家裡養著一缸魚,它們在江南的水裡腐爛。有一條魚,它的背部爛出了無數個洞,但是它不知道怎麼說出來,讓人知道它痛。於是它開始頭朝下,尾部朝上地遊動,它每天都那樣遊來遊去,人卻覺得有趣,笑著觀賞它古怪的姿態。魚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疼痛,因為什麼也沒有得到改變,水沒有換掉,又沒有藥吃,於是它只能死了,死得又很難看,僵直著動也不動,就那樣頭朝下地死掉了。
我把它撈出來扔掉,因為別的魚還在活著,只是或多或少地爛著,它們都把爛肉藏起來,靜止著不動,就不會太痛。…
Continue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8, 2016 at 11:06pm — No Comments
獅子大王高薪招聘一名軍師,以挽回走獸在同飛禽大戰中連連失利的局面。熊、牛和狐貍聞訊後,立刻趕來應聘。
為了證明當軍師確實能拿高薪,獅王按照事先策劃好的計謀,拿出一打金幣對熊、牛和狐貍說:“這12塊金幣,是專門賞給你們三位的。你們怎麽分配我不管,但分配方案必須做到少數服從多數,而且不許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熊、牛和狐貍很高興。素以憨厚著稱的牛首先提議說:“既然獅王賞給我們的金幣是12塊,我看最公平的辦法是平分,各拿4塊。”
貪心的熊很想多拿一點,就對牛說:“不如我倆分算了,我得7塊,你得5塊,這樣你就可以比三個一起分要多拿1塊。”…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November 8, 2016 at 11:05pm — No Comments
我怎麽也忘不了少年時那段拉纖的生活經歷。
那時,我還只有十三四歲,剛剛小學畢業。因為家父蒙難,家裏唯一的生活來源被切斷了,無可奈何,我只好離開學校,跟隨一位堂伯走上了艱難的纖道。
其實沿江是有一條較好的路的,但那是一條人行道。而纖道卻是時斷時續的,遇到崖嘴和較大的江灣子,拉纖人便只能攀藤抓草爬過山崖,或和衣灣子。這種時候,一幫纖夫中,最艱辛的要數拉頭纖的人了。拉頭纖的人肩上還要負著濃重的一卷纖纜,那是拉遠距離所必需的,所以拉頭纖的人在攀崖嘴或和衣江灣時,因纖纜拖累而摔倒,那是常有的事情。每見到這種情景,我真有些受不住了,然而我那拉頭纖的伯父卻一笑置之,說:“這算麽子,你還根本就沒嘗到拉纖的苦味呢!” …
Continue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November 8, 2016 at 11:05pm — No Comments
我見證了一處驚艷絕倫的天然房舍。
這是我半輩子以來看到的最好別墅。
詩意五月的一天,我縱身躍入並親吻它。
“踏入山門景便幽。”“太清爽了!肺一下子敞亮了許多!”紅葉谷歐洲風情園裏滿目的綠意、盈身的涼風,交互感應,老伴不禁脫口而出;我呢,整個身心早已被這清涼、靜謐所吸附,來不及回應,任由腳步隨了眼前的柏油路、石板路、細石路,駱駝行進式地鉆進它的深宮裏。…
ContinueAdded by Pei Shu on November 8, 2016 at 11:01pm — No Comments
關於30 到70年代的電影發展,各學員都已做了很多討論和分享。我想在這裏從工藝及其他角度看看電影。
西方有籍可考的電影記載大約可推溯到1671年由德國人Athanasius Kirche寫的魔幻燈籠 (Magic Lantern)。 而東方的記載或可從司馬遷的《史記》裏關於漢武帝看“燈影戲”開始(見註);可惜中國人只發展到“走馬燈”就打住了。
現在世界一般上都承認電影是由法國盧梅爾兄弟於1827年首次在巴黎放映的。盧梅爾(Lumière) 在法文是“亮光”的意思,無巧不成書,難道天註定要他門發明電影?他們放映電影的那家咖啡館,Le Grand Café 就在巴黎歌劇院區,目前還在24小時營業,享受一頓晚餐和看個短劇大約也要 70 歐元(~S$140)。…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November 8, 2016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哈爾濱人結婚的排場,越來越宏大了。
過去哈爾濱人結婚的排場也很大,但那種「大」,比之今天的「大」,是小巫見大巫,不可同日而語了。
過去青年人結婚,給女方一套新衣服,三五百塊錢,或者再加上一雙新皮鞋,一件新絨衣,就很不錯了。相互贈送的禮品,也就是筆記本、鋼筆之類的小玩藝兒。那麼,女方家給女婿也就是二三百塊錢,經濟情況好一點的,再給一塊上海表。也就是這樣了。…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7pm — No Comments
5. 1988年1月15日
這是一本文學雜志的出刊時間,雜志的名字叫《昆侖》,期號是1988年第1期。我的第一篇小說《變調》就發表在這一期上,責任編輯是海波。
