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荒漠的月光下,一雙手捧著皮囊,從烽燧邊的野塘取水。一只粗壯的手猛然將這取水的人擒住。皮囊緩緩墜地。烽燧內,燈光,僧人的背影,光線搖曳中戍邊的將士。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高僧玄奘發端於他奔赴西天的取經之行。初唐時代的西北邊陲,叛亂疊出,異族頻擾,烽煙不絕(莫高窟第45窟胡商遇盜圖)。地處絲綢咽喉的敦煌更是幾易其主。朝廷明令百姓不准出蕃,所以玄奘一入河西,便不斷遭遇阻攔。他只能日伏夜行,偷渡玉門關。但在他取水時,被守卒捉住了。然而玄奘以他的志向遠大,堅毅赤誠,不畏生死,感動了烽燧校尉王祥,非但沒有對他治罪,反倒贈送食物和水,指點他西去之路。
…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4:50pm — No Comments
這一時期,雖然還可以找到外來文化的新影響,特別是波斯文化。但終究中華文化的主體在隋代洞窟里已經形成,佛教成為中國的了,外來文化在源源不斷進入洞窟過程中,隨時被融化掉(第392窟藻井、402窟連環理斗虎紋、第407窟三兔追逐以及鳥身馬首等)。
在羽人與天人共舞的時代,東王公與西王母乘龍駕鳳,車上華蓋聳峙,車後旌旗翻飛,車旁海獸騰躍;持節仙人馭使青龍朱雀,引導在前。傳統的神仙飛翔在佛天之上。
(莫高窟西魏249窟)
在隋代卻全然不同了。滿天是飄舞的飛天和翺翔的比丘。只留下一個羽人立在車前,來代替乘龍持節的仙人作為引導。而坐在車上的一男一女已改為佛教中的帝釋天和帝釋天妃。…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4:38pm — No Comments
三、閑寂生活的詩意追求
日本學者加藤周一在《日本文化中的時間與空間》中分析了日本人的“逃脫”與“超越”的願望,他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分析了日本人產生逃脫與超越的原因與行為,並指出日本人產生逃脫與超越的觀念,普遍是因為缺乏自由,外部環境將規則強壓給個人,限制甚至破壞個人的自由與情感等精神活動。[11]127-133日本文化中的逃脫與超越精神雖然與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逃脫與超越精神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比如中國古代的道家出世文化、儒家獨善其身的仁義道德文化、儒道結合的隱逸文化以及佛家的超脫棄世文化等,與日本的逃脫與超越文化精神有著高度的一致性。但在日本季題電影中,這種超越與逃脫的精神既傳承了傳統季題文學精神,也表現為面對現代社會新民文化中生命精神的重建。…
ContinueAdded by VR on January 30, 2020 at 3:44pm — No Comments
我的家鄉,以鹹板鴨著名。這東西在當地被稱為「鹹鴨子」,倒並不怎樣被看重,平常的時候很少吃它,彷彿只有到了冬天過年才吃,或是專門供人買了去送禮的。我們家鄉人平常所吃的,乃是「鹹水鴨」和燒鴨。
香港也有燒鴨。灣仔修頓球場對面就有一家燒臘店,整年在店門口「戳」起一塊招牌:「整隻燒鴨兩元九」。價錢雖然便宜,但是「曾經滄海難為水」。望了那些瘦小乾癟的鴨架子,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我們家鄉的燒鴨,雖然沒有北京用填鴨烤成的烤鴨那麼大,但它滋味的腴美,只有廣東燒得最好的燒鵝才彷彿相似。除了燒鴨之外還有燒鴨湯,那是可以單獨向燒鴨店買得到的,說是燒鴨湯其實是淨湯,這是店裡煮鴨的副產品。家鄉有的是外紅裡白的蘿蔔。「蘿蔔煨燒鴨湯」是最常吃的一味家常菜。…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anuary 30, 2020 at 10:32am — No Comments
民主和法治有利於公民(包括華人)的生存和民族文化的發展。蘇哈多獨裁時代的印度尼西亞對華人實行同化政策,以各種政策和行政手段限制華人的經濟和文化活動。
1989 年以來,印尼的民主化與擯棄族群民族主義令人鼓舞,華人不再受到民族主義政治的壓迫,可以自由發展他們的文化事業。雖然印尼和新加坡以外的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還需面對嚴重的貪汙和脫貧問題,但印尼邁向民主與多元文化發展的願景還是令人看好的。
馬來西亞的情況自獨立以來並非越來越好,本人曾撰文討論獨立以來的民族主義政策分化了這個多元民族的社會,9 使得馬來人和非馬來人更具強烈的族群意識,年輕一代的跨族群交流不如其長輩一代也就不難理解。
格爾茲在其 1963 年發表的論文中就評述到馬來西亞的情況,說當時這個國家的政治看起來很穩定,但族群和諧卻比不上獨立後的最初幾年。格爾茲的觀察很準確,現在的情況比 1963 年還差。…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30, 2020 at 9:32am — No Comments
培根 1944 年創作的《三聯畫:以耶穌受難為基礎的人物習作》這幅作品中,人的正常軀體被痙攣的線條抹去了,肉處於極度變形的狂暴之中,唯有那張開的“嘴”在嘶吼中依稀可辨。
“形象就身體”,(20) 德勒茲抓住了培根繪畫的獨特之處:培根創造了一種身體的運動,在培根的畫中,形象就是身體的表現,那些痙攣的、吶喊的、不完整的人,意味著通過強度的貫穿瓦解了有機體的身體,培根畫中的人被抽掉了清晰的五官與線條,變得面目全非,繪畫不再需要清晰的人物與環境,自由身體作為純粹的在場得到承認,這時的身體在培根看來才是現實的。…
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30, 2020 at 9:31am — No Comments
除宮廷與堂會之外,藝人表演的另一個場所是寺廟與道觀。寺院在固定的日期進行的講經唱導活動發展到後期,本身即成為一種帶有娛樂成分的表演——俗講;而在寺中舉行齋會與其他法會時,常常有更加豐富的娛樂性表演。會昌初年(841),日本和尚圓仁求法入唐,曾在長安小住,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中記錄了當時寺院、道觀里俗講大盛的情形:
乃敕於左、右街七寺開俗講。左街四處:此資聖寺,令云花寺賜紫大德海岸法師講《花嚴經》;保壽寺,令左街僧錄三教講論賜紫引駕大德體虛法師講《法花經》;菩提寺,命昭福寺內供奉三教講論大德齊高法師講《涅槃經》;景公寺,令光影法師講。右街三處:會昌寺,令內供奉三教講論賜紫引駕起居大德文漵法師講《法花經》。城中俗講,此法師為第一。惠日寺、崇福寺講法師未得其名。…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30,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29, 2020 at 9:49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29, 2020 at 9:48pm — No Comments
在簾絲紙的古書稿本上,看到一顆朱砂紅印:“此生原為讀書來”,再看看他用毛筆一筆不茍地抄寫了整本別人的詩稿,別人的詩,因他的抄寫而留存,而這位抄寫者又是誰呢?筆跡如此工整而娟秀。
禁不住細細品味這句“此生原為讀書來”的瀟灑心境,他將讀書當作活著的全部意義,打破了一般人認為讀書是窮學生的事,富人還需要讀嗎?讀書是幼小者的事,年老還要讀嗎?讀書是貧賤刻苦者的事,地位尊貴還肯讀嗎?他告訴你:富人不愛讀,窮人沒空讀,都是沒志氣。書是每個人終身追求的目標。…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January 29, 2020 at 9:12pm — No Comments
我像一隻抓鉤在世界的地板上拖曳而過。
我無需抓住一切東西。
疲倦的憤怒,閃亮的屈從。
執行者收集石頭,上帝在沙灘上寫字。
靜悄悄的房間。
家具在月光中看起來準備好猝然爆發。
我穿過一片空鎧甲的森林
慢慢走進自己。
董繼平 譯
Added by OVEPI on January 29, 2020 at 9:07pm — No Comments
那些罪犯大概中了魔,就像彌爾頓筆下的撤旦的所作所為:他渴望顯赫,渴望權勢,渴望像上帝那樣地高貴。他內心沒有愛,也就不知謙卑。我自己常說,通過觀察生活而得出結論:不懂謙卑就意味著毀滅。
寫偵探小說的一大樂趣就在於有諸多體裁可供選擇。
輕鬆型的驚險小說,這種小說寫起來特別舒心;撲朔迷離的偵探小說,其情節複雜,頗費心思,值得回味;還有一種包含激情,我也只能叫它偵探小說,它充滿幫助拯救無辜的激情,因為人們關心的是無辜者而不是罪犯。…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9:03pm — No Comments
那些罪犯大概中了魔,就像彌爾頓筆下的撤旦的所作所為:他渴望顯赫,渴望權勢,渴望像上帝那樣地高貴。他內心沒有愛,也就不知謙卑。我自己常說,通過觀察生活而得出結論:不懂謙卑就意味著毀滅。
寫偵探小說的一大樂趣就在於有諸多體裁可供選擇。
輕鬆型的驚險小說,這種小說寫起來特別舒心;撲朔迷離的偵探小說,其情節複雜,頗費心思,值得回味;還有一種包含激情,我也只能叫它偵探小說,它充滿幫助拯救無辜的激情,因為人們關心的是無辜者而不是罪犯。…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9:02pm — No Comments