我真正開始寫小說是在1986年,之前幾年我一直在寫日記,寫了幾大本,論字數應該在幾十萬之上。總的說,我是個耽於內心的人,不愛熱鬧,不善言辭,寫日記是我放松的一種方式,也是習慣。我喜歡把自己交給自己,交給日記本。在我對門的宿舍裏,有一個福建人,姓楊,他也每天要在日記本上塗鴉一陣子。我覺得他是自己人,有意接近他,慢慢地交成了朋友。當了朋友,就可以說點私密的東西,有一天他告訴我一個秘密,說他日記本裏記的不是日記,而是小說。
他在寫小說!…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7pm — No Comments
本書的內容完整呈現了我個人的半導體田野調查資料的過程,從收集半導體資料的一些經驗中,我把整個歷程概分為三個主題。一個深度的田野調查,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積極的聯繫和耐心的耕耘;這就猶如追求一位美麗卻多變的女子一般。我們在展開行動前須做好心理建設、一步一腳印的實踐,方能有所收穫。因此,在我敘說這個經驗時,我用「來電」、「戀愛」和「生小孩」的三部曲來闡述我個人田野調查的學習歷程。
當你開始從事學術研究,尤其是質化研究,一定要找到一個適合你研究的對象,也就是你的學術場子與學術認同。這個對象是有些緣分與運氣,整個過程會經過這五個步驟,也就是我稱為「來電五式」;若你已決心要進入田野去做訪談,希望在一個月內的時間你就可以把五個基本功夫練好。…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6pm — No Comments
真真地就是那麼兩根蛛絲,由門框邊輕輕地牽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麼兩根細絲,迎著太陽光發亮……再多了,那還像樣麼。一個摩登家庭如何能容蛛網在光天白日裏作怪,管它有多美麗,多玄妙,多細致,夠你對著它聯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工和不可思議處;這兩根絲本來就該使人臉紅,且在冬天夠多特別!可是亮亮的,細細的,倒有點像銀,也有點像玻璃制的細絲,委實不算討厭,尤其是它們那麼灑脫風雅,偏偏那樣有意無意地斜著搭在梅花的枝梢上。
你向著那絲看,冬天的太陽照滿了屋內,窗明幾凈,每朵含苞的,開透的,半開的梅花在那裏挺秀吐香,情緒不禁迷茫縹緲地充溢心胸,在那剎那的時間中振蕩。同蛛絲一樣的細弱,和不必需,思想開始拋引出去;由過去牽到將來,意識的,非意識的,由門框梅花牽出宇宙,浮雲滄波蹤跡不定。是人性,藝術,還是哲學,你也無暇計較,你不能制止你情緒的充溢,思想的馳騁,蛛絲梅花竟然是瞬息可以千裏!…
Continue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5pm — No Comments
我相信, 爸爸是生來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 三十四歲之前, 他一直在俄亥俄州畢兌奧鎮的湯巴托農場打短工. 他自己有匹馬, 每周六晚上都騎馬到鎮上和一幫雇農混上個幾個鐘頭. 本海德酒吧那時整晚觥籌交錯歡歌笑語, 人滿為患得沒地落腳, 他只能站著喝兩杯啤酒. 一過十點, 他沿一條孤僻鄉間小路策馬回家, 將坐騎安頓停當, 上床就寢, 對人生心滿意足. 當時, 他並沒有任何出人頭地的念想.
三十五歲的春天, 他娶了當時還是學校教員的媽媽, 第二年春, 我便呱呱墜地. 打那兒起, 他倆起了變化. 他們變得雄心勃勃, 滿腦子都是美國式飛黃騰達的遠大理想.
對此我媽可能也要付一定責任. 她識文斷字, 一定經常讀書看報. 我估計她在坐月子的時候, 就讀了伽菲和林肯等人怎麼從一介草民變成一代偉人--當時我就躺在她邊上--興許她指望我哪天也能呼風喚雨.…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5pm — No Comments
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孔子之後,下一個主要的哲學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記》上沒有說他是哪國人,關於他的生平也說的很少,實際上等於沒有說。因而關於墨子是哪國人歷來有意見分歧。有些學者說他是宋(今豫東魯西)人,另一些學者說他是魯人。他的生卒也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內。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資料是《墨子》一書,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後學的著作總集。…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4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54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