馬普爾小姐自己講述的疑案用了一個有些可笑的名字:《聖彼得的拇指》。後來,我又續寫了六篇以馬普爾小姐為主人公的小說。這十二篇和另外一篇以《死亡草》為書名在英國出版了,在美國出版的書名則叫《星期二俱樂部謀殺案》。
我記不得寫作《懸崖山莊奇案》的情景了,我可能以前就打好了腹稿,這是我的習慣,常常弄不清一本書是否剛脫稿還是已出版。故事情節常常不期而至地涌人腦海:沿著大街散步時,或滿懷興趣瀏覽某家帽店時,突然有了絕妙的構想。我想:「這回可以天衣無縫了,沒有誰能看出破綻來。」當然,所有的情節都有待於進一步推敲,各個人物也只能慢慢地活起來,我當即在練習簿上記下這個絕妙的構想。…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9:01pm — No Comments
《不在犯罪現場》是由邁克爾·莫頓根據我的一部書《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改編上演的第一部劇作。他是個劇本改編行家。我對他最初的想法不以為然,他想讓波洛年輕二十歲,改名為博·波洛,身邊有許多姑娘獻媚。這時我和波洛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意識到他將永遠是我筆下的人物,我極力反對完全改變他的性格特徵。後來,在監製人傑拉爾德·杜·莫里哀的支持下,我們決定去掉醫生妹妹卡羅萊娜這個人物,用一個年輕美貌的姑娘來代替。我前面說過,我很不情願去掉卡羅萊娜這個人物,我偏愛以鄉村為背景的關於她的那段故事。我喜歡通過醫生和他主宰一切的妹妹的生活表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劇情。…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8:59pm — No Comments
我還出版了一本名為《犯罪團伙》的短篇小說集。每篇小說都是模仿當時某一定型偵探模式寫成的。現在有些已記不清了。我記得有索思利·科爾頓那個瞎子偵探,當然還有奧斯亭弗里曼;弗里曼·威爾斯·克羅夫特和他那奇妙的時間表;也有夏洛克·福爾摩斯。在我挑選了十二位偵探小說作者,看看他們中哪一個至今仍為讀者所熟悉是很有趣的。有些人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有些則默默地消失了。當時在我看來,他們寫得都很出色,以不同的風格給人以享受。《犯罪團伙》其中有描寫我的兩位年輕偵探湯米和塔彭斯的故事,這倆人成了我第二本書《暗藏殺機》的主要人物。為了換換樣,再次以他倆為主角創作倒頗有趣。
《寓所迷案》是在一九三零年出版的,但是,我對出版時間和地點以及寫作過程、起因,甚至連怎麼想起用一個新角色馬普爾小姐作為小說中的偵探都記不清了。當時,我肯定沒打算在以後的寫作生涯中繼續以她為主人公。我沒想到她會成為赫爾克里·波洛的競爭對手。…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8:57pm — No Comments
可愛的婆婆大概是要我寫出某個世界著名人物的傳記。我想像不出還有什麼會比這更棘手的了。然而,我總是不加思索十分謙虛地回答說:「您說的對,不過我不是一個真正的作家。」羅莎琳德往往會糾正我說:「可你就是個作家,媽媽。這一點毫無疑問。」
可憐的馬克斯由於結婚而被狠狠地治了一下:就我所知,他從不看小說。凱瑟琳·伍利把《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強塞給他,他卻一個字都沒看。有人在他面前談過故事的結局,他說:「知道了結局,這書還有什麼看頭?」而就在這時,他成了我丈夫,於是他毅然地捧起了書。…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7:38pm — No Comments
我惦念著馬克斯。此時他應該到貝魯特了,明天他將隨奈恩車隊穿過沙漠。可憐的馬克斯,他該多掛念我呵。
幸運的是,我不必再為自己擔心了。我已感到內心翻騰著要幹點事或挪挪地方的決心。我又吃了些無味的煮通心粉,放了點碎乳酪。每天早晨在室內來回走三趟以便恢復腿勁。醫生來看我時說已經好多了。
「不錯。嗯,看得出你是在恢復。」
「說真說,我後天就想回家了。」…
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7:37pm — No Comments
「我再出去你不會介意吧?」我問。
「不會,」馬克斯略帶驚奇的口吻說,「這很好,我還以為你對這銘文感興趣呢。」
「我想這不會比外面更有趣。」我說,又回到劇場高處坐著眺望遠方。一個鐘頭過後,馬克斯來找我,臉上浮著微笑,他已經解讀了一個極為難解的希臘短語,這對他來說,一天都會因此而變得更有意義。…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29, 2020 at 7:3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